李彩凤,陈慧超
泉州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医院产房,福建泉州 362000
妊娠期糖尿病作为妊娠期间特有的一种疾病,会使孕妇出现产后出血以及羊水过多等系列不良结局[1]。对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而言, 其因为三多一少典型症状出现,往往表现出感染现象,使妊娠过程受到影响,从而增加妊娠期危险度以及剖宫产率[2-4]。 对此采取有效方式展开护理干预,以对应提高妊娠危险,对分娩给予促进,意义显著。 该研究选取2020 年5 月—2021 年3 月收治的200 例妊娠糖尿病患者进行护理研究,旨在探讨对妊娠糖尿病患者给予预防性护理干预后对其妊娠结局以及血糖控制产生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选取该院收治的200 例妊娠糖尿病患者进行护理研究;随机分为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完成对应干预)和研究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预防性护理干预方式完成对应干预),各100 例。纳入标准:①妊娠糖尿病通过血糖测定等相关检查,获得确诊;②临床一般资料完整;③未表现出头盆不称现象;④患者以及家属均知晓该次研究,并顺利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怀孕前已经合并糖尿病的孕妇;②患者合并有其他严重的内外科合并症;③依从性差,无法合作的孕妇。 常规组:年龄21~39 岁,平均(32.28±2.15)岁;孕次1~3 次,平均(2.53±0.22)次。研究组:年龄22~41 岁, 平均(32.29±2.17) 岁; 孕次1~4 次, 平均(2.55±0.27)次。 两组年龄、孕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1 常规组 采用常规护理方式完成对应干预, 主要包括认真消毒、适当运动、常规干预以及围生期母婴监护等。
1.2.2 研究组 采用常规护理方式+预防性护理干预方式完成对应干预, 对于常规护理方式同常规组保持相同。 此外增加预防性护理干预:①入院后即指导孕妇糖尿病饮食,通过饮食控制避免餐后血糖过高。 ②空腹血糖及餐后2 h 血糖的监测时间, 每日相对固定时间完成。 产程开始后每2 小时测定血糖1 次,以及时了解产程中血糖变化情况。 依据血糖结果,合理调整饮食,必要时汇报医生使用胰岛素, 以维持产妇血糖水平的稳定。 ③对孕妇及家属做好宣教工作, 包括讲解分娩流程、指导卫生护理、运动方式等,以减轻分娩恐惧、增强依从性。 指导产妇保持病床干净整洁,增加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住院期间保持足够睡眠,并适量运动,以维持机体良好的抵抗力。 注意观察胎心及宫缩情况,待宫口开2 cm 后送入待产室。 ④积极做好产程中护理工作,就产程中饮食、呼吸体位、预防感染工作进行指导。产程中避免高糖摄入, 可采取流质或者半流质的低糖饮食,对不愿进食或者反复呕吐可静脉补充营养。 通过指导孕妇自由体位、 呼吸等方法以减轻疼痛、 加快产程。 产程中做好预防感染的相关工作,控制阴道检查的次数,特别是破膜后的孕妇要指导其做好会阴护理,保持外阴清洁干燥,监测感染指标,避免产妇发生感染。⑤积极做好产后护理工作, 监测产后出血量及产后血糖情况,指导会阴护理,避免出现相关并发症。 同时加强与产妇及家属的沟通,使产妇保持心情愉悦,直至顺利出院。
①比较两组患者血糖水平[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产程中血糖];②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利用医院拟定满意度问卷展开评定,以百分制形式实施评定,包括十分满意(≥85 分)、基本满意(70~84分)以及不满意(≤69 分);③比较两组患者妊娠结局(产后出血、剖宫产、羊水过多、感染)。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差异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差异采用χ2检验。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护理前,研究组产程中血糖、FPG、2 hPG 同常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产程中血糖、FPG、2 hPG 均低于常规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血糖水平比较[(±s),mmol/L]
表1 两组患者血糖水平比较[(±s),mmol/L]
组别研究组(n=100)常规组(n=100)t 值P 值产程中血糖护理前 护理后9.92±1.59 9.98±1.95 0.238 0.812 5.11±1.32 6.51±1.57 6.825<0.001 FPG护理前 护理后8.02±1.32 8.11±1.35 0.477 0.634 4.31±0.57 5.39±0.73 11.661<0.001 2 hPG护理前 护理后10.13±2.25 10.21±2.35 0.246 0.806 5.29±1.39 6.39±1.27 5.842<0.001
研究组护理总满意度(97.00%)高于常规组(8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比较[n(%)]
研究组产后出血、剖宫产、羊水过多、感染发生率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对于妊娠期产妇而言, 其存在较高概率出现高血糖现象, 如妊娠期间表现出三多一少等系列典型糖尿病症状,则会使胎儿表现出羊水过多、胎儿巨大等系列危害,使难产概率增加[5-8]。 即使诸多患者在分娩后可以恢复正常, 但仍存在一定数量产妇在分娩后表现出2型糖尿病等系列疾病后遗症, 使生活质量以及预后水平受到严重影响。 对此确定有效方式针对妊娠期糖尿病产妇展开对应护理干预,以使其妊娠结局获得改善,意义显著[9-11]。
预防性护理作为新型护理模式一种, 其呈现出针对性较强以及目的明确等系列特点, 通常于病症发生前或者手术前,医护人员采取系列措施进行干预,以对不良结局出现进行充分预防[12]。 具体干预期间,每天可以于固定时间测定产妇体质量以及血糖, 依据具体情况,营养医师展开对应调整,并且同胰岛素皮下注射方法等进行结合, 可对患者体质量以及血糖水平增加进行充分控制[13]。于产前,认真讲解分娩流程,对于运动以及饮食等方面相关注意事项, 可对孕妇以及家属进行叮嘱,做到适度以及适量运动;于产中,给予产妇正确呼吸以及用力引导,同产妇之间积极做好交流工作,增加产妇安全感。于产后,需要就血糖水平进行定时检测,就并发症情况进行认真告知[14]。 对此通过运用预防性护理干预,可将护理满意度显著提高,将血清血糖含量显著降低,对于不良妊娠结局出现给予充分预防。 对产妇妊娠期血糖水平进行有效控制,对于异常血糖含量出现给予充分避免,使妊娠结局获得显著改善,减少并发症的出现[15]。该次研究发现,护理前,研究组产程中血糖(9.92±1.59)mmol/L、FPG (8.02±1.32)mmol/L、2 hPG (10.13±2.25)mmol/L 同常规组产程中血糖(9.98±1.95)mmol/L、FPG(8.11±1.35)mmol/L、2 hPG(10.21±2.35)mmol/L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产程中血糖(5.11±1.32)mmol/L、FPG(4.31±0.57)mmol/L、2 hPG(5.29±1.39)mmol/L 均低于常规组产程中血糖 (6.51±1.57)mmol/L、FPG (5.39±0.73)mmol/L、2 hPG (6.39±1.27)mmol/L(P<0.05);研究组护理总满意度(97.00%)高于常规组(83.00%)(P<0.05),与张晓岭[16]学者研究中的观察组满意率(97.50%) 高于对照组 (77.50%)(P<0.05)结果基本一致;研究组产后出血、剖宫产、羊水过多、感染发生率均低于常规组(P<0.05),亦可验证上述结论, 说明预防性护理干预措施运用于妊娠期糖尿病护理中可行性。
综上所述,预防性护理干预措施有效运用后,可将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妊娠结局、血糖控制效果显著改善,显著提高护理满意度, 促进妊娠糖尿病患者总体预后水平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