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2021-03-09 01:47高丽
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中旬 2021年12期
关键词:跨文化差异意识

高丽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包含丰富的文化内涵。学习英语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是了解使用英语国家的文化,在充分理解英语文化的基础上更好地学习英语知识。文章将从三点阐述如何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一、比较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培养跨文化意识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够实现更为广泛的交流,理解文化的差异。教师不能将重点完全放在国外文化的教学上,而应将中西方文化进行对比,让学生通过对比,在了解自己国家文化的同时提升与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的交际能力。

在教学必修一Unit 1 Back to school 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体会并思考英国和中国的教育文化的差异,从而延伸到生活的其他方面。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行阅读这篇文章然后组织语言阐述中英两国之间教育文化的不同点。例如,有位学生认为:I think thereare four differences. The first point is that classes startand end at different times. The second point is that theclassrooms are not fixed. The third is the variety ofcourses. The fourth is the difference in the amount ofwork.这位学生的总结是比较全面的。教师肯定了学生的想法之后又從不同的角度给学生讲解两国之间由于地域文化、宗教信仰和风俗习等的不同,造成的文化上的差异。

二、组织丰富的跨文化活动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除了利用课本中的材料外,教师还可以组织丰富多样的跨文化活动,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跨文化意识,提升自身对于不同文化的包容性。

英语教师可以在全校范围内组织一场跨文化交流活动,具体为:每一个班级可以选择一个国家,在跨文化交流日的当天每一个班级搭建一个展示台,可以展示所选国家的特产、明信片等,还可以通过唱歌、演讲、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其他班级的学生更加深入了解这个国家的文化。在交流日结束的当天,教师需要对每一次活动进行单项评分和对班级进行综合评分,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好胜心,激励学生认真准备。高二年级的一个班级选择的是新西兰,学生通过地图为我们展示了这个国家的大小、面积和基本的地理风貌。在演讲中提到:New Zealand is a country known around theworld for its warmth and friendliness.并介绍了这个国家的宗教文化和民族文化特色等,还通过播放幻灯片的形式展示了新西兰的一些旅游文化景点等,让大家在短时间内认识了新西兰这个国家。其他班级的展示也非常精彩。在这次交流日中大家都各显其能,大部分学生都参与进来了,大大提升了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三、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文化知识

文化的学习不能局限于学校的学习中,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借助多种资源主动学习不同国家的文化知识。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教师可以为学生推荐一些比较实用的APP,比方说hello talk,让学生主动在APP上和其他西方国家的人进行交流,在交流中感受文化的差异。学生通过和外国人的交流可以学习到更多不同的文化知识。教师可以联合家长鼓励学生定期开展相关的交流活动。在某次“美国文化交流”活动开始之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借助一些网络资源搜索美国的文化,在交流会中学生可以自由发言,相互学习。此外,还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和总结一些与文化背景相关的习语和典故。在上课的时候,教师提供平台让学生说一说自学到的有趣知识。一位学生向大家询问“black sheep”,是什么意思?其他学生说是黑山羊。这位学生表示在中文里是“败家子”的意思。还表示“下倾盆大雨”表面看是“It’s raining hard.”,其实地道的表达应该是“It rains cats and dogs.”这些有趣的知识都增加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总之,在英语教学中,教师一方面是增强学生的语言能力,另一方面要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流意识。因此,教师可以在日常教学中有意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提升学生的英语能力和民族认同感。

2610500511290

猜你喜欢
跨文化差异意识
JT/T 782的2020版与2010版的差异分析
相似与差异
跨文化的儿童服饰课程初探
如何培养孩子的节约意识
例谈概率统计备考的五个意识
找句子差异
男女生的思维差异
The Images of Hua Mulan in Chinese and American films
初一学生符号意识的培养应从“理解”入手
The Significance of Achieving Effective Cross—cultureCommunication in Foreign Trade Busin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