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佳宁
摘 要:当前我国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下,乡村精准扶贫工作的进程在稳步推进,随之而来的扶贫资金审计的监督作用愈发受到人们的重视,随着财政资金的不断加大,资金审计工作的开展伴随着成果也迎来了一些挑战,至此,完善资金审计程序,增强全面审计意识,拓宽审计范围,让乡村精准扶贫资金审计过程更加完善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精准扶贫;资金审计
1 引言
1.1研究背景与意义
1.2研究目的及内容
1.1.1研究背景
为国之数,务在垦草。中国自古以来农业便是国之根本,收到颇多重视。三农问题更是一直被我作为在经济发展和国家建设中的关键部分。基于此,乡村振兴关系全局,党的十九大以来更是提出,要在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上下更大功夫,推动乡村建设全面强起来。进而必须对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大力度,对于农业农村及相关产业开启发展的快速道,推动乡村各项事业发展再上新台阶、再破新难题、再出新成效。而精准扶贫是我国综合当前各地区实时国情,对于经济发展程度不同的各地区提出的精准帮扶,精确管理的扶贫新模式。近年来,随着各地政府对于扶贫攻坚的力度不断增加,扶贫资金作为战略的物质保障作用也逐渐凸显,由此如何将扶贫资金效用最大化,切实为扶贫对象提供最大化帮助成为社会关注焦点,对于如何保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和切实履行审计作为国家行政机关的责任,精准扶贫资金的审计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1.1.2研究意义
本选题基于中国共产党的十九大乡村振兴战略,着眼于基层乡村精准扶贫的审计工作,专注于关切扶贫专项资金的最后一步的落实到位,切实关注精准扶贫在各级基层乡镇的使用效果,密切关心扶贫基金对于每个个体贫困人群生活的改善,以期一叶知秋、见微知著,关于贫穷落后村镇目前实行的精准扶贫政策的具体实情况以及乡村精准扶贫政策预期标的完成进度进行具体化评价和深入思考,深度探索乡村政府关于精准扶贫可能存在的缺陷和制度不合理之处,并根据乡村扶贫现状提出关于完善政策及预防和降低风险的审计改进提议。
2基于乡村振兴战略的精准扶贫资金审计现状
2.1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可以追溯到党的十九大,在这次重要的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到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并且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一重要战略,这一战略也成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道路上必须贯彻的七大战略之一。时至今日,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发展相对薄弱的问题仍存在,农村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还存在不少短板和问题,与交通更加便捷、经济发展更快速的城市比还有显著差距,城市与乡村的发展差距随着时间的更替有不断加大的趋势。对比城镇,乡村的缓慢发展严重影响了广大农民的生活质量,更对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施造成了不良影响。当前,我国正处在两个一百年伟大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目标势在必行,但是国家现代化的实现中,农业农村的现代化是不可或缺并且至关重要的一部分。乡村振兴战略的切实实施可以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和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增添一份新的重要助力。切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在农村地区的实施,可以推动乡村经济快速发展,推动乡村社会和生态全面改善,帮助全体农民素质提高,为早日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可靠的保障。
2.2精准扶贫的现状
贫困一直都是全球各个国家一直需要面对的难题,自改革开发伊始,我国便着眼于扶贫工作。与之前的区域扶贫开发工作不同,现阶段的精准扶贫宗旨为弱化收入评估,不再以提高绝对生活水平为目的,而是让贫困人口做到不愁吃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安全住房。对于精准扶贫工作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口,近一半是因病致贫,还有很多具有劳动能力弱,文化水平低的缺陷。针对这些个人能力弱的贫困人口,单纯的经济增长对其成效不显著,特色产业扶贫、生态补偿、异地扶贫搬迁、危房改造、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社会保障兜底等等特色的扶贫模式便应运而生。政策落实的过程中难免在各阶段遇到如内生动力不足等挑战,但通过稳定创收机制等措施的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一直如预期稳步开展。
2.3精准扶贫资金审计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国家对于审计工作日趋重视。随着精准扶贫工作的不断开展,精准扶贫的审计工作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在精准扶贫的工作中,财政资金投入的不断加大为扶贫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保障,资金在扶贫中能否发挥最大效用便成为精准扶贫工作开展成功与否的重要考量,所以对于精准扶贫的资金审计便成为审计工作的重中之重。各级审计机关积极推动精准扶贫工作的资金审计工作,精准扶贫资金审计促使专项资金能够精准使用并且能够深刻地反映精准扶贫工作的效果和过程之中存在的不足,为扶贫工作保驾护航。落实精准扶贫审计,可以更全面、更真实、更迅速的掌握我国精准扶贫的现状,保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3基于乡村振兴战略的精准扶贫资金审计现行问题
3.1精准扶贫资金审计具有延迟性
当前地方各级政府对于精准扶贫资金的审计基本为事后审计,多为审查和评估资金的使用情况,缺乏事前对于精准扶贫資金的事前决策审计和事中跟踪审计,并且未起到对于资金审计结束后的对于整改结果的监督作用。事后审计多为精准扶贫资金使用后的第二年,滞后性较强,导致资金审计的时效性较差且不能在扶贫工作中及时的发现问题,及时改正乃至防患于未然。
3.2精准扶贫资金审计覆盖范围有限
现阶段对于精准扶贫资金审计的选择方式,部分地区采用抽查的方式选择进行资金的审计,自是造成精准扶贫资金审计范围有限,难以真正做到资金审计工作全面覆盖。而且精准扶贫项目范围巨大,所涉人员众多,项目持续时间长,资金审计存在一定难度,导致资金审计难以方方面面具体审计。
4基于乡村振兴战略的精准扶贫资金审计改进设想
4.1做好精准扶贫资金事前审计和事中审计
改进部分地方各级政府的审计人员有存在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不完备的缺陷,增强审计人员全面审计的意识,确保建立事前审计审核制度,发挥审计的预警与预防作用,防患于未然。同时在扶贫伊始,积极审核扶贫对象和扶贫项目,确保扶贫资金使用的精确性,保证资金发挥最大效用。事中积极进行跟踪审计,静态审计与动态审计在事中的资金审计中互相结合,及时检查精准扶贫资金使用情况,做到资金及时下发,专款专用,杜绝挪用资金,预算超额等情况的发生,及时发现问题完善制度,将可能出现的问题扼杀于源头。
4.2扩大精准扶贫资金审计范围
做到资金审计范围全面覆盖,确保精准扶贫资金准确使用,注重扶贫资金的及时到位,监督好扶贫资金使用的最后一公里。对于精准扶贫项目的资金审计做到统筹兼顾,点与面相结合,在做到全面审计的同时,加强专项审计工作的开展,增强资金审计的时效性。同时应该及时拓宽审计范围,做好外围审计,同时关注扶贫资金使用绩效情况,使精准扶贫资金审计更加全面、客观、权威,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群众,特别是贫困人民的利益。
5结语
基于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进一步前移审计端口,以期达到更早规范扶贫资金审计方法,进一步扩大精准扶贫资金审计结果与过程,切实改善审计工作中存在的弊病,做到审计资金科学合理安排,统筹兼顾,注重审计结果的同时不放松过程监督,同时提升精准扶贫审计地域适应性,促进精准扶贫的“可持续发展”,拒绝部分地区存在的“面子工程”,以期进一步更好的完成精准扶贫审计这项利国利民的重要任务。
参考文献:
[1]朱荣娜. 精准扶贫资金绩效审计问题研究[D].哈尔滨商业大学,2019.
[2]司马宏昊,王艾,陈中钰. 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的精准扶贫审计研究[J]. 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5(03):58-62.
(吉林外国语大学 250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