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活动课教学“四类型”高效性例谈

2021-03-08 09:34王郁
考试周刊 2021年8期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

摘 要:初中道德与法治活动课强调生活逻辑与知识逻辑相统一,真正实现文本与现实的深刻共鸣;强调从理论到现实的深度对接,其中的由此及彼和华丽转身意义重大;强调打通知识与生活之间的价值链接,使“明理导行”成为学习生活中的常态。思维拓展型,重在开放对话;体验反思型,重在现实印证;情境讨论型,重在情境渲染;行为导向型,重在能力锻炼。无论哪种形式,都应注重以生为本,都应该在高效性上下功夫。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思维拓展型;体验反思型;情境讨论型;行为导向型

一、 引言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探究与分享”板块属于“综合性”的活动设计,强调生活逻辑与知识逻辑相统一,真正实现文本与现实的深刻共鸣;强调从理论到现实的深度对接,其中的由此及彼和华丽转身意义重大;强调打通知识与生活之间的价值链接,使“明理导行”成为学习生活中的常态。而这,恰恰是对当下理论过多而实践太少的思政课的一个有力回应。“思维拓展型”活动也罢、“体验反思型”活动也罢、“情境讨论型”活动也罢,“行为导向型”活动也罢,都旨在从活动中去锻造学生、滋养学生、提升学生。由此,深度开展道德与法治活动课教学及教学模式研究成为必然。

二、 思维拓展型:重在开放对话

“思维拓展型”活动主要侧重对他人多种观点的分析、辩论与探讨,这些观点并非“一边倒”,而是互相之间有碰撞、有矛盾、有分歧,甚至给某一方造成一定的困境。恰恰是这样的“碰撞、矛盾和分歧”正是锻造学生创新思维、批判思维和核心素养的有利契机,是不可多得的珍贵的生成性资源,恰恰是师生应该予以特别重视并加以利用的课堂资源。引领学生对其中的有争议的地方尽兴辩论、激烈争锋、交相“碰撞”,直至共识,不仅仅能够锻造学生的思维品质,更重要的是能够让学生从中明理导行,收获思想上的开悟、情感上的净化和精神上的滋养。

例如,七年级上册《发现自己》中的“探究与分享”之“小刚与队友”就是一个典型的“体验反思性”活动,小刚自信满满:“我的足球水平数一数二,我当队长天经地义。”但队友提出了反对意见:“小斌的球技固然是差了一点,但人缘好,凝聚力强,大家更愿意让他当队长。”于是小刚撂挑子了:“我不参加比赛,看你们怎么赢?”此处,教师应引领学生尽兴展开对话,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辩论,尽可能达到丰富多元对话最后达成共识的目的——“不能因为足球水平高,就一定要当队长。”“是啊,除了足球水平,组织能力和威望也一定要高。”“足球队长应该是一个全面性人才。”……

实践证明,正是对“究竟什么样的人才能当球队长”的开放对话中,学生才意识到认识自己,可以更好地促进自己、激励自己、成长自己;更重要的是正确定位自己,可以更好地赢得他人的友谊,更好地把“尊重他人”演绎到极致,更好地发展与他人的自然、和谐、亲切的关系。可见,教师要特别重视“思维拓展型”活动中的对话,尽可能引发学生多元的、开放的、丰富的、深度的对话。“你还有什么补充的?”“放心说,大胆表述你的观点。”“你的理由有强大的支撑证据,太好了……”而这,不仅仅是道德与法治活动课的需要,也是学生品性成长和道德锤炼的需要。

三、 體验反思型:重在现实印证

“体验反思型”活动,顾名思义,强调个体生命体验,当然也强调个性化的反思。这种体验或反思其实是一种与“暗中的自己”的对话,也是与“现实的自己”的对话,因而有一定的深度。与其说是轻飘飘的对话反思,不如说是沉甸甸的现实印证,正如陶行知所言:“我们朝着实际生活走,大致不至于迷路。”的确,唯有与自己的现实联结在一起进行印证,才能获得道德成长的力量,才是真正有利于成长的体验反思,才是不可或缺的道德成长。的确,无论理论多么丰富,但是不从实践中进行验证,就不会持久地、深刻地打动学生。从另一个层面来说,初中道德与法治活动课教学及教学模式,也应该实现由理论到体验、由书本到现实、由实践到印证的华丽“转身”。

仍然以《发现自己》的教学为例,可以通过“我的自画像”进行深度的体验反思: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或文字、或图画、或图文并茂)为自己“画像”,尽可能体现自己的特点,然后折叠起来和其他同学的“自画像”混在一起,让学生每人从中抽一张,猜猜是谁的,而且一定要说出判断为某某的理由或证据。你快速确定自画像为某某某时,能否说几句最想对他说的话,在此基础上,教师公布最终的答案。以下是部分环节:

这是周××,因为头发稀少,我们平时都叫他“聪明绝顶”……

这是吴××,眼神极为自信,天庭饱满,身材挺拔。我想对你说:“你的确足够聪明,但是一定不能骄傲。”

这个一定是刘××,因为班上再没有国字脸和卷发的同学了。我想对你说:“希望你在足球场上多一些团队意识。”……

这样的现实印证中,学生意识到,原来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是不一样的,既有共性的评价,也有差异评价,原来认识自己有多种渠道,一部分源自于自己,而另一部分源自于同学、父母和老师;这样的现实印证中,学生比较容易地完成了对文本的理解及其拓展,完成了道德认知和实践层面上的对接。这种对接,对于思政课堂的架构,对于学生道德层面的浸润,无疑,既有理论意义又有现实意义,正所谓:“让学生学会反思生活现象,学会道德判断,理应是品德课堂着力追求的目标。”

四、 情境讨论型:重在情境渲染

“情境讨论型”活动主要侧重运用教材设计的具体情境,针对情境内容进行探讨,问题设计较为明确、具体,具有更多的指向性。教育需要水一样的“载歌载舞”,初中思政课同样需要水一样的“载歌载舞”。因为活泼的情境远胜于理论的说教,更能以一种“无痕和形象”的方式赢得初中生的认可和喜欢,当然,也能打造生机盎然的思政课新时空。对于成长中的初中生而言,因为新颖情境而打开的生命世界愈开阔,他们愈能较好地获得道德成长的力量。情境愈活泼,课堂愈坚实;情境愈丰富,学生愈有兴趣;情境愈新颖,教学愈精彩。

例如,七年级上册《探问生命》第二框《敬畏生命》中,教师运用“互联网+”技术出示了一个活泼的情境:2014年,为找寻“MH370客机”,共有26个国家提供了足够的人力、财力和物力等国际协助,仅仅是失联后的第一个月就花费了4400万美元,而这不过是实际数字的四分之一……看完视频后,教师追问:“你认为花费如此巨大的费用去寻找一个有极大可能出事的飞机,值得吗?如果你是当局领导,你会怎么办?”

都说,给学生“一分”,他们会还你“十分”——给与这样的情境,学生的谈论可谓有声有色:“这个世界上,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哪有有万分之一的机会,也要珍惜。”“生命既是脆弱的、艰难的,但也是坚强的,有力量的,长达很多天存活的概率也是有的,所以各国都要找寻。”“哪怕有最后的渺茫的机会,也要尽力,尊重每一个生命,正是人类的良知之一。”“如果我也是领导,肯定也要最大限度地寻找,因为没有什么比生命更重要的了。”……类似的情境讨论彰显着思政课中介入情境的力量,彰显着

教师对学生的信任,更彰显着教师对于思政课改革的一种正确理解和高效选择。

五、 行为导向型:重在能力锻炼

“行为导向型”活动主要侧重行为和能力的锻炼,内容设计要求学生通过行为努力才能完成任务。的确,所有的认知都应该落实到行动上,最终的落脚点都应该体现在能力的锻炼上。理论一大堆,但能力没有提升,就是一句空话,就是空中楼阁。对此,教师应该引领学生投射到实践中,在一个更大的层面上提升学生的能力。“课堂小天地,天地大课堂。”当道德认知变成货真价实的行动,内化为精神骨骼的“维他命”,添加为生命建设中不可或缺的能力时,学生欣慰了,老师和家长欣慰了,与此相关的一大群欣慰了。

例如,七年级上册《珍视生命》之第二框《增强生命的韧性》的教学中,可以设计如下活动:“我”遇到的挫折是什么?是外部因素,还是内在因素?哪些是不能改变的,哪些是可以改变的……然后把以上写到一个专门的纸条上,挂到自己的书桌旁,如果有一天解决了这个挫折,就勾掉一个;或者把这个纸条埋在屋后的土壤中,意味着与消极念头一刀两断;或者一把火烧了,意味着一个崭新的、涅槃的、阳光的、积极的、向上的自己的重生。

这样的行为导向让学生意识到,“外在的自然和社会因素”固然不能轻易改变,但内在的自身因子却可以从内部一点一滴地改变,从而真正增强生命的韧性;这样的“行为导向型”活动容易被学生所接受:少了一些直面批评,多了一些温润灵活;少了一些刚硬尖锐,多了一些平易温和;少了一些口头说教,多了一些实践行动。这样的“行为导向型”活动隐含着教师对于思政课一种更加美好的期待,那就是,相对于理论上的丰富,或许理论上有多少道德认知并不是唯一重要的,现实中行为和能力的锻炼提高才是更加重要的目标。

六、 结语

初中道德与法治活动课还有更多类型,包括以上四种类型的综合。无论哪种形式,都应注重以生为本,都应该在高效性上下功夫。拓展要“活”,使之摇曳生姿,能够开阔学生的思维;体验要“深”,使之刻骨铭心,能够与内心深处的自己对话;情境要“新”,使之鲜活开放,能够活泼地点燃初中生的兴趣之火;行为要“真”,使之真实可信,能够一点一滴地变成能力。但愿,教师能够在不同的活动类型中演绎出同样精彩同样高效的课堂风景,而沉浸在精彩风景中的学生能够得到沉甸甸的收获。

参考文献:

[1]陶行知.陶行知文集[M].江蘇: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170.

[2]郝敬艳.构建生命活力思想品德课堂的实践探索[J].中小学德育,2016(12):40.

[3]王荣.做水还是做槌[J].教师月刊,2016(8):14.

作者简介:王郁,甘肃省庆阳市,甘肃省庆阳市第四中学。

猜你喜欢
道德与法治
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情感教育
初中《道德与法治》“六步五环”高效教学模式初探
遵循身心特点 助推幼小衔接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生活化理念及其实施探讨
浅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材中栏目设计的选择和使用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教材研读思考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教材使用策略探微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