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礼
摘要:随着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期,我国高等教育也开启了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的新时代,随着高等教育内涵的丰富、质量的提升,高等教育改革转型渐入深水区,高等教育政策法规日益完善。辅导员是高校思政工作队伍中的一支专门力量,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线的教师,担负着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任务。作为教育者、管理者,高校辅导员要想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必须首先以高校教育法规为准绳,指导辅导员日常工作的方方面面。对于高校辅导员来讲,如何在日常工作中贯彻落实高等教育政策法规,对保障思政教育健康有序的发展显得极为重要。本文从高等教育法规的定义与范畴谈起,关联到高等教育政策法规对辅导员工作的定位与指导,以期对辅导员工作提供一些的建议。
关键词:高等教育政策法规 辅导员工作 定位 指导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的全国教育大会上做出明确批示“思想政治工作是我国教育系统的生命线,各级各类学校应牢牢抓住思政教育这条主线不放松......在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体系的同时,应将目标放得更远,放眼于建立高水平的人才培育体系”。针对如此重要的培育目标,高校辅导员工作者肩上责任重大。育人的核心是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辅导员应当以什么为行为准绳?当前,中国已经步入社会主义高速发展的新时期,从依法治国到小康社会,我国高等教育随之步入了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的新时代,随着高等教育内涵和质量的提升,高等教育改革迫在眉睫,刻不容缓,高等教育政策法规趋于完善。对于一名普通的高等教育者——辅导员来说,如何在日常学生管理工作中真正贯彻落实好高等教育政策法规,让自己心中明白高等教育的政策红线,对保障思政教育和日常事务性工作的健康有序发展十分有必要。
辅导员是高校思政工作队伍中的骨干力量,是开展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排头兵,肩负着高校思政工作的重要使命。作为教育者、管理者,高校辅导员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必须首先以高校教育法规为准绳,指导辅导员日常工作的方方面面。
一、高等教育政策法规的定义与内容
(一)高等教育政策法规的定义
高等教育政策法规是指“国家立法机关以及由国家立法机关授权国家其他机关指定和颁布的有关高等教育的一系列规范性文件的总称,用以规范高等学校运行机制和明晰高等学校各主体的权力和义务”。高校辅导员需在高校教育法规等制度规定下,在法规条例允准的适用范围下进行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掌握基本的高等教育法律法规知识内容,运用高校教育法规维护自身和学生的合法权益,使自己和学生的权益不受侵犯。
(二)高等教育政策法规的内容
1.高教法律
1995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颁布。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颁布标志着我国教育法制化步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但针对高等教育的法律法规仍然缺位。随后的几年里,我国先后制定了诸多专门针对高等教育法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于1996年颁布。两年后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等。其中,《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标志着我国第一部教育领域的法律文献诞生。
2.高教法规
随着高等教育的稳步发展,政府为了规范高等教育的办学行为,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相关的高等教育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普通高等教育学历证书管理暂行规定》《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暂行条例》《普通高等教育学历证书管理暂行规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等,这些法规为高等教育稳步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意见。
3.高教政策
我国为提升高等教育的发展水平,加快建设高水平的高等教育本科及研究生教育,出台了一系列关于高等教育的重要政策。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2012-2020年)(教高【2013】2号)》《依法治校实施纲要(2016-2020年)(教政法【2016】1号)》《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国发【2015】64号)》《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教高【2018】2号)》等。这一系列的政策法规都将使我国的高等教育制度更加完善和规范。
二、高等教育政策法规对辅导员工作的定位与指导
(一)辅导员工作的定位
1.辅导员是思政教育工作的指导者
辅导员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承担者,肩负着协调班主任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工作,同时也需要应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遇到各种生活、学习和交友等各种困难,给学生以适当的帮助,做好心理疏导。为促进学生整体向上的发展,组建好学生党支部,充分发展优秀学生的模范带头作用,保障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首先,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是辅导员工作的首要任务,在学生日常思想政治工作中,要结合思政课程的内容,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为指导依据,将理论学习融入到日常班风,学风,校风建设中,学生管理队伍中去,指导日常活动的开展,树良风,树正气。在日常活动中,机械地给学生灌输思政课程的思想与内容会显得相对生硬,有些生搬硬套之嫌,辅导员应在工作中灵活处理重要论断与生活的關系,将思想与生活结合起来,增强理论学习的趣味性、灵活性与多样性,并落实到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做到润物细无声。第二,学生管理工作要规范化,以高等教育政策法规为指导,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对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进行规范化的管理,对学生的作息行为规范进行统一管理,如:严格上课考勤,指定好作息时间,指定学习规划,鼓励参加各种社会实践等方面,为培养高校创新性人才而服务。
2.辅导员是学生的人生导师
“系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是习近平总书记对高校辅导员工作的最详尽的概括。辅导员既是教师,又是管理者,教育引导学生走向光明的大道。大学生在校期间,正是他们形成自己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辅导员应利用自己的学识、个人魅力等各方面,言传身教地去指导学生如何正确的形成自己的人生规划,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做事。用个人高度内化的政治立场内化学生的品格,具备一定政治素养,厘清个人与集体、个人与国家之间的关系,时刻保持端正的品行与诚实的品格,为学生做出表率。从个人专业素养的角度看,辅导员需具备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管理学、社会学等方面的知识,具备完备的交流沟通能力、应对突发问题临场应变能力、活动组织能力,并能够为学生提供终身学习的示范作用。王秦俊、步秋燕两位老师在研究中指出:新时代背景下,社会环境复杂,社会竞争激烈,许多高校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缺乏对学生竞争意识的培养,导致学生步入社会后极大不适应,不能运用相关的理论的来规划自己的人生,导致不良的社会现象频发。另外,许多学生步入工作岗位后,工作态度不明确,工作职责不清晰,人际关系处理不当,不会和同事、伙伴交流,缺乏团队协作能力等。这些问题都可以归咎为许多高校可能缺乏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和培养,让步入社会的学生无法迅速找到归宿感和自信心,意识的缺失导致能力的不足,对环境的适应性极差。因此,辅导员要深入指导学生对自己所感兴趣的行业、事业进行规划和指导,引导学生在校期间就通过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兼职活动等锻炼自己各方面的综合素养,树立正确的职业态度。
(二)辅导员工作的指导
目前,高校辅导員队伍普遍存在队伍年龄结构年轻、队伍经验不足、辅导员学历背景多样化的问题。由于以上的问题导致很多辅导员在工作中存在管理上过于随意化,没有统一的标准,导致学生颇有怨言;更有甚者利用职务之便收受学生的红包、礼物等,对存在违纪行为的学生徇私舞弊,或者为送礼的学生提供一定的便利。虽然这只是个别现象,但风气问题绝不容忽视。这就需要高效教育法规的引导和约束,保证大学依法从教,学生依法学习,辅导员依法管理。当然,为了更好地推进我国高等教育辅导员工作的开展,高等教育政策法规还需要不断的完善,从学业、学位等各项制度方面扩容,确保所有学生标准统一、方向一致,确保学生全面发展。辅导员的工作需要在这样的形势下顺应时代的变化,努力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站在学生的角度,了解学生的所需,为学生解决实际的困难。而只有辅导员真正掌握并熟知高等教育的政策法规,在工作中运用上,才能使高等教育政策法规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校级教研项目(编号XJ201910)“‘朋辈导生工作室思政教育创新的实践探索——以湖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为例”阶段性项目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坚持中国特色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报,2018-09-11.
[2]覃壮才.高等教育法规实用教程[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3]白忠玉..新时代年轻高校教师的高等教育政策法规素质培养[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9(6):35-37.
[4]王秦俊,步秋艳..数十年来高校辅导原队伍建设研究综述[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3,29(6):112-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