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梦婷
摘要:探索“快闪艺术展”在商业空间中的空间设计特征。对商业空间中展览中间的展陈设计要素,包括布局与展线、表现内容的形式手法、光和色彩等方面进行分析,再从实践角度进行验证。“快闪艺术展”设计展示设计在内容形式表現手法上个性鲜明,具有创新性且观众行为模式发生转变。“快闪艺术展”的展陈设计模式在遵循传统展陈设计的大原则下,以自身创新、个性的展示形象融入到商场的氛围中;展览设计中的空间修辞手法会让展览变得更加具有说服力、创造性。
关键词:“快闪艺术展”展示设计 商业空间 设计要素 创新
中图分类号:TP39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 2021) 03-0149-03
引言
“快闪艺术展”是指一般在商业空间内的美术馆或者公共空间中举办的短期艺术展览,和艺术包装下的品牌宣传相比商业性质低,艺术和背后的主题旨意高、文化内涵深刻。时间一般为1-3个月,主旨在于拉近大众和艺术的距离,并且促使泛艺术化。
一、展示空间环境设计要素
(一)布局与展线。“快闪艺术展”作为艺术展览的一个分支,起源于博物馆展示设计和“快闪”活动。站在快闪展览的空间设计角度分析,它依然延续着正统的展示设计方法论,即设定主题、分割空间、布置展线、塑造形式、修饰版面与群落、实施和运营等主要程序。对商业空间中“快闪艺术展”进行策划设计时,首先把以下两个元素作为前提:
1.场地。应考虑场地因素,场地因素是整个设计程序得以进行的前提,商场中的展览场地一般都有所差别,例如上海Kl1艺术购物中心将美术馆建在83层,建立之初就把约3000平米艺术空间作为一个重要的功能区域;上海兴业太古汇L3多功能厅既可以举办展览也接待会议活动,此外位于南京德基广场的德基美术馆则是在广场建立约十年后开始策划设计并于2017年9月竣工。这些商业场所的展览场地性质、面积等都不相同,快闪展览进行空间环境设计时遵循一般设计原则对展览场地及周边环境进行考察,其中包括商场周边交通地理环境、商场内部公共空间、展览实际场地等的细致了解。
2.空间布局与展线设计。空间布局和展线一般建立于强烈的逻辑思维中,设计者需要熟悉、理解每一处内容,需要和策划团队或者专业人员、艺术家合作、协商,尽可能地吸收内容信息,同时又有将内容整合、分解的能力。并且思考商业空间如何与展览相关联,展览空间内部功能划分是否符合内容体量、墙体规格是否与建筑空间相一致、比例尺度是否得当、是否保证了人与物的安全等问题。这个过程也是在建立大众获取信息的基本路径,组织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故事框架和梗概。
(二)表现内容的形式手法。20世纪美国著名的媒介文化研究者尼尔·波斯曼(Neil Postman)的在其关于环境媒介的理论中指出“语言不是现实的表征,而是现实的中介,正如‘地图不是版图一样”[1]。人类为了表示意图、传达信息而创造了语言,从物化的角度分析语言,它是人类发明的强大工具。展示空间存在的意义也是向人传递某些信息,如果忽略体量,它也是策展人、设计者、艺术家等信息发送者向受众的“诉说”,此时整个空间变成类似于语言的“工具”,受众认为它是可以产生认知学习的手段,设计者认为它是表现内容的形式方法的集合。
1.版面和群落。版面和群落是“快闪艺术展”最直观的视觉语言,二维平面和三维立体的组合给人带来不同的感受。版面中的文字、图形、图表、插画或者是依附于其上的展品灯都在充分体现个体作用的基础上更好地阐述展览主题。版面上的立体展品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它是走出版面的实物,促使观众脑海中的形象、故事更加具体。某种意义上说,所有表现形式都是空间媒介的延伸;图表和图形着重于利用人的视觉和认知特性迎合更广泛的受众群体,最大化地让接收方不受语言、地域文化、文化程度等限制,所以他们是空闫信息传播的重要手段;而文字是传递展示信息最基础的符号[2],文字在版面中的作用时常是“统领全文”或“总结全文”,它约束图形、插画等元素的服务方向,使整个版面更加完整。而声音、视频等都可以拉近人与展品的距离,更加容易触动人的感觉,能够更加身临其境地体验展品相关的故事内容、情感表现。围绕一个或一些展品,利用文字、图像、视频或其它表现方式组合成的群落共同进行新的传达,内部元素主次、动静结合,群落的存在也将整个展览的内容分为各个不同的小的节点,让非专业观众将不熟悉的内容有层次地吸收。在“快闪艺术展”中,群落的概念更加明显,设计师会用组合的场景来传达相关知识点,群落的形态也是由基础的点、线、面抽象形成。群落中的形体有体量、比例的关系,这些形态的特征必须表现出主题形式,凝固的体块与流动的线条,构成各种对比和变化,体现了视觉的空间美感与主体性。
2.空间修辞。修辞本是对语言的一种修饰,20世纪著名的美裔俄籍语言学家诺曼·雅各布森(Roman Jakobson)提出了语言交流的六要素,即谈话者、语境、信息、接触、编码、接收者。笔者认为,这六个要素同样适合于空间和人之间“对话”,并且在众多展览空间中,语境、信息、接触和编码是判断空间优劣的关键,这四个要素体现于展览空间中的信息传播媒介与渠道;体现空间修辞的手段,比如设计元素的形式美、夸张、重构等;还体现于展示信息的传达层次和效果,观展者和消费者因为认知背景的不同对信息的吸收理解程度也不同,这也符合语言交流中的特性,即意义流动的不确定性,但快闪展览空间的公共服务特征强调寻求最大的适应性是其空间存在原则,这也是空间修辞和语言交流最主要的区别。
国内学者陈汝东对空间修辞的定义为:是一种以语言、图像以及音像综合符号为媒介,以最佳的视觉效果为目的的人类传播行为。另外,对空间的视觉修辞分析一般由两个分析层面展开:研究者处理要分析空间中的视觉元素与空间关系之外,还需要探讨空间与主体的互动如何深化其社会意义。展览空间从最初的“库房式”展览到现在多样演绎的产生,核心从收藏保护、研究诠释转向为展示展览、教育传播,为大众创造愉悦的学习空间,职能是为人服务、满足观众的期待,并且越来越注重在传递信息的同时引发观众思考,形成空间和观众、展品和人之间的交流,上述的版面和群落是空间修辞的直接表现,它们都是不同的演绎手法。语言修辞让话语、文章变得优美或者具有说服力,展示空间是具有实物性的实践型空间,对比夸张、比喻象征等都会使内容信息传播变得具象、富有感染力。
3.空间形式手法。在艺术设计领域里,创新就是设计创意,设计创意是以新思维、新设计和新描述为特征的概念化过程[3]。展示空间中的形式创新是一个从内容策划出发,以供需双方的旨意要求为基础,依赖于设计创意者的专业素养,以当前的社会意识形态和经济、科技水平为依托的一个空间变量,这个变量外在表现于空间的氛围、空间修辞手法、空间群落以及版面,细化可追溯到隔墙形式、辅助展品、道具、平面排版以及材质、灯光、音效等具体元素的呈现形式,设计创意者将各种元素与不同的内容整合在一起,考究整体设计和局部设计的关系,再进行形象思维的发散,形式的创新可以源于任何专业和领域,最后不断地推敲、探讨可实施性,解决过程中不断出现的问题,直至完成现场施工布展工作。展示空间的设计从表面上看似乎是设计师空间造型能力的体现,实则反映的是设计师对所要传达的信息的理解能力,以及建立在认知心理学、视知觉、传播学等学科基础上的对信息重新组织的能力[4]。
(三)光和色彩。光、色彩、材质的组合会给展示空间带来丰富的空间层次感,不同色彩的光给无机的材质带来生命力,从而创造出不同空间风格。
1.光的作用。光像其他所有材质一样具有自己特有的形态,光和影可以给静态的空间增加动感,也可以增强材质的情感表达,在现代展示空间中,光源一般为自然光和人工光,快闪展览因为特殊场地条件,一般位于商场中庭等公共空间的以自然光、人工光结合为主。在“快闪艺术展”的演绎空间中,光的走向依据内容和形式的展现,基础照明和重点照明以及氛围照明的交互使用,在满足受众基础视觉生理需求的基础上,营造氛围空间,并增强展品及辅助展品等的立体感、材质感和色彩感,提升图片、装置、道具等一切与展示相关的设计语言的价值。
2.色彩的价值。色彩是展示空间情绪的主导,人类对于不同色彩的感觉来源于在自然界中长久的生存体验,色彩的符号意义也是人类对万物的感受,并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将一些色彩转换运用来表达自身的感情或感觉。空间设计创意对色彩的认知应该是深刻的,用不同色彩的搭配传递细腻的内容情感和空间性格,色彩的三要素是色相、明度、纯度,非专业观众一般用色相统称一个空间的色彩特性。在艺术展览空间中,色彩可以来自于灯光、图文版面、道具景观、墙体立面等不同物体,内部组合复杂但又不能缺少秩序感,不同的色彩具有一定的象征性,混乱的空间色彩会干扰观众的认知,没有主次、缺少指引的色彩会让空间失去价值,所以在进行设计规划时,设定好空间的风格倾向,让色彩在一个大的方向上进行组合变化非常重要。多彩的世界给人们带来无限的视觉经验,出色的快闪空间形成的视觉刺激会与这些经验不谋而合。
二、观众行为模式的转变
(一)观众活跃度的促进。展览空间是商业空间中的新情境,新的情境会带来不同的行为,情境中的主体依然是人、物、空间,最基本和最普遍形式的本质是信息交流,所以人在空间中具有很大的主导作用,他们既可以选择接收展品内容和形式信息,也可以选择和人进行交流,即展示空间因为信息传递的目的具有聚集人群的功能,聚集的人群会因为空间的密度、氛围、界线等特征,产生不同的群体活动,从而展开不同的社交活动,在这个层面上看,快闪展览空间可以促进群体行为的发生或转变,继而促进大众活动的综合性发展。
(二)文化消费理念导向。文化消费是大众消费行为随着经济条件发展和文化意识形态不断提高后形成的一种满足于精神需求的消费模式,显现于普通消费转至空间消费的过程中,在哲学领域,鲍德里亚曾说:当今社会“消费”不是一种附属于生产的消极行为,而是成为“生产力的一种有组织的延伸”[5]。现今大众的消费不局限于某一个具体的品牌,消费也不是一定带有目的性。商业空间中的电影院、超市、饮食店等,满足各自基础功能之外,空间的延伸更加吸引现在的消费者,例如空间的服务、形式、氛围、情感等,會成为吸引消费的核心因素。人们感受到的色彩、陈设、空间都是功能化,对这些内容的规划和组合才会带来不一样的观感质量。
城市商业空间并不是狭隘地满足于回应人的物质资本交换,它更多的是创造一个带有文化、情感、精神价值的符号群体,创造出可依赖、有黏度、有温度的空间,并且能够成为文化的载体。商业空间将“快闪艺术展”纳入其平台之中,就是解构和重组其自身内容,重塑人在商业空间中的系统行为,介入社会公共文化传播的职能。它将艺术展览变成空间内部的一个流动成分,利用展览的主题、演绎形式、信息价值创造消费者群体在消费空间时新的情感需求,从而迎合大众对文化消费的追求,具有审美价值、文化导向的展览空间成为改变人们传统消费行为的“指引符号”。
三、实践案例概述与分析
(一)《海的轮廓》展览设计实践。此次展览是笔者2019年参与的快闪展览展陈设计,此次项目位于上海K11购物中心k11美术馆内。首先,在参与整个项目的过程中,是前期多场地的考察,除了展馆场地之外,还需要了解整个商场的氛围、风格,商业品牌的大致类别等。在设计阶段,展览主题是海洋生态的展现,主要展品是数字媒体影视作品、摄影作品等,在对展示内容的特征、艺术家的要求进行了解沟通之后,综合确定整个展览空间需要表现沉浸式的海洋氛围,所以在空间色彩上选用了indigo蓝色,在形式手法上,入口空间地面选用了同色系的地毯,与第一展区艺术家梦幻的作品共同形成深邃的空间,地面不一样的质感感官上将走进空间商业场所的消费者变成艺术体验的感受者。展览另外一个创新是整个展厅的过道空间都采用了呼吸灯,这在许多展览中是不常见的,暗色调与呼吸灯的结合可以营造出从海洋中看向天空时飘浮不定的柔碎光线,给人带来更加真实的感觉。
(二)《火星2035》展览实践分析。此次展览是从2020年了月17日志至2020年10月8日在上海环球港L4演绎空间开展的科普类“快闪艺术展”,内容上一共设置了九个区域的内容,其中包括“往事剧场”、“冲日之夜”、“火星奇境”、“万象”、“红色家园”等展区。策展方和设计方共同的目标是创造一场独特的展览,既有科学又有艺术。设计团队花了非常多的时间在空间修辞上,思考怎样用更多的演绎手法去打动人心。另外,艺术是广阔的,虽然传统展览中常见的是绘画、模型场景等制造,在漫长的策展与设计阶段,设计团队想到了现场表演,这也是最有冲击力的手法,最终决定设计在一个观测仪、日晷等大小不一的模型以及大型LED显示屏组成科幻舞台上展现人类宇宙观的进化,此次的表演场所与空间中的文字、图画相关联,并且舞台在非表演阶段观展者可以上台在分散的复古桌柜中寻找隐藏的线索,共同组成一个新的信息群落,更加生动地诉说展览内容,用趣味、互动的方式叙述最早人类开始探索太空奥秘的往事,如图l。除此之外,还有以用皮尔斯伯戈经典科幻电影《世界之战》的“冲日之夜”展区也非常精彩,展区想要表现的是在人类还没有条件探测到火星具体构造与环境时,对火星的猜想,因此,展区内容打造成复古的室内风格,墙上的细节都表现着人类对于火星生物猜想的各种模型,中间则是一只被拴住的整体约2.5米高的怪兽模型,这也是设计团队在看了很多科幻电影之后自行创作的,并且现场的怪兽指尖有按钮,观众触摸之后,怪兽就会随之挣扎、双眼变红,整个空间的灯光设计渲染了神秘的氛围,窗户外led屏上跳动的红色火焰,也让观众想到了危险的气息,很多观众在现场与触碰怪兽之后被惊吓到。在这一展区中,我们更多的用立体展品模型代替平面图文叙事,希望成为整个展览中的一个亮点,走进展厅的观众,因为氛围渲染产生惊喜或者短暂惊吓的情感都是设计团队所希望的,在走出展厅之后,重新回到商业空间,可以回味人类在技术不先进的那个年代,对火星上环境与生物的幻想并与现代已知科技成果对比,感受人类外太空执着的探索精神。
除此之外,笔者也参与上海爱琴海购物中心明珠美术馆《雨果:天才的内心》、外滩一号美术馆《生生不息:齐白石大展》等设计,在这些过程中,通过自己的实践经验,分析验证前文中所提到的“快闪艺术展”的特性,他们都与商业环境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但又非常注重自身空间演绎的创意表现,也越来越符合当下年轻人文化消费观念的倾向,不断追求新的说故事的方式,尝试跳出固有主题符码外,创造更加深刻的体验感,带来感动和情感上的共鸣。
结论
本文从“快闪艺术展”的内部展示设计模式分析出发,在遵循展示空间设计的大原则下,设计师要思考展品以什么样的形式呈现给观众以及考虑如何使展陈空间、展示理念融入进商场的氛围环境中,注意场地因素,量体裁衣。商业空间的“快闪艺术展”具有更强的创造性表现,光和色彩跟随物和空间的节奏,可以创造出有层次感的氛围,内容的形式传达、观众的物理和心理感受都成为“快闪艺术展”在追求创新时想要有所突破的领域,最终使展览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一项普通、频繁艺术活动、社交活动形式,展示空间除了是一种设计形式之外,更加作为一种城市社会生活方式和文化现象与人们密切关系[6]。
参考文献
[1]林文刚(Casey Man Kong Lum)媒介环境学思想沿革与多维视野[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 189
[2]吴诗中.展示陈列艺术设计[M]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2016 32
[3]吴亚生.展示空间:设计实践与探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228-229
[4]吴诗中.展示陈列艺术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104
[5]鲍德里亚.消费社会[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7:76
[6]王晓慧,解丽君.设计情感视角下的空间消费——以商业空间为例[J]美与时代(上),2017;(11)7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