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小宏,娄芳,李卫,李廷钊,刘红昌
(1.安利(中国)植物研发中心,江苏 无锡 214115;2.贵州大学 农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5)
太子参为石竹科植物孩儿参(Pseudostellariaheterophylla(Miq.)Pax)的干燥块根。主产区在贵州、福建和安徽,四川、重庆、云南、山东、河北等地也有引种,每年种植面积在4 000 hm2以上[1-2]。因其种子细小且成熟后自然脱落,采集困难,生产上一直使用块根繁殖。连年使用块根繁殖导致品种退化,抗病能力差,一些区域产量已降至750 kg·hm-2。太子参病毒病因为可通过块根和土壤传播,部分种植区的发病率已高达90%,成为影响产量的主要因素[3-4]。本研究通过对同一来源的太子参种子、种子繁殖的第1代种参和使用多年块根繁殖的种参作为种苗,进行病毒病及产量等的对比,以期为产区种植标准化生产提供参考。
试验在无锡市新吴区安利农场进行。2018年从安徽宣城购进太子参的种参和种子,分别在不同地块种植。2019年收获种子繁殖的第1代种参、多年使用块根繁殖的种参和种子繁殖的种子。
2020年进行太子参不同种植材料病毒病与产量的比较试验。试验设3个处理:处理A,种子繁殖的第1代种参;处理B,多年使用块根繁殖的种参;处理C,种子繁殖的种子。每个处理面积为400 m2,处理间设10 m隔离带。
种参种植,按照5 cm×5 cm株行距,用种量约为250万株·hm-2;种子种植用种量75 kg·hm-2。种植期内管理一致,3月下旬使用50%苯甲·吡唑醚菌酯水分散粒剂防治白粉病、叶斑病;4月中旬使用30%甲霜灵·恶霉灵水剂防治根腐病,40%啶虫脒可湿性粉剂防治蚜虫;5月上旬使用哈茨木霉菌防治根腐病。
在封行期(种参处理时间在3月下旬,种子处理在4月中旬)对各处理病毒病发生等级进行调查。各处理随机选择3块直径20 cm区域,按照平均发病率和发病程度确定病害级别。级别标准[5]:1级,无病;2级,只发现1~2个病株,发病率1%;3级,发现4~5个病株,发病率5%;4级,发现7~8个病株,发病率25%;5级,发现10~11个病株,发病率50%;6级,发现14~16个病株,发病率75%,部分茎叶开始死亡;7级,发现18~20个病株,发病率100%,大部分茎叶开始死亡。
待处理B倒苗后,同时采样。各处理随机3点取样,每点30 m2。挖起每点的太子参,清洗,去杂,晾干表面水分后称鲜重。烘干去须,去须后烘干称干重。
表1表明,处理B发病率为75%,级别为6级;处理A、C为0,级别为1级。另外2018年分田种植的以种参为种植材料的发病率与级别同处理B,以种子为种植材料的同处理A、C。
表1 不同种植材料太子参病毒病发病率及级别
调查发现,各处理之间除了病毒病之外,没有别的病害。处理B感染病毒病的植株,叶片有明显的花斑,且远小于健康植株;处理A、C叶片翠绿,无花斑,没有感染病毒病(图1)。
图1 不同种植材料太子参的植株病毒病发病表现
表2表明,太子参产量处理A最高,其次为处理C。而处理B的产量仅有处理A的46%,各处理间差异显著。按照四分法对太子参条数进行统计,处理C的条数最多,最小,处理B条数只有处理A的80.8%,最大,各处理间差异显著。从商品等级来看,按照太子参电子交易规格标准[6],中统每100 g条数不超过760条。处理B为729条,刚好达到要求。而处理C和处理A则都超过了760条,为小统货。折干率处理C高达3.99%,显著高于处理A、B。
表2 不同种植材料太子参产量、条数、参折干率表现
各处理干品随机取5 g,置于16 cm×16 cm的方格进行观察(图2)。处理A有多个连体太子参块根,处理B只有1个,而处理没有连体根块。从块根条数上看,处理B较少,处理C最多。
图2 不同种植材料太子参的块根干品比较
按照目前太子参干品统货出售价格,大统52元·kg-1,中统50元·kg-1,小统48元·kg-1,特小统46元·kg-1。种苗出售价格按第1年购进价格计算,块根20元·kg-1,种子140元·kg-1。
表3表明,如以干品出售,处理A投入产出比最大,与处理C差别不大,远超过处理B。如果按照种苗销售来看,其排序也与干品类似。因为处理B的种子种苗花费较高,若按照投入产出比来算,其与处理A、C的差距就更加拉大了。
表3 不同种植材料太子参产出投入差异
通过对不同太子参繁育方式种苗投入产出的对比,处理A和C两者相差不大,而太子参干品价值,处理A远高于处理C。种子直播成本低于块根繁殖;块根播种在3月中旬就封行,种子播种需要到4月上旬,故在杂草处理费用上,种子繁殖高于块根繁殖。如单从干品产出和种子种苗投入的比值上看,两者差异不大。
从种苗售卖的价值来看,各处理间差异和干品出售类似。在购买种苗的时候一般都会选择个头一般或偏小的种苗,因同样的重量可以播种更大的面积,单位成本会更低。处理C与A比较,不但数量多,而且参之间不交缠,作为种苗更具优势。
综上,种子繁殖的第1代种参为太子参优质种苗的繁育方式是有显著优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