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资源融入城市文明建设的双重向度
——兼论无锡红色资源的保护利用

2021-03-08 17:00杨雪琴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遗迹无锡市无锡

杨雪琴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 校长办公室,江苏 无锡 214121)

习近平总书记在《求是》杂志2021年第10期发表重要文章强调,“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从党和国家长远发展的高度,对红色资源的保护、传承和利用,提出了明确要求[1]。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华诞,值此党史学习教育深入开展之际,红色资源不仅在历史维度上更显其存续价值与原生能量,在现实意义上也更具信仰关怀和精神伟力。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将红色资源融入城市文明建设全过程,具有充分的价值向度和可行的实践向度。

1 红色资源融入城市文明建设的价值向度

红色资源包括物质和非物质两类,其核心是中国共产党在各个历史时期留下的历史活动痕迹,这些历史痕迹蕴含着无数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的崇高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执着信念、对人民的极端忠诚。红色资源是文明城市创建中不可多得的独特宝贵资源,承载着追求光明、无私奉献、艰苦奋斗、勇于斗争等无数基因载体,在红色资源的价值向度中,对创建文明城市体现出政治、道德及时代的三重纬度价值。

1.1 政治纬度价值

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过程中,城市的文明思想教育工作是否深入细致,对市民的文明思想引领是否有效是创建全国文明城市重要的参考标准。将红色资源融入文明城市创建,为树立文明导向提供了直接的历史观照、思想依照和信仰写照。

1.2 道德纬度价值

道德建设是城市文明建设最深层、最持久的基础工程,贯穿市民衣食住行、政府社会管理服务的各个环节和全部过程。在培养具有社会主义道德素质的新时代公民的过程中,市民身边的红色资源既为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提供了支撑,也对市民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起到引领和育化的作用。

1.3 时代纬度价值

进入新时代,红色资源融入城市文明建设为引领价值风尚、培育时代新人提供了精神动力支撑和行动坐标参照[2]。通过各类物质和非物质红色资源的浸润,能够促进市民特别是青少年在领悟红色奋斗历程中练就发展的过硬本领,在涵养红色精神中增强奋进担当和斗争意识。

2 红色资源融入城市文明建设的实践向度

用好红色资源,促使红色资源中蕴含的红色阵地、红色文化、红色基因与城市文明各个体系之间产生良性互动,是实现红色资源有效融入城市文明建设的实践向度,有利于实现育人与育才的有机统一。

2.1 通过红色资源的融入,践行马克思主义思想伟力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把红色精神传承与城市文化的特点和底蕴传承结合起来,做到“以史为镜、以史明志、知史爱党、知史爱国”,始终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使整个城市建设与发展始终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有利于推动城市淳朴的民风和务实的政风建设。

2.2 通过红色资源的融入,增强干事创业的责任担当

红色资源承载着党带领人民干事创业的历史记忆。运用和融入好红色资源,有利于激活城市创新前行的新动能,不断提升工农商学兵各个系统和各个社会阶层的政治责任感和创业能力,推动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

2.3 通过红色资源的融入,弘扬艰苦奋斗的崇高精神

在城市文明创建中,始终要弘扬艰苦奋斗精神,特别是要在青少年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青少年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在奋进中体验成长成才的快乐,激发奋进的力量。

3 无锡地区红色资源保护利用的现状分析

3.1 物质化红色资源情况

目前,无锡市现有党史遗址遗迹、纪念设施(陈列馆、纪念碑、人物故居等)133处[3]。无锡市委组织部、无锡市档案史志馆先后三次联合命名40处无锡市党史教育基地。40处党史教育基地包括事件发生地4处、重要机构所在地3处、纪念场馆12处、人物故居(纪念馆)12处、革命烈士陵园(纪念设施)9处,分别反映了不同历史阶段无锡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情况,是党在无锡的红色家谱,是弘扬红色传统、讴歌红色故事的重要平台,是无锡市民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的重要载体和生动教材。目前,40处全市党史教育基地全部处于开放状态,绝大多数为免费开放,个别为收费开放。其中,无锡第一支部党建基地、新四军六师师部旧址纪念馆、宜兴党史陈列馆、宜兴太华山新四军和苏南抗日根据地纪念馆等四处被列为第一批省级党史教育基地。2021年6月3日,江苏省民政厅、省退役军人事务厅、省委党史工作办公室、省文旅厅、省方志办联合召开的全省首批红色地名新闻发布会,对外发布100个红色地名,其中包括无锡寨门、徐巷农民俱乐部旧址、新四军江抗东进纪念馆、江阴要塞(黄山炮台)、华西村、太华山新四军和苏南抗日根据地纪念馆。

3.2 无锡市红色资源保护和利用现状

课题组对无锡市居民及在校大学生开展了无锡红色资源保护和利用现状调查。调查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发放问卷1 480份,有效回收1 450份,有效回收率为98%。本研究样本呈现以下特征:首先,从调查对象身份来看,在校学生和非在校学生分别占样本总数的67.4%和32.6%;其次,从性别分布来看,男性、女性分别占样本总数的62.8%和37.2%;最后,从受教育程度来看,小学及以下、初中、高中或中专、大专及以上有效样本数分别占样本总数的4%、7.6%、10.4%和77.9%。调查数据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

课题组在对无锡市红色资源保护和利用现状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同时对新四军六师师部旧址纪念馆、新四军江抗东进纪念馆、无锡抗日青年流亡服务团纪念馆、太华山新四军和苏南抗日根据地纪念馆、华庄战斗纪念碑、杨市战斗纪念碑、“许舍惨案”纪念碑、江阴市张大烈故居、江抗祝塘纪念馆、无锡市锡山区江南抗日义勇军和江南抗日救国军司令部旧址、港下战斗纪念碑、黄土塘战斗纪念碑、日军遗留“水牢”等50多处遗址遗迹进行了实地调研。课题组在收集掌握了大量一手资料、数据基础上,比较全面客观地掌握了无锡市红色遗址遗迹保护和利用的现状。

一是无锡市红色资源公众认知度不高。调查显示,20.7%的调查对象表示对红色遗址遗迹“知道,比较了解”;53.4%的调查对象表示对红色遗址遗迹“听说过,但不太了解”;17.7%的调查对象表示对红色遗址遗迹“了解很少”;8.2%的调查对象表示对红色遗址遗迹“完全不知道”。在问及为什么要参观红色遗址遗迹,27.7%的调查对象回答是“因为热爱无锡”、42%的调查对象回答是“因为对历史感兴趣”、16.6%的调查对象回答“路过顺便看看”、11.8%的调查对象回答是“单位(学校)组织来的”、1.9%的调查对象是“缘于其他原因”。关于红色遗址遗迹时代价值问题,26.1%的调查对象认为“完全没有任何价值”,73.9%的调查对象认为“有价值”,以上数据表明,公众对无锡市红色遗址遗迹的关注度不太高,认知水平还存在较大局限性,很大一部分公众对无锡市红色遗址遗迹缺乏基本的了解和认识。这必然影响遗址遗迹社会价值的发挥,难以使人产生精神上的共鸣,更无法使公众尊重、传承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自觉参与对红色遗址遗迹的保护和利用。

二是红色资源部分遭受破坏。无锡是一个具有光荣历史传统的江南名城,在革命的各个时期,中国共产党以及名人先贤英烈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留下了无数的闪光印迹,除了目前已经挖掘、整理出的有关资料、档案(实物),还有许多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员的过世,将会湮灭在历史的长河中,这不仅是我们对先烈的遗憾,也是无锡红色历史记忆的缺憾。课题组通过实地走访调研发现,仍存在部分红色遗址遗迹未获保护的现象。除了已经列入保护的红色遗址遗迹,还有红色遗址遗迹在城市化过程中因没有得到合理保护而正在消失。在与无锡许舍日军遗留“水牢”附近市民访谈得知,除了日军遗留“水牢”,以前附近还有“硫酸池”和“碉堡”,但在后期房地产开发过程中都被破坏殆尽了。

随着时间的流逝,艰苦而令人奋进的革命斗争历史渐行渐远。在土地价值和商业的诱惑中,见证革命斗争历史的遗址遗迹让位于城市发展,历史的记忆有断档之虞。

三是红色资源保护还需加强。多年来,党和政府十分重视红色资源的保护工作,一大批红色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和利用。无锡市红色遗址遗迹保护现状专项调查显示,仅有30%的调查对象认为无锡市红色资源保护“很好”;8.8%的调查对象认为无锡市红色资源保护“很糟糕”;61.2%的调查对象认为无锡市红色资源保护“一般”。在回答“您认为市政府是否需要加大红色遗址遗迹保护的力度”的问题时,85.3%的调查对象认为“政府需要加大保护力度”,仅有14.7%的调查对象认为“政府不需要加大保护力度”。

课题组在走访调研中发现:部分遗址遗迹虽获保护,但保护措施不到位,力度不够。部分红色遗址遗迹随着岁月流逝自然风化,多处纪念碑、纪念馆牌匾出现棱角破损及漆字脱落等情况,多处遗址遗迹暴露于荒野、淹没于住户或掩藏在废弃建筑物中,周围杂草丛生、垃圾满地、脏乱不堪、保护状况较差。

以上调研从侧面说明无锡市对红色遗址遗迹的保护力度还不够,公众对红色资源保护的满意度还不高,需要相关部门和单位进一步加大对红色遗址遗迹的保护和历史资料的搜集整理力度。

四是红色资源价值运用不够。“一次红色之旅,就是一次精神洗礼。”调查显示,73.9%的调查对象认为“红色资源有价值”,且73.3%的调查对象认为“具有爱国主义教育价值”,位居价值排名之首;56.8%的调查对象认为“具有历史文化学习研究价值”;47.9%的调查对象认为“具有城市文化名片价值”;41.1%的调查对象认为“具有旅游观光价值”。然而73.8%的调查对象表示“从未参观过本市的红色资源”。在沿路寻访红色遗址遗迹过程中发现,个别遗址遗迹附近居民也未曾听说过,甚至当地镇政府负责该项工作的管理人员都未曾听说过。从访客登记记录和与红色遗址遗迹工作人员以及附近居民的交谈中了解到,红色遗址遗迹用于中小学生和机关团体参观的居多,部分遗址遗迹仍处于闲散状态,有的甚至逐渐成了人迹罕至或无人问津的荒草园。可见,无锡市红色遗址遗迹利用不足、社会影响力不够广泛,社会价值发挥不足。因此,相关部门和单位必须加大对本地红色资源的运用,发挥其内在的教化效用,以充分发挥红色资源应有的价值。

五是红色资源管理水平有待加强。调查显示,部分遗址遗迹散落于村庄、田野、居民楼,由于缺乏明显标识,要想参观遗址遗迹常常需要耗费大量时间才能到达目的地。有时大费周章到达目的地,见到的仅仅是一块没有任何历史介绍的碑石,甚至还有的已经搬迁至其他地方。此外,红色资源展陈水平亟待提升,存在展陈缺乏讲解或讲解水平不高或陈列手段落后等问题,对参观者缺乏应有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4 加强红色资源保护,赓续红色血脉

好的榜样是最好的引导,好的典型是最好的说服。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集体学习时强调,红色资源是我们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红色血脉是中国共产党政治本色的集中体现,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力量源泉。要用心、用情、用力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红色资源[4]。红色资源是革命先行者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我们有责任也有能力保护好、运用好红色资源,使之成为激发我市“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强大精神动力。

4.1 提升政治站位,加强科学保护

作为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要将红色资源的保护利用提升到担负起重要政治责任的高度,要明确保护红色资源的牵头部门和保护机构的职责,制定红色资源保护利用的地方性法规,明确红色资源中长期的保护规划和路径,坚持公益属性和定位,要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全面深入的红色资源专项调查,全面统计和掌握全市红色资源情况,登记入册,确定保护等级,落实保护措施,加大保护性、维护性投入,努力实现应保尽保,形成持续稳定的保护利用机制。

4.2 提升开发能级,形成无锡经验

坚持系统和整体思维,加强红色资源开发利用,保护和改造红色资源及其周边环境,让环境融合到红色资源文化氛围中。有效利用影视产业园区等现代传媒平台,建构起实地展示和网络展示的立体空间,结合传统资源发展无锡特色红色旅游,发挥无锡文旅资源的优势,弥补无锡传统红色资源的区位弱势,构建“群众身边的红色资源”,不断探索红色资源利用的“无锡模式”。

4.3 提升运用效能,建构教育示范

坚持以教育为先导,以青少年教育为重点,加大红色资源教育教学课程开发,以红色资源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经典教材和生动课堂,抓早抓小,在青少年内心育下健康向上、文明奋进的火种。以重大节日、重要活动为节点,组织社会公众进行参观见学,重温党的辉煌历史,充分实现红色资源效用的最大化。

4.4 提升管理水平,打造精品展陈

根据各类红色资源特点制定差异化管理机制,在人员配备、经费拨付、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要科学合理分配,使每一处遗址都有人管理、有经费保障、有机制可遵循,而不是建成之后因无人管理,长久空置荒废或长期大门紧闭不能参观,进而无法实现其建设初衷。要加强红色资源管理人员队伍建设,对红色资源开展系统性研究,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坚持政治性、思想性、艺术性相统一,增强红色资源表现力、传播力、影响力,打造精品展陈,用史实说话,生动传播红色文化。

猜你喜欢
遗迹无锡市无锡
无锡市开展重大事故隐患“清零行动”
无锡一棉
无锡市刚柔并济治理重大事故隐患
韩信在淮安的遗迹
无锡确定11月1日为“无锡企业家日”
无锡公交
轻轻松松聊汉语——去无锡
方外观遗迹旧照
沉船遗迹(外一首)
天下第一道秦直道:石门关遗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