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教融合下大学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促进策略

2021-03-08 14:46张辉黄智峰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1年15期
关键词:体教高水平教练员

张辉 黄智峰

(西安思源学院 陕西 西安 710038)

建国以来,中国的体育事业蓬勃发展,从1984年中国体育代表队“重返奥运”,到1990年北京亚运会的成功举办,无不展示了中国体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尤其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和中国军团的优异成绩,向世界展示了大国体育的崭新面貌,成为了中国作为世界体育大国的重要标志,竞技体育在“举国体制”下取得了伟大的成绩。但是随着社会经济和时代发展,竞技体育的举国体制也暴露出了很多难以解决的问题,最为突出的就是运动员的受教育权益和全面发展,制约了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针对问题国家出台了很多政策文件,但是难以从根本上解决这些矛盾,体育与教育的和谐发展依然处在探索和发展阶段。

1、体教融合的发展历程与内涵解析

1.1、从体教分离到体教融合

新中国建立之初,青少年的竞技体育水平较低,体育难以在国际舞台上展现国家形象,为了促进新中国竞技体育的快速发展,国家参照了苏联和东欧国家的体育发展经验,采取了“体教分离”的政策,也就是所谓的“举国体制”。

“体教分离”在当时的国际背景和社会条件下,是必然的正确选择,在举国体制下,我国的体育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由于体育和教育的割裂,使青少年的全面、系统教育受到影响,造成了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困境。为此,1987年4月原国家教委发布了《关于普通高校试行招收高水平运动员工作的通知》的文件,正式提出“体教结合”,希望通过高校建设高水平运动队,促进我国竞技体育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拓宽后备人才培养渠道。

“体教结合”的实施虽然促进了高校竞技体育的发展,缓解了优秀运动员接受高水平教育的困难,但是这一政策从本质上讲,只是为了解决“举国体制”下运动员接受高等教育的矛盾,由于政策的局部性和功利性,很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为此,2020年8月31日,国家体育总局与教育部联合颁布了《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

1.2、体教融合的内涵解析

通过文献检索与整理发现,对于体教融合的内涵解析,存在不同的解读,首先,对体与教概念的外延与逻辑关系,还不是非常清晰;其次体教融合的内容还没有完全显现,从目前的改革方向看,主要涉及的是青训体系;王登峰司长在其《新时代体教融合的目标与学校体育的改革方向》中,从竞技人才培养与学校教育融合的视角对“体教融合”进行了解读,“从本质而言,体教融合就是把竞技人才的培养融合到国民教育体系之中”。

体教融合在国外有很多成功的经验,国家体育总局2013年精英教练员科学训练专项赴美国培训时,康涅狄格大学在优秀运动员全面发展方面给中国教练员留下了深刻印象,学校的首要宗旨是培养能够服务社会和全面发展的人,学校对优秀运动员并没有降低学业要求,也没有给予任何特权,科学高效的运动训练和精细的学业管理,使优秀运动员毕业后都能比较顺畅地融入社会,并且更受用人单位的欢迎,政府和体育主管部门也就不存在需要消耗社会资源去解决学生运动员再就业的问题。

对于体教融合的内涵解析我们应该有更深刻的认知和更高的站位,体育不但能促进人的体质健康,它更是最好的教育,优秀的大学生运动员一般都有以下特点:高度自律的生活、强大稳定的心理状态,坚毅的意志品质,善于思考和灵活的大脑等,这些优秀品质是走向成功的必备因素,系统训练对大学生优秀运动员的影响和改变是深刻而长远的。对于体教融合我们不能狭隘的理解,不能只关注局部问题的解决,不能为了学校荣誉,为了全运会,为了奥运会,而只从社会目的出发,应该充分的挖掘和发挥体育的育人功能,应该从人全面发展的视角,通过体教融合更好的培养社会人才。

2、大学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困境与分析

2.1、生源群体的特点和差异

目前大学高水平队的生源主要来源于以下三个方面,分别是国家队、省队现役、退役的专业运动员,参加单招招生的高水平应届毕业生,降分录取的普通高考学生。不同生源有着不同的特点,现役运动员的运动成绩虽然还有继续提高的可能,但是却不能参加系统的文化教育;退役的优秀专业运动员的运动成绩非常突出,能代表学校参加比赛,争得荣誉,但是运动成绩基本不能进一步发展,并且由于文化基础较为薄弱,专业学习存在一定困难;参加单招录取的高水平运动员,运动成绩基本都能达到一级以上标准,但是实际上,一些运动员进校前的训练,比较重视大运动量、大强度,采取了较为粗放的训练手段,占用了学生较多的精力和时间,不但较大的影响了学业,也挤压了运动成绩进一步提升的空间,有的运动员进校后运动成绩反而下降;降分录取进入高水平运动队的大学生,文化成绩较好,完成专业学习的压力和困难相对较小,但是大学前的运动训练水平较低,提升空间有限,运动成绩难以达到较高水平。不同生源的大学生运动员,都存在群体性特点和差异,从优秀运动员和人才培养的角度看,都存在发展的系统性问题。

2.2、学习和训练难以兼顾

学训矛盾是长期困扰高校高水平队发展的难题,这一现象不但普遍存在,而且至今难以解决。大学生运动员不但要刻苦训练,提高运动竞赛成绩,在比赛中为学校和国家争得荣誉,而且要进行专业学习并顺利完成学业,毕业后能顺利的融入社会,投入到社会主义的建设事业中。实践中,大学生运动员往往难以兼顾好训练和学业,矛盾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第一是运动员入校时的文化水平差异较大,一些大学生运动员本身就存在学习问题;第二是学校和教练的人才培养理念和训练理念落后,一些学校和教练更多的关注了竞赛成绩,没有充分发挥体育的育人功能,没有从顶层设计的高度来制定系统性解决方案;第三是运动员对自身的全面发展没有深刻的认识,不能正确对待学习与训练的矛盾和统一;第四是科学化训练水平较低,训练的效益低下;第五是学校对运动员专业学习的管理粗放,在严格要求学业标准的同时,并没有根据实际制定个性化、高效的培养模式。

2.3、科学化训练水平较低

科学的训练是体育竞技成绩提高的前提,科学化训练包括了影响竞技成绩提高的训练因素和非训练因素,高校科学化训练水平有待提高,这不但需要教练员不断提高执教水平,还需要运动员不断提高对竞技训练的理解能力和执行能力,也需要充分的后勤保障。

2.4、优秀教练员成长环境不佳

教练员的执教能力直接影响着运动员竞技能力的提高,国内只有少数高校在个别项目上聘任了专职高水平教练,体育老师兼任高水平教练员是普遍的做法,教练员和教师针对的培养对象不同,要求具备的职业能力也有所区别,两者有着不同的职业特点,教练员不但需要先进的训练理念,还需要较高的专业技术指导能力、系统训练的安排调整能力、较强的沟通决策能力、较高的灵活和创新能力,教练员在与运动员的互动中会非常深入和全面,不但要做好训练的过程本身,同时还要掌握运动员的心理状态、健康水平、状态恢复、饮食营养等方面,引导和培养着运动员的全面发展,这两者的角色在能力要求、精力投入和考核评价都不尽相同,从教师和教练的发展路径和成长过程看,两者也有很大的区别。目前很少有学校能做到根据教师和教练不同的职业特点,来设计教练的职业发展规划,比如大部分高校的职称评审都不能体现出教练员的执教水平,从而直接影响教练员的切身利益。从整体看,高水平队教练员的执教水平有待提升,如何保持教练员的职业兴趣,激发教练员的职业激情,使教练员全身心的投入训练,不但是教练员自身的职业需要,更是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发展的需求。

2.5、竞赛体系不通畅

竞赛是运动员成长的关键环节,体育竞技人才的培养和成长,离不开完善的竞赛体系。现行的体制下,教育主管部门和体育主管部门分别管理者原本应该是一体的青少年体育工作,两个系统的不同运行割裂和阻碍了青少年体育的普及与提高,导致了运动技能水平的分化,一边是体育系统运动员的封闭训练而脱离正规的国民教育体系,一边是学校青训体系难以得到应有的资源,不能融入体育体统主管的竞赛体系。

3、体育竞技人才的全面发展和培养

3.1、提高生源质量

生源质量问题是高水平队发展的前提,缺少优质生源是目前高水平队普遍存在的问题,从高校高水平队生源结构和特点看,不同的生源有不同的特点和不足。从自主培养的角度看,通过高水平测试录取的大学生运动员,在运动竞技方面具有较高的培养潜力,但是运动伤病、过早专项化、文化成绩较弱等方面问题阻碍了人才培养的成效。现行的运动成绩测试和比赛成绩参考,虽然能最直接反映运动员的运动技术水平,做到择优录取,但是优秀运动员运动成绩提高和发展潜力有复杂的影响因素,早期训练的方法手段,没有凸显的运动伤病和劳损,复杂的训练动机等因素都难以准确的反映在招考之中,所以需要了解报考学生的全面信息。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优化生源质量:首先通过修订招生办法,客观的评价发展潜力,真正做到择优录取;其次与下学段的学校建立密切联系,创造条件打通输送苗子的渠道。

3.2、高效的训练与生活

体育是最好的教育,多年的系统训练和竞技比赛影响、改造和提升了运动员的身体、心理和精神。在优秀运动员的身上,我们能看到很多优秀的品质,自律、坚韧、稳定、敏捷等,他们这些方面具备了很多优秀人才难以企及的高度,如何通过运动员高效的训练,挖掘系统训练的教育价值,促进运动员的生活、学习和全面发展,这需要学校、教练和运动员勇于实践。在高水平运动员人才培养的实践中,客观的存在诸多矛盾,比如学训矛盾,如何化解这些矛盾,实际上高效的运动训练就告诉了我们解决的办法,为了追求卓越的运动表现,优秀运动员始终都在准备,每时每刻都在为最佳状态而准备,他们不断的优化和改进训练和训练以外的各种影响,高度的专注、高效的动作、合理的营养、高效的恢复,保证了每一次训练的效益,进而创造了优异的成绩。生活和学习中也是如此,你能否像训练一样来高效的完成其它事项,做一个有着高绩效生活的人,这样不但可以缓解学训矛盾,而且能够促进大学生运动员全面发展。

3.3、促进教练员的成长

教练员是运动员获得优异成绩的助推者,比赛的获胜离不开教练的指导,但是比赛的获胜并不意味着你是一名成功的教练,从人才培养的视角看,教练员不但需要具备教师教学的技巧,还需要生理学家的训练技能,还需要非凡的管理才能,还需要心理学家的辅导才智,成功的教练员不但精通项目的技能和战术,而且懂得如何帮助运动员掌握新的技能,成功的教练员不但能够科学的安排训练和传授技能,更要传授运动员顺利走向社会的技能。影响教练员成长的因素有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两者可能会互相促进和消极影响,外部因素主要体现在组织对教练员的管理,比如权利和义务、奖励和惩罚等,从外部因素看,应客观的评价教练员的执教能力,对教练员的执教成绩和能力应纳入高校教师职称评审。内部因素主要体现在教练员的职业素养,包括了职业道德、专业能力、执教水平,从教练员的职业素养看,高校应积极储备和引进优秀教练员,创造条件帮助教练员提升业务水平,提高管理水平激励教练员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促进教练员执教文化的形成。

3.4、完善竞赛体系

体育和教育系统赛事都有自己的独立体系,彼此必兼融、不互通,这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体教融合的掣肘,应该打破赛事壁垒、丰富赛事供给,可以把培养竞技运动员和面向全体学生的体育竞赛有机结合,建立多级竞赛体系,实现训在平常、练在日常、赛在经常。

猜你喜欢
体教高水平教练员
高水平开放下的中概股出海与回归
广西高等学校高水平创新团队
中国特色体教融合发展思考——对《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意见》的诠释
中国体教融合推进的现实困境与应对策略
盘点全方位、高水平的对外开放重大举措
论足球教练员的角色定位
体育教练员面临的新挑战
跨界、跨项选拔高水平运动员要重“体”更要重“心”
教练员的执教艺术
体育运动学校如何落实体教结合办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