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师范大学 云南 昆明 650500)
改革开放为我国的发展带来了强劲动力,从国家顶层设计到民族政策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改变,在此基础上少数民族体育得到了跨越式发展,“四个自信”的提出明确了民族文化的重要地位,民族体育也迎来了新一轮发展。目瑙纵歌不仅是景颇族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也是景颇族文体兼备的民族体育活动。以改革开放为时间主线,通过梳理目瑙纵歌不同时期的发展特征,为其更好的发展总结经验,从而制定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政策推动进一步发展。
目瑙纵歌起源于景颇族宗教活动,随社会进步逐步演变为景颇族节庆和民族品牌。以广泛参与性和动作、路线独特性著称“天堂之舞”,其动作主要模仿祭祀和生产生活,舞蹈路线跟随“目瑙示栋”图案而变化,整个活动持续时间长,具有娱乐性、健身性、民族性、群众性的特点,以歌舞形式将景颇族传统文化集中展现,曾以表演项目参加第二届全国民族运动会,是集歌舞、文化、宗教集中展现的民族活动。目瑙纵歌在“文革”期间受到“左”倾错误影响被判定为歪门邪道禁止开展。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了改革开放,为少数民族体育的觉醒迎来了春天,目瑙纵歌开始恢复,并伴随改革开放的深入贯彻茁壮成长。
受“文革”影响中国境内目瑙纵歌全面禁止,加之景颇族文字创制较晚没有记录成册,改革开放初期基本处于失传、无人知晓的境地,重拾传统困难重重,但拨乱反正和救族心切给目瑙纵歌的恢复创造了强有力的支撑条件,经群众收集整理资料,于1979年由盈江县当地群众自发组织改革开放后的首次目瑙纵歌,并在此基础上总结经验、精心策划,1980年正月十四日在陇川县首次以官方形式组织目瑙纵歌,并连续2年举行全县性质的活动,重拾民族文化氛围不断高涨,当地政府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改革开放政策得到了积极落实,曾被否定的民族文化逐渐被认可,发展少数民族文化响应了时代号召。1981年,国家体委与民委在研究制定少数民族体育工作方针时指出:“要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积极开展民族传统体育与近代体育活动,提高少数民族的健康水平和运动技术水平,活跃群众文化生活,促进民族团结,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服务”。方针的出台给少数民族体育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强大动力,目瑙纵歌开始由娱神逐步转为娱人,宗教色彩变淡的同时彰显民族文化逐渐成为举办主题,健身娱乐的民族体育功能凸显,当地民族体育事业开始萌芽,为少数民族文化传承、维护民族地区稳定、民族团结提供助力,促进党和国家民族政策的贯彻落实。
198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部)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自主管理本地方的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和体育事业”。德宏少数民族众多,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族制宜是原则,1983年经德宏州政府决定,将每年的农历正月15、16日确立为目瑙纵歌节,目瑙纵歌转变为以跳目瑙纵歌舞为主的节庆体育,将体育、宗教、音乐等传统文化融合集中展现,目瑙纵歌正式“合法”化,通过目瑙纵歌感受和保护民族文化,充分体现我国民族政策的正确性以及确立改革开放举措的科学性。至此,目瑙纵歌如雨后春笋般在德宏大地上快速成长,根据德宏各地景颇族支系的不同发展出组织规模不一、风俗习惯类似的目瑙纵歌。1988年《关于改革景颇族风俗习惯的倡议书》提出要规范目瑙纵歌举办风俗习惯,目瑙纵歌逐渐趋于统一标准化,标准化后促进其参加民运会的进程,1991年的全国第四届民运会目瑙纵歌获表演项目三等奖,此殊荣将目瑙纵歌推上了更大的舞台。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出台,“国家扶持少数民族地区发展体育事业,培养少数民族体育人才”,进一步强调了发展少数民族体育是大势所趋。1988-1997年期间,中国、云南省、德宏州各州市景颇族相关协会的成立为目瑙纵歌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目瑙纵歌得到不断挖掘,其结构体系趋于完善。1999年“兴边富民”工程提出要进行以繁荣少数民族文化为宗旨的文化设施建设,德宏州在具备条件的乡镇开始修建目瑙纵歌场地,为其顺利举办提供场地设施保障。期间,目瑙纵歌场地标志性建筑“目瑙示栋”伴随改革开放的步伐不断变化,从最初代表传统文化的图案到展现改革开放的电视、汽车等现代科技元素,再过渡到追溯传统文化回归经典,去除现代图案而增加代表传统文化图案的过程。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逐步落实,2000年受香港邀请,德宏代表团在“千禧年中国云南民族艺术节”表演目瑙纵歌,目瑙纵歌开始走出德宏,以新身份进入新世纪。
早在1993年《关于培育体育市场、加快体育产业化进程的意见》的出台标志着我国的体育产业开始蓬勃发展,体育旅游等在内的产业体系初步成型,少数民族体育凭借独有的民族文化跻身体育产业发展浪潮,20世纪末云南省大力发展旅游业的确定为民族体育发展注入新动力,并结合《2001-2010年体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提出:“要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有利时机,积极扶持中西部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发展体育事业,发挥民族人才资源优势,努力促进区域体育的共同发展”,目瑙纵歌进入发展“快车道”。2002年由云南省旅游局、德宏州主办、陇川承办的“中国云南德宏陇川目瑙纵歌狂欢活动”标志着打造“中国目瑙纵歌之乡”项目正式启动,目瑙纵歌进入体育旅游产业新时代,经过三年精心酝酿孵化,于2005年举办“中国云南德宏陇川目瑙纵歌狂欢文化狂欢节”,用以庆祝“中国目瑙纵歌之乡”品牌的顺利落成,“体育搭台 经济唱戏”模式逐渐形成。2006年在《关于加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工作的意见》中提到 “在民族地区要广泛开展以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为主的体育健身活动,积极研究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入群众健身活动、进入城乡社区,并鼓励和支持民族传统体育参与旅游”,同年目瑙纵歌被国务院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目瑙纵歌受到了国家层面的重视,保护抢救是时代要求,也激发了更强大的发展动力,全州各地举办不同性质、规模、主题的目瑙纵歌,其角色也在不断变化,逐渐演变为景颇族名片和德宏标签。
2010年开始,随着改革开放大门越开越大,顺应国际化发展需求冠以国际二字,逢双数年举办中国德宏景颇族国际目瑙纵歌节,目瑙纵歌由国内走向国外,伴随着影响力的不断扩大,其功能也在不断扩充。2011年《关于贯彻落实<全民健身条例>的实施意见》的提出,明确强调要突出云南特色,组织开展七彩云南全民健身活动示范工程,开展各具特色的全民健身活动,打造云南特色全民健身活动品牌,《“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也明确提出要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推动全民健身生活化,鼓励开发适合不同人群、不同地域的民族民俗民间传统运动项目。期间,目瑙纵歌举办主题逐渐丰富,除了以官方形式举办节庆以外,还有自发组织的健身娱乐活动,“夜夜目瑙纵歌”和广场舞形式的目瑙纵歌是全民健身最好的体现,并且影响力和覆盖面在不断扩大。2012年目瑙纵歌期间“世界最大规模的景颇族刀舞”、“世界最大规模的景颇族目瑙纵歌舞蹈”的成功申报进一步提高了目瑙纵歌国际知名度。《云南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 (2016-2020年)》提出要推动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活动多样化,促进交流国际化,积极服务和融入国家 “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搭建体育交流平台,积极开展沿边地区跨境体育比赛与交流活动,提升体育辐射周边国家的文化软实力,推进体育对外开放与交流合作。德宏不仅是中缅通道的前沿窗口,还是“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地区,景颇族跨境而居现状让中缅边境地区关系紧密,中缅双方跨境参与目瑙纵歌是对共通文化的认同,利用民族体育搭建平台,促进文化交融发展,构建中缅边境的和谐稳定的大好局面。进入新时代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调整,体育产业作为朝阳产业迎来了新一轮发展浪潮,云南省发布《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强调要进一步促进体育旅游融合。培育重点体育旅游区,着力开发以民族体育旅游等产品系列,打造一批影响力大、参与度高的云南特色体育活动,结合《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的通知》指出要促进旅游与体育融合发展,打造传统节庆旅游品牌,推动“多彩民族”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中国德宏景颇族国际目瑙纵歌文化园的建成“四个世界第一”,将目瑙纵歌推上国家舞台,国际化标准的文化园能够组织国际化的目瑙纵歌,为打造国际化目瑙纵歌品牌创造了机会,加速推动德宏体育旅游的高速发展,同时也积极响应了《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促进民族地区和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规划的通知》,要利用民族文化繁荣发展推进文化繁荣发展,彰显文化自信,加大传承弘扬民族文化,特别是人口较少民族,要重点保护和发展人口较少民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代表性项目,目瑙纵歌位列其中。新时代有新发展,《关于进一步加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工作的指导意见》和《运动休闲特色小镇试点项目建设工作指南》的出台更加明确了体育产业发展目标,要大力发展独具民族特色的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利用运动休闲特色小镇、体育休闲旅游等项目,通过组织开展本民族、本地区特色的传统体育赛事、活动、表演,宣传体育旅游资源,扩大市场影响力,积极引导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相关产业发展,努力打造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综合化、集群化的产业价值链,实现运动休闲特色小镇与区域经济、社会、城乡建设联动发展,提升区域体育服务供给能力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陇川“天宫目瑙”文化旅游小镇的开建符合当下体育旅游和体育产业发展规划,将来会是以目瑙纵歌为品牌打造成产业化、区域化的小镇综合体,力争将其打造成体育旅游精品目的地。
改革开放挽救了目瑙纵歌,目瑙纵歌也是改革开放成果的最好体现。目瑙纵歌经历了被否定禁止到改革创新恢复于世,经过自我探索形成节庆,跟随党和国家政策不断进步发展为民族文化集中化、组织规模市场化、功能丰富多样化、组织举办官方化的民族文化品牌,举办目的由单纯宗教祭祀仪式变为娱乐性、商业性、多元性的大型民族节庆活动,参与人群由单一民族变为国内外各民族共同参与,举办主体由民间自发组织变为官方统筹策划举办,最终达到促进中缅边疆地区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民族团结、边疆稳定、强化民族认同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