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雪敏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对于经济的发展有着一定的积极作用,而文化产业又是我国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随着文化产业的发展,高等教育的培养制度也应当要做出调整以应对当前的产业发展。
从21世纪开始,我国迎来了第三次产业结构调整和深化,其中文化产业作为新的经济支柱逐渐崛起并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从而推动了我国的软实力不断前进。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情况下,国家对于高校人才也有着全新的要求,需要培养出具备更高文化知识水平以及创新思维的新型人才。
对于文化产业,其实我们并不陌生,它是一个围绕着文化创意为核心来展开,结合技术和产业化的方式来制造、宣传不同形态文化产品的行业。文化产业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它包括新闻出版、文化艺术、文化信息传输和文化用品生产等。并且在每一大类当中又包含了许多的小类,涉及到的行业非常多。通过观察可以发现文化产业主要是围绕着人来展开的。因此在文化产业当中,人是其中最为核心的资源,有许多人把文化产业又称为创意产业,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源源不断的创新,这也意味着如果我国想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就需要注重人才的创新培养。
我国的文化产业整体发展起步较晚,虽然在这些年逐渐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但整体上与发达的国家相比较仍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不过我国一直非常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且先后出台了多项政策支持。尤其是在2014年,更是被文化产业称为政策年,在这一年当中,前后出台了多项政策,既有扶持小微企业的,也有推进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通过这些政策,文化产业也得到了非常好的发展空间,在短短几年内迅速崛起。
在国家的推动下,高校要更加注重文化产业创新人才的培养。只有重视创新人才的培养,才能有效的帮助文化产业不断进行创新迭代,从而推动文化产业往更高的层面发展。
文化产业的创业发展必须要依靠优秀的人才。文化产业的竞争,其实就是人才的竞争。哪个企业拥有的创新型人才越多,就意味着它的产品将会越发具有竞争力,越能在市场当中占据更多的份额。虽然这些年我国的文化产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但目前也已到了一定的人才培养的瓶颈。如果想要继续获得可持续的发展,就需要注重人才的培养,而当前我国高校人才培养的现状主要是:
虽然现在有着越来越多的高校非常重视文化产业,并且也在校内开设了多门文化产业类专业,但是当前并没有哪一所高校在文化产业类专业上有着丰富的经验,因此大部分高校都处在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加之文化产业所涵盖的范围非常的大,导致学校在开设相关专业的时候无法做到有针对性地开设相关专业,以至于只要是文化类的学科都可以称之为文化产业。而且,每一所学校其培养模式也不一样,从而导致了文化类的专业课程设置五花八门,课程的培养缺乏专业性,目标性人才培养与市场出现脱节的情况。
在文化产业方面的教学上,大部分的学校其师资力量明显不足,且教学水平参差不齐。主要是因为我国的文化产业是一个新兴产业,其发展时间并不长。因此高校在这方面的经验并不足,也没组建完善的教师团队。在当前的高校当中负责文化专业课程的教师大多都是跨专业教学,这些教师都并非是该专业的教师。
教师在教学当中更多的是以围绕着书中的一些知识为主,更加注重理论性知识,少有把知识与实际进行结合。但由于文化产业本身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在文化产业专业课程当中,如果教师无法把理论性的知识与实际进行结合,就会导致教学出现脱轨,以至于学生在毕业以后无法较好的融入到文化产业当中,难以从事相关职业。因此在当前的高校当中,普遍的专业教师都缺乏实践的经验,对文化产业的了解还不够深入和透彻,所以大部分的高校在教学效果上普遍存在不足。
在文化产业类的专业上,教师的教学形式极为的单一。具体表现在:第一,教师在教学当中没有注重学生的创意培养。更多的就是要求学生围绕着书中的知识来展开学习。可是文化产业本身就是一个非常注重创新的产业,如果教师在教学当中不重视学生的创意培养,则脱离了文化产业的教学目的。第二,文化产业类专业非常注重实践性。因此高校需要积极的与外界取得联系,实行校企合作的方式,从而给学生营造更好的学习范围,让学生不仅可以在学校进行学习,还能去到相关的企业中进行实践,把自己所学的知识与实践进行一个巧妙的结合,这也能帮助学生更早的适应社会。但是当前高校的文化产业专业教学,基本上是与社会需求脱轨的,导致许多学生在学校学习完以后,进入到社会当中发现所学的知识无法应用到职场当中。
针对文化产业专业高校应当设置相对合理的课程这一状况,高校应当要实行真正的素质教育,鼓励学生在课程当中更多地运用创造性思维进行思考,这就要求高校不能只通过成绩来评定学生。高校教师应当重新对课程内容进行设置优化,在教学当中引入更多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可以通过设置相关文化课题的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比如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然后给到小组课题,要求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围绕着课题展开学习。在课题学习当中,能够让学生获得更多主动权,教师要适当地引导。在分组学习上,教师还可以结合分层教学方式,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分成不同的组别来制定更加有针对性地主题。
当前的高校普遍都存在一个问题,就是没有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导致开设的课程往往五花八门。主要原因还是当前高校在人才培养上,大多以校内课程的讲授为主,并没有关注到社会的变化与需求。
对此,高校应当要积极地关注市场变化,通过有效的措施来了解市场对于人才的需求。比如高校可以通过市场调研的形式展开调查,可以先是以观察法展开调查,进入到当地的相关企业当中进行了解,获知企业对于人才的一些要求,其次可以通过问卷调查法来展开调查,通过这些方法来找到当前文化产业专业对人才的要求,从而明确人才培养的目标和定位。在人才培养的目标与定位上,需要写出具象化的内容,而不是抽象的。
其次,在课程的设置上也要有针对性。课程的设置:一是需要根据市场的需求来设定;二是要结合学校自身的优势设置的课程,不求多,但求精。课程内容设置上,要制定出一个学期当中学生具体要学习的内容,合理分配好理论知识课程与实践知识课程,且要明确出在学习完课程以后学生可以达到什么样的一个状态,以终为始,设置出明确的目标,这样在教学上能够更具方向性与针对性。
大部分的高校在文化产业专业上,其教师团队都严重不足,也没有成立专门的教研团队,课程内容无法得到更新和迭代,许多的课程内容教学都比较老旧。甚至还有些高校直接复制其他高校的教学内容。
对此,高校首先应当要保证自身的师资团队齐全,既要有一线的教师,同时也要成立专属高校的教研团队,针对当前的课程进行优化;并且要引入专门的考核,对教师的教学进行评价;其次还应当要不断地提高师资队伍的水平,以符合当前社会的要求。
在具体的措施上,高校在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上,可以通过扩宽教师招聘渠道的方式来进行。比如从文化产业当中寻找具有实践经验的教师,因为文化产业专业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如果不具备一定的实践经验,在展开教学时教学内容就会显得单一且过度注重理论性知识。其次应当要加强教师团队的培训,不仅要求教师要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教师需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在培训上,可以通过定期的校外培训来加强教师的专业能力,并且根据教师的教学能力,采取有针对性的培训。比如对于教学能力较弱的,应当以培训基础的教学为主,而对于具有一定教学经验的,应当以培养实践教学经验为主。
文化产业专业具有非常强的实践性,如果学校想要有效的培养文化产业专业方面的人才,就需要注重学生的实践经验。对此,高校应当积极与外界进行联系,可以和当地优秀的文化企业进行合作,邀请文化企业与学校形成联盟关系。定期组织学生到文化企业当中进行参观或者是学习,从而加强学生的实践。对此,学校可以专门开设企业实践课程,让学生进入企业当中进行实践,完成相关的学习,以这种方式展开教学,能更好地把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
加强校企合作不仅是对学校有好处,同样地对于企业也有着莫大的益处。当学生毕业要进入到市场的时候,这些与学校合作的企业,能够获得一手的资源,直接从学校里进行招聘。学校与企业之间形成了一个非常好的闭环,学生学习的内容也会越来越符合市场的需求,从而极大地填补了当前文化企业的人才短缺的问题,并且合作的文化企业还可以根据企业的需求,与学校进行协商,优化课程内容,以此来获得更加符合企业需求的人才,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极大地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
通过校企合作的形式,学校还可以让教师去到企业里进行观摩,以此来加强教师的实践经验。
良好的校园环境氛围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对此,高校可以通过组织各种校园文化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邀请学生来参加相关的校园活动。在举办文化活动上,学校不能是以命令式的方式来进行,需要有充分的宣传。并且要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比如学生对何种活动更加感兴趣,要基于学生的情况来举办相关的文化活动。学校还可以鼓励学生自行组建相关的文化社团,通过社团来加强文化宣传。
现如今社会经济与结构飞速发展的大环境下,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对学校起着关重要的作用。有了信息的支持,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摒弃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在高等院校中,把科技建设应用到学生教学中。从根本上保证了学生能够获得足够丰富的知识量,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对于高校学生而言也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为了切实地跟上时代进步的潮流,不落后于社会的发展建设,培养出对于社会和国家在各个领域和阶层有着独特思维的人才,高校教学在整体趋势上需要不断进行更新。
当前,关于高校以及科研等示范基地要逐步完成建设,同时要以高校以及科研院所为基准,不断的展开科学技术的研究与探索,积极创新激励体系,不断的发掘人才。其次整合技术资源,将人才优势与技术充分的融合,为国家以及社会带来更多的经济优势。在国内曾经开设有28个双创示范基地,这些都来自于名校以及科研院校,其中包含清华,交大,南大,四川大学等,占全国比例达到14%。后期将有92个双创示范基地建立,其中包含北京大学,南大,南京工业技术学院等。由此可见,高等院校的教育目前已经成为国家的重点发展战略,并且在国家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国家对高校的发展非常重视。对于创新人才的培养,首先要完善培养机制,要起到引领以及护航的作用。在学校建立政策以及帮扶等机制,对企业与高校的合作会起到促进的作用,同时也能转变人才的观念。面对着社会的需求,高校需要不断向社会输送高科技人才,为社会所提倡的创业以及创新打下良好的基础,所以人才的培养是高校任务的重中之重。
当前随着文化产业的发展,对于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高校想要培养文化产业专业的人才,就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并要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引入更多具有实践经验的文化产业专业教师,还要有专门的教师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加强与文化企业的合作,从而帮助学生更早的进入到企业当中进行学习。最后还应当要组织相关的文化活动,通过相关宣传,邀请学生参与进来,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