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文学概论”课程思政价值体系的构建

2021-03-08 05:36李天鹏
文教资料 2021年19期
关键词:概论人文文学

李天鹏

(成都大学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四川 成都 610106)

“文学概论”是中国各大高校汉语言文学本科生基础理论课。课程涉及的文学概论问题具有基础性、普及性特征,如文学性质、文学创作、文学接受与批评、文学的发展等。进入21世纪,随着我国大学教育体制的不断学科化、专业化,“各类课程之间的融通性似乎在降低,思想政治教育仿佛只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事情,其他课程和课程教师则与之无关,导致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其他课程中出现关注不充分和不自觉的现象”[1](38-46)。2016年12月,习近平同志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其他各门课程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门课与思想政治理论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2]“课程思政”的本质是立德树人,“目的是实现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同向同行,实现协同育人”,把晦涩的专业知识同感性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生命观、生活观、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融合,让课堂成为具有生命与价值温度的地方,把逃离课堂的大学生重新拽回具有生命意义的课堂,寓教于乐和寓教于德完美结合。因此,挖掘并建构“文学概况”课程的课程思政价值体系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笔者将首先界定“思政性”这一内涵,然后讨论“文学概论”课程的主要内容,最后以课程内容为基本支撑,初步建构“文学概论”课程的思政价值体系。

一、“文学概论”课程的思政性

“文学概论”是汉语言文学本科生的专业课程之一。“文学概论”课程的性质是多元的,大致有专业性、人文性、批判性、思政性等四类性质。专业性强调“文学概论”课程对专业理论知识的讲授与传承。人文性是对人道精神与理念的熏陶与传播。批判性是人文性的一种,因为批判的实质依旧是人道关怀和对不公正社会现象的揭露、挞伐,专业性提供学生必要的基础知识。传授知识是大学教育的基本功能,但这种教育功能仅仅是本科教育的初层次要求。学富五车不一定品德纯正,一些高智商罪犯具有丰富的知识,但依然会走向犯罪。仅仅给学生灌输知识是远远不够的。社会主义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培养优秀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要求决定了本科教育的思政性。思政性教育不能脱离专业性、人文性、批判性,大学教育,尤其是“文学概论”课程教学,需要专业性、人文性、批判性、思政性的互融、互阐、互通。

什么是思政性?思政性是笔者结合近年课程思政教育热点提出的一个范畴。思政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特征在“文学概论”课程知识中的体现。传统的“文学概论”课程注重课程的理论性、专业性、人文性,但没能特别注意思政性。思政性与人文性相互交织,蕴含在专业性之内。思政性即从专业的理论知识中突出具有人文元素的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尤其要挖掘人文性中的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此,思政性是社会主义教育特色的人文教育,突出东方尤其是中国传统人文主义精神和家国天下的集体主义人文性。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有质的区别。因此,“文学概论”课程需要特别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政性,确立中国的人文、突出中国的人文、讲述中国的人文,坚持立德树人,为国家、社会和人民培养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接班人。

二、“文学概论”的主要内容

《文学概论》是了解文学艺术基本规律的基础教材。文学理论教育领域有多种版本《文学概论》教材,如曹顺庆的《文学概论》、陶东风的《文学概论基本问题》、余三定的《文学概论》、余虹的《文学知识学》、童庆炳的《文学理论教程》等。各教材的体例、立场存在差异,如余三定的《文学概论》编写时主张结合新世纪教育时代的新特征。这一新特征就是“知识经济”,“但是,《文学概论》的编写如何才能与知识经济挂钩?”[3](12)这个问题是该教材编写组引导自己写作的特色原则之一。最著名的教材要属童庆炳的《文学理论教程》,该教材是“面向二十一世纪课程教材”,“被誉为中国文学概论的‘换’教材,同时也是当代中国文论‘专业主义’知识生产的范例”[4](56),很具有权威性和专业性,是很多高校“文学概论”课程的主导教材。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以下简称马工程)“文学概论”教材以历史唯物主义、唯物辩证法为理论指导,对文学现象进行唯物主义的正确阐释。因此,该教材在思政价值体现上比其他国内教材更完整、丰富、明晰。笔者的论文以此教材为研究对象。

“文学概论”主要讲授文学本质、文学创作、文学接受、文学批评、文学形式与体裁等理论内容。马工程“文学概论”的编写体例以文学的七个问题为逻辑架构,主要是文学性质论、文学价值论、文学创作论、文学作品论、文学接受论、文学批评论和文学发展论。这个文学问题构成了一个有机的问题链条,即文学是什么、文学对人的意义和作用、文学的创作过程、文学作品的构成要素、读者对文学作品的接受及文学在社会存在中的发展变化。这些问题主要围绕艾布拉多斯的“文学四要素”构建,即世界、作者、读者和作品。尤其重要的是,支撑马工程“文学概论”教材内容编排的指导思想和思维逻辑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观、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法。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系统辩证地整合中西古今文论概念、思想,熔铸为一本客观丰富同时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征的教材,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唯物辩证思维和马克思唯物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坚持客观辩证的文学观、历史观、国家观、民族观、人生观、世界观。

三、“文学概论”课程思政价值体系

“文学概论”课程思政价值蕴藏在教材知识之中。挖掘并建构这一思政价值体系是任课教师现时代的重要职责。笔者将结合教材知识体例、课程思政内涵与社会主义和谐价值观,以人类三大普世价值——真善美为体系架构,以教材知识内容为肌质,尝试构建一个“文学概论”课程的“课程思政”价值体系雏形,供同仁讨论。

(一)“文学概论”思政价值之真

真,是指人类在认识客观事物领域中追求客观、科学、规律的知识,以系统化、体系化、学科化的知识谱系为形态,以理性、客观、实证、精确、逻辑为精神。真的对立面是虚伪、虚假、伪劣。真包括真实(客观情况)、真理(知识)、真情(情感)。“文学价值的真,是指文学通过合乎艺术规律的方式,表现社会的真实状况、人生的真正面目、作家的真诚体验等。也就是在认识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基础上反映真实、表现真情、追求真理”[5](109)。“文学概论”课程的思政价值之真体现在教材的各个章节内容之中。在具体的章节内容授课实践课程中,“文学概论”课程思政价值之真的挖掘与呈现,以理论讲授+案例阐发,结合课堂讨论,以形象且互动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思政价值的学习。可以从文学性质出发,表现文学的求真性、反映社会真实情况、真实表达时代精神、真情流露人物感情,引导大学生培育求真的学识与品德,形成真实的理想、工作、生活态度,拒绝虚假、不务实、脱离实际的人生观、理想观、价值观。可以从文学批评出发,结合作家作品揭露社会虚假、伪善的深刻思想,培养大学生真诚、真挚的关心社会现实的伟大品格。也可以从文学作品出发,分析作品人物坚持正义、公正的精神品格,树立大学生平等、公正、诚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文学概论”思政价值之善

善,是伦理学讨论的核心范畴,往往用来指称人的德性品行,如心地仁爱、品质淳厚、富有同情心、利他主义等。作为一种普世的价值,善指对人合理、合法需求的尊重与满足。“文学价值的善,是指文学要反映出对生命的尊重,对人性健康发展的追求,对人类和平、幸福的向往及对人类与环境和谐的珍惜等。也就是在追求真理和进步的过程中与人为善,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爱护人”[5](109)。“文学概论”课程的思政价值之善体现在教材的各个章节内容之中。在具体的章节内容授课实践课程中,“文学概论”课程思政价值之善的挖掘与呈现,以理论讲授+案例阐发,结合课堂讨论,以形象且互动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任课教师可以在讲授“文学批评”一章内容时,以现实主义文学作品为例,对作品中的利他主义、无私奉献的人物与人生决断展开思政教育。如《狼牙山五壮士》《最可爱的人》这类文学作品,讲授战士与英雄为人民牺牲奉献的大无畏精神,培养学生崇高的无私奉献的精神。这种无私精神在当代表现为和谐、爱国、敬业、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师还可在讲授“文学的价值与功能”一章时,从中国古代文论温柔敦厚的诗教观出发,突出文学的教化功能,引导学生阅读优秀的现实主义作品。亦可比较中西文学教化观,帮助学生树立正常的传统文化观和文化自信,培养大学生热爱本民族文化的意识。

(三)“文学概论”思政价值之美

美,是美学研究的核心范畴。鲍姆加通把美学称之为感性学。美的价值往往指在文学艺术领域通过艺术作品的欣赏给人带来愉悦、快乐的情感体验。美的价值与善、真两类价值不同,前两者都是功利的、认识的,是理性的活动。真归属于科学理性,善归属于实践理性,但美是纯粹非功利的。康德把美的本质看作“无目的的合目的性”,美不以任何目的为依据,仅仅是纯粹形式的快感体验。“文学价值的美,是指文学在真和善相统一的基础上,满足人们对美的追求和需要,给人精神上的愉悦”[5](109)。“文学概论”课程思政价值之美的挖掘与呈现,以理论讲授+案例阐发,结合课堂讨论,以形象且互动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任课教师在讲授第三章“文学性质”第二节“审美的艺术”内容时,从文学的情感入手,以作品丰富情感的普遍性,从跨越不同民族、语言、阶级、身份的特征入手,有利于不同民族、群体的感情共鸣与和谐共处,培育大学生“和谐”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亦可从文学的审美本质出发,讲授文学艺术的、纯粹的、非功利的愉悦本质,以审美的态度、非功利的追求生活投入工作(可结合悲剧净化论、庄子的心斋、刘勰的澡雪精神等审美心胸论展开),树立非功利的和纯净的人生观、价值观、生活观,引导学生远离利欲熏心、急功近利的工作生活态度。任课教师还可在讲授第四章“文学的价值与功能”时,结合文学的审美功能,以具体的悲剧净化功能为例,引导学生欣赏崇高伟大的悲剧,陶冶生活情操,树立崇高伟大的精神品格。

总之,“文学概论”课程作为中国大学汉语言文学本科重要的理论课程,蕴含丰富的思政价值。它的思政价值挖掘与呈现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本质“树德立人”的实现,对做到“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发挥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功能具有重要作用。建构“文学概论”课程思政价值体系是当代文学院教师的重要工作之一。笔者的思政价值体系以人类最高价值真、善、美为骨架,以“文学概论”课程体例为知识依据,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思政内涵,构建“文学概论”思政价值体系雏形。笔者上述尝试只是抛砖引玉,拟建一个“价值框架”,建设更完善具体的思政价值体系,该课程思政价值的转化研究、学科建设、实践教学方法等皆需要更多的一线教师参与。笔者期待更多的教育工作者加入这项伟大的教育事业中,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新局面。

猜你喜欢
概论人文文学
我们需要文学
青铜器辨伪概论
《速勒合儿鼐传》(Sulqarnai-yin tuguji)研究概论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人文绍兴
电冰箱节能与发展概论
人文社科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我与文学三十年
关于给水排水工程设计的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