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金鑫 贵州民族大学党委办公室
科技文献检索通过检索实现对科技文献资源的存储、整理和查找,这对于从事科研工作、加快信息互通尤为重要。当下,提升信息素质已经成为新时代高等教育人才素质培养中的重要内容。文章论述了科技文献检索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必要性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现在,随着人才的不断增长,科技文献的数量急剧增加,如何从大量繁杂的文献中快速准确地查找到所需文献,成为现代人需具备的一项技能,对于高校学生来说这更为重要。作为数据爆炸时代的创新性人才,大学生要根据课题需要,明确检索策略,通过甄别、评价、整合资源,抓住对自身有价值的信息,最终解决问题,推动研究取得突破和创新。因此,对于本科生来讲,培养科技文献检索能力对于提升他们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教育部在1992年5月颁发了《文献检索课教学基本要求》,旨在提高大学生的信息意识并学会使用多种科技文献信息检索系统[1]。科技文献信息检索课程的设置目的是培养大学生的信息意识,着重提升学生信息素养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文献检索,人们可以快速掌握科技的最新成果及发展动态,了解最前沿的科学技术。随着各种数据库的建设日益完善,检索资料的时间极大地缩短,这对于大学生确定课题方向、获取和利用信息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2]。
科技文献信息素养教育主要包括:第一,传统图书馆利用教育,让大学生认识、掌握、利用科技文献信息;第二,数字图书馆的利用教育,让学生认识掌握各类媒体资料的特性形式及使用方法;第三,互联网的利用,让学生充分了解互联网科技文献信息资源如何寻找、如何利用以及如何解决专业上的疑惑。
高校中经常有关于信息素养的讲座,这是很有必要的,但这不能说明不需要开设科技文献检索课。完整的文献检索过程包含三方面:如何检索;如何进行更加精确的检索;如何根据检索到的资源寻找原文,进一步分析加以利用[3]。学生仅通过自学和讲座,最多只能达到第二层次。因此,为培养学生丰富的信息素养,学校应设置充足的课时与严谨的课程教学以便达成目的。
科技文献检索的教材主要分为两大类,文科类和理工科类。文科类教材的通用性还较大;但是理工科专业内容千差万别,统一教材对不同专业的适用性较弱,使得科技文献检索课程的知识体系与学生所学专业知识之间的关联较少,缺乏知识交叉点。学生在课程的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过程中,缺乏与专业知识进行有效衔接的能力,导致他们很难在实践中加以运用。此外,科技文献检索课程的专业教师大多对学生的专业不熟悉,无法利用与授课学生专业相关的教学案例进行授课,导致学生缺乏学习的积极性,使得教学效果不理想。如何实现科技文献检索课程与专业知识的有效衔接还需进一步思考。
很多学校没有考虑到学生的知识结构与专业实践特点,将科技文献检索课程安排到大二或者大四上学期来开设,此外,有些学校把科技文献检索的课程设定为选修课,很多大一学生在不了解该门课的内容和意义的情况下选修了该门课。这些年级的学生并不适合在这一阶段学习该门课程,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大学一年级是学生的基础课学习时间,很少涉及专业知识,因此开展本课程的目的性实践性不强;第二,低年级学生的专业词汇量不大,外语水平不高,这就导致老师在讲解实际操作过程中学生不理解,尤其是对专业文献的搜索与利用,此外学生在使用外文数据库时也会相当困难;第三,大四学生有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储备,同时又亟需书本以外的知识扩展其视野,以准备毕业论文的立项及撰写。因此,综合以上因素,科技文献检索这门课程最佳的开课时间,应该是大学三年级,这段时期既是专业课的充分学习时期,学生又掌握了足够的英语技能,他们还能利用本课程了解专业的发展方向,扩充思路,为即将到来的大四毕业论文立项及撰写提供方向。
据调查,在高校课程设置中,科技文献检索课课时普遍较少,许多教师在讲授完文献基础、认识和使用检索工具后便结束课程,对于接下来的章节不再涉及。这种教学方法有避重就轻之嫌。一次文献是检索的主要对象,二次文献仅仅是手段与工具。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文件检索的工具和手段,还要教会他们如何利用一次文献。
通过调查了解,本校学生文献信息素质的相关现状如下:
首先,学生目前对图书馆资源的认知和使用情况是:第一,基本都明确师生可免费使用学校电子图书馆的资源;第二,使用图书馆的服务大多集中在常规图书的借阅;第三,常用图书馆电子资源以中文数据库为主。
其次,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和手段的使用情况是:第一,主要途径是搜索引擎,而利用网络的主要目的是查找学习资料、浏览新闻等;第二,学生常用的文献类型以期刊论文、学位论文和图书为主;第三,学生获取信息时出现的主要困难就是缺乏检索知识,并且在遇到问题时学生主要选择咨询管理员,而不是自己思考。
最后,学生对文献信息检索知识的重视程度和使用水平普遍较低。多数学生对文献检索课的认知仅仅停留在搜索文献资料。
各院校各专业具有不同的特色,这需要各院校结合实际,设置适合本专业的科技文献检索课;同时,各院校要推进文献检索课与专业课的有效衔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力,不断增强学生学习的目的性与实践性。
因此,科技文献检索课的授课教师由具有与学生所学专业背景相同的教师共同担任最佳。由具有图书情报或文献学专业知识背景的教师承担课程的前期基础部分,后期部分由学生所学相关专业课教师承担,有条件的单位可由两方进行合作,编写相关教材或进行备课。在具体编写与授课过程中,双方要加强沟通配合,共同完成该班级的文检教学任务。比如,由专业课教师给出专业方面的题目,然后由检索课教师教授文献检索办法,具体指导学生进行检索、阅读、分析、利用,涉及到专业知识的内容则由专业课教师指导。这种结合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学习目标明确,学习动力强劲,写论文时有丰富的文献可供参考,从而明显提高论文质量和学习效果。
文献信息检索课程应用广泛,实用性强,易于掌握,有丰富的图书资源为支撑,为信息素质的培养提供了强大的支持[4]。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对该课程的重视程度远低于其它课程,说明学生对其实用性的认识有待提升。因此,为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教师应提高自身的信息素质,经过长期实践锻炼,增强意识与信心,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引导学生不断加强认识。在具体实践过程中,授课教师要通过引入经典操作实例的方式,展现信息检索的强大能力,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由“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
现在高校中科技文献检索课主要是以教师课堂教授的传统形式为主,普遍缺乏与实践的结合。课程的实践操作是由理论知识转化为检索能力的过程[5]。为了促进科技文献检索与专业课知识的有效衔接,实现学生理论学习与实践转化的有机结合,加入实践环节尤为必要。校园互联网的普及,为该课程的网上教学提供了有力支撑。建立一个网络化多媒体教学体系,将学生上机实践设置在图书馆多媒体阅览室,学习检索图书馆的数据库。学生可根据个人对知识的掌握程度,选择练习内容及进度进行相应学习,将课程后期三分之一的时间安排学生进行上机操作,不仅能合理利用教学资源,更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对信息分析利用的能力,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
科技文献检索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是提升学生获取文献资料以及对其利用能力的一种方法教育。作为信息素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是本科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的必备环节。在科技高速发展、信息爆炸式增长的今天,科技文献检索教育作为高校学生学习信息、掌握信息、利用信息的基础课,高校必须把其放在重要的位置进行推进和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