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势新兴技术助推图书出版业转型发展

2021-03-08 10:14林晓珊广东教育出版社广东广州510000
文化产业 2021年8期
关键词:出版业图书人工智能

林晓珊 广东教育出版社 广东 广州 510000

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鲜明提出,要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企业、文化业态、文化消费模式。国家“十四五”规划也明确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远景目标。作为党思想文化工作宣传的主要阵地,出版工作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中坚力量,在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增强民族自豪感、巩固主流舆论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云技术等新兴技术的发展,传统出版存量优化和新兴出版增量提升加快推进,传统的图书出版方式已经难以满足人们多元化的阅读需求,其服务大局、服务读者的能力不断被削弱。因此,借势新兴技术,推进传统出版与新媒体出版深度融合,从内容、渠道、平台等多方面入手,实现出版内容、技术与人才共享互通,打造形态多样、技术先进、竞争力强、辐射面广、服务多元的新业态的图书出版是当务之急。

一、内容拓维:借力音视频,拓宽出版表达空间

(一)音频+出版:从听觉维度提升内容价值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数字出版逐渐占据主流,如何借力数字技术,与传统图书出版模式相结合,推动图书出版转型发展,成为当下我们应当思考的首要问题。对此,出版社必须转变思路,可以通过“听书”的形式,以音频形式来代替传统的文本,使得文本内容的感染力增强。同时,故事氛围、人物形象等均通过声音来体现,更有助于多元情感的抒发,从而让读者身临其境,对图书中的故事情节、人物情感产生强烈的认同感,在产生情感共鸣的同时,感受不一样的阅读体验[1]。有学者认为,以音频为媒介,能够有效拓宽出版表达空间,使得以往传统的专注性阅读向伴随性收听转变,这是传统图书出版业走上媒介融合的重要路径。比如,在乔治·桑德斯长篇小说《林肯的中阴界》有声创作中,出版社就融入了166种不同的声音,不同音色所表达的情境、氛围亦不相同,形象生动地将人物性格、情绪变化展现给读者,让读者亦能感受到故事所处的环境,敏锐捕捉到故事的细枝末节。近年来,有声读物迅速发展起来,网络音频平台的内容分发逐渐由智能软件向智能硬件延伸,依托语音交互,读者可以随时随地点播感兴趣的内容,且操作简单,图书传播路径更加多样化。比如,英国哈珀柯林斯儿童图书公司就立足“声音+出版”理念,研发了“故事城堡”智能交互式装置,利用语音驱动技术,重构叙事模式,给孩子们创造了一个互动式、沉浸式的阅读空间。又比如,天津人民出版社于2021年初策划了“袁阔成红色经典评书系列”以图书+音频形式呈现袁阔成先生播讲的讲述党领导的地下革命斗争的九部作品,献礼党的百年华诞。总之,这种基于读者需求的交互式体验,是图书出版业逐渐向智能化转变的体现,借助语音交互技术可对命令进行快速识别和执行,是图书出版业转型发展的重要方向。

(二)视频+出版:从视觉维度丰富内容形态

图书出版业除融合音频外,还可以向影视公司授权图书版权,将图书内容制作成电视剧、电影等,以视频形式丰富图书出版的内容形态,以此来吸引更多原著读者参与互动,使得图书内容的品牌价值得以维系,《我的前半生》、《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局中人》、《想见你》、《少年派》等无不如此。此外,一些国外出版商开始探索借助现代科技变文本为视听语言,依托流媒体特有的形式特点,充分发挥视频兼具视听、图文并茂的优势,重建一个更有意义的阅读空间,赋予文本更强的形象性,由单一到多元,由纸媒到互联,不断拉长出版内容产业链,从而提高图书传播成效[2]。比如,奈飞公司(Netflix)作为流媒体巨头,在收购了漫画出版商Millar world后,就发挥流媒体优势,为即将出版的漫画书量身定制了预告片,并在多个媒体平台发布宣传视频,向更多读者推介静态漫画书。预告片本身就是一种营销手段,但通过图像化方式将静态图书内容动态化展现出来,提炼出其中的精彩情节,以此来吸引读者的关注。又比如,2021年是党的百年大庆,又是“九一八事变”90周年和辛亥革命爆发110周年的重大历史性时间节点,中共党史出版社策划以多集短视频《中国共产党历史影像辞典》为抓手,以音视频内容反映党史,以科技助力主题出版。这种更加直观、形象的表达方式使得读者的视听感受更加丰富。与此同时,助力主题出版物实现双效俱佳。

二、智能驱动:多样化新技术,赋能出版内容价值

(一)终端驱动:AI+图书编辑

近年来,在国家政策规划的引导下,出版行业积极发挥知识生产和文化传播的价值,与时俱进,加大了对新兴技术的探索深度,并开始尝试与人工智能技术融合应用。图书编辑涉及众多环节,包括信息采集、筛选、鉴定、审核、编序、组织等,其中图片识别、格式转换、智能翻译、内容查重、语音交互等任务可以通过人工智能完成,甚至还能突破图文界限,有望催生一批头部产品,实现多媒体信息的跨模态处理,推动高质量出版发展。与此同时,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开局之年,出版业面对网络新业态以及阅读碎片化的双重压力,必须要积极探寻自己的使命担当,重新审视行业发展空间,借力人工智能技术深度理解图文语义的功能,实现图文互现,做大做优主题出版。当前,在以科学为主题的图书中就可借助人工智能开展图书编辑,这类图书,如基础教育阶段数理化教材及教辅、科普类读物等,其图书编辑对于信息处理、逻辑运算等能力的需求相对更加直接,可以由人工智能替代部分传统的编辑业务[3]。如龙源数字传媒集团所研发的人工智能平台——“知识树”,该系统可以基于编辑所给出的定义内容,在数千万文章中快速识别已经授权的内容,然后自动完成后续编辑,并直接与亚马逊、京东等图书电商平台进行对接,将所编辑的图书内容输送到数字出版分发渠道。可见,借力人工智能可提高图书编辑工作效率。

(二)模式驱动:出版+AR/VR

聚焦“创作出版形态丰富、时尚便捷的‘掌中书’”目标,融合出版成为出版业当前发展的主要方向,在抓好原创性突破、应用性转化、规模化量产的同时,还要持续推进纸声一体化和“书+码”数字出版业务,优化新型阅读文化空间布局。而AR/VR技术为这一目标提供了技术支撑。在2016年前鲜有出版机构尝试将AR技术嵌入图书中,但随后,一大批结合AR/VR技术的新形态图书不断涌现[4]。如2017年,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你的安全防护手册》《鬼跤》等极斗系列图书,随书赠送一幅VR眼镜,读者通过扫描图书二维码下载APP,戴上配套的VR眼镜,就可以观看到逼真的格斗场景,更加直观感受所教授的防护、逃脱动作,从而产生更加真切的观感。当然,出版社还可以利用VR技术开发具有各自特色的数字出版产品,如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3D系统解剖学》教学版,就采用VR技术,向读者全方位、立体化的展示出了人体结构,从而有效解决了人体标本不足的弊端。江西出版集团与中科院合作,采取AR/VR呈现方式,打造集知识和科技服务于一体的少儿科普VR产品。

结 语:

当前,图书出版业在基于技术驱动、媒介融合的发展机遇下,除了要继续讲好中国故事,弘扬核心价值观外,还应以铸魂为根本,用技术赋能,抓住机遇,主动融入文化强国建设大局,积极依托新兴技术,在智慧出版、智能出版、数字出版等方面尝试,加速传统业态转型升级,抢占文化竞争新高地。

猜你喜欢
出版业图书人工智能
以按需出版为抓手,推动出版业数字化转型
图书推荐
欢迎来到图书借阅角
2019: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与就业
班里有个图书角
数读人工智能
AR与VR技术在儿童出版业中的应用
下一幕,人工智能!
出版业的新趋势与高校出版社专业发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