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铭 沈阳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辽宁 沈阳 110003
从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到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面”二字既对乡村振兴的阶段性成果予以高度评价,也对下一阶段的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做出了重要战略部署。在脱贫攻坚时期,我们不断对传统文化进行传承和创新,取得了卓越的成效。在全面乡村振兴阶段,好的做法要保持不变,继续传承、创新优秀传统文化。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既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路径,也是乡村振兴战略内涵中不可缺少的核心之一。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历史悠久,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伟大民族精神和实践价值,对实现我国全面乡村振兴仍具有不可替代的指导意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发展的精神动力,还为我们留下了璀璨的物质遗产。在新时代,我国实现高质量发展,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植于乡村地区并使其成为推动乡村地区发展的动力。对提高农民物质、精神生活生活水平、全面实现乡村振兴,农民迈向高质量的小康之路提供动力支撑。
2020年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完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取得突破性进展,农村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但农民个人受古代封建思想的冲击不容小觑,农村公民思想道德建设仍任重道远。如个人主义、利己主义、功利主义思想等。全面提升农村公民自身素质,是实现全面乡村振兴的重要任务。一些落后思想尚未根除,比如“等靠要”的投机思想、红白喜事大操大办、盲目攀比思想、不孝顺父母,重男轻女等落后思想。虽然经过不断的自治与法治,我国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取得了初步进展,但想要从根本上根除农村公民的落后思想,德治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论是对村干部还是对村民自身来说,都更加注重经济效益,农村公民的道德建设就成为了农村建设的短板。
过去由于生活困难,大部分农民都只注重经济效益而忽视了文化建设,同时也忽视了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创新。迈向高质量的小康之路,依靠的不仅是经济效益,还要依靠文化的发展,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随着农村社会的发展,不少古镇只重视对传统村落重新开发,注重经济利益,而忽视了对传统村落的保护和传承,导致许多传统旧址遗迹拆除、破坏现象严重,这都对传统的文物古迹造成了致命的破坏。虽然我国在精准扶贫时期打造的“非遗+扶贫”模式让村民取得了重大的经济收益,但许多年轻人受多方面的影响,认为传统技艺的传承只能短暂地缓解经济压力,无法改变当地的生活,拒绝传统技艺的传承。导致了农村优秀传统技艺发展的动力不足。实际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给百姓带来精神世界的富足是其他外来文化远不能比的。从根本上来讲,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对于人才培养是非常重要的[1]。
农民是乡村文化振兴的主人,是参与者、执行者、更是受益者,是乡村文化振兴的中坚力量。而传统文化在乡村文化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继承和发展优秀的传统文化,打造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适应的乡风文明,从而全面提升乡村文化软实力。想要提升乡村文化软实力,就必须要建立一套合理有效的、具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色的文化产业体系。由于某些农村地区受政府政策滞后,乡村基层治理体制机制不健全、农民自身生产积极性不高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农业发展缓慢。再加上长期以来农业都是粗放型发展形式,使得各地本能利用的特色资源无法有效利用,农业经济基础薄弱,导致乡村文化振兴受到影响。另一方面,对于大部分农村而言,农民都只是埋头苦干,没有盘活农村优秀资源的意识。只有盘活农村优秀资源,才能够促进经济发展。可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农村产业几乎没有。
“要推动乡村振兴,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和公共文化建设……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2]。”
想要让农村公民从根本上摒弃落后思想,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宣传传统文化中与村民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优秀品质。比如用中国古代“勤俭”思想克服“等靠要”、盲目攀比的思想和行为;让农民了解劳动最光荣来宣传劳动致富奔小康的正能量,激发农民的内生动力,从而促进乡村发展。利用古代经典家风家训故事,深入挖掘榜样力量,克服不孝顺父母、重男轻女等落后思想。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农村公民的惯性思想和自觉的行为习惯。政府应重视对农村公民的思想道德建设,防止农村公民在思想上返贫,组织开展文化下乡,培养先进文化工作者到乡村工作。坚持将自治、法治、德治三者相结合,根除封建迷信等突出问题。营造母慈子孝、邻里和睦的良好民风、家风、乡风。培育新型农村公民。
增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意识,首先要从娃娃抓起,各个地区教育部门应因地制宜,设立符合当地实际的校本课程,让学生了解当地优秀传统文化、学习传统技艺。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培养真正能够为乡村振兴建设贡献力量的人才。其次,青年是实现乡村文化振兴的关键力量,想要改变农村青年一代的想法,培育其对传统文化、技艺的传承意识,就要使他们真正参与到乡村振兴的建设中去,让其切实感受到农村的变化。要找到青年感兴趣的学习方式,比如诗词闯关、刺绣、雕刻比赛等方式,使其了解本地的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技艺,再鼓励他们利用互联网将本地独有的传统文化传播出去,还可以鼓励他们用淘宝“村播带货”计划,将具有当地特色的文化产品推销出去,不仅能够改变青年对家乡的固有想法,增强他们对传统文化、资源、技艺的保护和发展的意识,还能够让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技艺走出村落,为实现全面乡村振兴做出贡献。
文化产业振兴是全面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也是关键环节,发展文化产业既是促进农村文化振兴的途径,也是符合农村产业振兴战略的目标和要求。要结合乡村的地理环境、农业发展特色、当地独特景观来发展具有中国乡村特色的旅游景点。将传统农业、农村文明、传统手工技艺、文物旧址、乡间小吃等元素整合到观光旅游、田园体验等产业上,构建起一条独特的、可持续的、多元化的产业道路[3]。一是要发展基础农业。依据各地所特有的资源优势,将传统的种植技术与现代的农业耕种技术相结合,打造具有地区特色的农产品。增强市场竞争力。二是要发展乡村旅游。鼓励社会组织参与农村景区开发保护,根据各地实际,利用优秀的传统文化优势和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发展户外养生、景点游览、红色景区、美食品鉴、特色民俗、养老、团建等旅游新思路。为游客规划价格合理的吃、穿、住、行,确保乡村旅游产业健康有序发展。三是打造具有地区特色的文化品牌。可以通过拍摄宣传短片、文艺演出或利用互联网推出具有地区特色的文化产品的方式,打造品牌效应,以吸引更多游客;同时,设计出各地特有的标志,在当地景区推出具有地区特色的明信片、手工饰品等宣传当地的特色文化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