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行动纲领

2021-03-08 09:11赵明安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技能型产教办学

2021年10月12日,新华社全文发布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后简称“意见”)。“意见”围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全国职业教育大会精神,以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破除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为主攻方向,以产教融合为主线,以深化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为动力,是推动我国新时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行动纲领。

“意见”既是对《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后简称“职教20条”)颁布实施以来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经验的系统总结,又是“十四五”时期深入落实“职教20条”的顶层设计;既是对接《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对职业教育发展目标要求的政策安排,又是落实国家“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纲要关于教育强国与技能型社会建设的总体部署。

1 总体要求明确了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方向与目标

“意见”第一部分“总体要求”,从指导思想、工作要求、主要目标等3个方面明确了新时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方向与目标。

指导思想与工作要求明确了高质量发展的总方向。一要胸怀“两个大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以来一系列重要会议精神,坚持“四个服务”的办学方向;二要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全国职业教育大会精神,确定的党的教育方针与职业教育发展政策,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三要巩固与优化类型定位,深化职普融通与育训并举,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四要深化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围绕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的强劲需求,增强全社会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政策与制度供给;五要深化职业教育办学主体与运行机制改革,以“六个坚持”为导向,深入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加快建设技能型社会,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人才和技能支撑。

明确了职业教育“十四五”规划与2035年远景目标。“意见”从职业教育类型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技能型社会建设等三个维度,以及“十四五”规划末、2035年等两个时间节点,设置了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主要目标。

2 强化类型特色是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逻辑起点

强化类型特色是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逻辑起点。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工作重要指示所指出的“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意见”把类型定位作为谋划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逻辑起点,将“强化职业教育类型特色”设置为六大改革发展任务的开篇。

巩固类型定位是强化类型特色的基础。“强化职业教育类型特色”的立足点是巩固与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巩固类型定位要求坚持职业教育类型定位,将职业教育作为与普通教育并列的教育类型,推动职业教育特色发展。

优化类型定位是强化类型定位的拓展。优化类型定位,一方面要在职业教育内在贯通上下功夫,继续深入落实职业教育机构育训并举的法定职责,推进不同层次职业教育纵向贯通,构建完善“中职教育——专科高职——本科职业教育——应用型研究生教育”一体化的职业教育内部体系;一方面要在不同教育类型之间横向融通上下功夫,在义务教育阶段开展职业启蒙教育、高中阶段巩固中职教育与发展综合高中,构建基础教育阶段的教育立交桥、推动普通高等教育应用型本科建设,建立健全职普并行、纵向贯通、横向融通的现代教育体系,推动中等职业学校与普通高中、高等职业学校与应用型大学课程互选、学分互认,最终形成基于国家资历框架、学历性社会与技能型社会并存互通的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

3 深化供给侧改革是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中心任务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21世纪第一个20年改革的主基调。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持续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大局,主动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高速”向“中高端”战略转型,不断完善“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持续全面深化供给侧改革,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是职业教育改革的主方向。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持续推进,各行各业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的需求与日俱增,需要内容丰富、结构优化、体系完善、形式多样、有序有效的职业教育要素供给,深化供给侧改革成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主方向。

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持续全面深化。党的十八大以来,对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进行了系统全面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对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全国职业教育大会做出指示,亲临新时代第一次全国教育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党中央国务院先后发布《国务院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及五年实施意见、《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中央部委持续实施“职业教育质量提升工程”、“高职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双高计划”、“提质培优计划”,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呈现特色化、体系化、系统化、国际化特征。

4 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的战略设计与系统安排

“意见”第三、四、五、六等4个部分,从“完善产教融合办学体制”、“创新校企合作办学机制”、“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打造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品牌”等四个维度,分别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次,对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进行了战略设计与系统安排,进一步构建完善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四梁八柱”。

4.1 完善产教融合办学体制

产教融合既是职业教育类型特征的标志,又是职业教育改革的主线。“意见”以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为目标,围绕加强职业教育供给与产业需求有效对接,进行了系统设计。

优化职业教育供给结构。在职业教育专业体系建设上,要求专业设置调整响应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紧密对接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双向共进发展趋势,形成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的专业体系。在优化区域资源配置上,推进部省共建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持续深化职业教育东西部协作。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上,要求加快培养乡村振兴人才,鼓励更多农民、返乡农民工接受职业教育。在发挥行业职业教育上,支持行业企业开展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和在岗继续教育制度。

健全多元办学格局。各级政府将在健全国有资产评估、产权流转、权益分配、干部人事管理等制度建设,鼓励各类企业依法参与举办职业教育,鼓励职业学校与社会资本合作共建共享优质教育资源等方面进行制度创新,为健全多元办学格局提供制度保障通道。

协同推进产教深度融合。各级政府重在统筹职业教育和人力资源,建设一批产教融合试点城市,打造一批引领产教融合的标杆行业,培育一批行业领先的产教融合型企业,培育发展一批产教深度融合典型案例。

4.2 创新校企合作办学机制

校企合作是职业学校基本办学模式,是产教深度融合在校企层面的实现方式,创新校企合作办学机制的基础在丰富职业学校办学形态、拓展校企合作形式内容、优化政策环境,目标是创新组织形式和运行机制,形成校企命运共同体。

丰富职业学校办学形态。职业学校丰富办学形态的目标是增强技术技能创新服务能力,与优质企业开展双边多边技术协作,主动共建和融入各级各类技术技能创新平台,参与企业技术升级、产品研发和服务优化,重点方向是与企业共建共管产业学院、企业学院。

拓展校企合作形式内容。将校企合作内容从传统的顶岗实习、订单培养向从专业设置到人才培养全环节、全过程推进;鼓励行业龙头企业主导建立全国性、行业性职教集团,推进职教集团实体化,继续探索中国特色学徒制。

优化校企合作政策环境。一要发挥规划引导作用,地方政府要将校企合作纳入产业发展规划、产业激励政策、乡村振兴规划;二要对产教融合型企业给予“金融+财政+土地+信用”的组合式激励;三要教育、人社、国资、金融等政府机构将校企合作成效纳入各职业教育办学主体考评与下级政府考核。

4.3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出发点与落脚点是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需要通过深化以“三教改革”为核心内容的教育教学改革,完善职业教育质量保证体系。

强化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双师型教师是“三教改革”的主体。职业学校教师要成为具有职业教育类型特征的“四个引路人”,一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全面提升教师素养;二要建立完善国家层面的职业教育教师资格认定制度,制定实施双师型教师标准,把好入口关;三要建立实施教师绩效考核标准与专业技术职务评聘条件,把好考核聘用关;四要加强职业技术师范学校建设、开展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共建、落实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的规定、继续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与教师教学能力大赛,建设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平台。

创新教学模式与方法。教学模式与方法创新是“三教改革”方法论,提高教育教学成效的路径在于深化四项融合。一是加强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融合,提升育人与育才成效;二是立足知识学习、技能训练、素质养成与价值塑造的融合,推进项目教学、情境教学、模块化教学的常态化;三是推动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四是推进学年制与学分制融合,全面实施弹性学习和学分制管理。

改进教学内容与教材。改进教学内容与教材的目的是在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与实施的全过程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改革的主要方向,一要完善“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机制,形成适应生产实际和岗位需求的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教学标准、技能等级证书标准体系,构建“岗课赛证”融合的人才培养方案。二要在强化教材建设国家事权的基础上,完善职业教育教材的编写、审核、选用、使用、更新、评价监管机制。

完善质量保证体系。“三教改革”质量需要推进职业学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建设,建立以规划引导,目标标准为基础的质量保证体系,并通过强化评价结果运用,增强质量保证体系的权威性。

4.4 打造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品牌

打造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品牌是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目标,是职业教育支持我国经济“双循环”的载体。打造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品牌,一要办好一批示范性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提升中外合作办学水平。二要全方位践行世界技能组织2025战略,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国家合作平台,以及参与承办世界技能大赛、国际职业教育大会、办好办实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等项目活动,形成一批教育交流、技能交流和人文交流的品牌;三要通过服务国际产能合作,推动职业学校跟随中国企业走出去,通过打造一批高水平国际化的职业学校,推出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专业标准、课程标准、教学资源等途径推动职业教育走出去。

5 服务技能型社会建设

服务技能型社会建设是“意见”的重要旨归。“意见”提出要“建设技能型社会”,2025年“技能型社会建设全面推进”,2035年“技能型社会基本建成。技术技能人才社会地位大幅提升”。

建设技能型社会需要全面发力。宏观层面要深化基于学历社会的“破五维”改革,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任用、评价提供系统的政策、制度、项目供给;中观层面要深化产教融合,增强技术技能岗位与技术技能人才层次与类型的适配性;职业教育培训机构层面要深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德技并修、实践导向、能力本位为导向,推进三教改革向深层发展,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大国工匠、能工巧匠提供系统支持。

党的十九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在产业转型升级进入深水区、新冠肺炎疫情与中美贸易摩擦导致的不确定性增加的现实背景之下,重视技术技能愈发成为破解经济社会发展诸多矛盾的突破口,构建技能型社会的时机已经成熟。

“技能型社会”的对立面是“文凭社会(学历社会)”,技能型社会建设必须直面文凭社会(学历社会)造成的收入差异、教育焦虑、片面发展、就业困境、技能错配、社会不公等一系列关乎国计民生的紧迫问题。具体需要从内外部合力开展如下方面的建设:

就教育内部而言,必须从宏中微三个层面深化改革、强化特色、优化定位。首先,从宏观教育体系层面,通过构建基于普职“双轨制”的“双通制”(纵向贯通、横向融通)体系,科学处理普职、产教、校企、师生、中外五个关系,打造中高本相互衔接、一体化的学校职业教育体系,科学设计招考制度打通技术技能人才的上升通道。其次,从中观办学层面,遵循职业教育独特的跨界开放、产教融合的办学规律,创新体制机制,改革已有的院校治理模式,从而规避劳动力技能的层次错配、类型错配等一系列问题。最后,从微观教学层面,继续坚持德技并修、实践导向、能力本位的基本理念,推进三教改革向深层发展,并通过评价改革实现质量提升的闭环,让更多青年凭借一技之长实现自身价值和多样成才。

就外部保障而言,必须从三个方面支持推进职业教育类型发展和技能型社会构建。一是从全局发展的高度把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引导科学的人才观念,加强党对职教事业的全面领导;二是从制度体系完善的角度,提出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保障和改善技能人才地位,探索人事制度改革、确保各类人才一视同仁,完善劳动就业制度、促进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健全法律保障制度、尊重和保护技能创新成果;三是从文化氛围营造的方面提出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夯实技能社会的思想观念基础,创设国家技能荣誉体系,广泛开展技能文化活动等。

我们深信,职业教育有为才有位,强化类型特色才能大有可为,大有作为才能真正优化和巩固类型定位,最终从“学历社会”迈向“技能型社会”。

猜你喜欢
技能型产教办学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应用技能型人才培养框架下《PLC与变频器应用技术》课程改革与实践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