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服务模式打造社会工作青少年活动新格局——以D社区青少年项目为例

2021-03-08 06:47王玉兰黄维为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长沙410132
文化产业 2021年13期
关键词:辖区社工居民

王玉兰 黄维为 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 长沙 410132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中指出“青年兴则民族兴,青年强则国家强。促进青年更好成长、更快发展,是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工程。要做好重点青少年群体服务管理工作,充分发挥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和社会工作服务机构作用”。社会工作服务组织在青少年成长发展、权益维护、犯罪预防等领域发挥着积极作用,对于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共同营造有利于青少年发展的良好环境,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具有重要意义。长沙市开福区臸诚社会工作中心(以下“臸诚社工”)以“1+3”服务模式打造社会工作青少年活动新格局,本篇文章以该机构承接的“D社区青少年服务项目”为例进行探索。

一、项目实施背景

D社区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占地面积2.97平方公里,共有居民433户,共计1130余人;全社区11个居民小组,党员63人。辖区内每个家庭至少有一个青少年,占到总人数的40%左右。为服务好社区青少年,打造青少年喜欢的公共活动空间,整合社区居民资源,D社区与长沙市开福区臸诚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合作,引入专业团队开展服务。

二、项目前期准备与调研

为深入了解D社区情况,在社区居委会的支持下,长沙市开福区臸诚社会工作服务工作中心启动了服务项目调研工作。调研主要采取线上问卷等方式进行,调研对象为D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社区业主居民,共收到有效问卷40份。

(一)数据分析工具

主要使用问卷星软件进行调研问卷数据统计分析。

(二)调研情况分析

1.性别结构。本次调研共收到问卷40份,调研对象中男性为7人,占总人数的17.5%,女性共计33人,占总人数的82.5%。

2.年龄结构。调研对象年龄范围集中在30-39岁年龄段,有23人,约占总人数的57.5%。其中18岁以下有6人,约占总人数的15%;40—46岁年龄段有11人,约占总人数的27.5%;整体年龄主要集中表现为以中青年群体为主。

3.就业情况。在本次调研中,发现企事业单位人员与自由职业者人员较多,分别有9人、16人,各占总人数的22.5%、40%。其次是离退休、待业、无业人员、个体经营者与其他类型较多,集中占总人数的25%左右。

4.居民学历。本次调研对象中小孩就读于小学的有32人,占总人数的75%;读初中的有7人,占总人数的17.5%;同时其他类别里就读幼儿园的有1人,占总人数的7.5%。可见就读小学及初中的孩子所占比重大。

5.居民参与分析。(1)活动参与意愿。有50%的居民表示完全愿意参与活动,另外25%的居民则表示要看活动主题,25%的居民要根据自己的空闲时间来决定。总体来说,各居民还是很乐意参与的。(2)感兴趣活动类别。对了解居民感兴趣的活动类别看来,居民对各类活动都有一定兴趣,31人次对文化类活动进行了选择,占比77.5%,体育类活动、艺术类活动、拓展类活动的选择人数分别为24人次、18人次、21人次,占比分别为60%、45%、52.5%,其中最受居民欢迎的是文化类活动。(3)参与活动时间。对居民方便参与活动的时间,选择周日早上参与活动的有17人次,占42.5%,其次则是周日下午与周末晚上,选择人数分别为16人次、15人次,分别占40%、37.5%,其他工作日与周六,选择人次相对较少。

就本次调研整体情况来看,辖区居民活动需求较高,居民面临着有参与热情却无参与途径等问题。为此,拟通过专业社工协助组建居民自组织,搭建参与平台,协助社区共同解决当前社区面临的问题。同时将提供个案、小组等专业服务以满足辖区居民个别化的需求,提高社区文化氛围。

三、项目理论依据

本项目在设计及执行上,主要运用了以下两个理论:

1.生态系统理论。生态系统理论认为,人生来就是有与环境和其他人互动的能力,人与环境的关系是互惠的,并且个人能够与环境形成良好的调适关系。青少年在不断社会化的过程中会面临众多问题,而其个人问题是在生活过程中出现的,社工对其个人问题的理解和判定也必须在其生存的环境中来进行。

2.增能理论。“增能理论是社会工作实务过程中重要的专业价值观念,是个人在与他们所处环境的积极互动过程中,获得更大的对生活空间的掌控能力和自信心,以及促进环境资源和机会的运用,以进一步帮助个人获得更多能力的过程”[1]。社工相信个人的能力是可以通过社会互动不断増加的。因此,在项目中针对青少年开展各项活动,专业的社会工作介入为青少年和社区等外界环境沟通搭建桥梁,通过社会的互动提升其自身的功能。

四、项目实施

臸诚社工结合D社区的实际需求,设置“1+3”项目服务模式。“1”个目标:以“邻里互动”为项目服务目标。“3”大板块:围绕思想引领、大局中心、组织建设等方面,组织开展“爱国教育”“学习培训”“主题活动”三大板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以促进青少年的发展,进而推动邻里融合发展。

(一)1个目标

项目社工每月都会组织至少2次青少年活动。如有特殊需求,与社区进行沟通后会做出调整,开展的活动能有效调动辖区青少年的积极性。在项目执行期间,以社区青年之家为活动阵地,整合社区资源,充分发挥社区党支部的积极作用,同时积极链接社区企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在校学生、双挂单位党员干部、辖区内企业负责人和员工、社区干部、街道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工作人员、其他社会热心人士等志愿资源,培育社区内生力,为青少年服务的开展提供支持。通过社工引导,实现邻里互动,全民共同携手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二)3大板块

1.爱国教育板块。项目社工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引导青少年,以“青春心向党 建功新时代”为核心主题,并结合“3·5”学雷锋日、“5·4”青年节、“6·1”儿童节、五四运动100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等重大节点,组织开展青少年引领活动,积极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广泛开展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民族团结教育,进而提升青少年的社会认知及社会责任感。

2.学习培训板块。依据调研分析,在项目周期内开展了写作、绘画、手工、阅读、自然、心理及思维等专题的学习培训,通过开展学习活动,汇聚青少年加入。同时,通过各项趣味学习活动,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结交新朋友,扩大人际交往圈,加强邻里联系。而活动中设置的小游戏又能为青少年缓解学习压力,促进青少年的全面发展。

3.主题活动板块。项目社工结合2019年“垃圾分类”热点话题,先后在D社区组织、引导辖区广大青少年积极投身文明创建、垃圾分类、全民健身等服务活动6场次。同时,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社工结合元宵节,组织了线上坚果壳手工及抗疫绘画的活动。通过开展各项活动,促进青少年科学、文明、健康生活方式的培养,进一步丰富广大青年的精神文化生活。

五、项目执行效果

(一)项目服务内容不断优化

该项目首先在服务对象上具有明确性,针对辖区青少年。项目初期,辖区居民对社工缺乏认识,对服务项目知晓度低,社工为快速聚集人气及对项目进行宣传,依照项目服务体系模式,开展了垃圾分类趣味活动、禁毒宣传等大型社区活动。随着项目推进,准确了解服务对象需求之后,社工会以月为单位,依据项目板块设置活动内容,如读书会活动在汇聚青少年加入的同时,促进亲子关系。结合社区、学校及家长们的需求优化服务内容,为青少年开展爱国、法制教育、安全教育、环保、科技、文化体育等社会实践活动提供帮助,以实现社区活动把握主线、多元发展。

(二)服务项目执行成效凸显

当前完成大型社区活动共计5场,中小型社区活动共计20场,累积服务1195人次。同时通过省、市级等媒体进行项目相关宣传报道累积5篇。通过活动的开展,吸引了辖区内的青少年及其家庭成为志愿者,在参与活动的同时还志愿提供服务,实现了由“自助”到“助人”的转变。同时通过活动凝聚了辖区家庭之间的联系,增强了邻里互动,缓和了辖区冷漠的氛围,良好的社区文化环境有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三)项目品牌效应初步呈现

社工与家长志愿者共同链接、整合社区内外资源,以家庭内部的关联属性,打造了“80后父母的童年回忆”品牌主题系列活动,分别开展寻找父母童年乐趣、讲述父母童年学习故事、重玩父母童年游戏、我和父母比童年等一系列活动,以加强亲子间的交流与理解,拉近两代人的距离,同时发掘青少年及家庭的学习潜力,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80后父母的童年回忆”主题系列活动累计开展17场,参与人数近1000人,90%的参与者表示对此次活动感到非常满意,带来高涨社区人气同时,《湖南日报》、湖南红网等主流媒体相继对活动举办进行了跟踪报道,项目品牌效应初步呈现。

六、下一步实施思路

如何扩大服务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共建良好社区文化环境,守护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下一步项目拟从三个方面进行介入:

一是搭建“家庭研习社”服务平台,实现服务对象从青少年“个体”延伸至家庭“整体”的转变。通过开展入户走访、社区推荐、居民自荐等方式,挖掘青年志愿者家庭,以小组工作方法为队伍增权赋能,通过定期开展家庭议事会,共同协商志愿服务队伍开展活动等方面的工作,吸引更多辖区内的青少年及其家庭成为志愿者,并由社工协助他们开展活动,实现“自助助人”的转变;组织开展“沙龙工作坊”,依据队伍的发展需求,为其提供志愿服务活动如何开展,如何进行队伍建设等专题内容学习,提升家庭力量参与社区事务、自我服务的能力。

二是维持项目品牌活动热度,深耕品牌活动文化内涵。在前期开展“80后父母的童年回忆”品牌活动的基础上,升级品牌活动内容,以“80后”家庭为侧重点,推出“80后父母的幸福家”系列活动,以季度为单位,设置不同板块主题活动,借助活动营造暖人心、聚邻心的社区家园氛围,为儿童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知”社情,选择开展线上活动,同时收集辖区儿童青少年家庭对青少年活动服务的想法及建议;“行”良德,组织开展勤俭节约意识培养、安全教育、青少年权益保护等主题活动,侧重家长教育意识的培养及儿童青少年的行为品德教育;“学”新趣,通过联合家长志愿队伍组织开展亲子阅读分享、开展趣味英语学习等一系列活动,营造组员之间尊重、平等的沟通分享氛围,加强组员间的认同感,巩固小组凝聚力,共建良好社区文化环境。

三是链接多方资源,打造特色化的项目经验模式。通过深度挖掘和整理社区资源,协调团队跨专业合作,构筑社区、辖区单位、社区党组织、业主委员会支持共建青少年发展大格局。通过组织开展优秀志愿者、志愿服务模范家庭、优秀志愿者单位等评选活动,调动大家参与和支持青少年活动的热情,逐步引导大家从“参与者”到“组织者”的角色转变,实现居民自我服务。在项目实施和过程中,探索并建立具有可复制、可推广的青年家庭服务模式,多方助推社区治理发展。

本项目从社区治理的角度,积极探索居民自治运行机制,以培养社区青少年家庭志愿者为主要目标,以“1+3”服务模式开展青少年社工服务,改善亲子互动模式,帮助家庭成员增能,充分发挥家庭社会功能,有效提高了青少年群体的参与意识与服务意识。在加快项目推广的同时,更加注重项目经验的延续性,服务青少年成长成才,助力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猜你喜欢
辖区社工居民
青春社工
石器时代的居民
2018年某市铁路辖区动车配餐食品卫生安全现状
当好辖区老年人的健康管家
此“社工”非彼“社工”——对社区工作者和社会工作者概念的澄清
医务社工的昨天和今天
处境尴尬的医务社工
高台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