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巧玲 濮阳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当前教育事业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在育人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对于任何人来说拥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十分必要,中职思政教育则是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的重要途径,通过结合传统文化可以发挥双重思想教育作用。文章对中职思政教育课堂中传统文化的融合展开分析。
中职教育是我国应用型人才输出的重要途径之一,肩负着为社会发展培养人才的责任。为了培养出大批德才兼备的人才,中职院校已经全面展开思政教育,并和传统文化相融合,一起发挥强有力的协同育人功能。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政教育有着相似之处,均可对学生思维、意识、举止产生积极影响,但在两者融合过程中困境依然存在。将传统文化与思政教育课堂相结合已经成为中职教育培养综合素质人才的关键举措,因此,解决困境,提高传统文化融合有效性已迫在眉睫。
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存在不全的情况主要存在于学生群体中。我国从幼儿园阶段就开始融入传统文化教育,正因如此传统文化内容在学生心中早已根深蒂固。但是教育内容却十分有限,这导致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不全,从小未奠定扎实基础。传统文化在多年的社会实践过程中已经融合了儒、道、佛三家思想,这三家思想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支撑。但从目前中职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情况来看,大多数学生都没有完全掌握内容,更别提在日常生活中加以践行[1]。而且在平时的思政教育课堂中所接触到的传统文化内容比较有限,思政教育课堂内容比较单一,这就导致传统文化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虽然我国的中职院校在开展思政教育时已经和传统文化相融合,但最终的融合效果却与预期不符,这是大部分中职院校共同面临的困境。导致院校无法走出该困境的原因主要与融合模式、重视度有关。首先从传统文化与思政教育课堂的融合模式来看,“重理论轻实践”现象在思政教育课堂中比较普遍,有的教师已经习惯了这种教育模式,即使在融入传统文化内容时也是采用相同模式。但实际上这种模式早已不符合当代教育所需,也不符合当代中职学生认知需求。在课堂上,教师会将爱国主义、道德品质等内容传授给学生,但只是针对理论传授,并未让学生亲自体验,这种教学模式往往不能在真正意义上提高教育成效。
其次从重视度来看,在中职院校展开思政教育时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有待提高。一方面,在中职院校中只设有思政教育课程,没有专门的传统文化教育课程,仅有少部分中职院校设有国学修养教育体系,但也只是将其作为个别学科的教育内容,并未将其列入思政教育范畴。从该角度来看,没有给传统文化的融合提供足够条件[2]。另一方面,思政教育课程中虽然涉及了传统文化内容,但涉及深度不足以达到融合目标效果。从上述分析足以看出,中职院校对于传统文化的重视度不高,进而导致传统文化融合效果不佳。
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程度直接决定了与思政教育课堂的融合效果,针对该情况必须通过有效方法对传统文化加以宣传与讲解,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传统文化,为与思政教育课堂的高效融合提供充足条件。在该过程中,教师必须关注传统文化内在精神的转化,这也意味着教师要采用尽可能简单且有效的方法进行讲解。因为传统文化本身就是跟随人类生活轨迹不断积累的,其中包含了丰富多彩的人文素养。如果教师过度解读或采用比较复杂的方法讲解,反而容易让学生混淆不同知识。因此采用简单且有效的讲解方法,可以更快更好地达到融合目的[3]。例如,教师可以鼓励和引导学生阅读我国经典名著,沉浸式感受书中蕴含的传统内涵。从《西游记》中可以展现我国人民惩恶扬善的美好追求,从《红楼梦》中可以向学生传递时刻看清真相的人生哲学,从《三国演义》和《水浒传》中可以体现“义”字,这是古人非常宝贵的道德品质。这些内容都与思政教育相契合,通过该方法可以使传统文化和思政教育课堂融合得更深。从书中人物所经历的事情能够更直观地传递传统文化内容,让学生更快认可和接受。
体验式教学是加快思政教育课堂和传统文化融合的有效方法。体验式教学可以促使学生在亲自体验后更深刻地领悟传统文化,并意识到传统文化时刻存在于生活与工作之中。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院校可组织校内实践活动。例如,在校内举办传统剧目表演,学生既可以参与表演,又可以选择在台下观看,从而营造良好的校园传统文化氛围,也更利于宣扬思政文化。或邀请专家到校组织讲座,在讲座中要既包含传统文化思想,又涵盖思政教育内容,有助于学生树立文化自信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师也可以组织校外实践活动,例如,在空余时间带领学生参加志愿者服务活动。如待重阳节或中秋节到来时,与学生一同进入养老院看望老人。在与老人相处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获得课堂上无法接触到的传统文化知识,这样为中职学生社会责任感、使命感、尊老爱幼良好美德的培养提供了平台。而且,在该过程中教师自己也收获颇多,为之后将传统文化融合进思政教育课堂奠定良好基础。体验式教学的前提是学生参与,现阶段在思政教育中已经有广泛应用[4]。
为了进一步降低传统文化和思政教育间融合的难度,在课堂上教师需结合生活实际施教。例如,要想让学生了解我国传统节日民俗,便可以引导学生在空暇时间进行实地走访调查。我国不同民族、地区的传统节日和民俗有一定区别,而中职学生基本上都来自不同地方,教师便可以让学生对自己家乡的传统节日和民俗进行调查。调查结束后可在思政课堂上进行分享,以此来加深学生对不同地区传统节日和民俗的差异化认知。同时,也可以根据社会新闻热点展开探讨。教师可以将热点事件转移到课堂中,虽然学生通过手机等设备可能已经知晓,然而,通过热烈讨论后更能够激发真实情感,可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
环境是决定效果的关键因素,对于思政教育课堂而言也是如此。学生大多数时间待在课堂中,创设良好的课堂环境可以为传统文化的融合制造条件[5]。例如。在课堂上随处可见的基础设施可以设计或布置得更具传统文化特征,使学生眼睛可见之处和身体可触控之处均拥有浓厚的传统文化色彩。中职院校还可以添加具备传统文化内涵的基础设施,如在教室墙面粘贴抗战英雄照片,时刻向学生展示坚强不息的高尚品质。久而久之便可以对学生形成良性熏陶,对培养学生人文素质、引导正确价值观有着积极影响。
综上所述,中职院校在将传统文化融入思政教育课堂中时,还面临着传统文化认知不全、融合效果不佳的困境,院校的重视程度不够、教师的融合模式僵化均是困境形成的原因。中职院校一天不走出困境,便没有办法为学生提供全面的思政教育平台。因此,为了可以使传统文化有机融合进思政教育课堂,中职院校可以通过加强传统文化宣传讲解、采用体验式教学、充分结合生活实际施教及创设良好课堂环境等路径实现,培养出德才兼备的社会所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