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在东 重庆文理学院 重庆 402160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许多外来思想观念以及意识形态开始在我国社会上传播,对当代大学生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近些年来我国各高校都加强了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视力度,基于新媒体建构网络思政平台,利用网络阵地渗透思政教育是新时期的一次有效尝试,也取得了可观的成果。如今很多高校在网络思政平台建设方面都遭遇了一定的困难,有必要对其进行深入探索研究。
现阶段新媒体是新一代网络信息技术发展而形成的概念,它是相对于旧媒体而言的。从本质上来讲,新媒体并不仅仅是媒体表现形式,它已经逐渐演变为一种专业的数字信息,实现了人类社会个体之间自由交互的信息流,因此可以将其看作是一种全新的信息呈现方式[1]。而从发展的角度来看,新媒体也并非是绝对的,因为随着社会科技的不断发展,会有全新的媒体形式持续不断地涌现出来。就目前而言,新媒体最常见的表现形式包括微信、微博、QQ等。在新媒体蓬勃发展的当下,国内外学者以及相关领域研究人员均对新媒体的内涵作出了界定。其中国内学者在借鉴国外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内涵和外延上分别对新媒体概念进行了重新界定,即新媒体是基于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全新媒体形式,既包含网络信息平台,又包括其他表现形式的数字媒体,可以为用户提供信息服务以及信息的传播形式,它能够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发展变化。
新媒体具有三大特征,一是数字化。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应用推动了人类社会生产生活的数字化进程,而数字化也成为新媒体的显著特征之一。现代传播媒体内容的数字化使得整个社会及其管理也呈现出数字化的趋势,信息传播载体的改变带动了信息传播方式的改变[2]。
二是交互性。新媒体的交互性获得了极大的增强,相较于传统媒体,新媒体的推广使得传统媒体下接受者的角色定位发生了变化,他们不再仅能被动接受信息,反而逐渐成为信息的生产者和传播者。换而言之,信息发送者与接受者之间的信息交流是双向的。除此之外,新媒体环境下用户可以自主决定接受信息的内容以及时间,并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
三是专业性、即时性和个性化。在传统媒体环境下,信息传播所面向的是普罗大众,并未对受众进行专门性的细分。而新媒体则可以针对受众的多样化需求,为不同的人提供个性化信息服务,用户的主动性也获得了大幅度提升,可根据自身的需求、爱好进行私人信息制定。此外,基于新媒体的信息传播不再受到时空因素的限制。
近些年来,我国许多高校都在积极推动信息化建设,以期借助新一代网络技术的优势打造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以新媒体平台扩大思政教育的覆盖面,提高思政教育的成效。据调查现实,现如今我国高校基本上都拥有各式各样的校园网络平台,包括门户网站、主题教育网站、校园BBS以及各类新媒体平台。其中清华大学以及北京大学的新媒体平台甚至高达数百个。
就目前来看,我国高校新媒体建设已经进入组织发展阶段,校际新媒体建设组织化规模不断扩大,逐步形成了各类新媒体联盟。早在2013年,我国教育新闻办就指导成立了教育系统官微联盟,容纳了包括省级教育部门、地市教育部门、高校等教育部直属单位在内的超过100家成员,经过这几年的发展,其成员数量持续扩张。从微观上来看,各高校的校内媒体组织化建设也在持续加强,如浙江大学的51个部门院系建立并报备了接近200个二级新媒体平台,形成了全校性的新媒体联动矩阵。
我国高校推动新媒体建设的过程中,网络思政平台发展面临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师方面的因素。客观上来讲,网络思政平台的建设为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便利,无论是思政课程教学还是在落实课程思政方面都可以借助网络平台。但在现实工作中,由于教师群体已经习惯于使用校内现有的在线系统开展工作,因此很少会去适应、接受一个全新的系统或平台。二是学生方面的因素。现如今大学生注册并使用网络思政平台的比例很低,其原因有多项,包括高校强制学生注册引发逆反抵触心理,平台内容单一枯燥以至于无法吸引学生注意力,对学生个体关注度较低等。三是平台建设本身的因素,如运行内容匮乏、功能资源单一、应用规划不合理等,导致学生的使用体验极差。四是制度方面的因素,一方面平台运行机制不合理,顶层设计不完善,且缺乏必要的群众基础。另一方面推广机制不完善,手段单一,很少借鉴市场化推广手段。此外,平台保障机制也不够完善,无法实现多层次的统筹与资源共享,即使是在一个学校内部,也存在部门间信息壁垒。
目前导致高校网络思政平台使用体验不佳的主要原因是内容陈旧单调以及资源匮乏,以至于无法吸引用户,而深层原因则是平台运营方重点把握措施,盲目追求平台注册数量的增加,忽视了平台本身的建设,很多学校甚至将平台注册与学生考核挂钩,仅仅将其平台当作学生管理的一个渠道。针对这一问题,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进行解决,一是加强网络环境和硬件设施建设,促进平台服务体验的优化。二是对平台页面设计以及功能设置进行调整,融入更多的新型内容和要素,构建多样化的形式。三是针对不同的用户群体开发个性化应用功能。
网络思政平台是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开展的新载体,而思政工作的效果则取决于平台内容的丰富度以及更新速度。因此在平台运营的过程中,应借助互联网所具有的开放性、多元化特征,对其中能够反映社会发展变化,包含思政教育元素的内容进行采集、整理和利用,以获得更好的宣传教育效果。除此之外,还应该积极组织开展线下活动与在线教育进行配合,推动平台建设的持续改进。
高校网络思政平台建设发展的目标应该是一个功能齐全的综合性平台,可服务于高校教育教学、资源共享、生活管理等方面。而想要实现这一点,必须要对校内资源进行全面整合,形成各部门深度联动的平台资源系统,在此基础上利用资源优势借助现有的新媒体进行技术创新开发。在资源整合的基础上,高校还应依托网络平台积极推动课堂教学、辅助实验以及第二课堂的整合,构建全方位的思政教育体系,通过力量整合实现思政教育工作水平的提高。例如在微平台部分,可针对性地开设互动交流栏目,为学生们提供一个发声的平台,帮助学生们解决一些学习生活中的问题。再如,开展线上活动,利用网络思政平台开展各类主题性活动,具体可以借助中国传统节日,如中秋节、重阳节、端午节实施亲情教育,鼓励倡导学生多利用空闲和假期时间陪伴父母。
综上所述,在信息化背景下,借助新媒体渠道开展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可以使教育效果更进一步地渗透到学生群体之中,而搭建网络思政平台对资源进行整合利用则是推动新媒体和思政教育融合的具体途径,促进线上教育与线下教育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