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德育问题研究与分析

2021-03-08 05:14李诗秋渤海大学辽宁锦州121000
文化产业 2021年10期
关键词:学校德育德育家庭

李诗秋 渤海大学 辽宁 锦州 121000

一、家庭德育的内涵

(一)家庭德育的概念

所谓家庭德育,就是指在家庭这一社会环境下,由父母或者其他年长者作为教育者的角色,对子女或其他儿童和青少年所施加的有意识的教育或无意识的影响,把一定的道德规范、思想意识和行为准则,以及政治观念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人品德的一种教育活动。家庭德育主要包括道德教育、思想教育、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等方面的教育;家庭德育的核心是思想品德教育,因此在很多情况下又将家庭德育称之为家庭道德教育。

(二)家庭德育的特点

(1)早期性。每一位家长都是孩子人生中的第一位教师。儿童早期的经验以及对待他人的基本态度、感情和价值,将持续的、深刻的影响其整个生命历程。孩子出生后首先接触的就是其家长,家庭德育要早于学校德育,且在孩子的早期教育中占据主要地位。

(2)生活性。家庭德育主要是在孩子的日常生活中进行的,与其日常生活具有紧密的联系。家长可以透过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细节,对孩子进行指导和帮助。将德育与孩子的各种生活体验融合在一起,其对孩子的影响更为深刻和持久。

(3)灵活性。家庭德育在时间、地点、方式上都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它并不需要必须固定在某一个场所和时空内进行。家长可以随时随地的采用多种方式,给予孩子有形的或潜移默化的引导和帮助。

(4)情感性。在家庭德育中,作为教育者主体的,是孩子的父母或者其他长辈,而这些人对于孩子来说都是较为亲密的、有情感基础的人。在这种条件下,他们这种有意识或者无意识的教育和影响会使孩子接受起来更为容易一些。

(三)家庭德育和学校德育存在的差异

(1)教育观念上的差异。在学校中负责德育的教师,都是接受过专业培训和学习的人。他们能够较为深刻的认识到德育的地位和作用;而在家庭中,一些家长并不能够认识到德育的重要性,把重点放在了孩子的学习成绩上面。这种教育观念无疑会对孩子的德育起到不良好的作用。

(2)教育内容上的差异。学校德育内容有较广的覆盖面,并且知识体系也较为完备;而家庭德育则有所不同。其内容很大程度上与家长的想法相关联,一些家长甚至片面的认为德育就是让孩子有礼貌,让孩子守规则等。

(3)教育方式上的差异。学校德育是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开展和进行的教育活动,并且在德育过程中有专业的教师给予学生专业化的引导,带领学生参加一些相关活动,使学生能够较为系统的认识和掌握德育的内容和方法。而家庭德育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自主性较强,家长的教育观念、受教育程度、家庭环境等都会影响家庭德育的方方面面。

(4)教育环境上的差异。学校是专门从事教育活动的机构,是专门培养人的场所。学校能够为学生营造出一个较好的、积极地、正向的环境和氛围。而在家庭之中,每位家长在对孩子的教育方法、教育观念甚至对孩子家庭教育的重视程度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并且不同的家庭所营造出的教育环境也不同。

二、加强家庭德育的意义

家庭德育是渗透和影响孩子一生的教育,加强家庭德育对孩子来说,具有多方面的意义。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第一,加强家庭德育有利于孩子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孩子在接受良好的家庭德育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家长对自己的关怀和爱护,从而有助于其心理的健康发展。第二,加强家庭德育有利于增强孩子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感。孩子在家长德育的影响下,有助于其明辨是非,起到增强其的道德意识和责任意识的良好作用。第三,加强家庭德育有利于孩子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家长在对孩子进行德育的过程中,能够帮助孩子对人生、世界和价值形成正确的看法,从而塑造出正确的观念。第四,加强家庭德育有利于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家长不能一味地追求孩子考试成绩的提高,而忽视孩子其他方面的发展,而是要鼓励孩子各方面都良好发展的人。

三、家长在进行德育时应遵循的原则

(1)知行统一的原则。家长在对孩子进行德育时,要将理论知识的教育和行为习惯的养成结合起来,实践是认知的来源,如果只重视对孩子理论知识的灌输,而忽视了对孩子实践活动的引导和锻炼,那么孩子将成为一个只想不会做的“空想家”。

(2)循循善诱原则。在对孩子进行德育时,家长不能只会采取强硬的、命令性的措施,给孩子施加过多的压力。这样会使孩子对家长的教育产生抵制的心理,不愿意听家长的教导,甚至会和家长“对着干”。家长要对孩子有耐心,慢慢地指引孩子学习。家长可以采用道德叙事的方法,生动形象的给孩子讲述一个小故事,在愉悦的氛围中引导孩子领悟其中的道理所在。

(3)巩固性原则。家长在对孩子进行德育的过程中,不能只对孩子进行“一次性教育”。遗忘是一种正常的现象,长时间不接触,不巩固,印象就会逐渐模糊。所以家长要在生活中和恰当的时机下,再对此进行强化和巩固,将良好的行为转变为习惯性行为。真正的被孩子掌握,并且能够学以致用。

(4)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结合原则。家长在对孩子进行德育的过程中,要尊重孩子的主体性。不能仅仅把孩子看作是知识的接受者,要顾及孩子的感受,与孩子成为要好的朋友,能够与孩子平等的交流,调动孩子的积极性与创造性;而不是一味地主导孩子,要求孩子完全按照家长地所想所教去做。

(5)因材施教原则。每个孩子的个性和性格都不是完全相同的,对于不同特点的孩子应该采取不同的德育方法,有的孩子喜欢对家长进行模仿,那么就可以对其采取榜样示范法。有的孩子喜欢在实践中得出结论,那么就可以采用实践锻炼法。家长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方式方法,对孩子因材施教,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家庭德育存在的问题

(1)家长没有正确认识家庭德育的重要性。当今社会,很多家长持着“唯成绩论”的观点。认为孩子只要学习成绩好就可以了,把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放在第一位置。这种教育观点显然是要被否定的!举例来说,高校因学生不诚信、学术不端等问题处分学生的例子比比皆是;工作中因职业操守、触碰职业红线等问题受处分的也大有人在。

(2)家长对德育的认识有偏差。许多家长认为“德育”就是要让孩子有礼貌,这种片面的认识无疑会直接影响对孩子的教育。德育是对孩子思想、政治、道德和心理品质等方面的教育,是一种覆盖面较广的教育;而一些家长由于认识不到位,无法引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德育教育。

(3)家长采取的教育方法有误。很多家长并不知道如何采取正确的德育方法。一些家长甚至赞同“棍棒底下出人才”这种极其错误的教育方式,对孩子的身体和心灵都造成伤害。还有一些家长在孩子提出问题时,只会对孩子说“去学校问老师”。完全把教育孩子的责任推给学校、推给教师;而自己是孩子的衣食住行的“提供者”。这些错误的方法,对孩子的德育无法起到良好的作用。

五、解决家庭德育问题的对策

(1)提升家长对家庭德育的重视程度。首先,学校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向家长强调家庭德育的重要性。例如可以开展主题班会,向家长普及家庭德育对孩子今后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性,使家长认识到家庭德育的重要意义。其次,学校可以增加对孩子德育实践活动的相关考核,以此来引起家长的注意,从而促进家长采取相应的行动。

(2)提升家庭德育的专业化程度。首先,将家庭德育和学校德育融合起来。家庭德育是终身的、个性化的、即时的教育。学校德育则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品德规范的教育。必须把学校德育和家庭德育完美的结合起来,才能够培养出为社会所需的人才。其次,要勉励家长积极地参与到学校德育当中。家庭德育是一门值得深入探讨的学问,而对于一些家长来说,心理学、教育学、德育等方面的知识,是相对欠缺的,相当于在“无证驾驶”。

我们要鼓励家长积极地参与到学校德育中去,接受专业知识的培训,理解并掌握正确的、科学的德育方法。可以通过定期开设德育讲座、家长课堂、论坛会等方式,对家长进行德育知识的普及。

猜你喜欢
学校德育德育家庭
内生德育:九年一贯制学校德育路径探索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学校德育工作的方法和途径
农村初中学校德育管理工作探究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家庭“煮”夫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学校德育功能定位的误解及澄清
恋练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