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满族文化的特色与饮食习俗

2021-03-08 05:14魏琳吉林艺术学院吉林长春130000
文化产业 2021年10期
关键词:满语满族习俗

魏琳 吉林艺术学院 吉林 长春 130000

满族作为我国的少数民族之一,在中华民族发展的进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它的文化历史从最初的形成到后期的发展以及演变过程中都有着非常突出的特点,满族文化兼容并蓄,不断地吸收其他民族的先进文化,丰富和发展本民族文化,为发展中华传统文化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一、满族文化发展的历程

满族文化历史悠久,其源自6000—7000多年前的肃慎新开流文化。早期的满族文化体现出女真人的文化特征,以骑射为主要生存方式,骑射也因此成为满族文化中比较有代表性的特征。1621年,努尔哈赤将满族的都城从赫图阿拉老城迁到东京辽阳,后来又迁到了沈阳,从这时开始,满族人的生产方式转为农耕,满族开始有本民族的文化特色。在入关之后,满族的文化发展速度非常快,但在其发展过程中还受制于两种文化,其一是满族自身的传统文化,其二是汉族文化,二者共同影响着满族的文化发展。满族也有本民族的语言和文字,同时满族人比较重视教育,满族人又善于学习,比较勤劳聪慧,这些都为满族的文化发展做出了许多贡献[1]。

二、满族的文化特色

(一)满族的语言文字

满族最开始并没有本民族特有的语言文字,在满族政权还没有建立之前,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里受到契丹政权的节制,所以起初满族开始学习契丹语。1599年,清太祖任命满族语言学者额尔德尼在充分借鉴和吸收蒙古语言的基础上,创建了具有自己民族特色的语言——满语。随着清朝的不断稳定与发展,出现了大量的满语文献和古籍,其文献与古籍是我国少数民族现存文献古籍资料中数量最多的,这对于我们研究满族的文化与习俗是具有很大帮助的。随着满文的不断普及,后代人不断地对满文加以补充,新满文也就得到了不断地丰富与完善,促进了满文与满族文化的有机结合。

从语系和语支来看,满语属于阿尔泰语系通古斯语族满语支,在我们今天的黑龙江省黑河市和富裕县仍然还有很多人能够使用满语进行沟通。现代学者对满语的地域性进行了深入广泛的研究之后发现,清朝的满语主要分为东音、西音、南音和北音。作为一朝发源地、两代帝王府的盛京沈阳就是以南音为主,相对应地,北面的黑龙江就是以北音为主。由于清朝起源于建州女真部落,所以起初的满语大都以建州女真的方言作为规范用语,经过清朝二百多年的发展,满语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2]。

(二)满族宗教

萨满教是满族信仰的主要宗教。“萨满”在通古斯语言中是“疯狂的人”的意思,在我们的汉语中通常被理解成“巫师”的意思。萨满教与其他少数民族的图腾崇拜具有很大的相似之处,萨满教的图腾崇拜主要有四部分,就是自然崇拜、祖先崇拜、图腾崇拜和偶像崇拜。由于崇拜对象的多种多样以至于在祭祀活动中的方式上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其中主要有民间和宫廷、普通与权贵之间的差别,同时也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家族与地区差异。在清朝初期,宫廷中的萨满主要负责宫廷中的各种祭祀活动以及庆典活动,并且能够熟悉各种皇家语言和能够口诵满族语言进行祭祀活动。对于广大的民间来说,萨满就要为普通百姓服务。一种萨满就是负责为百姓治病救人以及驱灾辟邪、占卜算卦,还有一种就是在家族中负责祭祀祖先的。由于萨满在广大满族群众中处于神明的位置,所以当满族人生病的时候其往往会求助于萨满来跳神驱除病魔,只有在萨满跳神都不能发挥作用之后才去寻求医生的帮助。家族萨满就是每一个姓氏中都会存在一名的,其主要内容就是在祭祀祖先的时候进行跳神唱满语的神歌,神歌的内容主要是庆祝一年的丰收以及歌颂祖先的功德。

(三)满族的节日

满族的节日大都拥有漫长的历史,并且满族祖先在较早的时候就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岁时文化。满族也在很早的时候就拥有春节和端午节等汉民族的传统节日。根据史料记载,这些节日在满族的渤海国时期就已经存在了。满族传统节日的形成不仅受汉文化的影响同时也具有自身鲜明的民族特色,例如射柳祭天、采艾蒿以及佩戴长命锁、吃艾糕等都会在端午节的时候出现。随着清朝的逐渐稳定,其文化与汉文化也在不断地进行着融合,在互相吸收的基础上逐渐趋于一致,但满族的岁时文化仍然具有鲜明的特点。例如在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满族也会吃饺子,但仍然会吃本民族喜爱的萨琪玛;同样在端午节的时候,满族人也会进行一定的活动,但与汉民族纪念屈原不同的是其是为增健体魄、祛除病痛。

(四)满族的服饰

满族的服饰与汉民族的服饰还是有着较大的差异的,通过各种资料和影视剧我们能够在清晰地看出满族男子都是在头的后半部留头发并且是垂下身后的,随着清朝入关,其开始在全国强行推行此发式,从此这一发式开始成为满、蒙、汉等各民族的统一发式。相对应地,满族女子在年幼的时候也会在脑后留下一两根辫子,结婚之后就会对自身的发式和脸部进行一些改变,满族人称之为开脸上头,除了开脸上头还会戴钿子。和我们观看的影视剧一样,满族女子结婚后通常会在头顶盘头,一般分为架子头和两把头,同时也会佩戴耳环。满族男子也大都穿着袍掛,为了方便骑马射箭,所以其两侧都是开叉的。具有鲜明特色的是“箭袖”,其形状像马蹄,所以也称之为“马蹄袖”,平时都是挽起来的,冬季狩猎时为了御寒则会放下,这一习俗后来也慢慢发展成为清朝的一种规定礼节。

三、满族的饮食习俗

满族人在农忙时每天吃三餐,但是在农闲的时候他们则一天吃两餐。他们的主食大多数以小米和高粱米为主,通常还喜欢在煮饭时加一些小豆,还有的地区的满族人主要以玉米为主食,例如用玉米面做成的“酸汤子”,至今东北大部分地区的满族人还有吃水饭的习惯。尤其在夏天天气比较炎热的时候,这种吃法清凉可口。饽饽也是满族的一种特色饮食习俗,主要用黏高粱、黏玉米、黄米等磨成面制作而成,历史比较久远。还有比较有名的就是萨琪玛,萨琪玛是满族的特色糕点,在当时也是宫廷祭祀用的祭品之一,如今在全国各地都非常有名,深受人们的喜爱。满族人还有一项传统的饮食习俗——吃祭神肉,满族人常常用猪肉作为祭神肉,用猪肉祭神完毕就可以给大家吃了,猪肉也很受满族人的欢迎。满族还有一个特色饮食——火锅,这也是满族人比较喜爱的。当时史料记载,清朝入关以后,火锅就火遍了大江南北。

满族人喜欢将秋天的大白菜储存起来,到了冬天可以腌制成酸菜或者咸菜,用酸菜熬白肉、粉条是满族人入冬以后常吃的菜肴。满族人也讲究很多的饮食礼仪,例如满族人在家中就餐,长辈不动筷,晚辈人绝不动筷;在过年杀年猪的时候,要把亲友、邻里请来同吃白肉血肠……这些都是满族的一些关于饮食方面的习俗。满族人也有他们的饮食禁忌,满族人是忌食狗肉、忌杀狗的,他们也不穿用狗皮制作的衣服和帽子,这也是满族人的敬犬习俗。因为在以前满族人主要用狗看家以及给他们传递军事情报,狗是满族人不可或缺的“助手”,所以满族人历代都有不吃狗肉的祖训,满族人也将这个习俗延续至今[3]。

从满族的民族文化特色以及饮食习俗可以看出满族这个少数民族的生活环境、社会条件以及精神文明,还可以看出一个民族不断发展的步伐。满族的这些优秀的文化传统一直延续至今,对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发展也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满族这些文化特色和饮食习俗都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值得我们后人去研究和探索。

猜你喜欢
满语满族习俗
传承满族文化 助力乡村振兴
满语角
满语角
满语角
满语角
新宾满族歌舞音乐创作及时空表述
满族服饰元素在现代女装设计中的应用
改成汉族的满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