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就地过年”一封家书解千愁

2021-09-16 13:48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 2021年10期
关键词:家书书信家人

《文化产业》记者 刘 鑫

倡导就地过年

做“原年人”,选择原地过年,已是今年春节的“主旋律”。2021年这个特别的春节,比起“回家”,也许“就地过年”更能让父母和家人安心。而对于每一位在外游子来说,是否回家过年,则是摆在临近春节期间的一道选择题。一边是疫情防控的需要,一边是阖家团圆的期盼。疫情关头,止住回家的脚步,却挡不住一颗想要团圆的心。

辛丑年春节,在这个充满中国文化和中国情感的特殊节日里,回家过年成为了每个身处异乡人的愿望。度过了不平凡的2020年,本就聚少离多的外乡游子对家乡的渴望会比往年更加强烈。疫情突变,原本简简单单的回家变得遥不可及。国内防控形势霎时间严峻复杂,春运出行无疑会成为加大疫情传播风险的一大诱因,上级领导准确做出批示,全国超25个省份倡导“就地过年”。

国家政府号召就地过年,一个人过年能干些什么呢?特殊时期则需特殊对待。多个地方单位为大家举办了给家人手写书信活动,用寄一封春节家书的形式,诉说对亲人的思念与祝福,传递深深的家国情怀。

用这份特殊的仪式感手写家书,感受大家对亲人的牵挂,对就地过年的理解和支持,以及对春暖花开的期盼。今天,让我们一起感受不一样的家书。

湖南郴州的陈雪芬是新塘镇颐康中心的一名护士,她每天忙碌着给中心的老人配药、发药、评估老人健康状况、抚慰老人情绪等工作。她的女儿留在家乡由妈妈照顾,她和丈夫原计划春节回去与不到两岁的女儿团聚。1月21日,为响应民政部门对养老机构疫情防控的要求,颐康中心倡议员工,春节期间非必要不返乡。

得到家人的理解后,小两口决定留在增城过年。对第一次不在家乡过年充满期待,并盼望着疫情尽快结束,给女儿补回一个节日团聚。

陈雪芬的家书:“爸爸妈妈,你们好!今年是我离开你们过的第一个春节,你们放心,我在这边很好!我的同事们以及中心老人们对我都特别好,和我很亲,你们不用担心我。爸妈,你们养育我长大,现在又替我悉心照顾女儿,因为有你们在,我才可以放心在外打拼,女儿在这里跟你们说一声:谢谢!希望你们也好好保重身体,过一个快乐的新年,祝你们身体健康、万事如意,也祝我的宝贝女儿,快快乐乐成长!”

来自广东韶关新丰的张雨柔是一名初中生,她在这个寒假过得很充实。与同学积极参与社区垃圾分类等各种志愿服务活动,以往每年春节她都会回家乡看望外婆。

今年一家人选择留在原地过年,她通过文字、镜头向外婆讲述自己过去一年最大的收获,让外婆了解自己的近况。她最牵挂的就是外婆,希望外婆身体健康,同时保重身体,以最好的状态等着他们一家回乡。

手写书信

一封家书寄思念

张雨柔的家书:“婆婆,我想您了!今年为了响应国家号召,我们就不回去过年了,但您放心,我们在这里会好好过个幸福年。今年我在这里过得还不错,在学校和同学相处得挺好,也在努力学习。寒假期间,我在这里可以和同学一起写作业,一起去玩。这几天我们还一起去参加社区的垃圾分类志愿服务活动,我也可以为社区作贡献了!我在这里祝愿您在家乡也过个好年,吃好点,多吃点,希望下次见到您,您可以胖10斤,祝您新年快乐!”

“君是故乡人,应知故乡事”。这些身处疫情防控地区的工作者、志愿者虽与亲人远隔千里,但见字如面,路途遥远,纸短情长,一封家书遥寄思念。一岁一礼,一寸欢喜,心在一处便能共同逾越寒冬。

你上一次写信是什么时候?智能化的生活让远在千里之外的我们和父母只有一线之隔,手写书信似乎与我们的生活渐行渐远。然而,通讯科技发达的今天,一封家书仍以它特有的方式将我们中国人的情感和衷肠娓娓道来。这是一种发自内心深处的表述,这是一种直达灵魂的对白,这是一种其他通讯方式所无法取代的。

古人云:“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字字诗行无不是诉说着相思与衷肠。

从古至今,无数仁人雅士皆在铺纸伸笔之际传达着无尽意念和情态。家书最打动人的莫过于是为远方亲人传达着此时此刻所流露的真情实感。你会发现,有时,等到真正提起笔的那一刻,心里却涌起千愁万绪,觉得有说不完、写不尽的话需要倾吐,而一时间竟不知从何处说起,也不知如何表达。

我们和家人之间的情分在那封纸上就变得鲜明可触、易于想象。真正写过信的人定能深切体验写信人的欢喜与收信之人的期待。如今,信息碎片化时代下,人际联系方式愈发便捷,各种新鲜高效的视频软件层出不穷,物质条件极大提升的背后我们与家人的距离却没有更进一步。直至长大成人或是上了年纪后,你终于悟了,原来拾起笔来,写封家书,才是属于盛大传统节日的仪式感。用书信传递我们的思念,通过纸间的温度表达我们的爱意。

让看似遗憾的“就地”充满温情,充满烟火气。尽管传统家书正从生活中淡化,但我们永远倡导写家书,希望人们能从那份庄重的仪式感中找回曾经的美好记忆,去体会家书的魅力。

当代青年人已习惯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游走。日夜忙于奔波的我们,把更多的时间奉献给了学业、家庭、事业或是被手机电子产品所羁绊。不得不承认,这是大多数人的现状,我们面对各种各样的社会信息,更多的是追求短、频、快,很难静心思考,甚至无法久坐下来读书写字更不用说是写信。幸而,媒体行业的传播者们为我们的文化价值做了正确引领。我国涌现了一批诸如《朗读者》《见字如面》《信·中国》等书信节目,节目的热播又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家书热”。

以书信为主角,把一封封与现代人已渐行渐远的书信,化作声音再现与背景解读,承载情感为寄托。和其他追崇“娱乐至死”的综艺节目不同,《信中国》没有以一味曝光明星隐私和设置无聊游戏为节目要求,而是以宣传特定时代和追求为使命,让观众重新感受写信人背后的家国情怀以及深切信念。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网络世界,写信、读书像一股清流直指人心。

大概没人记得是什么时候我们不再写信的,不知不觉间,没人提了。再后来,电话、手机、微信走进每个人的生活,家人间联系的方式多了起来,写信,尤其是写给家人的信,则变得少之又少。

人未归,信先至

就地过年

倘若能重新翻阅曾经地信,一定会大肆感慨:真是没有哪种表达方式可以像信件这样,把一家人彼此的牵挂、担忧、喜悦,都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了。在记忆深处那些读着家人来信的时光,悠远而又温馨。

时至今日,新春将过,元宵节正悄然来至。正月十五是元宵节,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喜猜灯谜、共吃元宵,合家团聚、同庆佳节,其乐融融。“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万家团圆、共享天伦,走亲访友、共祝美好,贯穿其中的就是浓浓的亲情。良缘佳节摆在眼前,趁着这个节日为家人写一封书信在合适不过。只需我们动起笔来,就能重新改变人们对书信遥不可及的印象,让“信件”不再成为历史名词。让我们把节奏放慢,在窖藏的回忆中提取出经过沉淀的情愫,写出来寄给远在家乡的亲人,或许更能抒发你对家的思念。书信,是正式、高级、有趣、鲜活、有生命力的情感输送纽带,希望从今天开始你能为你所想念的人写一封信。

一封家书,情意万千,字字句句,都是牵挂。除了为疫情防控做出的贡献外,我想,那些选择不回家的人在这次“就地过年”的体验中,最大的收获也许就是对“团圆”、“家人”、“陪伴”、“未来”、“时间”这些词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未来,希望大家都能得偿所愿,获得与家人更多相伴的时光。一直以来的节假,“回家看看”最动人; 特殊时期的春节,“就地过年”更安全。

猜你喜欢
家书书信家人
清晨忆家书
打分
最好的养生是对家人和颜悦色
“一生无悔”等十二则
共 筑
一封家书
家人不支持直销怎么力?
一封迟到15年的家书
《家书》
别有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