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劳动教育资源的开发策略研究

2021-03-08 07:44周子卿
文教资料 2021年23期
关键词:教育资源劳动资源

周子卿

(湖南科技大学 教育学院,湖南 湘潭 411201)

中小学是劳动教育开展的先锋阵地,但是,其开展劳动教育的资源是少于高校的,某些城市学校缺乏劳动教育的土地资源和实践资源,而部分农村学校则缺乏资金支持和人力资源等,在响应大力开展劳动教育的号召下“心有余而力不足”。在实践中,中小学如何明确本校劳动教育资源开发的目标和方向、如何加强开发的能力和范围、如何对已有的劳动教育资源进行挖掘和利用、如何对可能为劳动教育所用的资源进行转换以及如何开发是我们眼下迫切需要探讨的问题。

中小学劳动教育资源是指校内外有助于开展劳动教育活动和培养学生劳动素养的一切物质和非物质资料。从类别上看,既有显在资源,也有潜在资源;既有经济资源,也有软资源;既有学校内部的,也有来自学校外部的;既有看得见的资源,也有看不见的资源。方弟丽认为人力、物质、课程、文化以及实践平台五种资源最为主要,尽管在内涵和性质上有重合的地方,却是一种比较合适的分类。

一、中小学劳动教育资源开发的价值取向

清晰的目标审视是精准开发资源的前提。劳动教育资源开发的价值取向除了要遵循促成中小学生的全面发展、融入核心素养的内容、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等教育的一般规律,还要符合以下原则。

(一)依据国家相关文件的指导和要求

国家相关教育政策中有关劳动教育的总体目标和课程内容的总体规划是学校开发劳动教育资源的指导方针和基本依据。在《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及《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学校相关部门以及校长要担负起主要责任并总揽各项事务,包括明晰本校的教师资源、家长资源和学生需求,合理申报、分配和使用劳育资金与物资,确定本校劳育课程内容并研发课程与教材,划分与监督各部门和主体的责任,充分利用地方传统文化与特色并积极打造校园文化等。可以肯定的是,国家对于中小学开发劳动教育资源在政策保障和基本的资金物资支持上是有明确规定的。此外,在开发学科渗透式课程时,也要做到契合其他课程方案的相关规定,避免造成冲突和重复。

(二)有助于学生劳动素养的全面发展

劳动教育资源开发的首要目的是发展学生的劳动素养。顾建军、毕文健将劳动素养分为“三个行为”的劳动技能素养和“一个精神”“两个态度”“四个观念”的劳动观念性素养。首先,中小学开发劳动教育资源要能够用来培养学生基本的和校本规定的劳动知识、农耕劳动能力、家庭劳动能力、艺术创作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等,通过劳动教育使学生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劳动精神”是劳动教育的核心目标,是劳动意志和信念的集中体现;“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是对待劳动、劳动者和劳动成果的基本态度,也是培养学生社会性的基本要求;“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则是学生得以成人、社会得以发展的价值观基础。劳动教育资源的开发要根据学生全面养成劳动素养的要求,做到统筹兼顾、协调推进。

(三)契合新资源观的劳动教育资源开发

辩证地看待劳动教育资源开发是保证开发与利用效率的重要方法。新资源观下劳动教育资源开发指在开发劳动教育资源时,必须充分考虑利用资源的层次问题,在对不同种类的资源进行不同层次的利用的时候,又必须考虑合理配置和综合利用问题。具体措施就是要构建生态的劳动教育资源系统,实现资源开发与劳动教育实践协调发展。劳动教育资源的开发要遵守合理、适度、可持续的原则;在实践过程中提倡共享、节约、高效、友好与开放地利用资源。学校要有针对性地开发适合本校现实情况的资源,所开发的资源要保证质量,避免资源的浪费或流失。此外,劳动教育资源的开发要因学生而开发、为学生而开发,切勿“搞表面工程”,切勿把劳动教育资源用在“作 秀”上。

(四)取道劳动教育的实践规律出发

把握劳动教育的核心内涵,找准新时代劳动教育的目标维度对串通劳动教育资源和今天的学生劳动素养培养方位具有重要意义。劳动既包括体力劳动,也包括脑力劳动,但今天我们重提劳动教育的背景是在义务教育过度重视智育,中小学生缺乏基本劳动能力下而提出的。因此,劳动教育资源的开发应更加偏向以让学生“动起来”为目的。加之劳动教育的实践形式和规律不同于其他四育,在资源开发上除了课程、人力资源等常规教育资源外,校内外实践平台的搭建、劳动用具的购置应是资源开发的重点。同时,所开发的劳动教育资源既要有简单劳动所用的,也要有复杂劳动所用的;既要有物质生产劳动所用的,也要有精神生产劳动所用的;既要有生产性劳动所用的,也要有服务性劳动所用的。

二、中小学劳动教育资源的开发策略

中小学劳动教育资源不足的主要原因在于缺乏行之有效的开发策略。笔者对湖南省长沙市和湘潭市若干所开展劳动教育的中小学进行考察,参考在四川省、重庆市、上海市、浙江省相关学校经验,从劳动教育资源开发的目标、主体、对象等角度提出不同资源开发的方法。

(一)明确学校劳动教育资源开发的目标和规划

目标和方向是中小学劳动教育资源开发的逻辑起点,也是达到资源科学与高效开发这一理想终点的前提。除了要符合相应劳动教育资源开发的价值取向外,学校的目标和规划方案的制订还要秉持以下原则:一是循序渐进,资源的开发与使用,首先保证学校正常劳动农耕教育活动的开展,渡过从无到有的过渡期,如先制订课程大纲,在课程开展过程中,逐步完善校本教材或是先把精力用在基础资源的开发上;二是目标适度,既要有长远的目光,也要符合本校的实际情况。

学校资源开发的目标和规划既是一种价值取向,也是一种开发策略,在作用上是融通的。在国家政策、教育部门的扶持和其他价值导向之下,学校首先要做好教育资源的空间布局,明确现有哪些资源,还需要哪些资源,从哪儿获取资源,具体包括厘清资金供给、物资数量、财务状况、实践平台面积、师资力量、地理环境、校园文化建设程度、地方及兄弟学校的情况等信息,在此基础上,计算出资源的缺额。

根据缺额,每个学校要按照客观情况,根据目标针对性地制订劳动教育资源开发计划书或规划方案,并上报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在上级部门的支持与指导下稳步推行。在这之前,学校开展劳动教育要想清楚以下几组问题:一是要教什么、怎么教、谁来教;二是开发什么样的课程体系、用何种方式搭建课程体系;三是将什么作为特色、如何凸显特色;四是学校人力资源现状、谁来开发资源;五是需要多久开发所不足的资源。

(二)深度挖掘和利用学校现有的劳动教育资源

资源的丰富程度取决于资源来源的多元性和开发的深度。当前,中小学要增强激发资源深度挖掘潜力的意识。有些劳动教育资源就在学校内部不起眼的地方,学校要善于发现与利用闲置资源,如将空教室改造为活动室、栽培室或烹饪室;在学校围墙上张贴“二十四节气常识”、劳动民歌、劳动诗词等教育元素;把学校角落、顶楼等处改造成农耕角;在空余的花坛中种上中草药并附上相关医用知识。在人力资源上,学校有义务聘请专门、专业的劳动教育教师,这也是保证劳动教育开展质量的保障,但实际上,当前我国缺乏培养“劳动教育师范生”。因此,有必要激发学校科学、劳技、理化生等科目老师的动力,作为开发与实施课程的主力,同时调动所有老师共同参与劳动教育资源的开发以及劳动教育的实施。

要把我国的传统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优秀地方特色文化利用起来、传承下来。例如,把过去“有节日、无劳动”的学雷锋日、植树节、五一劳动节、寒食节、重阳节这些节日及其习俗重新重视起来,承担起传承中国茶文化、饮食文化、农耕文化、儒家文化、少数民族文化的责任。通过了解,不同地区的学校按地方特色把编竹筐竹器、瓷器陶艺、鱼虾养殖、人参种植、酿酒酿醋、水稻种植、包粽子、腌制泡菜等许多有趣、有意义的劳动形式纳入了课程。这是很好的尝试。

此外,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要积极利用教育微资源,即各种教育移动互联平台资源。其一,要充分发挥数字教育资源的优势,除了作为劳动教育教学的辅助教材外,还可以发挥在学生预习、复习、自学过程中的作用;其二,学校可以通过在校园网站、微信公众号或视频号、校园广播站和校园报上开设劳动教育版块,既使学生参与劳动文化文章的写作,也使学生受到劳动文化的熏陶,还是宣传劳动文化、传播劳动精神的有效途径。

(三)转换可能为学校劳动教育所用的潜在资源

从逻辑上看,劳动教育是与其他四育相互独立却又相互联系的。也就是说,除了在德智体美四育中渗透劳动教育,也可以利用转换其他四育剩余的教育资源为劳动教育所用。例如,有的学校每一堂劳动教育实践课都在科学、自然、物理、化学等不同实验室开展;有的学校将科技创新3D打印实验室同时用于卫生保健、劳动教育等不同课程中,充分发挥了该实验室的使用率,增加了学生接触实验室资源的机会;有的学校充分利用校园里的落叶作为上课的道具;承担科研任务的学校,可以通过找到不同课题之间的关联性,发挥科研资源的利用效能,在科研用具的购买上节约经费。

此外,学校要有资源开发与使用的变通意识。例如,在农村学校便于开展农耕文化教育,而在城市学校缺乏实践土地资源,则可以通过水培法来开展农耕类劳动教育,并匀出相应的资金通过去实践基地学农来弥补相关经验。又如,有的学校将语数英艺体课程中关于劳动教育的版块串联了起来,并有效结合学校已有的特色,如STEAM课程、农耕文化课程、陶器课程,最终改造设计成为专门的校本劳动教育课程,实现了学校不同课程资源之间的融通和共用。

(四)积极拓展劳动教育资源的开发主体

拓宽劳动教育资源开发主体是拓展开发途径的有效措施。首先,实现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四位一体的资源供给模式。政府除了要在物质资源上支持学校,还要发挥激活社会、社区资源以服务教育的主动性和主导性,牵头促成社会事业单位、职业和普通高校以及农场果园与中小学的合作。其次,可以通过建立学校劳动教育资源开发联盟,向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提交劳动教育共同开发方案。在大城市的学区内,各学校还可充分利用学区资源,劳动教育资源丰富的学校还可以利用一带一、一带多的方式进行帮扶。此外,校际合作、共享资源亦是一种开发方式。以劳动教育资源的校际共享模式代替开发,用不开发的办法取代开发,实现在人力资源、课程资源和实践资源上的互补。例如,城市、城郊、农村高中低搭配形成联盟,城市学校向城郊和农村学校提供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城郊学校和农村学校向城市学校提供实践平台,各类学校之间实现课程的联合设计、合作开发、相互融通和共同享用,在师资上实行跨校兼职、共同培训以及相互沟通。

同理,中小学要积极打通和职业院校、高等院校以及社区的合作,充分利用高校和社区无偿的资源,如参观与使用高校劳动教育设施设备;利用大学生实习补充人力资源;社区和学校合作举办劳动教育活动;学校承包农村社区的自留地与种植园等。同时,要把握机会形成校企合作,如学校向企业购买劳动教育设备设施和用具,企业向学校提供专业的培训人员和兼职劳动教育教师,双方实现互惠互利。

在人力资源的培养上,可以通过组织校内与校际教师交流小组、开设中小学劳动教育论坛、开展教师劳动教育知识与技能竞赛、劳动教育线下或网络公开课、教师社会实践研学、教师生活劳动笔记等形式提升教师劳动素养。在校园劳动文化的形成上,要让家长们参与进来,将亲子美食活动、亲子家政劳动等作为每个学校的劳动文化之一。在经济资源上,有学校利用实施劳动教育课程产生的经济效益对经济资源进行补充,如将学生种植的果蔬和中草药、手工课制作的工艺产品等进行售卖、义卖,既做了公益活动,也解了学校资源紧缺的难题。此外,也有学校通过“互联网”进行教育资源的在线众筹,发挥了社会 力量。

三、结语

劳动教育资源均衡发展是一件长期而复杂的工作,有效地开发资源与利用资源,形成教育质量与资源开发的良性循环极其重要。各学校要充分考虑学校的时间和空间布局、地理环境,通过对所需的劳动教育资源进行统计、分析、评价、比较,并根据不同的需求和供给做出调整,合理、高效地开发与利用劳动教育资源,是新时代开展劳动教育的必要环节。

猜你喜欢
教育资源劳动资源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热爱劳动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面向数字化教育资源的Flash到HTML5转换研究
自主学习视角下的开放教育资源文献综述(上)
“五老”是金钱买不到的优质教育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