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大学文化创新的内在逻辑和实现路径

2021-03-08 07:34魏丽婷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1年15期
关键词:大学文化学生

魏丽婷

(1.晋中学院,山西晋中 030619;2.太原师范学院,山西晋中 030619)

1 新时代大学文化创新的重要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指出,我国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要坚持不懈培育优良校风和学风,使高校发展做到治理有方、管理到位、风清气正。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1]。

校园文化是大学校园里一门隐性但极具能量的课程,直接关系到高校的教育理念、教育目标能否落实到位。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大学文化,对于全面提升学校的教育质量,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全面提升大学生素质和综合能力等都具有极为深远的影响。

2 大学文化创新的内在逻辑

大学文化创新的内在逻辑,是对大学文化创新的理论依据、时代意义、现实基础、指导思想、创新内容、目标要求及各要素间相互关系的阐释,回答的是为何创新、创新什么、如何创新的问题,从思维层面、目标层面、手段层面阐述创新引领发展、推动发展的逻辑关系[2]。

大学文化创新的内在逻辑包含以下主要内容。

2.1 大学文化创新的理论依据

文化,是一所大学的精神内核,没有文化的大学,就如同没有灵魂的躯壳。正如被称为清华大学“永远的校长”的梅贻琦先生在1931年12月3日的就职典礼上所说的:“所谓大学之大,非有大楼之谓也,乃有大师之谓也。”高校师生是大学里最活跃的要素,他们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直接体现着一所大学的文化状态,也最终决定着一所大学的教育效果。

创新,则是任何事物实现自身发展的必要条件。高校发展必须自觉融于世界发展的洪流中,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世界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中国也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我们必须在理论上跟上时代,不断认识规律,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离开文化创新,大学将沦为思想僵化、行动迟缓、故步自封的守旧老人,失去朝气,最终被社会所淘汰。

2.2 大学文化创新的现实基础

首先,大学文化创新有其现实必要性。当前的高校教育,已经暴露了校园文化方面的一些不良倾向,如行政权力的官僚主义、师生缺乏法治意识、学术不端屡见不鲜、功利主义取代了科学严谨的治学精神等。“坚持问题意识和问题导向,是习近平总书记意识形态思想的显著特征”,大学文化创新,就是要正视问题,以问题为导向,纠正大学不良风气,营造立德树人的健康校园环境。

其次,大学文化创新有其现实可行性。随着我党十九届五中全会的胜利召开,整个国家都处于改革创新的实践热潮中。国家为高校在教学、科研、文化等方面的创新提供了各种有利条件和大力支持。大学有着雄厚的师资力量,丰富的文化资源,年轻的受教育主体,这些都为大学文化创新奠定了现实基础[3]。

2.3 大学文化创新的主要内容

大学文化创新的宗旨是为了真正体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达到立德树人的效果。因此,要从大学文化包括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和行为文化4 个方面进行分析。其中,物质文化,是指大学教育教学的物质条件,包括校园环境、建筑布局、人文景观、校园标识等;制度文化,是指大学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各种规章制度,包括教学、科研管理制度,教师、学生行为规范,教师、学生的评价制度等;精神文化,是指为大学管理者、教师、学生普遍认同的价值理念、道德观念、心理状态、校训等;行为文化,是指大学师生在工作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行为特征。四项内容中,精神文化是核心。大学文化的创新,就是对大学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和行为文化进行除弊革新,使大学适应新时代对大学提出的新要求,出色完成好立德树人的伟大任务,同时履行好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国际交流等各项功能。

2.4 大学文化创新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如前所述,大学文化创新包括理论依据、时代意义、现实基础、指导思想、创新内容、目标要求等多个要素。大学文化创新的理论依据和时代意义为大学文化创新提供了源动力,创新内容和指导思想是大学文化创新的着眼点和行动指南,创新目标则是大学文化创新的落脚点和最终归宿。这些要素之间关系紧密,相辅相成。

3 大学文化创新的实现路径

大学文化创新的实现路径,是指大学文化创新应当采取的方法和举措。中国梦引领下的大学文化是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载体,高等院校可以将时代主旋律和价值观融入学校日常学习和活动氛围当中,在深刻理解内在逻辑的基础上,结合学校特色、当地人文历史,创建对社会具有长远影响的校园文化,为大学生在人生重要的受教育和成长阶段提供优良的学习氛围和环境,指引大学生顺利成长成才。从目前高校的文化现状来看,仍存在部分管理层有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作风;个别教师师德师风不良;学生学风不正、价值观有偏差等现象。因此,新时代的大学校园文化创新意义重大,势在必行[4]。

目前,我国各地高校在大学文化创新方面采取了许多各具特色的积极尝试,可以通过分析国内高校所采取措施的优劣得失,博采众长,探索切实可行的文化创新路径。同时,也应借鉴吸收国外高校在文化创新方面的有益经验,为我所用。大学文化创新的实现路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3.1 打造主题鲜明、别具特色的校园物质文化

马克思曾说:“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古罗马诗人贺拉斯也曾说:“令人赏心悦目,给人以美感的环境对人们工作、生活、学习、娱乐是不可缺少的。”校园物质环境作为高校文化的表层体现,既能传达一个大学的教学理念和特色,同时也能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影响自己的学生。因此,创建优雅、整洁的校园环境,布置传递文化讯息的校园景观、标识,利用校园广播、宣传栏、文化长廊等物质载体寓文化传播于学生的学习娱乐之中,不失为一种润物无声的隐形教育。同时,还可以鼓励大学生发挥想象力,自己设计文化墙或制作写有文化标语的小摆件,在休闲娱乐中陶冶情操,还能增强校园的文化气息。

3.2 完善各项高校管理制度,创建浓郁的大学法治文化

在2020年11月召开的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上,我党正式提出“习近平法治思想”,这一思想深刻回答了新时代为什么实行全面依法治国、怎样实行全面依法治国等一系列重大问题。高校作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主要阵地,理应创建浓郁的法治文化。大学法治文化,蕴含民主、平等、正义、自由等价值,需要以大学章程为核心,以科学完善的管理制度为实现的保障。高校制定各项规章制度,首先,应在全校展开民意调查,必要时举行听证会,提取师生的意见和要求,以确保制定过程的民主性;其次,学校应该邀请法律方面的专家对校园规章的合法性和科学性进行预测和评估;最后,对草拟的学校规章制度通过学校官网、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等方式进行公布,征求广大师生的意见,最终制定出符合师生意愿、科学民主的校园规章制度体系。

3.3 挖掘本土优秀文化元素、充实大学文化创新的资源

地方高校应当承担起传播、传承和发展地方优秀文化的责任来。山西作为华夏文明的发祥地,悠久的历史孕育了灿烂的三晋文化,其中的晋商文化、廉政文化、红色文化等尤为深厚。晋商文化的代表祁县乔家、平遥日升昌票号等都以诚信经营闻名于世;廉政文化的杰出代表如清代名臣于成龙、祁寯藻等一生清廉,为民爱戴;山西的红色文化资源尤其丰富,重要战斗遗址、重要人物故居等共有3 400 余处,武乡县八路军太行纪念馆、左权麻田八路军总部旧址及革命者高君宇故居等均为世人所熟知; 山西红色文化孕育了太行精神、吕梁精神,产生了众多脍炙人口的艺术作品,如《黄河大合唱》《在太行山上》《游击队歌》《吕梁英雄传》等。山西高校的教育者,应当深入挖掘本土优秀文化,将其中蕴藏的价值观念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传递给他们,成为他们成长成才的力量源泉。

3.4 灵活应用微信、自媒体、主题网站等新媒体条件

新时代是“互联网+”的时代,信息技术日新月异,渗透到人们工作、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大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接受能力最强,受互联网的影响最深。高校教育者不仅要被动地防范互联网带给学生的负面影响,更应当积极主动地利用信息技术推进大学文化的创新。应建立各类大学文化的专题网站,集政治性、知识性、教育性、趣味性为一体,通过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形式,将抽象的文字、理论转化为学生更感兴趣的音频、视频,从而增强网站的吸引力,达到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目的。同时,应借助QQ、微信、微博、抖音等新媒体,有效传播先进的大学文化,并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使广大师生形成积极的互动,提高大学文化创新的时效性和实效性[5]。

3.5 探索丰富多彩的学生实践活动

大学生是具有青春活力的一个群体,他们不喜欢单调枯燥的生活,专业学习之余,希望参加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以拓宽自己的视野,提高自己的各项能力。高校可以通过举办红歌比赛、才艺比赛、知识竞赛、主题教育讲座等活动,或通过组建学生社团、放映优秀影视、实地参观红色实践基地、鼓励学生拍摄制作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新时代新风尚的小视频等方式,吸引学生主动接近积极健康的大学文化,接受文化的感染和熏陶,共同推进大学文化的创新[6]。

3.6 加强课程思政,培育大学生职业精神

马克思主义认为,意识指导实践。如果学生不清楚自己为何而学,为谁建设,则其即使学富五车,也很难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专业课教师在进行理论讲授、实验教学、实习实践教学的同时,可以结合所讲学科的发展历史、杰出人物、内在规律,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分析方法,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工匠精神、创新思维及职业素养的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教师“自律要严、人格要正。”教师的职业道德无疑会成为学生职业道德的有力示范。俗话说:“亲其师而信其道。”任课教师以学生为中心,关照学生、服务学生,耐心周到地为学生答疑解惑,则其行为本身就是对学生最好的思想政治教育[7]。

总之,大学文化创新就是遵循地方高校应当服务地方发展的原则,将文化创新的研究与地方文化资源相结合,挖掘本地优秀文化元素,体现地方特色;同时,结合该省高校的现实情况,本着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高校育人理念,集高校思政课专职教师、学生管理人员、专业课教师的共同智慧,将各类创新主体和创新举措协调统一,形成一个协同发力的有机整体。

猜你喜欢
大学文化学生
“留白”是个大学问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赶不走的学生
谁远谁近?
学生写话
聪明的学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