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丽竹,权立枝
(太原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山西太原 030024)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有其独特的价值体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1]。”中国传统礼仪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和重要内容,深刻地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尤其是对正处于学习阶段而且接受能力较强的当代中国大学生的影响更深。然而,由于中国传统礼仪文化产生于遥远的过去,自然不可避免地带有时代与阶级局限,造成中国传统礼仪文化精华与糟粕并存,因而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存在两面性: 中国优秀传统礼仪文化蕴含着忠孝节义、仁爱宽容、适度自律等思想精华,对当代大学生有着积极、正面的影响;而中国传统礼仪文化中的繁文缛节、等级秩序、鬼神观念等糟粕成分,对当代大学生有着消极、负面的影响。为此,该文在对中国传统礼仪文化的精神内涵、基本特征与主要功能进行概括总结的基础上,辩证分析了中国传统礼仪文化对当代大学生产生的双重影响。
中国具有五千年文明史,从最初的祭祀活动,到治国安邦的礼制礼典,再到日常生活的礼节仪式,形成了一整套严密规范的礼仪体系,蕴含着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论语·八佾》记载:“人而不仁,如礼何”[2],阐明了仁之于礼的重要性,而又如何达到仁呢?孔子提出“克己复礼为仁”的观点,告诫人们要按照礼的标准来克制自己,从而实现仁礼合一,义礼相融。《礼记·曲礼》在开篇第一句提到“毋不敬”,旨在告诉人们待人接物应恭敬而为,做到卑己尊人,谦敬礼让。《礼记·礼器》有言“中信,礼之本也。”[3]《论语·学而》记载:“礼之用,和为贵”[4],认为礼的推行与应用,贵在和谐。在中国古代,礼是用来调整与约束人的行为的,其“核心在仁、本质在敬、基础在诚、根本在和[5]。”由此,“仁”“敬”“诚”“和”这4 个字构成了中国传统礼仪文化的独特内涵。
中华民族的绵延发展和中国社会的邦固稳定都离不开中国传统礼仪文化功能的发挥,包括维系功能、规范功能和教化功能。
(1)维系功能。礼自诞生起,就与社会政治目的紧密相连。中国古代制礼、行礼有明确的政治功能。《礼记·礼运》有言:“治国不以礼,犹无耜而耕也[6]。”在传统中国社会,礼发挥了其突出的政治功用,对维护社会安定起到了重要作用。现代社会高度注重中国传统礼仪文化的政治功能,倡导德法并重,礼法合一。中国传统礼仪文化作为维护国家统治、调节社会秩序的道德准则,有利于巩固社会制度,安定百姓生活。
(2)规范功能。中国传统礼仪文化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形成并得到共同认可的行为准则与伦理规范,对人们的一言一行起着约束与调整的作用。中国传统礼仪文化分为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五大类,对不同场合的不同礼仪作出了明确规定,要求人们克制言行,按礼仪办事。现代社会,中国传统礼仪文化同样起着规范、端正人们日常行为的作用[7]。因此,人们要想在公共场合表现得温文尔雅、彬彬有礼,就必须对中国传统礼仪加以遵守,从而将中国传统礼仪文化外化为自身的文明礼貌行为,努力提升个人礼仪修养[8]。
(3)教化功能。以礼教化万民、以礼治理天下,是中国传统礼仪文化具有的重要功能。葛晨虹认为,“礼本身就是道德的外在具象,礼仪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根本”[9],主张要对臣民进行礼仪教化。中国传统礼仪文化大多贯穿着中华民族为人处世、厚德修身的道德精神,对培养君子的理想人格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也是我们今天进行德治教育不可或缺的内容。为此,我们必须加强对中国优秀传统礼仪文化的重视,并充分发挥其教育功能,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更多高素质人才。
中国传统礼仪文化对当代大学生的积极影响主要体现在:有助于增强大学生的家国情怀,有助于强化大学生的规矩意识,有助于升华大学生的审美情趣,有助于和谐大学生的人际关系以及锤炼大学生的道德品格。
(1)有助于增强大学生的家国情怀。中国古代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家天下”社会结构,塑造了中国人极强的集体意识和家国观念。在封建国家,忠君爱国是通过一定的礼节仪式来表现的。也只有在这些传统礼仪中,才能强化古代仁人志士对国家及君王的赤诚之心。中国传统礼仪文化蕴含的“忠孝”思想,要求君子要践行孝道,尽忠国家,这也是作为国民的责任与担当。新时代,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应与中国传统礼仪文化相结合。2019年11月,中共中央印发《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强调要注重运用仪式礼仪,通过广泛开展“升国旗、唱国歌”等活动,强化人们的爱国主义情感。当代大学生经常参加各种形式的重大仪式活动,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爱国热情,并激发其理想斗志,为国家建设贡献力量。
(2)有助于强化大学生的规矩意识。礼仪作为一种行为规范,具有极强的约束力。在传统的社会与家庭中,人们严格地遵守着封建宗法观念下君臣、父子、夫妇、长幼之间的伦理道德规范,久而久之,这些规范便约定俗成地成为某种社会准则与道德标准,成为人类社会生活必须遵守的规则与秩序。这些传统礼仪规定着大学生在一定场合中的特定行为方式与表现,告诉当代大学生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不断地指导或支配着大学生的社会交往活动,强化着大学生的规矩意识,约束着大学生的日常行为,能够促使其在日常生活中守规则、讲礼貌,成为遵规、守德、明礼的新时代公民。
(3)有助于升华大学生的审美情趣。自人类社会出现以来,人们便开始了对美的追求。中国传统礼仪文化具有塑造美的功能,对不同场合个人的仪容、仪表、言谈、举止都有严格的审美要求,希望人们能够做到从容大方,优雅得体,展现个体形象美。此外,中国传统礼仪文化还特别注重内在美,强调内在美与外在美的统一。中国古人用传统的礼乐文化来陶冶学生美的性情,要求学生掌握“礼、乐、射、御、书、数”等6 种技艺,以此来陶冶性情,修身养性。这与当下人们对美的追求是大体一致的。因此,学习中国传统礼仪文化,有助于帮助当代大学生塑造美的形象,也能够引导当代大学生追求心灵美,提升自身的审美情趣。
(4)有助于和谐大学生的人际关系。中国传统礼仪文化具有“内正其心,外正其容”的作用,是当代大学生建立和谐人际关系、提高为人处世技能的法宝。人与人交往是从礼貌礼仪开始的。中国传统礼仪文化要求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做到热情问候,穿着得体,谈吐优雅,强调人际交往要知礼守礼,明礼诚信,从而使社会交往得以顺利进行。相反,如果人们初次见面就出言不逊,粗俗无礼,必定会导致人际关系紧张,不利于与他人的团结。在社会交往中,中国优秀传统社交礼仪文化就如同“润滑油”一样,沟通着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协调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自然地也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构建和谐友爱的人际网络。
(5)有助于锤炼大学生的道德品格。《礼记·曲礼》有云:“道德仁义,非礼不成。”中国传统礼仪作为一种文化,体现的是一个人内在的品质,即德。可以说,德是礼的灵魂,礼是德的外在表现。我们往往可以通过一个人的言行、举止、态度来判断他们的思想觉悟、道德水平和修养程度。中国传统礼仪文化以“恭、宽、信、敏、惠”作为个人的修身准则,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坚持做到谦逊和善、宽以待人,有利于当代大学生修身自律,塑造崇高道德人格。因此,要加强当代大学生中国优秀传统礼仪文化教育,既要使他们从古人高尚的道德品质中汲取营养,又要指导他们掌握中国传统礼仪文化的基本准则,在学习和生活中做到举止文明,道德高尚。
中国传统礼仪文化对当代大学生的消极影响主要表现在:繁文缛节,造成大学生铺张浪费;等级秩序,限制大学生个性自由;鬼神观念,束缚大学生理性认识发展。
(1)繁文缛节,造成大学生铺张浪费。中国传统礼仪文化种类多样,规定详细周密,从服饰、器皿到规格、程序都有具体讲究,其内容繁琐细碎,形式隆重奢侈。比如,两汉时期的厚葬之风,唐宋时期的大嫁之风,其礼仪规格逾越礼制,服装饰品过于奢华,酒席宴请大操大办,必然造成巨大的浪费,有时甚至会让某些家庭破产。曼婴在《史记·孔子世家》批评儒家说:“崇丧遂哀,破产厚葬,不可以为俗”,意思是,礼仪过分繁琐,就会导致奢靡浪费,尤其是厚葬主张,实为不可取。墨子批判儒家的丧葬文化足以丧天下。可见,繁文缛礼,造成的社会危害极大,会导致当代大学生在生活中养成盲目攀比、过分追求形式的消费习惯,不利于大学生勤俭节约意识的培养以及正确价值观念地树立。
(2)等级秩序,限制大学生个性自由。中国古代以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为基础,为了维护封建统治,古人制礼形成上下有异、男尊女卑、长幼有序的人伦等级秩序,并强迫百姓遵守。一方面,这种等级尊卑意识过强的封建等级制度,强化了人们社会地位的不平等,不利于大学生树立人人平等的观念,同时等级秩序、论资排辈的传统观念也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和脱颖而出。另一方面,封建等级秩序一味要求个体服从于整体,致使个体主体性的被忽视以及个体人性欲望的被压制,势必会造成大学生心理的扭曲,阻碍当代大学生自我个性的塑造与身心的自由发展。
(3)鬼神观念,束缚大学生理性认识发展。原始社会,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对大自然的认识十分有限,认为天地之外存在着上帝、天神等超自然力量,主宰着人类。为此,人们经常举行多种形式的祭祀活动,来表达对天地鬼神的敬畏与崇拜,以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而这种敬神尊祖的思想一直贯穿至今,对当代大学生理性认识的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在现实生活中,仍有不少人迷信鬼神之说。比如,一些大学生平时学习不用功,一到考试就开始烧香拜佛,认为靠神灵保佑就能取得好成绩,心想事成。此种想法没有科学依据,完全违背了世界的物质性原理,不利于当代大学生理性认识的发展。
总之,中国传统礼仪文化既有精华,又有糟粕,其蕴含的丰富的礼仪文化精髓对当代大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规矩意识的强化、审美情趣的陶冶、人际关系的和谐以及道德品格的形成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对当代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具有积极作用,对之理应继承和发扬。但同时也要对中国传统礼仪文化进行辩证分析,并对其中的繁文缛节、等级秩序和鬼神观念等糟粕成分坚决摒弃,理性看待中国传统礼仪文化及其对当代大学生产生的双重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