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建华
2014年,时任中国记协主席田聪明谈到:有部门提出网络消息应参与评奖,这可以研究,但马上实现恐怕很难;虽然全国重点新闻网站中的新闻从业者即将颁发记者证,可以采写消息,但毕竟还局限于一部分网络媒体。[1]自第三十届(2019年度)中国新闻奖评选开始,网络媒体、移动媒体刊发的消息作品(简称“网络消息”)纳入了中国新闻奖文字消息奖项评选范畴。此前,中国新闻奖文字消息项评的评选范畴一直仅限报纸和通讯社,把网络消息作品纳入具有里程碑意义。
从提出网络消息应参评中国新闻奖到实现,中间虽然相隔只有五六年时间,但伴随着信息社会不断发展,新兴媒体影响越来越大。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统计报告印证了这种变化:2014年12月时,我国网民规模为6.49亿,手机网民规模为5.57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7.9%;2021年6月时,我国网民规模为10.11亿,手机网民规模达10.07亿,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为99.6%,互联网普及率达71.6%。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1月25日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新闻客户端和各类社交媒体成为很多干部群众特别是年轻人的第一信息源;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建设全媒体就成为我们面临的一项紧迫课题。[2]
如今,媒体深度融合发展步入“深水区”,内容在媒体所属客户端等移动平台上首发已经成为常态。中国记协把网络消息纳入中国新闻奖文字消息奖项评选范畴既是适应时代发展之举,也是加快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应有之意。在第三十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共有24件文字消息作品获奖,网络消息作品占4件,占比16.67%,其中一等奖1件、二等奖1件、三等奖2件。具体情况为:人民网微信公众号推送的《习近平:我将无我,不负人民》获得一等奖;环球网(人民网和环球时报社联合主办)刊发的《老外在机场教训激进示威者:香港属于中国,你该去找个工作》获得二等奖;中国科技网(科技日报社主办)刊发的《中国科学家首次证实临界冰核的存在》和川观新闻客户端(四川日报社主办)刊发的《“这两天是哪天?今天还是明天?”凉山易地扶贫搬迁工作调度会辣味足》获得三等奖。
根据公示的第三十一届中国新闻奖评选结果,评出的文字消息获奖作品仍是24件,但网络消息作品占5件,其中二等奖1件、三等奖4件。具体情况为:中国军网(解放军报社主办)刊发的《除夕夜,陆海空三军军医大学医疗队紧急出征驰援武汉》获得二等奖,秦闻客户端(三秦都市报主办)刊发的《姐弟俩放下35张钱共300元留下一封信转身离开,“武汉只是生病了……”》、新甘肃客户端(甘肃日报主办)刊发的《32岁的“高工”笑了!甘肃214人通过“绿色通道”晋升高级职称》、长城网(河北长城新媒体集团主办)刊发的《河北:全国首部反对餐饮浪费地方性法规今起实施》和交汇点新闻客户端(新华日报社主办)刊发的《跨越80多年的守望相助!南京捐赠抗“疫”物资驰援拉贝后人》同时获得三等奖。
与第三十届中国新闻奖评选结果相比,第三十一届中国新闻奖网络消息作品获奖数量略有增加,从4件增加了5件,这固然可喜,但获奖作品等级有所下降,又充满遗憾。网络消息参评作品初评工作由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组织,进入中国记协公示的中国新闻奖参评作品名单的网络消息作品一共30件,两年来每届最后仅4—5件获奖,背后的原因也值得思考。通过这两届的评选结果对比也可以发现,网络消息获奖作品的两大特点:一是媒体客户端成为主阵地,第三十届时只有1件刊发在媒体客户端上,到了第三十一届有4件作品都刊发在媒体客户端上;二是报纸属性的媒体在网络消息采写上具有先天优势,两届9件获奖作品中8件作品背后都有纸媒属性。
文字消息奖项可以说现在是中国新闻奖竞争最为激烈的奖项。以第三十一届中国新闻奖为例,进入中国记协参评公示名单的文字消息作品一共有92件,最后获奖的有24件,获奖比例仅为26%。第二十九届中国新闻奖评选时文字消息奖项参评作品共计62件,获奖作品21件,获奖比例接近34%。网络消息作品纳入中国新闻奖文字消息评选范畴之后,文字消息奖项的参评作品总数每年增加了约1/3,但设奖数量并没有因为参评作品数量的增加而同比例增加,这就直接增加了获奖的难度。以第三十一届中国新闻奖为例,网络消息获奖的概率还不到6%。虽然只有5件网络消息作品获评第三十一届中国新闻奖,数量仍比较少,但赏析这些获奖作品仍然可以找到一些共性特征。
如果要区别网络消息与传统报纸文字消息的差异,至少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时效性,二是标题。
传统报纸文字消息通常从“昨日”切入,这是日报的出版周期决定的,今天刊登昨日发生或了解的事情或内容,时效性已经算是比较强了。进入互联网时代尤其是移动互联网时代之后,以报纸为代表的媒体出版周期则被彻底打破,现在只要有条件24小时随时随地都可以发布和传播新闻。传统报纸文字消息的标题通常是多行题,除主题外还会有引题或副题,且标题通常会很讲究,“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有时编辑为了一个标题会反复进行修改。网络消息都是单行题,不太讲究文字,通常直奔新闻事实,比较注重情感、情绪和细节。
河南省各县建立了山洪灾害防御责任制体系,明确了各级防御山洪灾害的组织机构、人员设置、职责等,落实了县、乡(镇)、村、组、户五级责任制,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基层山洪灾害防御责任制网络,为有效应对山洪灾害和抢险救灾提供有力的组织保证。
具体来看,除夕夜,陆海空三军军医大学医疗队紧急出征驰援武汉,于当晚23时44分全部抵达武汉机场,中国军网的稿件次日零时47分发布,前后也就相隔了1小时,网络消息的时效性得到了充分体现。《姐弟俩放下35张钱共300元留下一封信转身离开,“武汉只是生病了……”》《河北:全国首部反对餐饮浪费地方性法规今起实施》两稿也都做到了当天发生的事当天采写并当天发布。
这几件作品的标题也不同于传统的报纸文字消息标题。除标题中有标点符号外,都比较注重情感与细节,如“除夕夜”“紧急出征”“武汉只是生病了……”“32岁的‘高工’笑了!”等。与报纸的标题相比,这些网络新闻标题的特性就更加明显了。比如,《姐弟俩放下35张钱共300元留下一封信转身离开,“武汉只是生病了……”》一稿两天后在三秦都市报刊发时标题为《姐弟俩送来积攒的300元钱 “我们想尽自己的绵薄之力”》,《32岁的“高工”笑了!甘肃214人通过“绿色通道”晋升高级职称》一稿3天后在甘肃日报刊发时标题为《打破常规建机制 不拘一格用人才 甘肃214人通过“绿色通道”晋升高级职称》,都比较正统。
开展中国新闻奖评选活动,宗旨之一是检阅我国新闻工作年度业绩。“年度”这两个字包含两层意思,一是要能体现年度大事,二是系年度内的优秀作品。中国新闻奖的性质和地位决定了获奖作品多是体现和反映年度的重大主题。
2020年全国性的大事,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无疑是其中之一。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9月8日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说:新冠肺炎疫情是百年来全球发生的最严重的传染病大流行,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遭遇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这场同严重疫情的殊死较量中,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以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大无畏气概,铸就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在新华社评出的2020年国内十大新闻中,排在第一的是“全国抗疫斗争取得重大战略成果”。
再来看第三十一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的5件网络消息作品,其中3件都与新冠肺炎疫情有关,但这3件作品各有侧重。具体而言:《除夕夜,陆海空三军军医大学医疗队紧急出征驰援武汉》事情本身重大,“第一时间传递了全国军民共同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强大信心和正能量,充分展现了军队战斗力”;《姐弟俩放下35张钱共300元留下一封信转身离开,“武汉只是生病了……”》内容切口比较小,具体为疫情期间一个小小善举,“把举国大爱表现得淋漓尽致”;《跨越80多年的守望相助!南京捐赠抗“疫”物资驰援拉贝后人》有国际传播的特点,体现了“在全球战疫背景下中德两国共克时艰、守望相助的跨国情谊”。
再看其他两件作品。简政放权、职称评审改革也是近年国家层面的重点工作之一,《32岁的“高工”笑了!甘肃214人通过“绿色通道”晋升高级职称》展示了地方上在这方面的积极探索。反对餐饮浪费也是近年的热点之一,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专门作出重要指示。他指出,餐饮浪费现象,触目惊心、令人痛心!尽管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对粮食安全还是始终要有危机意识,2020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所带来的影响更是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他强调,要加强立法,强化监管,采取有效措施,建立长效机制,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河北:全国首部反对餐饮浪费地方性法规今起实施》一稿在选题上比较特别,“这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制止餐饮浪费行为重要指示精神的重要举措,为国家层面的相关专项立法提供了实践基础”。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在2019年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中要求:深刻认识全媒体时代推进这项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逐步构建网上网下一体、内宣外宣联动的主流舆论格局,建立以内容建设为根本、先进技术为支撑、创新管理为保障的全媒体传播体系;推动主力军全面挺进主战场,把更多优质内容、先进技术、专业人才、项目资金向互联网主阵地汇集,向移动端倾斜,让分散在网下的力量尽快进军网上、深入网上,做大做强网络平台,占领新兴传播阵地。中国记协出台的《第三十一届中国新闻奖评选办法》体现了中办、国办的文件精神:“鼓励在加快媒体深度融合,构建全媒体传播体系中取得突出成效的作品。鼓励在自有平台发布的作品。”
具体来看这5件作品,内容也都体现了融合。例如,《除夕夜,陆海空三军军医大学医疗队紧急出征驰援武汉》一稿除文字外,还有1段短视频、8张照片和1张按时间轴制作而成的照片。《河北:全国首部反对餐饮浪费地方性法规今起实施》一稿也配发了视频和照片,另外3件作品也都配发有照片。融合也实现了传播效果的最大化,《除夕夜,陆海空三军军医大学医疗队紧急出征驰援武汉》一稿全网点击量累计1000万+,《跨越80多年的守望相助!南京捐赠抗“疫”物资驰援拉贝后人》一稿“据不完全统计,全网总阅读数超3.7亿”。
时任中国记协主席田聪明曾说:评出来的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应能够得到社会各界,特别是新闻界大多数人的认可;获奖作品,从新闻的角度讲应该是精品;从写作的角度讲,应该是范文。[3]如果按照这一标准来看,第三十一届中国新闻奖的5件网络消息作品,尚难归到精品和范文之列,有改进和提升的空间。
发布是媒体内容生产的常见方式之一,过去是,现在也是,但发布不是媒体的核心竞争力。全媒体时代,任何个体和机构都可以完成信息的发布,只要内容有足够的社会关注度,即便是在粉丝不多的账号上,也能够实现海量传播。
具体来看:《除夕夜,陆海空三军军医大学医疗队紧急出征驰援武汉》一稿实际上系整合式的信息发布,内容综合的是解放军报和人民陆军、当代海军、空军发布微信公众号的报道。这算不算原创值得商榷。这种整合更多的是属于编辑的工作范畴。《32岁的“高工”笑了!甘肃214人通过“绿色通道”晋升高级职称》一稿也属于发布式的报道,只不过是按新闻的方式在呈现。值得注意的是,这篇稿件最大的弊端是新闻的时效性过于模糊。在分秒必争的全媒体时代,导语用“近日”的网络消息作品,很难说是值得学习的精品和范文。
第二十七届中国新闻奖评委、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编辑室主任钱莲生认为,发现力是判定好新闻的首要因子。所谓发现力,是指记者把新闻本源所蕴含的新闻价值转化成新闻报道并传播出来的能力。在业界有“新闻发现力是第一生产力”之说。如果说新闻发现有最高价值的话,那一定是国家层面的关切;如果说新闻发现有普遍价值的话,那一定是人文关怀。“在一些看似“没有新闻的角落”、在一些“新闻沙漠”地带,记者发现了新闻的“绿洲”,这是值得赞赏的。中国新闻奖应该鼓励这种高难度的“发现”。[4]现在的实际情况是,新闻发现少,大量系发布,这种情况并不局限于网络消息作品,也不局限于中国新闻奖的获奖作品。
有人认为,新闻工作者亦是手工工作者,也是工匠。一些传世的经典新闻作品,今天重读仍是精品和范文,原因之一是精致的文本体现了新闻的魅力。一些获奖作品是记者和编辑字斟句酌、数易其稿的结果。全媒体时代,发稿节奏越来越快,很难有时间和精力对稿件精雕细琢。新闻奖评选中,重主题轻文本的情况,今天仍不同程度存在。网络消息作品,哪怕是获中国新闻奖的作品,能流传多久恐怕都要打个问号。
值得重视的是,《除夕夜,陆海空三军军医大学医疗队紧急出征驰援武汉》一稿插入视频和大量图片,文字被割裂了,阅读起来并不是那么舒畅。《姐弟俩放下35张钱共300元留下一封信转身离开,“武汉只是生病了……”》一稿正文引号内的内容与照片所示存在多处不一致,比如导语中的“武汉只是生病了,祖国和我们依然爱它!”照片中显示的表述是“武汉只是生病了,祖国和我们依然爱它,武汉加油!”《32岁的“高工”笑了!甘肃214人通过“绿色通道”晋升高级职称》《跨越80多年的守望相助!南京捐赠抗“疫”物资驰援拉贝后人》只是把一件事讲清楚了,很难说文本方面有多大特色。《河北:全国首部反对餐饮浪费地方性法规今起实施》一稿,记者从凌晨就开始进入采访,职业精神可嘉,但给人的感觉是策划痕迹比较明显,能获奖,胜在策划,重在抓住了《河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厉行节约、反对餐饮浪费的规定》实施首日这个重要节点。这些作品在文本上都缺乏新闻魅力。
怎么评价一篇新闻作品的社会效果?传播力无疑是一个重要指标。再好的新闻作品,如果不能实现有效传播,不能到达一定数量的读者和用户,也很难说是优秀的新闻作品。全媒体时代,传播效果可以精确和量化,但评价新闻作品尤其是网络消息作品的社会效果不只是流量一个指标。
钱莲生认为,推动问题的解决是好新闻作品的最高境界。具体而言:一是好新闻影响今天改变历史,二是好新闻是对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的守护,大有通过新闻报道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推动国家层面政策的出台,小则有通过报道改变普通百姓的命运。按照这个标准看,很多获奖作品的价值停留在意义层面,在推动国家治理和社会进步方面表现比较平庸。
中国新闻奖既然是全国优秀新闻作品最高奖,就应该敬畏“中国”这两个字,就应该尊重“新闻”这个职业,真正把那些能够展示我国新闻工作年度业绩的作品评选出来,使之成为全国新闻工作者学习的范本,并且在国际交往中能够毫无愧色地代表中国新闻业的职业水平。[5]
看到网络消息作品获中国新闻奖的数量在稳步增加的同时,也更应该看到网络消息作品存在的不足和改进的空间。改进和提升网络消息采写,一方面要进一步彰显网络消息的特色,提高时效性,善用全媒体传播手段的同时,也要优化用户阅读体验,另一方面需要提升新闻发现能力和文本呈现表达力,在传播党的政策主张、记录时代风云的同时,也要推动社会进步、守望公平正义,从而让新闻更有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