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丽
(南京医科大学,江苏 南京 211166)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世界已进入万物互联的时代。2020年的《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主题为“5G+”:中国新媒体发展的新起点,概括了数字化成为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核心驱动,5G研发建设与场景应用同步进入高速推进期,将媒体融合的价值取向不断凸显作为重点。[1]5G网络的普及,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建设,云计算、AR等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信息传递提供了新的载体。2020年初,全国2.65亿中小学生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在教育部“停课不停学”的号召下,课程学习由线下转向线上进行,学生群体在全国网民中占比26.9%[2],新媒体的价值增值在不断体现。大学生作为紧随时代潮流,敢于尝试接受新鲜事物的群体,深深被新媒体的突出优势和魅力所吸引。在新媒体进入5G时代的快速发展后,如何把握住新媒体快速变革的机遇,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顺应时代新发展,丰富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俨然成为高校教育工作的发展重点。
5G是指移动互联网第5代通信技术。与前代相比,5G在传输速度、信号稳定性等方面都有很大幅度的提升,信息传递呈几何倍增长。[3]5G的发展推动课堂网络速度得到极大提升,信息传播的延迟有效降低,物联网容量的极大扩展,教学记录也将会被共享和保存更长时间,这些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能够更好地开展个性化、多样化、高效化的教学提供极大便利,促进师生之间畅通无阻的沟通。[4]同时,大学生通过5G带来的更加快捷的联络渠道,可以多感官交流途径随时随地与他人互动,更自由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分享观点态度、倾诉内心世界,也希望通过这个平台接触到身边或社会上不同层次领域的人。
区块链技术在本质上是一种通过去中心化、高信任的方式集体维护一个可靠数据库的技术方案,具有去中心化、共识机制、可追溯性以及高度信任等特征。[5]区块链的优势可以有效弥补新媒体存在的开放性过高、隐匿性较低等劣势,减少网络谣言和网络暴力的出现,解决网络信息的碎片化问题,有助于构建教育信任体系,实现快速低廉的教育资源共享。
人工智能通过自动化和智能化减轻人们繁杂性和重复性的劳动,是对人的思维和意识的一种仿真与模拟。[6]近些年,远程联网连线、沉浸式虚拟现实(VR)体验教学等新形式已经开始被运用在高校教育课程里面,知识信息以更生动灵活、便捷高效的方式进行传授。人工智能创造出的信息传播方式再次吸引高校学生的注意力,有利于大学生丰富知识储备、拓宽知识面,由原本“要我学”的被动灌输转变成“我要学”的自主探求模式,掌握更多的学习自主权和主动权。
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为新媒体的快速发展源源不断地提供动力。[7]但信息的飞速更新不仅对高校新媒体资源设施、技术条件提出要求,而且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临挑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跟上时代步伐,及时掌握5G相关新媒体技术,快速把握兄弟高校间的共享信息,了解各学科的发展动态,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顺应时代发展和迎合大学生的时代特征,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面更广、影响力更大。[8]
网络新媒体,尤其是以手机、电脑为代表的智能接收终端被青少年所追捧,成为思想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这也带来了新的危机。例如,随着VR、增强现实(AR)技术在网络游戏中的逐步应用,虚拟游戏立体感越来越强,部分大学生沉迷其中;5G带来的信息内容不断扩大,大学生对事物的认知判断有自己的标准见解,各种价值观念在心理上易出现矛盾冲突;在各类小程序(APP)平台蓬勃发展下,每个人作为信息的获取者、创造者和传播者,在网络上过度放纵表现自我,使部分大学生拒绝服从既定规章制度,容易影响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塑造。因为新媒体的开放性和隐匿性,良莠不齐的信息思想难以掌控。这些都对高校统一管理教育带来了挑战。
新媒体的广泛运用需要投入大量的成本进行基础设备建设和人才培养,特别是5G网络的建设、专业技术的培训需耗费大量的时间。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借助新媒体平台很难在短时间内见成效。部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新媒体意识淡薄,操作性不强,缺乏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意识,往往难以对学生进行及时而有效的教育,为完成工作任务,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形式主义、缺乏内涵等问题。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宣传大多是教育工作者单向地向学生进行灌输,缺少学生的信息反馈;传播内容没有有效地将学生的思想与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结合起来。以官方微信公众号为例,在疫情防控期间,有的高校只发布格式严谨的新闻类稿件,缺乏对当下疫情走向的关注,无法做到同学生的关注热点与时俱进,从而给学生留下了刻板、信息滞后的印象。单一的传播方式和内容无疑会造成部分学生心理上的反抗,这也有悖于大学生的身心发展需求,正确先进的思想意识形态更难以形成。
要充分认识到5G时代下的新媒体在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形式、拓宽教育阵地、增强教育效果和影响力方面发挥的显著作用。在疫情防控期间,大量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充分发挥新媒体优势,将在抗疫中涌现出的先进人物、典型事迹作为教学案例,及时扛起思想指引旗,利用主流影响力引导网络空间,勇担社会责任。在日常管理方面,除一般座谈会、演讲报告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还可利用5G网络的快速传播效应,建立校园专题网页、QQ讨论群、微博、微信等,设立校园思想宣传板块,图文并茂、声情融会,将其应用在与学生交流谈心、召开小型会议、探讨相关问题及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等方面;发布时代先进文化建设成就,展现高校校园文化发展新动态,传播先进文明思想;通过后台大数据分析受众学生的行为习惯和思维模式;引进VR、AR等高新技术,改革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提升学生的参与兴趣;利用区块链平台与兄弟高校合作,共建共享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库;及时把握最先进的思想观念,完善理论课程学习,创新校园文化社团活动、综合性实践性活动等。[9]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发挥新媒体优势,丰富文化活动内容和产品形式,创新呈现方式,提升自身吸引力,使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形象直观地获知教育信息,感受校园文化氛围,激励自我努力学习、锻炼能力,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水平,让新媒体更好地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助力。
针对日益崇尚自由平等、个性张扬的大学生群体,单纯的说教或批评难再被认可,因此教育的心态和方式方法也要年轻化、时代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和思维方式,掌握新媒体技术传播规律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规律,以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怎样做人做事、正确处理问题为目标。因为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的行为特点、个性特征和需求发生了变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与时俱进,及时调整教育方针和策略;要加强校园网络管理,发挥宣传教育作用的同时,促进其更好地为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服务;可以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实现教育者和学生之间的良性互动,同时在双方的平等交流、和谐互动上下功夫,将大学生视为平等交流的主体,研究其心理特点和接受规律,重视其对教育效果的反馈,增强价值观多元化境况下的舆论引导能力,最终达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深度化、人性化、科技化的交融。[10]例如,在疫情防控期间,部分高校通过与抗疫英雄面对面访谈、湖北抗疫场地全景拍摄等方式使学生形象直观地感受医护工作人员的艰辛,学习抗疫精神,引导学生将所学专业知识和疫情防控相结合,主动传承抗疫精神、夯实爱国主义热情,为健康中国建设贡献自身的力量,从而使育人为先、以理教人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获得明显成效。
新媒体时代的发展和当今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要求高校工作者与时俱进,使自己年轻化、时代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在信息技术的运用、知识能力、思想政治观念和教育心态上不断提升进步,与大学生拥有共同的交流话题,增强网络发表意见的权威性和吸引力。同时善于发现和培育学生中的网络“权威者”,提高其发言质量,使其间接影响其他学生科学理性地运用网络、趋向主流价值观的能力。[11]因此,教育工作者要加强正确的舆论引导,旗帜鲜明、立场明确,发挥新媒体的影响力,表明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有利于自身成长和社会进步、什么有害于自我发展和社会发展,通过传输正确的主流价值观,有力彰显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优越性,充分展现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中国担当,提高大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学会正确判断和认知各种信息,培养其大局意识和社会责任感。[12]同时,高校要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工作能力,及时掌握先进的新媒体技术,培养出一批高素质、适应时代发展的教育工作者。
完善的新媒体管理机制有益于有效填补网络漏斗,为大学生营造更健康、更绿色的网络环境。在国家相关网络的统一规定下,高校可通过设立专人监督的办法,保证校园网络高效顺利运作,在校园网络平台和高校共享资源库及时更新、发布先进文明建设成就和校园文化发展崭新风貌,反映青年学生的思想进步最新动态,加强对外宣传交流,提高高校思想文化建设的知名度。[13]同时发挥各职能部门的重要作用,努力联合团委、宣传部门、学生处协调工作,培养整体性和关联性思维,加强对网络信息的监控和综合治理,营造健康和谐、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加强对青年学生的正确引导,帮助学生厚植爱国主义精神,提升使命感和青年担当。[14]
综上可知,5G时代下的新媒体发展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新的挑战和机遇。[15]发挥新媒体优势,通过转变教育工作者的教育理念,加强高校思政队伍建设,完善新媒体管理机制等方式,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顺应时代新发展,丰富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让掌握5G时代新媒体教育方式成为高校教育工作的未来发展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