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习通平台的高校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建构与应用
——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为例

2021-03-08 04:39
文教资料 2021年28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思政教学模式

王 琼

(长沙师范学院,湖南 长沙 410100)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是高等学校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1]因此,如何让思政课“活起来”,构建信息技术与思政课教学融合新模式,成为当前许多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学习通平台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一)有助于推动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许多网络教学辅助平台应运而生,包括雨课堂、学习通、智慧树和中国大学生在线等。学习通平台是由超星集团开发的教学资源共享和在线教学服务平台,其资源丰富和技术优势成为当前多所高校必备的教学管理和服务平台。基于学习通平台的思政课混合教学模式,并不是单纯地进行在线教学或线上学习代替线下教学,而是采用平台线上学习与线下面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通过线下教学为主、线上学习为辅的混合式教学,传统教学和平台线上学习的优势互补,开辟思政课教学全新的空间,实现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变革。

(二)有助于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型

新技术支持下的学习平台在高校得到广泛应用,推动高校思政课程教学方式的改革,相应也促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变革,这样的变革反过来又促进思政课教学的改革与发展。将学习通平台运用于思政课教学,为大学生的学习方式转型提供了可能。学习通平台为学习者创造了开放的学习环境和学习空间,同时也满足了学习者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其不受时空限制的学习方式深受学生欢迎。通过学习通平台,学习者可以获取更多的学习资源,适时调整自己的学习计划,学习方式从被动变为主动,从而将学习向纵深推进。

(三)有助于提升思政课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

混合式教学是一种教学改革创新,它撬动了教师角色定位的根本性转变以及教学模式与理念的变革,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师必须具备此类专门的教学法知识和能力,才能成功开展混合式教学。[2]信息化时代,思政课教师不仅需要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能力,还必须具备信息化教学能力。教学信息化不仅仅是对信息技术的简单操作与应用,而且是教学理念、教学环境、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等一系列因素的信息化。因此,借助学习通平台,教师在线上课程、微视频、线上资源库等课程建设与应用过程中,倒逼自己主动参与实践,从而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

二、基于学习通平台的高校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建构

(一)精心打造优秀课程建设团队

打造优秀课程建设团队是推进高校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的有力保障。团队成员由长期从事思政教育的一线教师组成,具有丰富的教学科研经验、扎实的学科知识、较强的学术研究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等。依据团队成员的学科背景和个人优势合理分工,专人负责平台建设、教学资源建设、作业批阅、线上互动答疑等项目。团队的主要任务是紧扣思政课程建设主线,以学习通平台为支撑,建立有效的团队合作机制,开展课程建设研讨活动,共同推进混合式教学新模式。

(二)整合优质教学资源

高校思政课对优质教学资源有迫切的需求。优质教学资源的整合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结合课程性质与特点,在学习通平台上精心选择合适的学习资源,如精品课、电子书籍以及与课程相关的资源等。二是自主建设符合课程大纲要求的教学资源,主要包括教学视频、教学课件、教学案例、教学素材、电子书籍和习题库等。利用Camtasia Studio录屏软件按专题划分出的每个知识点录制教学微视频,每一视频10 —15分钟,其中穿插选择题和判断题等任务点。整合所有的资源形成课程教学资源库,上传到学习通网络平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三)精准设计双边活动

教学活动是师生共同参与的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交往互动过程。实现教与学的统一,需要精心设计双边活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的教学活动分为学生在线学习活动、教师面授教学活动和实践教学活动。一是学生在线学习活动。学生在平台上完成教师发布的学习任务,主要包括自主学习任务点、参与主题讨论和完成作业测试等。教师根据学生的自学效果对原先的教学方案做相应调整。二是教师面授教学活动。教师根据课程大纲要求,以课堂讲授、答疑解惑、小组讨论和互动交流等方式开展教学活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利用平台投屏、签到、选人、抢答等形式组织学生全员互动,每次互动时间控制在5—10分钟,有效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性。三是课内外实践教学活动。通过开展辩论赛、研究性学习成果展示、征文赛、马列经典诵读、社会调研、大学生讲思政课等活动,提升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

(四)建立多元化考核评价方式

改变传统的注重学习结果的考核评价方式,根据课程大纲要求,以促进大学生发展为出发点,建立线上学习、课堂表现、课内外实践和期末测试等相结合的多元化考核评价方式。创新考核评价体系提升思政课的教学品质,在实际教学中要提升思政课的亲和力和针对性,最有效的环节还是强调考核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和获得感。[3]因此,在线上学习过程考核中,设计微视频观看、主题讨论、章节测试、调查问卷以及作业测试等多种评价项目,通过学生自评、互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在面授过程考核中,以出勤情况、课堂表现、课堂笔记、讨论发言和作业等评价为主,帮助大学生形成整体性的知识结构,切实增强学生的独立思考与知识应用能力;在课内外实践过程考核中,侧重于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并能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评价,提高大学生的理论水平和思想觉悟;在期末考试考核中,组织线下集中闭卷考试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考核内容从课堂延伸到课外、从理论拓展到实际、从知识迁移到能力,多元考核评价方式的展开,调动了大学生学习思政课的积极性,同时也提升了思政课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从而促进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三、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中的实践应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以下简称“原理”)课程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核心课程之一,内容涵盖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等基本内容。课程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

(一)基于学习通平台的原理课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的关键点

1. 增强原理课的亲和力

2018年教育部颁发的《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指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更加重视加强和改进教学管理,更加重视提升教学质量,不断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亲和力和针对性。”[4]但在原理课的实际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忽视大学生的思想和需求变化,教学观念仍然陈旧老套,教学方式偏重单一灌输,教学内容侧重理论讲解,再加上原理课程理论性强,内容抽象难懂,教师语言单调,势必影响到原理课的教学效果。对此,加强学习通平台与原理课教学相结合,综合运用形象直观的视频、图片和漫画等形式充分展示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拉近大学生与马克思主义的距离;开展大学生自己讲中国故事、讲思政课等活动引导大学生接受马克思主义价值观。通过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赢得学生的线下“抬头率”和线上的“点击率”,增强原理课的亲和力。

2. 提高原理课的针对性

在新媒体条件下,社会环境深刻变革,各类思潮和信息多元呈现,直击学生的内心。面临这些新情况和新问题,教师应借助学习通平台,摸清大学生的思想状况,紧紧把握大学生的思想脉络,展开线上或线下的讨论,直面问题,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的思想困惑,提升思政课的实效。如结合人工智能案例,讨论科学技术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引导学生正确评价智能时代与人工智能,明确必须坚持让科学技术造福人类;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论述,讨论如何促进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要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引领经济全球化走向;等等。讨论话题从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到身边事例,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回应大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的思想困惑和实际问题,引导他们正确地对待复杂问题,掌握辩证的思维方法。课堂教学还可以结合不同院系、不同专业背景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接受情况,利用平台针对性地组织教学活动。如面对艺术类大学生,教学中可以深度挖掘思想鲜明的经典艺术作品融入原理课堂,特别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艺术家创作的经典艺术作品,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价值观,还可以提高原理课的针对性。

(二)基于学习通平台的原理课混合式教学的教学目标

1. 学情分析

本课程的授课对象是本科二年级所有专业学生。在知识方面,学生在大学一年级已经学过“思想道德与法治”等课程,其理论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但知识的深度和广度还不够;在能力方面,学生对重大热点、理论问题和难点问题认识不足,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在价值观方面,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望强烈,接受新鲜事物快,易受不同思潮的影响,但因自身阅历不深,缺乏社会实践锻炼,极易导致思想、价值上的迷茫困惑,行动上的盲目徘徊;在其他方面,不同专业的学生对原理课基本原理的掌握和运用也存在较大的差距,要依据学生的思想与专业实际,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2. 目标设置

针对大学生的思想和专业实际情况,设置合理的教学目标。这个教学目标包括三个层次:知识传授层面、能力培养层面和价值引导层面。过去的教学目标设定为: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知识,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理论教育,培养大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为积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可以看出,这样的教学目标对学生的能力培养和价值引导还远远不够。因此,在混合式教学模式应用背景下,其教学目标也应重新审视,修正为: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培养大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解决各种实际问题的能力、信息技术运用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沟通交流与协作能力等,提升学生的理论思维,引导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自觉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学好其他思政课和专业课打下基础,为积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实践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通过教学模式的改进,实现三维目标的达成,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基于学习通平台的原理课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践应用

原理课混合式教学活动的实施分为课前、课中和课后三部分。将学习通平台应用于原理课的教学中,能更好地将课前、课中和课后各个环节有机结合起来,从而提高原理课的实效性。

1. 课前线上预习

在授课前,教师依据教材和教学大纲,以专题形式将教案、教学课件、教学素材、教辅资料和测试题等资源呈现到学习通平台上,供学生自主学习,并制定学习任务单。比如,以原理课导论部分内容为例,教师首先推送《不朽的马克思》《青年马克思》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等视频,要求学生课前观看并思考问题,如“马克思为什么是‘千年第一思想家’”“马克思主义过时了吗”等。通过观看视频,学生初步了解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并带着问题阅读相关马克思主义经典论著,展开探究。这样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了基本认知,同时也逐渐明确自己的学习重点和难点。在课前预习过程中,教师通过平台了解学生的知识点掌握情况,针对性地调整教学进度与线下面授教学内容,做好授课准备。

2. 课中互动交流

在授课中,教师改变传统授课方式,将教师手机端、学生手机端和电脑端联系起来,实施同步教学,线上与线下融合贯穿教学活动的始终。结合学生的预习情况,教师对知识进行系统性梳理,并重点讲解教学重难点,帮助学生建构起整体的知识体系,深化学生对重点知识的理解。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还可以根据教学需要,适时运用学习通平台签到、选人、抢答等功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在讲解《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实践观》时,教师在平台上推送关于新中国成立70多年辉煌成就的微视频,让学生先行自学。通过视听冲击,学生大致了解了“两弹一星”、载人航天、加入“世贸组织”、2008年北京奥运会、港珠澳大桥等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伟大成就,在此基础上设立讨论话题,如“伟大成就背后的终极力量究竟是什么”等,逐步将学生引入对科学实践观聚焦,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增强“四个自信”,强化使命担当。借助平台以讨论、抢答、案例分析和小组研讨等多种形式开展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认识水平,提升学生的理论思维与实际应用能力。

3. 课后跟踪指导

在课后,教师布置学习任务,包括实践活动、知识拓展、主题讨论、作业和测试等。尤其是实践活动,教师首先在平台上发布实践任务及要求,安排学习小组运用所学知识并结合当前社会现实与热点问题进行深度探究,要求每一小组在课堂上一一展示研究结果。从课下广泛参与到课上精彩展示,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把握,促进学生在鲜活的社会实践中成长成才。在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教师全程参与并跟踪指导,对学生所有的学习数据进行细致分析,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情况;了解学生对哪些基本概念模糊不清,哪些基本原理难以理解等。通过整体考量、反思混合式教学模式效果,总结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利弊以及存在的问题等。

四、结语

学习通平台为思政课教师教学改革和学生学习思政课提供了新的载体。建立基于学习通平台的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新模式,既改变了单一灌输式的传统思政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同时也推进了思政课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模式与教学评价等发生变革。但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也遇到诸多的问题,比如教学内容的精选、教学资料库的更新、供需的“精准匹配”、互动讨论的问题设置、学生学习行为的监控和学习效果评价等。总之,高校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不断完善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模式,用鲜活的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的获得感,用新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有效推动信息技术与思政课改革双向发展。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思政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