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明
(甘肃兰州市消防救援支队,甘肃兰州 730000)
随着化学工业的发展,船运危化品正逐渐成为危化品运输的重要方式,世界危化品海运量以每年4.8%的年增长率递增[1],伴随着危化品海运量的日益增加,危化品运输船舶海上泄露事故逐渐增多,根据《2018年水上交通安全形势报告》,我国2018年共发生危化品运输船舶事故5起,同比上升25%。危化品运输船舶相当于水上移动储罐,运输途中一旦发生泄露,易造成大面积的水域污染,带来极为严重的次生灾害。目前,已有很多危化品运输船舶海上泄露事故应急反应方面的研究,但都侧重于运输风险评价、应急反应体系建设、预案编制、决策系统或技术及联动机制等方面,对具体应急救援技战术的研究也仅仅侧重于泄露污染物的清除,针对消防救援队伍应对危化品船舶海上泄露事故应急救援方面的研究基本没有。危化品船舶海上泄露事故因其事发环境、泄露载体的特殊性,与常规危化品道路运输泄露事故应急救援明显不同,消防救援队伍作为处置各类灾害事故的主力军,应对此类灾害事故还存在经验不足的问题,因此,开展危化品运输船舶海上泄露事故应急救援处置对策研究十分必要。
目前,国际海事组织(IMO)登记在册的危化品种类达3万余种,国际防污染公约(MARPOL附则Ⅱ)在1992年修正案已列明可供用于散装运输的化学品有596种,其中可以通过船舶海上运输的有200多种[3]。根据危化品的相对密度、溶解性及挥发性可分为气化类、不溶于水、溶于水、比重大且不溶于水等四大类[1,4],不同类别危化品的危害范围和程度、处置程序、清污方法不同,导致应急救援处置难度较大。
海上经常会出现大风、大浪、大雾等恶劣海况,极大地考验应急救援的随机应变能力。据统计,恶劣的海上天气情况是危化品运输船舶事故多发的重要因素。此外,海面波浪起伏不定,船体颠簸,对技战术动作展开,特别是精细化操作影响巨大。
危化品运输船舶吨位较大,目前全球最大的危化品运输船舶吨位已达6.5万吨[5],内部密闭空间多、分隔密、进出口狭窄、结构布局复杂,紧急情况下人员疏散难度大,消防救援作业操作空间受限。
发生泄露后,危化品溢流入海,污染海洋环境,破坏海洋生态,危害人类健康[1],例如1989年美国Exxon石油公司油轮泄露事故导致3.6万吨原油泄漏,大量海洋生物死亡,经济损失达80亿美元[5]。同时,后期清污工作难度大、耗时长。
危化品运输船舶海上泄露事故应急救援需要应急、海事、海上搜救中心、公安、消防、环保、气象、医疗、宣传、港口及相关企业单位等多个力量在当地政府的统一指挥下、协同配合处置,还需要应急救援、气象、环保、水文、船舶构造、危化品等各方面的专家技术人员到场技术指导,需调集拖船、过驳船、海上救援直升机、制氮设备及清污船、清污装备、吸附材料和洗消药剂等,协调配合较为困难。
因归口部门、处置主体责任不同,消防救援队伍应对危化品运输船舶海上泄露事故经验明显不足,比如此次深圳籍“光汇616”危化品运输船舶海上泄漏事故就是山东省消防救援总队第一次参与此类事故应急救援,救援过程中发现海上稀释设备缺乏,围油栏、洗消药剂等配备不足,指战员海上动态环境下救援经验不足等问题。
危化品运输船舶海上泄露事故应急救援根据处置地点不同分为海上救援和岸基救援,因岸基救援更靠近人类休憩环境(包括港口、居住区、海边娱乐场所、渔场等),造成的危害更大。因此,最好采取海上救援,除非堵漏已完成,或因海上救援局限性较大、无法完成救援任务时,才能将事故船舶拖至临近港口开展岸基救援。
海上事故,主要是由海上搜救中心或海事局接警,特别是接到危化品运输船舶海上泄露事故时,要迅速掌握泄露船舶位置、船载危化品种类、数量及特性、泄露程度、遇险人员数量等信息,根据掌握信息,准确预测事故进一步可能的发展趋势,提前做出预判和安排部署[5]。并立即向当地政府汇报情况,请求调集联动单位到场协助处置,同时,时刻与泄露船舶保持联系,利用信息手段定位监控泄露船舶,发布航行警告和信息广播,派遣船艇赶赴泄露发生区周边海域进行海上交通管制和警戒,若泄露事故可能对岸边企业、居民造成影响,应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提醒做出预防措施。
海事部门接警后,除了要掌握泄露具体情况外,还要对事态的进一步发展趋势做出准确预判,提请当地政府调集相关联动力量到场协同处置:①联动部门:应急、海事、海上搜救中心、公安、消防、环保、气象、医疗、宣传、港口及相关企业单位等;②技术专家:应急救援、气象、环保、水文、船舶构造、危化品等各方面的技术专家;③救援装备:监护船、拖船、过驳船、海上救援直升机、制氮设备及清污船、清污装备、吸附材料和洗消药剂等。宁可做到有备无患,也不能等到达现场后再根据情况“现用现调”,必须尽可能缩短力量调集时间。消防救援部门接到海事部门的转警后,最好调集肩负水域救援任务的消防站作为主力队员,在调集防化服、侦检、堵漏、洗消等器材装备的同时,注重调集相应的水域救援装备,同时积极搜集掌握现场信息,做好力量集结及专业装备器材调集备用,提前考虑夜间照明、通信、堵漏、个人防护设备,以备不时之需。
应对危化品运输船舶海上泄露事故必须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指挥下,成立现场指挥部,由政府领导担任总指挥,各联动部门或力量为成员,相关技术专家成立专家组,每一项指挥决策的制定和完成都通过专家组协商讨论,由指挥部调度指挥各支救援力量协同完成。
对于危化品运输船舶海上泄露事故的灾情侦察,主要通过接警询情(报警人提供的灾情信息)、询问知情人(事故船舶船员提供的灾情信息)、远程监控(海事部门的监控系统或者消防救援部门的无人机远程观察信息)及登船侦察等方式,要想准确掌握现场灾情,不能局限于其中一种途径,必须要多种途径相互印证,避免出现灾情误判。通常情况下,登船侦察由消防救援部门实施,在接警询情、询问知情人和远程监控等方式已掌握基本灾情的基础上实地深入事故船舶核实灾情信息,用于制定处置方案。登船侦察必须在事故船舶人员或船舶方面技术专家的带领下展开,消防救援人员做好安全防护,并在外围部署监护船,以应对各种不测情况。
应对危化品运输船舶海上泄露事故,必须根据泄露危化品的水溶性、相对密度和挥发性等物理特性,在科学的理论指导下,制定针对性的处置对策,才能高效完成任务。
2.5.1警戒疏散
大多数泄露危化品有毒有害,会对船员造成危害,因此,应充分贯彻“救人第一”的指导思想,在保障救援人员安全的前提下,果断救助事故船舶船员,积极救助跳水逃生或落水人员。同时,根据泄露危化品的理化性质,结合泄露海域气象、水文条件,划定海上警戒区,实施海上交通管制。要随时根据泄露危化品扩散情况,及时调整警戒范围。
2.5.2冲氮惰化
为避免舱室内泄露危化品达到爆炸极限发生爆炸危险,应调集制氮设备到场,为泄露舱室充填氮气,进行惰化处理,为关阀堵漏和过驳转输操作创造良好环境。理论上,充氮比例达到1:1.3即可,但是实战中为预留散发量应至少按照1:3的比例充氮,确保舱室内达到规定氮气浓度。
2.5.3关阀堵漏
危化品泄露事故处置,优先考虑关阀堵漏,控制危险源。应尽快弄清泄漏发生的部位,选择正确的堵漏方法,应尽最大可能的创造条件,利用各种堵漏工具实施快速堵漏,制止泄露,避免危害进一步扩大。实际上,因泄露口较大、不规则,且通常位于船体底部,现有堵漏器材实现成功堵漏的几率几乎为零,紧急堵漏仅适用于因腐蚀导致舱室出现小孔洞泄露点的情况。消防救援人员在内攻堵漏时,必须在事故船舶人员或船舶方面技术专家的引导下展开,严禁独自行动。对于无法堵漏的情况,不能靠岸实施岸基救援,只能在海中过驳转输,或自行泄露,最后采取清污回收工作。
2.5.4过驳转输
在无法堵漏,或多种紧急堵漏方法无法达到堵漏效果,且危化品载运量较大时,为减少危化品的泄漏量,可调集接驳船,实施过驳转输作业,将事故船舶内的危化品转移到接驳船内,有效减小泄露危化品对海洋环境的危害。过驳转输作业最重要的是接驳船的调集,由于泄露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的不确定性、联动机制的不完善等条件的制约,存在接驳船协调困难、调集时间长等问题。
2.5.5清污回收
泄漏危化品对海洋环境的破坏极大,依靠海洋自身的净化能力则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恢复,造成的损失将非常巨大。因此,为减轻泄漏危化品对海洋环境的破坏,必须根据危化品理化性质、危害形式及当时海况,采取稀释、吸附、回收、围堵、化学中和、燃烧消除、微生物降解等措施[6,7],降低、去除或回收海水中危化品含量,减小危害。清污回收工作由环保部门牵头负责,提出具体处理意见,消防救援部门配合实施。
在实际危化品运输船舶海上泄露事故应急救援过程中,优先考虑紧急堵漏与过驳转输,有效控制污染源,同时对海水中泄露危化品进行回收和处理。
泄露危化品的毒害性对救援人员的生命安全带来极大威胁,处置过程中极易造成人员伤害,因此,在整个应急救援过程中必须突出以人为本、注重防护,务必按照危害区域对应的防护等级做好个人安全防护,切忌出现盲目蛮干、违规处置等“英勇”而不“善战”的现象。消防救援人员参加海上船舶灾害事故救援经验较少,登船侦察、紧急堵漏、清污回收等作业必须在相关部门技术专家的带领和指导下展开,严禁单独行动。
危化品运输船舶海上泄露事故危害涉及面广、救援处置难度大,因海洋环境的特殊性,与常规危化品道路运输泄露事故处置差别较大,消防救援队伍处置经验不足,本文以2020年6月4日深圳籍“光汇616”危化品运输船舶海上泄漏事故处置案例为引子,分析了危化品运输船舶海上泄露事故特点,并结合实战案例,提出了危化品运输船舶海上泄露事故应急救援处置对策,以期给消防救援队伍一些指导性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