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汉语言副词修饰名词的应用现象

2021-03-08 00:31李现徽
文化学刊 2021年4期
关键词:副词学者现象

李现徽

一、研究背景

词语作为表达情感、传递信息文字构成的重要因素,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而逐渐变化,越来越丰富。新时期,越来越多地出现了并使用了新的搭配、新的词组,也有一些新的语法现象出现并得到应用和推广。本文所研究和探讨的“副词修饰名词”就是这种现象中不断增多的情景之一,逐渐演变成了一种相对固定、被人们在不同语言环境使用的语法格式,慢慢演化为一种合理的语言现象。因此,现在现代汉语条件下,对“副词修饰名词”这种由个别到普遍被使用的现象及其形成原因进行探索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对“副词修饰名词”从“时间顺序”和“构成要素”两个维度探究。一方面,以自古至今时间轴为顺序,按照副词修饰名词从历史出现到现实应用的时间维度,对副词修饰名词现象存在的成因进行总结归纳探索,试图找出演变规律;另一方面,以其构成要素的空间维度为架构,从历史发展、现代研究、举例说明等角度,解释现象、探究问题,深层次、宽视角、全方位剖析,试图给实际从业者带来理论上的帮助。

二、历史发展及现代研究综述

(一)历史发展

无论是唐诗宋词还是现代人所常用的白话文,以及各类艺术、曲艺中等能够流传至今的部分,大部分都得益于有文字记载并为历代传承。用副词修饰名词这种现象,在很早就被使用并被流传至今。有史料记载并可考的副词修饰名词语法修辞现象,至少从元代就被运用,至今一直都在使用。以元曲“四大家”之一、享有“曲圣”美誉的关汉卿的曲作《拜月亭》为代表,在实际写作中,就大量结合了这类修辞来描写,起到了关键修饰作用,在书中的第二折所提到的“俺这梦魂无夜不辽阳”就是颇具代表性的一个。这不是偶然,除了关汉卿这样的大家,民间作者也开始使用这样的修辞手法,同时期的《刘弘嫁婢》也有“人称你忒悭忒吝忒心术”的描述,这就直接证明了副词修饰名词的起源。在这两例中,副词“不”直接修饰名词“辽阳”;副词“忒”修饰名词“心术”,这两处副词修饰名词的使用,使戏曲主人公所表达的意境更加传神、口语、风趣,给人以深刻的艺术表现力,这就是使用实际价值。

副词修饰名词有着被历代传承和不断丰富底蕴的特点,特别是到了20世纪30年代,随着新文化运动的普及和深入,“八股文”余毒逐渐被肃清,新表现方式和描述方式逐步推广,其中就包含了副词修饰名词这一重要现象。新文化运动的先驱鲁迅先生十分推崇副词修饰名词,他作品中的“十分堂吉诃德”就是例证;近代剧作家曹禺先生笔下的“顶悲剧”一句,也是副词修饰名词的传神之笔;时下流行语“西安年,最中国”“很淑女”等副词和名词构成的组合都已经从原来被视为异端和不成体统,渐渐演变为一种普遍的、富于创意的新型语言现象。副词和名词的这种构成组合所具有的独特表达价值,在适合的环境条件之下得到了充分运用。比如,18世纪以来的小品、情景剧、相声等语言类作品和书面的文艺作品中,它所显示出的独特艺术魅力和良好艺术效果为人们津津乐道,也是很多网络语言中比较多见的使用方式[1]。

(二)现代研究

总体而言,我国对副词修饰名词的研究起步于20世纪60年代。在那时,部分学者还认为这样的修饰是错误的,是不符合语法要求的。因此,学者们做了大量讨论,直到20世纪90年代,仍然没有达成共识。所以在这个时期,可以看作是相对比较基础的研究,所取得的结论也不具备推广价值。不过,却给接下来深入的研究打下了基础[2]。

到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社会发展和语言学进步,对副词修饰名词问题的研究越来越多,参与人数也逐步增多,所提出的观点开始呈现出多元态势,大体可以归纳为否定、肯定和特殊现象特殊解释三类。否定说是那个时代不少学者所坚持的,他们普遍都认为副词的主要功能是修饰动词或者是修饰形容词,不可作修饰名词所用。这类研究者是比较传统的,所依据的资料大部分都是具有年代性、比较经典的资料。持肯定说的学者认为,随着时代的发展,语言中用副词来修饰名词的现象越来越多,在接下来也会得到推广,所以这些学者持有肯定积极的态度。而持特殊现象特殊解释的学者认为,副词修饰名词确实是真实存在的,不过只能是特殊问题,不能算是“普遍、常见、多用”的现象,遇到时特殊分析即可[3]。

到21世纪后,结合使用副词来修饰名词的现象越来越多,特别是伴随着传媒业的发展。因此,对副词修饰名词问题研究也得到了更高关注,很多学者都在语义、语用、语言发展的社会学视域下做了大量研究,得到了不少新结论。在语义角度上,认可该模式的学者数量越来越多,他们提出副词对于名词的修饰很明显,也会起到限制的作用。从语法角度来看,副词修饰名词是转类和活用所带来的结果[4]。

结合语用角度可以得知,语言使用离不开规则辅佐,副词修饰名词正是对规则革新,是突破规则的策略性行为。特别是现代汉语中频繁使用,就说明其具有很大的价值。副词修饰名词有充足的“使用需求”,结合文化背景和时代进步,越来越多的新结构出现都体现出了对副词修饰名词的需求,很多学者都在结合“很+名词”来论证该现象,比如“很雷锋”“很小市民”。这和现代社会语言表达的流行趋势有很大的关系,也是新传媒业所带来的一种改变[5]。

三、副词修饰名词现象存在的现实原因解析

(一)结合举例分析副词修饰名词现象

在新研究帮助下,副词修饰名词实际使用频率越来越高,在文学作品影视作品中也越来越多,比如“副词+一般名词”的“很帅气”,“副词+抽象名词”的“特现代”,“副词+专有名词”的“很中国”,就是其中代表个例。这类传统模式下看起来很“特殊”的情况,在未来也会变得越来越多。结合笔者总结和归纳后,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类别。

第一类,是名词在做对举时,可以在副词的修饰下使用。“人不人、鬼不鬼”就是比较具有代表性的生活使用方式。这是比较稳定的使用方式,不过数量比较少,也是相对比较约定俗成的说法,歇后语、俗语中很多见[6]。

第二类则是有序的名词入句后,可以直接被副词修饰。“已经清明节过了、河水还没有解冻呢?”就是有代表性的句子。这类使用方法大部分都是包含一个事实上的顺序,比如前后顺序,而在名词的使用中,大部分都是表示时间的,也是有标志性的事件描述。在本句中,已经修饰了清明,表明解冻发生在时间点之前,“都中午了,他还没有回来”也是这样的使用方式[7]。

第三类,名词前加上程度副词,不过不用于指称,而是来表示相关的性状实际描述。“很中国”“很男人”“很出彩”,这类词语中的“很”就是程度的性状,来突出具有中国特色、具有男人气质、十分出色等。学者认为,这类使用现象是省略的表述,比如“很有气派”就可以省略为“很气派”,这也是符合现代人讲话习惯的,大体就是省略了“有”字,最终就形成了程度、性状描述。

之所以会出现这些现象,大体是出于语言表达的需要、语言表达求新求变的目的,以及可被副词修饰的名词特点挖掘等。在语言表达需要上,有些概念没有恰当的形容词来形容,就会将名词当作形容词使用。求新求变则是新时代超常规手段,特别是网络时代里所衍生出的很多新词汇。而挖掘需要则都包含了性状描述的语义的特征,进而使得它们可融合。

(二)需要注意的问题

首先,是对副词修饰名词的范围划分不够明确,对例子的划分也还没有构建起统一的观点,很多学者都有自己的态度。在20世纪90年代,虽然很多学者都达成了对传统改革的一致,不过在结构和细节上还存在不少争议。其次,对于副词修饰名词的结构和类型的研究,目前还不是特别具体和全面。比如,很多学者都集中在了“太”“很”“有些”与名词结合的结构,对于其他新词汇、特别是网络词汇的研究还不够。再次,对新理论应用价值的探索也需要深入。新的研究给思路方法结论的提出带来了很多帮助,不过统计分析还是不够,结合经验来做研究的还是太多,对于副词和中心语内部语义联系、语义限制理论研究比较少。这都是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接下来深入研究的方向。

四、结语

网络时代发展和数字化时代到来,使人们的知识获取渠道越来越宽阔,这是以往任何年代所不能比拟的。快节奏的工作生活需要经济、简洁、明快的信息沟通传递方式与之相适应,这为“副词修饰名词”结构的普遍应用提供了更大的生存空间,“副词修饰名词”结构的普遍应用也必将为丰富人们的语言表达形式带来更多便利。

猜你喜欢
副词学者现象
学者介绍
学者简介
学者介绍
副词“好容易”及其词汇化成因
韩国语副词“더”与汉语副词“更”“再”的对应
它们离“现象级”有多远
学者介绍
你能解释下面的现象吗
猜谜语
奇异现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