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企业职工体育锻炼行为的调查分析

2021-03-08 12:09:16陈淑媛陈瑞琴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学历体育锻炼年龄

陈淑媛,陈瑞琴

1 前言

新冠肺炎疫情是中国乃至世界进入21世纪以来经历的空前劫难,面对疫情在全国范围内的大爆发,国家采取紧急措施进行防御,严格控制人员流动,人们积极行动响应国家号召,应对疫情,足不出户,不走亲、不访友,春节假期大大延长,闲暇时间大大增加。社会学的研究表明,社会环境的突发事件对人们行为的影响远远大于常规事件。[1]体育活动是提高人体免疫力、增进身心健康的重要手段,研究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以泰安市国家电网、自来水公司、瑞星集团、热力公司、金马帘子、东顺集团等企业职工为调查对象,通过企业内部微信群发放调查问卷共1200份,剔除无效问卷,有效回收有效问卷1145份,有效回收率95.4%。

2 结果与分析

2.1 疫情前后企业职工体育锻炼行为调查与分析

2.1.1 疫情前后企业职工每周参加运动频率

每周运动的次数通常用来表示运动频率,从表1可知,疫情前企业职工每周运动频率排在第一的是1-3次,体育锻炼4次以上为35.2%。疫情期间企业职工每周运动频率排在第一位的是4-6次,而参加4次以上的为79.9%,疫情期间企业职工在家有锻炼行为的达到了92.8%,比疫情前增加了6.2%,由此说明,我国绝大多数民众能够意识到体育锻炼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

2.1.2 疫情前后企业职工每次运动持续时间

从表2可知,疫情前,企业职工每次锻炼持续时间在10-30分钟有34%,30分钟以上的47%,而疫情期间每次持续时间在10-30分钟的有35%,锻炼30分钟以上的56%比疫情增加了9%,由此说明,在疫情期间,企业职工的锻炼持续时间明显增加了,这是由于在疫情期间职工闲暇时间增加,人们的健康观念提高,平时忙于工作和家务的企业职工有更多的时间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

表2 疫情前后企业职工每次运动持续时间统计

2.1.3 疫情前后企业职工体育锻炼的运动项目

由表3可知,企业职工休闲体育活动项目众多,共参加20多种不同的体育活动,疫情前选择运动项目排在前三的分别是散步、球类和跑步,究其原因是这些体育项目由于对场地要求较低,不需要花费额外费用。而在疫情期间选择的运动项目排在前三的分别是健身操、力量器械和棋牌类。由此可知,受疫情影响,企业职工参加的运动项目由室外转向了室内。

表1 疫情前后企业职工每周运动频率情况统计

表3 疫情前后企业职工运动项目统计

2.2 企业职工基本情况与体育锻炼行为的相关性分析

2.2.1 企业职工每周运动频率与性别、年龄、学历间的关系

大量研究表明,职工体育行为在周运动次数上存在一定差异,也是职工体育需求差异性的表现。本研究为探究不同社会属性与运动频率的关系,以性别、年龄、学历为变量,通过卡方检验证实职工体育需求的差异性。由表4可见,性别、年龄、学历与运动频率显著正相关。

表4 运动频率影响因素回归系数

2.2.2 企业职工运动时间与性别、年龄、学历间的关系

调查数据显示男性运动时间普遍比女性多,运动时间在两个小时以上的男性有47个,女性有38个,36-45岁人群运动时间更长,高中/技校人群运动时间最长。由表5表明性别、年龄、学历与运动项目间具有显著相关性。

表5 运动时间影响因素回归系数

2.2.3 企业职工选择锻炼的运动项目与性别、年龄、学历间的关系

由表6可知,表明性别、年龄、学历与运动项目间具有显著相关性。职工体育活动存在一定的性别、学历、年龄差异性,男性更多的选择球类、女性更多选择散步,但疫情期间健身操、广场舞也不再是女性的专属,室内活动增加,男性参与度日益显现。企业职工年龄跨度基本在25-45之间,体力水平相近,所处的工作和社会环境不同,在活动方式上比较广泛。一般来说,学历与收入、地位有很大的关系,低学历职工收入通常较低,有研究表明,收入水平可以直接反映在休闲活动参与水平上,低收入和中低收入人群,对体育活动的环境、设施要求不高,而高等收入人群则对环境、设施具有较高需求。

表6 运动项目影响因素回归系数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通过调查,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职工企业职工体育行为发生了变化,每周锻炼频率,每次锻炼持续的时间均比疫情前有明显的增加,且锻炼项目由室外转向室内,活动内容更加丰富;

通过调查,企业职工参加体育锻炼行为与性别、年龄、学历具有显著相关性,男性较女性运动时间更长,运动频率更高,以球类为主要运动方式,36-45岁与高中/技校人群是体育锻炼行为最活跃的人群。但在疫情期间相关性降低,健身操类项目成为主要运动方式。

3.2 建议

参与运动锻炼,可以提高自身免疫力,带来身心的愉悦,因此,在突发传染性疾病或活动范围受限时期,体育工作者更应做好日常体育引导,培养人们的体育意识,通过多种渠道(如平台直播、消息推送等)向大众传播简易可行的体育运动方式,推进体育参与。这对“全民健身”,实现“健康中国”,形成“终身健身”均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学历体育锻炼年龄
变小的年龄
学历造假引发法律纠纷
公民与法治(2022年4期)2022-08-03 08:20:42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甘肃教育(2021年12期)2021-11-02 06:30:02
如何培养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甘肃教育(2020年6期)2020-09-11 07:46:24
学历军备竞赛,可以休矣
TOO YOUNG TO LOCK UP?
年龄歧视
算年龄
知识无力感
东西南北(2015年9期)2015-09-10 07:22:44
研究生就业遭拒是因为学历太高吗?
教育与职业(2014年7期)2014-04-17 18:4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