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阐述“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的作用和意义,针对“1+X”证书试点预估不足和准备不充分、“1+X”证书的社会认可度不高、人才培养方案与“1+X”证书标准对接不佳、“1+X”试点建设经费投入过大等问题,提出“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管理策略:根据专业设置、证书试点情况,制定适合学校“1+X”试点指导性制度文件;厘清组织机构职能,满足试点工作实施;制定和完善“1+X”制度试点操作工作流程,保证工作效率高、执行快;引入信息化技术,实施诊断与改进管理。
【关键词】高职院校 “1+X”证书制度 试点 管理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39-0015-03
自从2019年6月公布第一批“1+X”证书试点工作以来,教育部已公布3批次试点证书,分别是第一批6个、第二批10个、第三批76个。目前,柳州市获第一批“1+X”证书试点学校6家4个证书,获证书试点比率66.67%,获试点院校比率33.3%;获第二批“1+X”证书试点单位7家6个证书,高职4家,中职3家,获证书试点比率60%,获试点院校比率38.9%;获第三批“1+X”证书试点单位12家44个证书,本科2家,高职4家,中职6家,获证书试点比率57.89%,获试点院校比率66.67%。从整体上看,柳州市的“1+X”证书制度试点未完全覆盖,专业布点与试点证书对口率为60%左右,说明柳州市专业建设还有较大空间,院校数目还比较少。从获得试点的院校看,证书试点获得的数量是逐步增加,说明学校申报试点的积极性还是比较高的,能够及时抓住改革试点的机会,积极走在职业教育前列。本文根据柳州市“1+X”试点情况、“1+X”的试点作用和意义及试点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索“1+X”试点工作管理策略,以便更好地推进“1+X”试点工作,完善“1+X”试点管理体系。
一、“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的作用和意义
(一)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技能等级体系,解决就业市场的结构性矛盾
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持续深入、产业机构的转型升级,行业企业对各类技术技能人才需求持续增加,要求也不断提高,由原来的熟练工到能够操作高端机械设备,由原来单一负责生产到能够了解客户需求及时升级产品,由原来的掌握一项技能到终身学习。传统的职业资格评价方式越来越不适应市场发展的需求,造成“有证的企业用了不满意,没有证的企业又不敢用”的局面。2019年12月30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分步取消水平评价类技能人员职业资格,推行职业技能等级制度。两日后,国新办就举行了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水平评价类技能人员职业资格全部退出国家职业资格目录,促使形成以市场为导向的技能人才培养使用机制。推行社会化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这将满足广大企业对技能人才“谁使用、谁评价”的要求,更好地接受市场和社会的检验。国家大力推动政府职能转变,有利于形成以市场为导向的技能等级体系,解决就业市场的结构性矛盾,破除对技能人才成长的制约,弘扬工匠精神,促进产业升級,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
(二)推动职业院校教学机制体制改革,提高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质量
“1+X”证书制度的实施,倒逼职业院校按要求调整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改革教学机制体制,从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一是促使学校加强与企业合作。职业技能等级标准都是委托行业内影响力大的企业建立的,“1+X”证书制度的实施,可以促使学校加强与相关企业合作,将职业技能证书的考核标准转化为课程建设的依据,以职业技能标准指导课程标准建设。二是加快职业院校硬件升级改造,促使教师尽快掌握相关技术技能、教学方法,开发适用于学校教学的教材。三是转变考核评价,更注重以能力为导向的测评体系,更加综合地考查学生理论学习与操作水平的掌握情况,以达到教育的目的。四是能够为给学生提供更多学习实操和选择机会,通过实施改革,强化职业院校的实践教学,进而不断地提升学生职业技能水平,提高毕业生在企业技能人才中的竞争力,满足经济社会对智能化、自动化生产的需要。
(三)打通职业培训与学历教育的藩篱,为实现终身教育理念提供有效支撑
2019年国务院下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2019年开始,在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启动“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工作。以前,学历证书和执业资格证书的颁发部门、评价标准、教学内容属于两个不同部门管理,专业与证书不能很好地对应,教学内容与考证要求有较大差距,培训的学时无法纳入学历教育,而现“1+X”证书制度将建立学分银行,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归口教育部管理,解决了管理不统一的问题,为各类院校在资格对标、证书转换、学分认定创造了融合的环境,很好地解决了管理过程中的屏障,打通了职业培训与学历教育的藩篱,为实现终身教育理念提供有效支撑。
二、“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存在的共性问题
(一)“1+X”证书试点预估不足和准备不充分
“1+X”证书试点从最开始的第一批6个,到第二批10个,再到第三批76个,经过了最初的“一窝蜂上马”现象,试点过程中遇到一些不足和困难,从目前实施情况来看,主要是三大方面:一是从学校层面看,主要是试点预估不足,特别是在师资储备培训等方面与试点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通过一段时间培训才能满足试点要求,而一些教学任务重的教师难以出去参加培训;实训设备条件无法达到“1+X”证书试点的相关标准,而立项采购除需要花费大量的投资外,还需要一段采购审批时间,这些都不是马上都能解决的,会造成试点工作不能如期完成。二是培训评价组织方面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上马证书试点的学校很多,推广的速度很快,培训评价组织准备不充分,造成人员不足的现象,学校和企业对接困难,响应慢,有些问题无法解决,试点进度受到影响。三是人才培养方案修改不完善,考虑不周全,课证融通不畅,作为最新的制度试点和培养方式,没有现成的人才培养方案可供参考,课程教材也没有现成的,需要企业和学校共同参与开发,因此课程体系还需要慢慢完善。
(二)“1+X”证书的社会认可度不高
“1+X”证书作为一个新的事物,存在社会认可度不高的问题:一是证书推出的时间短,行业企业和社会都还不够了解,也未经过用人单位的检验,在社会上认可度没有原来人社部门的职业资格证书高,造成试点效果大打折扣。二是发放“1+X”试点证书的是培训评价组织,而原来职业资格证书是人社部门发放的,它们是性质完全不同的组织,一个是企业,一个是政府部门,效力不一样,要得到社会认可还需要时间。三是国家明确提出职业技能等级证及标准建设主体是培训评价组织,证书的质量、声誉由培训评价组织负责,证书的标准开发、教材开发、学习资源开发、考核站点建设、证书颁发都是由培训评价组织负责,这些标准的开发建设能否代表行业企业的技术标准,能否得到行业企业及学生的认可,培训的内容是否合理、实训设备是否有代表性,这些都有待时间来验证等。
(三)人才培养方案与“1+X”证书标准对接不佳
职业院校推进“1+X”证书试点工作,需要做好学历教育与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有机衔接,做好教师、教法和教材改革。就目前来看,各职业院校存在人才培养方案和证书标准对接不佳的问题。一是未做到课证融通,培训考试与正常教学安排、培训考证内容与课程内容、职业技能标准与人才培养目标等未实现有效融合。很多时候,为了完成培训考证任务,职业院校单独安排时间给学生进行理论题库训练和实操训练,存在“两张皮”现象,既占用了教师的正常休息时间,又增加了学生额外的学习时间,违背了证书设计的目的。二是部分院校师资薄弱,上马试点证书数量又多,教师教学任务重,参与培训的教师少,教学质量无法保证,造成考证通过率不高,学生考证积极性不高,难以满足试点师资要求。三是教学方法创新不足,“1+X”证书试点是为了将证书标准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将考试内容融入教学内容,引进多元化的教学方法,而许多试点证书具体执行教学的教师对教学方法的改革还存在不适应问题,使用的还是老方法,像移动学习、实时互动、远程协作运用等还是比较少。
(四)“1+X”试点建设经费投入过大
“1+X”试点需要的教材、学习资源、考核站点建设标准和师资培训要求等都是由培训评价组织发布的,要满足条件需要较大的投入。特别是硬件设备,存在价格高的问题,建一个40人的标准实训室,动辄一两百万,而且不同的证书对设备要求不同,试点院校为了开展好试点工作,必然要进行硬件建设,这会投入很大一笔经费。由于设备供应厂家少成本高,学校负担较重,同时还存在几所院校试点一种证书的情况,存在重复投入的情况。随着“1+X”证书逐渐铺开,每所学校试点的证书也必将越来越多,假如一个证书投入100万,20个证书就是2000万,这还不包括师资培训、教材开发、学生报名考证等,这些投入不是一个小数目,一些经费不多的学校无力承担,试点投资建设经费太大。
三、“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管理策略
(一)根据专业设置、证书试点情况,制定适合学校“1+X”试点指导性制度文件
各学校可以根据专业设置、证书试点情况,制定试点指导性制度文件。一是成立“1+X”证书试点工作领导小组,指导试点工作开展,解决试点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设置试点管理办公室,负责协调相关试点事项,做好试点日常教学管理、考核评价、年度报告、周期总结及资料收集整理工作;组建试点工作建设组,具体负责证书试点的工作开展,如证书试点申报、师资培训组织、学生考证培训、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出版教材等,以便分工协作,及时解决处理试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二是出台学校“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管理办法,内容应涵盖符合国家规定的相关改革政策,鼓励和引导教师、学生认真参与“1+X”试点工作,教师主动承担试点各项工作和任务,开展学生培训、教学改革、教法创新,推进课证融通、学分银行、校企合作建设,将“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深度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根据指导性制度文件和人员配备,稳步开展各项工作,确保试点工作稳步、高效推进。
(二)厘清组织机构职能,满足试点工作实施
“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需要学校多部门协同合作,才能更好地推进实施。要分清部门职责,构建全力支持试点格局。学校教务处负责整体规划推进、试点申报、政策解读等,制订相关建设目标,组织实施相关任务,做好试点的阶段性检查和上报工作。证书试点二级学院负责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做好证书标准与试点专业的融合、考证内容与课程内容的融合、培训考试与教学安排的融合,完善实训教学条件建设,开展好“三教”改革,如强化师资队伍的建设与培养、改进和完善教学方法、大力开发配套教材。发动学生积极参与“1+X”证书试点工作,组织学生报名参加证书考试,及时总结培训和试点经验等。财务部门负责做好“1+X”经费预算、费用支出报销工作,确保试点经费使用符合规范,提高经费使用效益。学生处负责试点过程中学生奖励和表彰工作,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在试点过程中考取证书的优秀学生进行表彰和奖励,形成全校支持“1+X”证书试点工作的良好局面。
(三)制定和完善“1+X”制度试点操作工作流程,保证工作效率高、执行快
“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涉及具体操作,要保证工作效率高、执行快,需要制定相应的工作方案及操作流程,以方便各试点部门按照试点要求实施。作为试点院校特别是主管部门,需梳理完善工作方案中涉及的实际操作问题,按照各个组织机构的职责和功能,建立试点运行流程和操作流程,具体可以从证书遴选、团队组建、试点申报、师资培训、教材开发、教法改革、考证组织、证书发放、试点奖励、经费报销、实训条件建设等方面入手,这样既可以为试点具体负责部门提供指引,也有利于解决试点过程中执行不规范等问题,让试点工作执行起来更为顺畅。
(四)引入信息化技术,实施诊断与改进管理
目前,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学校基本实现网上办公,部分学校甚至能实现掌上办公,这为“1+X”试点引入信息化管理提供了基础支撑。为此,应结合主管部门建立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信息管理服务平台,梳理清楚“1+X”平台的证书申报、培训报名、考证报名等功能,结合试点工作任务,制订年度试点工作计划,分解试点工作任务,责任到人。我们可以在试点要求及平台特点的基础上,结合学校推行的诊断与改进信息化平台,在“1+X”试点的各个关键环节和任务上设置考核点,如条件建设中设置月度计划,对师资队伍培训、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教材开发等时间节点及完成度情况进行监督,使得管理者能够通过网上实时查看试点推进过程进展情况,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协调解决。这样不仅能够在试点过程中产生必要的数据,还能够督促试点单位按计划完成试点任务,极大地保障试点任务按期完成。
“1+X”证书制度是高职教育的一项重要改革,体现了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类型教育的重要特征。目前,试点工作在各个职业院校的实践中不断取得成果,但是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做好“1+X”证书试点工作,不仅需要上级部门提供相关保障,还需要各方的积极参与,主要由职业院校主导、企业参与、院系落实、教研室实施,确保试点工作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开展。任何一项试点工作的成效都需要时间的验证,只有通过不断地深入实践才能不断夯实改革成果,从这一角度看,“1+X”证书制度试点将会在长时间的实践中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魏明.高職教学嵌入“1+X证书”的课程改革与实践:以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电子商务专业为例[J].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1).
[2]袁旗.《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十大概念解[J].职业技术教育,2019(33).
[3]侯雪梅,朱厚望.1+X证书制度背景下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的新诉求与路径选择[J].职教通讯,2020(7).
[4]廖康平,卢子洲.合作博弈视角下1+X证书制度利益相关者的权责与协作[J].教育与职业,2020(15).
注:2020年柳州市职业教育重点立项课题“柳州市职业院校开展‘1+X’证书制度试点的实践和探索”(2020ZJA13-2);2019年柳州市职业教育立项课题“高职1+X证书制度试点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以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为例”(LZZJS2019C001)
【作者简介】陈鑫洋(1987— ),男,广西桂林人,硕士,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管理及电子技术应用。
(责编 黎 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