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传统文化的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研究
——以工匠精神为例

2021-03-07 16:13朱丽娟李娟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1年32期
关键词:工匠院校精神

朱丽娟,李娟

(新疆应用职业技术学院,新疆奎屯 833200)

加快促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与培养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相融合势在必行。在时代和社会不断发展的今天,高职教育逐渐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其发展速度也在逐渐加快中。要想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为推动我国的良好发展提供强大内在驱动力,高职院校需要及时更新教学理念,加快传统文化的融入,在工匠精神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让学生热爱技能,崇尚技能,为其日后的发展和成长做好充足准备。

在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时,社会、政府、行业、高校应当利用多种不同的方式,使人们能够高度重视传统文化的弘扬,正确认识工匠精神与创新创业教育,为人才的培养奠定基础; 高职院校应当发挥自身在职业技能教育方面的资源优势,扬长避短,拓展职业教育功能,扎实开展不同类型的实践实训活动,培育和提升学生的工匠精神,全面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1 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重要性

1.1 构建创新型国家的必然需求

创新型国家指的是,技术的创新能够成为重要社会推动力、核心发展力的国家。从当前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我国正向着创新型国家的方向不断发展。要想将我国打造成一个创新型国家,就需要高校培养出更多创新创业人才,人才是决定成败的决定因素和关键要素。如果缺少必要的创新创业人才,那么无论我国在科学技术上投入多少人力物力,也难以取得较好的进步和发展,甚至会出现停滞不前的情况。因此,各大高职院校必须要明确认识到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2 满足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需求

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行业正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高等教育也逐渐从精英化向着普及化、大众化的方向发展,但高等院校的发展程度存在一定的差异。部分高等院校向着“学科齐全、层次提升、规模扩大”的方向发展,过于重视理论知识的教学,不够重视学生动手实践活动的开展,未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无法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必须及时进行进一步的改革和优化,了解社会需求,及时调整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将我国的人口大国逐渐转变成人力资源的强国,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创新创业人才。这样,我国高校的毕业生才能不仅拥有高学历,还能拥有高水平和强技能,能够及时转变其就业理念,突破传统就业观的束缚,能够敢于创造、勇于创新、乐于创业。

2 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存在的问题

2.1 缺少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

在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时,社会环境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是十分关键的外部条件。

首先,受到传统评价体系和教育观念的影响,部分人和企业还秉承较为传统的观念和意识,在他们眼里,高学历的人高人一等,知识重于技能。重学历轻技能的理念还没有从根本上扭转,这就导致职业教育无法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关注,也导致职业院校无法吸纳更多的人才,无法培养出更多符合社会需求的创新创业人才。

其次,虽然近些年我国逐渐开始重视职业教育,但社会仍旧认为职业教育属于二流教育,认为高职学生积累的知识量远不如研究生和本科生,技能水平不如中职生。此外,很多家长较为反对学生选择自主创业,更希望其能选择“铁饭碗”一样的工作,不愿学生从事一些具有高风险、高投入、高压力的工作,认为匠人低人一等,是所谓蓝领工人,不愿意让自家孩子当蓝领,希望其能选择较为稳定的工作。在这样的环境下,工匠精神的内涵无法得到良好传承和发扬,创新创业活动也难以顺利进行,进而会严重影响到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

2.2 未能构建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从当前高职院校的教学情况来看,很多学校的办学时间较短,缺少丰富的管理经验和教学经验,也存在非常多的不利因素,这导致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出现形式大于内容的情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不够重视创新创业教育,未能将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融合,未能从深度和广度的方面进行研究,课程设置的较为混乱,未能构建出一个具有较强操作性和系统性的教育体系、课程体系,也未能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从师资的角度来说,部分院校教师队伍缺少整体规划和严格管理,缺少较强的专业素养;教师不具备较强的技能水平和专业能力,虽然拥有较为扎实的理论知识基础,但缺少丰富的实践经验、知识体系,教育方法难以符合创新创业教育的相关需求。在创新创业教育中,教师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教师是重要的引导者、组织者以及实施者,同时也是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关键所在。但当前高职教师缺少良好的成长环境,其各项能力和素养无法得到有效提高,难以在工匠精神的基础上培养出更多符合社会需求的创新创业人才。

2.3 学生的能力和素养参差不齐

在培养创新创业人才中,学生的个人能力、综合素养也是其中至关重要的影响因素,是必要的核心发展动力。

首先,虽然各大高校都在不断扩招的过程中,但社会中依然会出现人才培养质量无法适应岗位需求的情况。如今,我国的产业结构正在不断优化和调整中,企业对人才提出的要求也发生了较大改变,而高校培养的人才短时间内无法满足企业的实际需求。

其次,高职学生普遍都是“00 后”,这些学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其能力和意识存在较大差异。部分学生在工作的过程中常会出现一些问题,影响到工作效率和质量的提升,也会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高带来消极影响。

3 工匠精神下提高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方法

3.1 构建良好的社会环境

良好的社会环境将会给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带来更多便利,促使更多的学生专心投入到创新创业活动中[1]。如今,我国正在大力推行“万众创新、大众创业”,越来越多的人倾向于创新创业,但时常也会出现想法与动手操作割离的情况。很多人对工匠精神的理解仍旧处于表面,认为工匠精神指的就是瓦匠、木匠、铁匠等职业,认为工匠们做的都是一些粗笨的工作,认为创新创业不是这些工匠能够亲自动手去创造。然而自古以来,工匠精神在发明创造和技术创新方面层出不穷,工匠精神是每个国家得以发展的重要源泉。要想构建出创新型国家,就应当唤醒人们的工匠精神。工匠精神鼓励革新创造,和创新创业有一定的契合,创新创业具有较强的技术性,同时也需要精益求精和开拓进取。如果缺少工匠精神,那么将难以取得较好的创新效果。创新创业不仅需要拥有独特的想法和思维,准确把握市场需求,还需要注重质量和细节,能够始终秉承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能够充分利用可靠的技术和发明,解决当前人类面临的难题,能够推动国家的发展和进步。只有这样,才能产生更加强大的推动力。因此,为了促使高职院校培养出更多创新创业人才,社会和国家就应当做出更多的努力,通过政府积极引导、社会大力倡导等方式,努力构建出一个全员尊重创新创业的良好社会环境,运用不同的渠道和方式宣传工匠精神和创新创业教育,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和文化氛围,促使更多的人突破传统理念的束缚。地方的政府应当出台不同类型的扶持政策,保证融资体系的完善和优化,构建多样化的服务平台和信息发布平台,应当充分调动所有的力量和资源,为高职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最大程度提高创新创业的有效性和成功率,保证创新创业、工匠精神、社会氛围之间能够形成良性循环。

3.2 调整和优化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高等职业教育的特殊性要求其设置的课程体系能够符合当地的经济特色,需要充分融合人才岗位的设置、产业情况发展等方面的内容[2]。因此,各大高职院校需要保证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能够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可全面提高学生的自主创业能力与实践能力,使其更好地适应当地的经济发展情况,成长为创新创业型人才。因此,高职院校需要调整教育的教材、教学方法、评价体系,优化教师的考核与培养制度,注重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建设实训中心,提供不同类型的项目设计,强化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等。从课程体系方面来说,学校应当从顶层入手,积极联合不同的部门,采用齐抓共管、协作实施的方式进行管理[3]。学校的领导应当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中层领导应当积极配合和贯彻,保证各个部门能够配合工作,严格执行相关政策,不断优化和完善教育体系。只有学校内所有的部门都积极配合,才能保证创新创业教育的稳定开展,才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工匠精神。

3.3 重视双师教师队伍的建设

要想在工匠精神的支持下,培养出更多的创新创业人才,那么就需要教师能够具备较强的能力和素养[4]。强化专业课教师工匠精神的培养,通过他们的言传身教润物无声地影响学生。高职院校应当提高对教师的要求,保证所有的教师不仅拥有扎实的知识基础,还拥有职业资格证书,拥有在企业工作的经验和经历,能够在工作过程中投入更多的热情和努力,能够认真研究、认真教学。

高职院校还应当吸引更多的优秀教师,运用政策引入或者培养更多的专业带头人,建立工坊、大师工作室等科研实训场所,从根本上提高整个教师队伍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院校可以经常与各大企业进行合作交流,构建专门的人才培养基地和机制,实施校企合作,根据企业需要培养人才,师资和实践场地共享,积极开展不同类型的教育教学活动。

高职院校应当构建系统的人才培养工程,促使在职教师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使教师能够经常参与到不同类型的培训活动中。学校应当根据在职教师的实际情况,构建教师的成长系统,同时还需建设职业能力培训、绩效考核等机制,为教师各项能力和素养的提高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利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等比赛检验师生动手实践水平,促进工匠精神的培育。

3.4 发挥思政元素在工匠精神培育和创新创业能力提升中的重要作用

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对创新创业具有积极、 正面的影响。工匠精神是指匠人们对自己的工作或产品进行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信念,一旦形成就根深蒂固,会成为一种责任和追求。高职院校应当利用各种思政元素,在高职学生心里牢牢扎下工匠精神的种子。厚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打造富有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孕育培养当代大学生自主创业精神的土壤,开辟具有民族特色的创业之路。

首先,高职院校应发挥校园新媒体的优势,用好微博、微信公众号、抖音、快手等平台,将正确的传统文化理念植入实践教学中,围绕工匠精神和创新创业两大主题做好文章。通过不同形式的宣传和引导,注重人文情感关怀,深入挖掘校友和在校学生的典型案例,加大典型人物、事迹的宣传力度,弘扬工匠精神,传播劳动光荣理念,增强高职学生动手实践的荣誉感,鼓励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与师生进行沟通交流,增加感情共鸣,激发学生自豪感,坚定师生理想信念,营造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培育工匠精神和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良好人文氛围。

其次,应积极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把工匠精神和创新创业作为一个重要的专题融入学生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中。结合各行各业工匠们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例子,激发学生向工匠们学习的追求和态度,引导学生在提升技术技能水平,创新创业的同时,树立起崇尚劳动、爱岗敬业、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同时,教师们也要改进教学方法,在授课的过程中增加和学生互动的形式,让学生积极参与、畅所欲言,营造专业学习氛围。课后,还可以以第二课堂活动为契机,带学生去实地参观访谈,和工匠们面对面交流,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将专业素养和情感态度联系起来,形成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的完美结合。

3.5 积极开展不同类型的实践实训活动

在培养学生工匠精神,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时,实践实训活动能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5]。相对于其他的高等院校来说,高职院校的实践实训基地,无论是从设施要求方面来说,还是从环境条件方面来说,都具有较高的要求。

首先,高职院校应当构建多方合作的共同体,将政府、学校、行业、企业等有效融合起来,及时与不同的行业进行沟通和互动,努力构建出一个全面联合的创新创业实训基地,为学生创新创业搭建良好的基础。

其次,院校需要定期邀请“匠人”、企业精英,来校和学生面对面交流,为学生的创新创业做出合理指导,还可创设真实的场景,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锻炼和提高自己[6]。利用这样的方法,不仅可让学生认识到创新创业、工匠精神的重要性,还能切实提高学生的各项能力和素养,使其在日后的创新创业过程中励志笃行、止于至善。

4 结语

综上所述,创新创业教育需要高职院校长期坚持,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也并非短期内就能立刻实现的。在当前的社会形势和教育形式下,社会应当为创新创业教育提供良好的氛围与环境,学校应当构建合理的教育教学体系,重视双师教师的选拔和培养,发挥思政元素在工匠精神培育中的重要作用,同时还应当积极开展不同类型的实践实训活动,最大程度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促使全体学生形成良好的工匠精神。

猜你喜欢
工匠院校精神
90后大工匠
虎虎生威见精神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工匠风采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工匠神形
拿出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