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东
(陇南市文县堡子坝小学,甘肃陇南 746405)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以学生综合素质水平为主体的课程, 学生的实验活动为当前德育工作开展搭建了较为关键的平台[1]。通过学习科学,学生可以从中拓宽视野,在学习中认识世界,并且能够学习到许多人生哲理。因此,在进行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教授课本上的知识,还要确保研究与探索方面的全面性,进一步高度重视与大自然的相处。科学是一把“双刃剑”,在这个技术飞速发展的新时代,已经涉及了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在科学教学时开展这方面的工作是非常必要的。
在启蒙阶段,由于孩子对事物的认知不全面,教师对孩子的引导就非常的关键。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日的教学中,发挥好课堂的主渠道作用,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不知不觉中让学生得以熏陶和培养。在小学科学课中,加强德育教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几年来,小学生不良行为呈现上升的发展态势,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对德育工作不够重视。重视和加强青少年的品德教育,已经成为当今我国素质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习惯是人的行为倾向,也就是说,习惯一定是行为,而且是稳定的,甚至是自动化的行为。如今,小学科学课的进程离不开一系列的实验探究,鼓励广大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去,以此来有效地提高了广大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由此可见,进一步加大培养学生某些学习习惯是关键性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从细节出发,关注学生们的行为习惯,并且进行教育。比如,在进行科学实验时,使学生遵循实验室的规章制度,爱惜实验器材,使用后主动放回原处,对学生的帮助要给予感谢。另外,进行小组讨论时,遵循课堂的纪律,认真听讲、认真实验也是对教师的一种尊重,不做与课堂无关的事情,每个人都应该维持良好的课堂秩序。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对学生进行引导和鼓励,对于那些能力较差、组织纪律较差的学生,不应该进行片面的评价,应耐心教育学生。督促学生制订好学习计划,并进行科学的分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要意识到,作为学生教育的启蒙者,学会循序渐进,贯穿始终,并且将必需的道德理念同社会实践有机结合起来,进而让学生清楚地意识到日常良好的学习习惯的意义所在。
在学习过程中,不免会遇到或多或少的难题,一个人的能力总是有限的,所以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有效的方法或手段,让学生明白“星多天空亮,人多智慧广”的道理,不但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而且还可以提高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沟通效率。进一步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与互帮互助理念,同时不断加强合作学习,往往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当前的教学中,合作互助和团队精神,是教学中在知识教育的同时必须培养的重要核心素养,是学生完成有效学习和在未来的发展中有效合作、提高工作效率的基本素养,因此在教育中必须予以重视。
在当前阶段中,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始终离不开高效的科学态度,并对其德育工作产生重要的影响。对小学生来说,在科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依据具体教学内容分析出与之关联的操作方案、动手操作等活动,以便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并引导学生切勿投机取巧,懂得遵循事物发展的规律。例如,在《抵抗弯曲》教学过程中,广大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按照具体步骤进行操作,寻找规律,引导学生探索发现。
现如今环境是人类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环境污染严重,形势恶劣,进一步加大环保力度,这已经成为需要全国人民努力的一项重要问题。通过学习科学,可以使学生发现生态系统保护的重要性,可以更好地提高他们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引导他们从自我做起,点滴小事做起,把保护环境当成他们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例如,关于水资源污染与保护一课中,相关教师可以预先依据内容设计出符合标准的实验方案以及课程考察方案等,并且让广大学生按照实验方案要求进行实践探索,从而让学生了解到,污染的大部分原因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由于早些时期一部分人对于环境保护的意识不太强烈,导致了水土流失严重以及垃圾包围城市等一系列后果,获悉这些知识后使学生内心震动,告诫学生作为地球上的一份子,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积极思考可行的且有效的化解策略,激发出学生们强烈的责任感,进而有效地提高其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
小学生本就是一个比较好动的群体。对于一成不变的课堂,部分学生不可能全身心的投入。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创造一个高氛围的课堂,而且高度关注其中的每一环节,同时深入了解每一位学生日常学习生活动态,帮助学生开发思维。这样既可以激励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可以调动其课题参与积极性,把更多的注意力投入于课堂,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除此之外,对于观察周期较长的活动,学生的积极性也会逐渐降低,教师应适时地给予学生鼓励,提高其自信心,制定目标,树立榜样,这样一来,不但在某一方面强化了学生的意志,而且有效地增强了学生的相关责任感等。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文化历史最为灿烂的民族之一,进一步加强德育教育就是为了提高其民族意识。在小学生新课程科学教材中,不仅可以丰富小学生的学科知识,提高动手能力,体会人与自然的美,还可在诸多课程中加入爱国理念。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教材的内容应进行深入的挖掘与剖析,深入地剖析和挖掘相关知识与德育两者的共同之处,并且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初步体会到“国以民为本,民以国为家”的道理,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质量。如在讲《各种各样的材料》时,教师可以通过讲解造纸的技术与方式,使学生清晰地了解到造纸的重要步骤,进一步感受造纸的乐趣及意义,体现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另外,教师可让学生在家观看我国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利用这一方法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使学生为此热血沸腾,并努力做到“晓之以物,动之以情”,从而培养小学生爱祖国、爱科学的责任意识。
在课堂中,进一步强化相关教师的职业素养水平是极为重要的。所谓教师,就是除家长外,学生的直接引导者和“模仿者”,应在实际的课堂教育教学中树立良好的人民教师形象,并使学生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切实感受到教师的独特魅力,进而有效提高了其德育教育水平。学生的成长中榜样的力量是非常重要的,在中小学生成长过程中,家长和老师应该积极做好学生的榜样,只有家长和老师在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中做出积极的努力,树立正面的形象,学生才能够从教师和家长的行为举动中,领会自己应该发展的方向和坚守的原则,家长和教师的言传身教,对于学生的影响极其重要,特别是在小学阶段,教师和家长对学生树立的榜样,在学生一生的成长和发展中具有刻板印象,这些榜样的引领使学生一生都无法做出改变,并影响学生一生,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积极树立正面形象,对学生进行正面引领。
对于小学生而言,科学要进行大量的实践,大多数的课程内容必须同实践有机结合起来。这就要求在课堂中,教师必须要把握好重要的一分一秒,让学生充分理解其中的重要内容,积极督促学生实践,确保每一位学生可以独立完成课堂内容,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以此培养学生良好的人生观等。例如,在《自己栽培芽苗菜》活动中,教师可以在上课前准备有关芽苗菜的各种信息,并给学生展示,最后提出问题,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亲自动手实践,通过自己栽培芽苗菜,领悟栽培芽苗菜的方法,培养综合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渗透可持续发展的意识。虽然实验过程较长,但这体现了学生具有大胆创新实践,勇于探索,持之以恒的精神,让学生明白每一份收获、每一份成功都来之不易。同样做人也是,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进而有效地推动学生个人全面地发展。
在日常生活当中,科学是极其重要的一部分。但是由于小学生的生活阅历浅,见识较少,对于同实践方面结合并非易事。这就要求教师在讲授课程过程中,要密切结合实际,并适当地开展德育教育,引导学生自己发现,让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内容找出与实际相贴切的例子,从中获得感慨。在科学学科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引导,应该让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并结合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在认知和了解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引导和思想品德的养成教育。在实际的课堂教学当中,关于牛羊的反刍现象,教师可以从其反刍现象形成的原因开始分析,让学生学会自我保护。
科学在一定程度上不仅有效地推动了人类对自然的深入认识,同时也在推动社会发展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只了解科学远远不够,还要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观念。在崇尚科学时,进一步追求科学与创新以及精神自由,去除封建落后的愚昧思想,从而在科学观的德育教育中全面提升自我。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将科学家的故事讲给学生,培养学生崇尚科学的精神,从而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和科学精神的培养,提升学生科学精神和探索精神培养的启蒙作用,实现在科学教学中以科学精神的培养和启蒙教育,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发展和自我修养的提升。
生活处处离不开科学。总之,科学教学中的德育重在渗透,德育的渗透也要注意它的策略性,一定不要喧宾夺主。对教师来说,不仅可以丰富课堂内容,还可以提高课堂效率,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处于启蒙阶段的学生来说,可以在实践中学习,提高动手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深刻意识到人生责任意识与价值理念的重要性,为以后更好地发展奠定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