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佳妮,丁娟,毋津
(1.太原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山西太原030024;2.太原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山西太原030024)
一直以来,爱国情感始终是我国民族精神的核心,深深根植于亿万中华同胞的心中,爱国主义教育则是亘古不变的教育主题。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爱国主义是中国社会进步和文化发展的主旋律,是激励中华民族不断开拓进取、奋勇前进的思想动力和精神支柱[1]。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新时代爱国主义实施纲要》《新时代爱国主义实施纲要》指出,新时代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对于振奋民族精神、凝聚全民族力量,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因而在当前复杂的国际形势下,做好爱国主义教育,特别是青年的爱国主义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一直以来,爱国主义都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关键所在。五千年文明延绵不绝,与中华民族传承的爱国主义精神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虽朝代更迭,但抵制和反对民族分裂、渴望和维护国家统一始终是历史的发展的大势。从古至今,一批批捍卫国家尊严、维护国家统一的爱国人士不断涌现,如岳飞、文天祥、郑成功、邓稼先、钟南山等。随着历史的发展,在不同的时期,爱国主义也被赋予了不同的意义。近代的爱国主义是在资本主义侵略的背景下形成的,面对外敌的入侵,中华民族急需统一思想、振兴中华,近代的爱国主义是救亡图存、毁家纾难的爱国主义;现代的爱国主义是在和平环境但经济不发达的背景下形成的,面对落后的中国,中华民族急需艰苦奋斗、发展壮大,现代的爱国主义是艰苦朴素、自强不息的爱国主义;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代,爱国主义也有了新的含义,当代爱国主义是在全面深化改革、脱贫攻坚的背景下形成的,面对我国目前所处的复杂国际形势,中华民族急需团结一致、牢记使命,当代的爱国主义是万众一心、实现伟大复兴的爱国主义。
(1)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民族精神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积淀的,为大部分成员所认同和接受的价值观、行为方式等。中华民族精神具有强大的包容性,因而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中华民族精神也是动态发展的,吸收和采纳了很多优秀的文明成果,与时俱进。在新时代下,民族精神是中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核心。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进行的一系列抗争,就是中华民族觉醒的历史进程,就是中华民族精神升华的历史进程[2]。”
(2)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新时代爱国主义的主题。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首次提出中国梦这个重要指导思想和重要执政理念,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必须建设伟大工程;必须推进伟大事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爱国主义始终是把中华民族坚强团结在一起的精神力量,改革创新始终是鞭策我们在改革开放中与时俱进的精神力量[3]。”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人类已经来到5G时代,使用互联网已经成为青年获取知识的必要手段,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高校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平台和途径,通过互联网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等特点,用青年更益于接受的方式进行。互联网在对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产生一定积极意义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近年来自媒体的发展,使得人类获取信息的渠道陡然增多,这其中不乏一些不良信息,如历史虚无主义者、境外敌对势力、分裂分子等,他们利用碎片化的信息,采用多样的手法、较强的迷惑性,误导我国的青少年,而青少年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尚不成熟,仍处在发展完善阶段,过量的信息会影响青年的判断,使他们误入歧途。因此,新时代的爱国主义教育必须利用、善用网络这把双刃剑,将阵地从现实延伸至网络空间,通过内容建设、话语创新、制度完善等途径,构建线上线下联动的爱国主义教育新机制[4]。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关键阶段,对青年的爱国主义教育更加复杂和困难,利用网络对青年进行良好的爱国主义教育,能有效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
无论社会如何发展、科技如何进步,根植于亿万中华民族同胞心中的爱国主义情怀永不会变,习近平总书记同样强调:“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最深层、最根本、最永恒的是爱国主义[5]。”在这个物欲横流、信息纷杂的时代,对高校青年进行有效的爱国主义教育是一个新的课题和挑战。
从古至今,无数历史人物为我们树立了爱国榜样,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向人们阐明着对这片土地的热爱。作为高等学校的教育者,要善于利用这些优秀人物的案例,以各种形式、方式充分开展对学生们的爱国主义教育。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新时代的爱国主义内涵逐渐清晰和明确,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当前,我国已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期,青年作为祖国未来的接班人和社会主义的建设者,需站在历史的高度,将自身的发展与祖国的命运统一起来,因而,对青年做好爱国主义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2019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指明了方向、明确了目标,《纲要》强调,“唱响互联网爱国主义主旋律。加强爱国主义网络内容建设,广泛开展网上主题教育活动……让爱国主义充盈网络空间”。进一步明确了新时代下将网络作为爱国主义教育新阵地的要求。在新时代,用好互联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有着重要且积极的意义。
一是有助于保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加强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始终是密不可分的、相辅相成的,只有三者相统一,爱国主义才是鲜活的、真实的。二是有助于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率和提高党建工作活力。当前在校大学生思维活跃、善于独立思考,对于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如若一律采用教条式、灌输式的方法进行,势必会有事倍功半的效果,使用网络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大学生的生活中,在大学生身边营造浓厚的爱国主义网络氛围,用好显示教育和隐式教育,则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样,将互联网式的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党建工作中,会对日常的党员教育工作注入新的活力。三是有利于把爱国主义的种子埋入每个青年的心中。有效、深入、广泛的用好网络,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在广大青年群体中形成良好的爱国情怀氛围,产生群体效应,进而影响更多、更广的群体。
我们应积极关注网络与爱国主义叠加产生的正效应,尊重年轻人的爱国情感,肯定他们的创新,通过借鉴与吸纳拓宽爱国主义教育的场域,推动网络爱国主义的良性发展[6]。但同时,互联网也为青年的爱国主义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多样化、碎片化的信息充斥着整个社会,影响着青年对这个世界的认知。
一是丰富了教育内容,扩大了受众群体。爱国主义既不会自动跑到青年学生头脑中的,也不会于青年学生头脑中自发形成[7]。良好的使用互联网会使更多青年接受更多的爱国主义教育。随着手机等技术产品的普遍使用,公众号、短视频自媒体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爱国主义素材被大众所发现与熟知。而我们也更应该在互联网这一平台占据主动性,让主流内容走进更多大学生的脑里、心里。
二是增加了教育形式。正如黑格尔所说,内容从来不是独立于形式之外的东西,“内容所以成为内容是由于它包括有成熟的形式在内”[8]。当代年轻人更乐于接受轻松、愉快的表达形式,如火神山医院建设时,网友们亲切的为各类器械取昵称,体型娇小的叉车统一叫“叉酱”,蓝色挖掘机叫“小蓝”或者“蓝忘机”,混凝土搅拌车叫“沤泥酱”等,通过合适、舒服的表达形式,内容才能更加广为流传,被更多的人所接受与铭记。随着5G、AR等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从前扁平化、单一化、教条化的爱国主义教育增加了更多的教育形式,活跃于网络空间的青年学生们也更乐于通过这样的方式获取信息。一方面,要在话语表达中尽量减少概念性表达和抽象化措辞,学会以小见大,用“小故事”阐明“大道理”,用鲜活的榜样来弘扬正能量。另一方面,要最大限度地贴近网络大众的审美需求,使用大众喜闻乐见的新鲜话语,以“小语言”表达“大思想”,使大众轻松愉悦地浸润于爱国主义氛围中[9]。同时,要善于将科技与爱国主义教育融合,采用AR等方式,强化青年学生的观感,从而加强他们的体验。
三是扩展了表达平台。面对境外敌对势力和分裂分子的猖狂言论和疯狂做法,面对我国国力日渐增长的良好态势,广大青年学生更多的选择通过互联网这一平台抒发自己的爱国情怀,增加了青年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对青年学生牢固树立“四个自信”、爱社会主义等有着积极的意义,进而会在青年学生中产生一批拥有深沉爱国情怀的优秀人才。
一是网络制度不健全。在自媒体时代,人人都有话语权,人人都能做舆论的主人,在网络这个虚拟的世界,也给监管带来了很多困难,这就给了一些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因此,网络上良好的爱国主义教育氛围离不开法制的监督和制度的监管,网络不是法外之地。
二是内容多元和碎片化。网络虽然给人类带来了丰富的内容,但同时,多元和碎片化的内容也对青年学生产生了片面的影响。碎片化的信息很容易误导青年群体,因此,需要家庭、学校、社会、政府“四位一体”四管齐下,共同发力,为青年营造一个健康、积极、和谐的爱国主义教育网络氛围。
三是形式创新性不足。目前,网络对我国青年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产生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各高校并没有将网络和爱国主义教育的融合做到很好,导致大学生感受到的爱国氛围不够浓烈。根据笔者的调查,对5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发现76.3%的大学生反应没有体验到学校内学生们之间浓烈的爱国氛围。应当发挥应用好网络的各类形式,采用大学生使用更多的网络平台做好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在“昭显蓄隐”中开展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
四是教育工作队伍素质不足和学生思想行为复杂。“95后”和“00后”已经成为在校大学生的主力军,他们从小接受了更多的新鲜事物和先进思想,因而思想和行为也更为前卫,而高校的教育工作队伍年龄普遍较大或是兼职人员,思想和思维方式等与大学生存在较大差距,缺乏和青年大学生沟通交流的经验,所传授的各类教育理念难以使学生接受。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永恒主题。要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辅导员作为高等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者、实施者、指导者,有义务对青年大学生进行有效的爱国主义教育,而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利用互联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互联网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有力武器而不是绊脚石,是当下高等教育的重要研究课题。
对于此,笔者提出以下几点有效路径。
根据中央《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辅导员要对青年学生做好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国际大势,把学生培养成为又红又专的受尊重的建设者和可信赖的接班人。在一定程度上,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引路人和灯塔,因此,做好辅导员等干部队伍的爱国主义教育显得尤其重要。在网络媒体的各类信息中,要能精准抓住并利用积极言论,剔除不良言论,在班团活动、谈心谈话等日常工作中对青年大学生做好引导,让学生与自己产生强烈的共鸣。
在爱国主义教育中,将党建工作有效融入,一方面能够使爱国主义教育更加高效的施行,另一方面能够激发党建工作的活力。从高校学生党支部入手深入爱国主义教育,是爱国主义教育工作实践探索的重要且关键的一步。
2015年12月30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坚持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相统一。我国爱国主义始终围绕着实现民族富强、人民幸福而发展,最终汇流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祖国的命运和党的命运、社会主义的命运是密不可分的。高校学生党支部是高校基层党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青年的优秀代表,在当前的互联网背景下,做好高校学生党支部的爱国主义教育是我国爱国主义教育系统的重要一环。正如我们所知,高校入党学生均为青年中的佼佼者,对他们做好爱国主义教育,不仅能提高他们的党性修养,还能充分利用他们优秀学生的身份,以实际行动去影响、带动、组织、凝聚广大学生,将爱国主义情怀更有效、更快速、更广泛地在全体学生中间传播。
众所周知,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是用无数英烈的鲜血换来的,红色文化是我国特有的、共产党在长期革命实践斗争中产生的文化,宣扬好红色文化,能够起到激发青年爱国情怀、感化青年的作用。
将红色文化融入校园文化、班级文化、社会实践等活动中,用好红色文化、宣传好红色精神、讲好红色故事、学好红色人物,构建爱国主义教育“四好”红色体系。通过先进的技术方式,让青年更能身临其境的感受红色文化的精神和内涵,产生强烈的爱国情怀。
随着时代的发展,当前社会已经进入了自媒体时代,早已不是一言堂的时代,人人都是发言者,人人都是舆论的主人,爱国主义教育同样不能走在末端,要善于利用自媒体等新的形式和载体,采用“95后”和“00后”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以先进的多媒体技术手段推进爱国主义教育的创新发展。这样,教育的载体不再局限于课堂之上,教育方式也不再是单一的灌输式,也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三全育人体系提供了保障。
中国的未来属于青年,中华民族的未来也属于青年。青年一代的理想信念、精神状态、综合素质,是一个国家发展活力的重要体现,也是一个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只有对新时代青年做好爱国主义教育,我们的国家才会更加繁荣昌盛,民族才会更加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