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大学生道德教育探析

2021-03-07 20:52:37朱小檬
文化学刊 2021年7期
关键词:道德教育教育者道德

王 男 朱小檬

近年来信息技术突飞猛进,各种新媒体平台不断发展壮大,逐渐渗透到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中,也因此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新媒体的发展使得道德教育的形式更加多样和新颖,教育内容也更加丰富多元,为大学生的道德教育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但是,我们在享受新媒体提供便利服务的同时,也要意识到在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的道德教育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只有进一步探究新媒体时代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机遇和挑战,清晰地把握教育形势,才能化消极为积极,推进大学生道德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新媒体的含义及特点

(一)新媒体的含义

新媒体是在传统媒体发展的基础上运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的新的媒体形态,包括所有数字化的传统媒体、网络媒体、移动端媒体、数字电视、数字报纸杂志等。新媒体主要通过互联网、局域网、无线通信网等渠道,以手机、电脑等终端设备向人们提供文字、图片、音频和视频等服务,主要表现形式有微博、微信、QQ等[1]。

(二)新媒体的特点

1.资源共享性

随着移动媒体的迅速发展,互联网最大的优势就是将天下所有信息进行传播和共享,传播速度非常迅速,新媒体时代信息的共享和传播,完全脱离了时间和空间的约束。借助新媒体,人们可以浏览更多的信息,随时获取自己想要的资源。

2.交互性

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的交互性很强,独特的网络介质使得信息的传播者和接受者的关系走向平等,在接受信息的同时还可以与信息发布者进行交流互动,为受众提供了更多表达自己观点的机会,可以提高受众的自主参与性。

3.个性化

相比于传统媒体,新媒体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掌握用户的信息偏好,针对这种信息偏好,向受众推送符合“个人口味”的信息,为其提供个性化的服务,从而满足社会多样化的需求。用户的主动性也获得了大幅度提升,可根据自身的需求、爱好进行私人信息制定。

4.虚拟性

网络空间是一个充满无限可能的空间,个体以跨越时空的匿名方式交往。相比于现实环境,新媒体环境具有很强的虚拟性,信息发布者和接受者都不知道彼此的个人信息,造就了高度自由的虚拟空间,它迎合了大学生对自由与个性的追求。

二、新媒体时代开展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意义

(一)提供了丰富的道德教育资源

网络和新媒体的发展,使得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方式更加多样,各类网站、专题论坛以及各类教育性的应用软件,为大学生的道德教育提供了丰富且优质的教育资源。大学生可以通过电视新闻、手机信息推送等新媒体的各类终端设备了解到全国各地的模范人物的事迹,为大学生提供了丰富鲜活的教育素材。例如,在网络和新媒体上我们可以看到时代楷模和道德模范的宣传报道,相比于说教和单一的文字,这种方式更容易进入大学生的视野,引起大学生群体的关注,进而能够感染学生自觉地向道德模范看齐,提高自身的修养。

(二)创新了道德教育的方式

新媒体的发展为当前大学生的道德教育提供了形式多样的方式,基于新媒体的新型教育方式逐渐融入到了大学生道德教育中,实现了从传统的线下课堂教学到现在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转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以教师“灌输”为主,文字描述较多,不够生动,学生的学习兴致不高,而借助新媒体可以将图片、音频和视频带进课堂,使得教学内容更加生动直观。例如,教师可以利用雨课堂和大学生MOOC等教学软件,将课件和视频直观地展示在学生面前,通过弹幕进行师生交流互动,还可以在教师端通过滚动大屏幕来抽取学生回答问题,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

(三)调和了教育主客体之间的关系

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各类网络平台蓬勃兴起,例如微博、微信、QQ、腾讯课堂等,这些与传统媒体相比,增强了人与人之间的远程互动性,而这种互动性极大地推进了道德教育主客体之间的关系,在大学生道德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大学生和高校教师在新媒体的使用中占比较高,教师和学生的联系更加方便和快捷,不再受地方和时间的限制,师生之间的交流更为密切,有助于构建新型师生关系。此外,新媒体的虚拟性为师生交流提供了一个虚拟空间,这样使得平时见面比较腼腆的学生更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有利于教师对学生的道德认知和情感状况进行全面的了解和评估,从而推进大学生道德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2]。

三、新媒体时代大学生道德教育面临的挑战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新媒体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青睐,不仅与大学生的生活学习息息相关,而且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对新媒体平台的依赖程度也日益加深。但是,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要用辩证的思维看问题,新媒体是一把“双刃剑”,它在为大学生道德教育提供机遇的同时,也给大学生的道德教育带来了诸多挑战。

(一)大学生道德行为失范愈加严重

新媒体平台在内容上具有很大的包容性,各种信息错综复杂,信息来源渠道较为广泛,而处在大学阶段的学生,道德认知还不够成熟,道德判断能力不足,价值观念也较为模糊,缺乏对信息的筛选和分析能力,因而极易受到错误价值观念的影响,随波逐流,出现明显的从众行为。

(二)新媒体动摇了教育者的主导地位

在传统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教育者处在思想道德教育的主体地位,“教师教,学生学”,学生获得信息的渠道较少,教育资源大多掌握在教育者手中,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主要依赖高校教育者。但是,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变得更加广泛,内容更加丰富,对于信息的获取也更加主动,不再像过去一样依赖教育者。同时,学生可能会运用新媒体,针对教育者在课堂中讲述的内容进行验证,对教育者提出质疑,依赖度和信任度日益降低,这无形之中给教育者施加了压力。

(三)大学生道德教育内容出现新特点

道德教育内容是道德教育目标的具体化,是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及道德教育对象的实际而确定的。因此,在网络社会,道德教育的内容必然应随着互联网的变化而有所变化。

一方面,新媒体的发展打破了时间和地域的界限,不同地域的风俗习惯、道德规范和行为方式频繁地进入人们的视野,这些不同的道德规范和行为方式之间的矛盾冲突也变得更加尖锐;另一方面,新媒体的个性化和开放性,改变了以往传统单一的道德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相比于过去,教育对象的需求也变得更加多元化,教育场所也不再是传统的课堂,而是逐渐转移到新媒体平台。因此,这也对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内容和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四、新媒体时代加强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对策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尚未成熟稳定,德育工作者的综合素质尤其是新媒体使用技术的缺失,给大学生道德教育工作提出了多方面的挑战。道德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关系着未来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因此,如何有效地应对新媒体对大学生道德教育工作提出的挑战,推进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是当前的一项极为重要的任务[3]。

(一)建立完善的道德行为失范预防和监控机制

面对新媒体时代的大学生网络道德行为失范的问题,要深入分析道德行为失范的原因和特点,对症下药,建立完善的预防和监控机制,实现大学生道德认知和行为的一致性。一方面要建立有效的预防机制,根据大学生的心理和行为特点,对大学生进行网络道德行为的教育和引导,开设一些有关网络信息的辨别和分析的教育讲座或课程,提高大学生的信息辨别、筛选和分析的能力,并要求大学生严格遵守网络规范,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念,提高道德认知水平,强化大学生的责任意识、自律意识和安全意识;另一方面要建立监控和干预机制,组织专职人员对大学生的网络道德言行进行监控,及时掌握其思想和行为动态,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避免失范行为的扩大化。

(二)教育者要改变传统的道德教育模式

新媒体的迅速发展动摇了教育者的主体地位,教育者要及时更新教育理念,化被动为主动,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优势,改变传统的灌输式的教育模式。在新媒体时代,学生的主体意识不断增强,获取信息的方式更加主动,以往传统的课堂灌输模式不再符合学生的需要,学生更加期待在课堂中融入新鲜元素。因此,教育者要主动学习和利用新媒体技术,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及时掌握大学生的网络动态,收集和分析大学生近期关注的热点话题和道德两难问题,根据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行为特点,寓教于乐,有针对性地开展更加新颖和丰富有效的思想道德教育活动,从而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做出正确的道德判断和行为选择。

(三)强化网络道德教育的服务功能

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者应该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体性。新媒体具有信息传播迅速、开放性和交互性等特点,成为大学生网络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阵地,大学生面对多元化的信息,在信息的选择、分析和判断上会有很强的主观性,这也直接影响着他们对这些信息的接受程度。因此,要充分了解大学生对各种信息的个性化需求和特点,建立符合大学生心理特点和个性化需求的网络道德教育服务体系,开发一些具有吸引力的新媒体平台,提供个性化的咨询服务,为大学生提供更全面、更优质的教育内容。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尤为重要,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社会道德的发展。因此,处于新媒体时代,我们更应该高度重视大学生的道德教育,正视新媒体发展对大学生道德教育带来的挑战,主动适应时代发展要求,与时俱进,及时关注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动态,转变教育理念,建立完善的预防和监控机制,预防和矫正大学生道德行为失范,通过不同的方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

猜你喜欢
道德教育教育者道德
什么叫美好的道德教育
新教师(2023年12期)2023-03-14 10:11:29
张慧萍:做有情怀、有温度的教育者
工会博览(2023年1期)2023-02-11 11:57:46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十几岁(2021年24期)2021-11-18 02:18:40
整合校外教育资源 做好青少年道德教育
甘肃教育(2020年20期)2020-04-13 08:04:22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与两位美国音乐教育者的对话——记于“2015中国音乐教育大会”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
新闻前哨(2015年2期)2015-03-11 19:29:31
如何对幼儿开展道德教育
成人:道德教育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