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突性话语中语用缓和性回应策略的研究

2021-03-07 20:52薛青妍
文化学刊 2021年7期
关键词:冲突性谈话婆婆

薛青妍

一、引言

在我们的人际关系中时常会出现两种状态:冲突和缓和。国内外学者进行的研究大多是关于冲突话语的语言结构,包括会话的开始,展开和结束过程。但是对于冲突话语结束后所造成的对立情绪和紧张的人际关系的处理措施却鲜有人涉及。影视剧本中有大量的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和多种多样的角色表达以及贴近真实的人物生活画面,因此,本文所进行的研究主要以影视剧本台词为基本语料,以获取一种缓解话语冲突的行之有效的表达方式——“缓和性冲突回应”[1]。

二、冲突性话语中缓和性回应

社会学家齐美尔认为,冲突和合作这两种社交形式常常共存于一个事件之中。因此,我们可以得出在人际交往中所产生的冲突性话语必然也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合作性”(冉永平 2010)[2]。在Caffi(1999)看来,缓和性话语具有策略性,在人际交往中采用缓和性话语可以使得交际顺利有效地进行;缓和性话语还具有实用性,在交际互动中,采用缓和性话语可以帮助交际树立鲜明的人际身份。社交中还存在着冲突管理,通过语言手段对交际中的冲突性话语进行缓和或者加剧,可以帮助人们在群体中获得所想要的身份认同或者面子认同(李成团,冉永平2011)[3]。

三、冲突话语中缓和性回应的表现形式

对缓和性话语冲突进行研究后发现,缓和性冲突话语主要包括以下八种表现方式:退避式、第三方调和式、让步妥协式、改变话题式、模糊表达式、诙谐幽默式、静默式和象征性同意式[4]。

(一)退避式

在一段交流中,谈话双方就一个问题争执时,其中一方拒绝继续谈话,通过这种停止冲突的方式我们称为退避式。例如:

患者:“你别碰我的东西。”

医生:“你好,女士,我是负责您病情的主治医生,可以让我看一下您的病情报告吗?”

患者:“我知道你,你给病人做手术,结果病人死在了手术台上,我不要你看。我要换别人看。”

医生:“好的,女士,您的要求我们医院会满足的。”

患者:“我要换医生。”

医生:“安排一下。”(电视剧《心术》)

在这段对话中,患者与医生产生争执,医生没有与他就这个问题纠缠从而停止了争执。通过争执一方的退出,使得争执的必要条件消失了,从而缓和了医患关系[5]。

(二)第三方调和式

在双方存在争执的情况下,由于争执双方对第三方不具有争执的理由,并且第三方在争执双方之间处于一个绝对公平的地位,因此,第三方的调和往往能够起到缓解争执的作用[6]。

文丽:“你母亲说我那会,你为什么不说话啊!啥叫与小男生谈笑啊?埋汰谁呢?还说他们已经决定在一起结婚生子了。你还不和我说,你说你在想什么!”

佟志:你能不能不要这样叫喊,你一个老师怎么不能好好说话啊!

南方:“你们不要吵了,大姐她收拾东西要去别人家住再也不回来了。”(王宛平《金婚》)

(三)让步妥协式

交际中,双方虽然存在冲突,但其中一方通过一定方式说服了另外一方,使得对方接受自己的观点,从而解决冲突[7]。

文丽:“我简直是黑了眼了,和你这么没良心的人在一起,我一个弱女子半夜三更地在外面,你也不怕我出事啊,找都不找我,你到底是不是我男人。”

佟志:“我找了你一晚上,后来又担心你回家了,我忙着往家跑。你跑哪了?不害怕吗?敢离家出走。”

文丽:“你还敢教训我,亏得我没出什么事,要是出事了,就都是你的错!”

佟志:“好!好!得!赖我全赖我!”(王宛平 《金婚》)

(四)改变话题式

交际者出于对对方面子或交际权的考虑,巧妙地转换话题来分散注意力,以缓解紧张的氛围,缓和冲突[8]。

Rachel: … you were picking a fight with my family (Rachel’s firm)…

Robert: Do you know why I love that picture? (Looking at the picture of Rachel on the desk)

Rachel: Because I’m still your little girl.

Robert和Rachel之间是父女关系,他们之间产生了争执,Robert为了缓解家庭气氛,巧妙地改变了交流的话题,停止了争执[9]。

(五)模糊表达式

所谓模糊表达式,就是指在表达过程中,通过在所使用的词语前加上“有点”“或许”等模糊性的词语,使得表达从要求变成建议。在话语中使用这些词语后,可以降低对对方的面子威胁,使得原本可能带有冲突性的话语变得温和随性起来[10]。

婆婆:“你们夫妻俩还在原来房间,我们带上孩子去这间。”

公公:“不行,这间晒不着太阳,我的腿脚不好,不能住这间。而且离街近,街上声音大,晚上睡不好。”

婆婆:“你这孩子没听到你爸说话吗?”

媳妇:“啊? 什么?”

婆婆:“连别人说话都听不到,能干了什么?”

公公:“这孩子不是没有听见,而是不想听。”

媳妇:“我无所谓啊,你们想去哪个房间住就去哪个房间住,我怎么着都行。但是大鹏也怕吵,晚上有点响动就睡不着觉。”

婆婆:“你别拿大鹏说事,我看是你不想搬。”

媳妇:“光咱们几个说搬房间不合适。要不还是等大鹏回来商量吧。”(陈宝华《婆婆来了》)

这段对话中,公公婆婆和儿媳因搬房间产生了争执,儿媳选择使用模糊表达的方式来减少对婆婆的面子威胁,防止冲突升级。

(六)诙谐幽默式

幽默可以使得谈话双方之间的关系拉近。通过幽默的话语应对冲突,同样也能缓解二人之间的紧张的气氛,使得对话双方之间的交流顺利进行下去[11]。

夫:“我的那件蓝色T恤呢?”

妻:“不知道。”

夫:“明天肖华的婚礼在哪个饭店举行?”

妻:“不知道。”

夫:“咦,我车钥匙呢? 我刚才放哪了?”

妻:“不知道!”

夫:“哟,你可真是个优秀的共产党员。”

妻:(笑了)

这段对话妻子因为生气用不知道来回答丈夫的所有问题,于是丈夫用调侃的方式使得妻子得到释怀[12]。

(七)静默式

在冲突性的交流中,暂时的静默能够掌握交流节奏,为其赢得话语权;并且能够在冲突升级之前,及时终止谈话,以防因为一时冲动为谈话双方造成伤害[13]。例:

佟母:“你父母是这么教育你的,男人得有时间做事业,咋能成天在厨房干活。”

文丽:“大家都上班做事业,做饭这种事,谁先回家谁干,别的家庭都是这样的。”

佟母:“谁说的,你姐姐他们也上班,回了家都是她们做饭。”

文丽:“你们外地人那样,我们北京不那样。”

佟母:“北京人就特殊吗?北京人不是中国人吗?”(王宛平《金婚》)

在这段对话中,文丽与婆婆产生了冲突,一番交谈后,婆婆的情绪变得很不稳定,文丽只得以沉默应对,终止谈话,一场“腥风血雨”就这样被扼杀了[14]。

(八)象征性同意式

象征性同意式是一种有效的缓和性话语,可以有效缓和冲突双方的交谈和关系。正如Brown和Levinson所说,象征性同意式交流是在表达与听取方不同的意见之前,先用简短的话语对听取方的意见表示同意或部分同意,再转而阐述不同的观点。

例:

李冈:“秦相,你到底要等到什么时候,再等下去,恐怕给靖国的贡品都准备好了。”

秦相:“不急不急,昨日我也得到消息,今日正准备启程,不过临行前,我要见一个人,已经派人去请了。我说李老弟,你先把这粥喝下,不急这一时半刻。”

李冈:“我说你这慢性子可真是,我看全武朝就你能撑得住气。(李冈喝粥)这黑黢黢的还挺好吃。” (邓科《赘婿》)

四、结语

本文通过对冲突性话语中采用的缓和性话语进行分析,揭示了冲突性话语会使得对话氛围变得凝重,使得交际的原本目的无法达成,而采用缓和性话语能够确保人际和谐,并且使得对话双方达到彼此的交际目的。同时,本文所做的研究仍然存在可以改进的地方,如研究中所用到的语料库不够系统全面。因此,在以后的研究中,笔者将为冲突性话语中的缓和性回应收集更多的语料资源,从而能够做更系统全面的分析研究。

猜你喜欢
冲突性谈话婆婆
班主任的谈话艺术
别把婆婆当成妈
正确理解术前谈话
例说高中历史课堂的冲突性链式情境设计
浅论《林海雪原》的戏剧性
冲突性新闻叙事时序性选择的心理效应分析
献给婆婆
(1)阅读理解两则
风婆婆来照相
关于《辽沈决战》一书的谈话(一九八三年八月九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