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理念下瑶族猴鼓舞体育文化发展的价值研究

2021-03-07 19:49刘方灵何卫东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1年4期
关键词:瑶族民族体育

刘方灵,何卫东

(1.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广西崇左 532200;2.广西民族大学体育与健康科学学院,广西南宁 530006)

据史料记载,一些瑶族早在宋代就出现于广西的庆远府(今广西河池一带)。到了明代,庆远府一带居住的瑶族越来越多,故《明英宗实录》上记载说:“广西庆远,郴州等府,良民数少,瑶僮数多[1]。”《旧唐书·音乐志》所说:“鼓,动也。雷鼓八面,灵鼓六面,路鼓四面,分以祀天、祀地、祀鬼神[2]。”可见,以鼓进行祭祀活动,自古有之。研究表明,瑶族猴鼓舞主要在达努节(瑶年)、盘王节及国家传统法定假期等大型祭祀礼仪活动隆重举行。

“绿色”意为符合环保要求,无公害、无污染的。真正的“绿色理念”与体育挂钩,源自奥林匹克思想。绿色理念是原汁原味的原生态与可持续发展的结合,不受或不对环境和人产生污染及二次伤害,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产物。该研究旨在追溯瑶族猴鼓舞的文化起点和文化发展历程,对其体育文化内涵进行挖掘、整理,探讨在绿色理念下对瑶族猴鼓舞进行体育文化发展,进而更好地促进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瑶族猴鼓舞在新时代的保护和传承。

1 瑶族猴鼓舞在各时期的体育文化发展

1.1 瑶族猴鼓舞的起源及体育文化发展

据瑶族年长老人相传,宋朝时期,金人入侵南宋,瑶族公总领率众抵抗,出征时,靠猴王做向导,埋伏在深山密林之中,情况紧急,猴子充当哨兵,以“嘘”声报情报。因敌兵众多,瑶家急中生智,用皮鼓在丛林中迂回敲打。一时鼓声、人猴的呼喊声,好似百万雄师,吓退敌兵。这时瑶家乘机出击,大败敌兵,瑶家大获全胜。为欢庆胜利,并让后代永不忘记祖先的历史,便模仿猴王敲鼓欢跳,用歌声鼓声赞颂猴子的恩德,且流传至今[3]。舞蹈反映了瑶家庆祝取胜和硕果累累的喜悦之情,记载先人为了民族发展,坚持奋斗的精神。由上述可知瑶族猴鼓舞是一种历史文化的创造和积累,是瑶族历史传承和发展的重要节点。

1.2 现代瑶族猴鼓舞的体育文化发展

1953年,是新中国成立的第四年,在经济建设方面大展宏图的中国人民,在体育阵地上奏响了发人振奋的战歌,第一个全国性质的民族形式体育表演及竞技的大型活动在津隆重举行。这种民族形式的大型体育活动,是我国有史以来的第一次,也是体育界第一次大会师[4]。瑶族猴鼓舞作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民族特色项目,由第四代传承人蓝雄昌为代表参加了该次汇演,原生态的猴鼓舞展演,留给了人们很深的印象。1954年,瑶族《猴鼓舞》再一次代表广西壮族自治区,参加了在北京举办的全国少数民族文艺汇演,果然不负众望,获得第三名的好成绩;1960年,贵州黔南举行第四届艺术汇演,瑶族猴鼓舞荣获优秀奖。“文革”十年,对具有浓厚祭祀文化的“猴鼓舞”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它被看作为封建迷信,那些无辜的民间老艺人因此也受到了压迫。“文革”过后,1977年,同时被迫害的镇马剧团恢复组团,随后与猴鼓舞第五代传承人蓝卓宝、蓝卓也合作,并迎来飞速发展的黄金时期。从此以后,猴鼓舞便以镇马剧团为“传承基地”,开始了猴鼓舞的传承之路。1982年,镇马剧团对《猴鼓舞》有所创新,由第五代传承人蓝卓宝瑶词、 第六代传承人罗延英谱瑶曲,参加桂林市少数民族汇演荣获一等奖。

自21 世纪以来,镇马剧团代表上林县在2002年参加了原南宁地区农村文艺汇演,瑶族传统舞蹈《猴鼓恋粥筒》,荣获一等奖,《猴王戏鼓》荣获二等奖[5]。2008年6月,“瑶族猴鼓舞”和“毛南族打猴鼓舞”同时被列入国家非遗名单。2009年9月,由镇马剧团精心改编的瑶族传统舞蹈《猴王击鼓》,在南宁市第九届传统民族体育运动会上荣获三等奖。2010年改编为“千猴戏鼓”252 个人参演,谱曲词卢振环,在县首届生态养生旅游节上亮相。2011年,瑶族的经典节目《瑶山歌》《猴鼓恋粥筒》《猴王戏鼓》被录制参加泰国、 马来西亚2011年跨国连线春节联欢晚会,名声享誉国内外。2013年9月,台湾苗栗县少数民族代表团,到上林县镇圩瑶族乡一起开展少数民族交流活动。当地的瑶族群众把自编自导的充满浓郁瑶族风情的经典节目《瑶山歌》《猴鼓恋粥筒》《猴王戏鼓》等呈上了舞台。2014年3月,上林县“2014年上林万寿节”上,猴鼓舞作为民俗表演项目,为现场观众打造了一场精彩的民俗文化盛宴。2016年“中国旅游日”开幕式上,猴鼓舞作为非遗项目,成为本届旅游节最受关注的“主角”之一。2017年2月,第十三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评奖活动暨2017 广东省第六届花灯文化节,猴鼓舞成功入围此届山花奖·民间鼓舞鼓乐类的评奖活动。

从以上猴鼓舞的传承发展轨迹,猴鼓舞由具有浓厚祭祀气息的民间自发活动,发展到目前的原生态与现代化气息并存的传统舞蹈,这种自娱性的艺术形式与瑶族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缩写,它是瑶族社会历史文化的积淀,且深入人民生活之中,有很深的群众基础。

2 瑶族猴鼓舞具有多元化的特点及功能

2.1 瑶族猴鼓舞的多元化特点

(1)瑶族猴鼓舞的产生具有民族性和地域性特点。

每个民族都拥有具有不同民族特色的项目,瑶族猴鼓舞便是具有浓厚“瑶味”的项目,其产生和发展与瑶族的民族传统文化习俗密切相关,且与地理环境、自然条件也有一定的关系。瑶族浓厚的祭祀礼仪文化,以及瑶族人民的热情淳朴是猴鼓舞的产生和发展坚实的基础。上林瑶族自治乡在地里环境上相对封闭,生活方式属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所以在猴鼓舞发展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呈现出地域性特征,所以就造就了猴鼓舞非竞技性的特性。

(2)瑶族猴鼓舞的发展具有历史性特点。

每种运动项目发展都具有一定的历史性,瑶族猴鼓舞是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地创造和丰富起来的,是由最初的祭祀活动,一直发展到现在的表演性文艺汇演项目,是不断地满足人们的精神和物质需要而创造的具有文化价值的精神财富,也终将会随着社会发展和生活质量的提升,继续不断地创新、发展。

(3)瑶族猴鼓舞的传承具有国际性特点。

对于任意一种体育运动项目,只要它具有健身价值和趣味性,且易于被常人接受,他就不受任何国界、民族、肤色、信仰等的限制,可以被推向世界各地,因此瑶族猴鼓舞具有国际性的特点。据瑶族猴鼓舞第六代传承人罗延英介绍,瑶族猴鼓舞的传承不受男女、家族、姓氏等的制约,它是属于大家的共同的财富,只要你喜欢,且真心为猴鼓舞的传承着想,他们便会很乐意得跟大家分享。同时我们瑶族同胞的淳朴,也是值得我们尊敬和赞扬的。2011年,瑶族的经典节目《瑶山歌》《猴鼓恋粥筒》《猴王戏鼓》被录制参加泰国、马来西亚2011年跨国连线春节联欢晚会,充分地诠释了这一点。

2.2 瑶族猴鼓舞的多元化功能及价值

(1)强身健体,传承民族文化。

在进行“猴鼓舞”动作展示时,头的摆动和踝关节、 膝关节的屈伸跳动,身体各肌肉群相互协调配合,对身体平衡感和肢体协调感有很高要求。经常进行这样的练习,不仅提高了练习者踝关节、膝关节及腰腹的力量,同时还提高了与平衡相关的身体各项机能,使人体在进行其他各类运动时,能够迅速和准确地调节身体姿势,保持机体各种平衡运动,从而更为全面地发展了机体的平衡能力,最终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在田野调查时,笔者跟着镇马剧团猴鼓舞传承人练习了一节猴鼓舞动作,抱着皮鼓敲打,在台上进行不同的位置移动,左右脚来回替换,头、肩、肘、腕、髋、膝、踝各关节相互配合,运动约3 分钟,结束后,测试了自己的心率,最高心率达到128 次/min。根据人体最佳运动心率公式:(220-28 (年龄))×60%-85%,经计算得出,115.2-163.2 次/min 是笔者在跳3分钟猴鼓舞运动达到的负荷量,其量相对于处于最佳运动负荷区间段,也是笔者相对适宜的运动负荷区间内。同时从瑶族猴鼓舞运动长期都是上林地区瑶族老少皆宜的运动项目,反映出瑶族猴鼓舞是瑶族文化的缩影,在某种意义上反映着一个民族的传统习俗和地域风貌。猴鼓舞的传承者在学习和演出的过程中,其本身具有的民族文化也得到了消化吸收,也培养了他们优异的品格,增强了他们的心理素质,具有传承作用。从相传的宋代,到1953年的重现,瑶族猴鼓舞一直传承至今,其在不同时期与环境中传承与发展,这也体现了瑶族猴鼓舞具有的地域的和谐和可持续发展的价值。

(2)民族文化进课堂,培养核心价值观。

2008年6月,瑶族猴鼓舞和毛南族打猴鼓舞一并被列为国家非遗名录,同属传统舞蹈类项目。早在2002年黔南州文化局命名卡蒲毛南族乡为“猴鼓舞艺术之乡”,且当地80%以上的小学都于2002年前后先后开展了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在班级里开展猴鼓舞教学活动。孩子们的加入也为猴鼓舞文化平添了新的希望,这也为学校体育的发展,开辟了新道路。这种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在丰富学生课堂内容的同时,对培养孩子们自强、勇敢、奋斗、团结、诚信和包容的意识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也间接地培养了孩子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他们在课堂上接受不一样的思想政治教育,树立民族自尊和文化自信,这是很务实的课程思政行动。

(3)促进民族团结,增强文化自信。

民族大团结的思想体现了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当下,广西上林县镇马剧团已于2011年被政府正式授予传承基地称号,镇马剧团作为瑶族猴鼓舞的传承基地。目前,以上林镇马剧团为传承基地的“瑶族猴鼓舞”经常会接到各地邀请,到各地演出,包括台湾、香港。同年,瑶族的经典节目《瑶山歌》《猴鼓恋粥筒》《猴王戏鼓》被录制参加泰国、马来西亚2011年跨国连线春节联欢晚会,名声享誉国内外。2013年9月,台湾苗栗县少数民族代表团,到上林县镇圩瑶族乡一起开展少数民族交流活动。这一次次的展演和交流,大大提升了人们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这种“走出去”和“请进来”的组合思路,面对面地向各国展示传播了瑶族的传统体育文化[6]。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这又何尝又不是各民族、各国家和谐相处的一种体现呢? 因此有效将地方原生态民族文化、体育艺术与可持续发展理念相结合,折射出瑶族民族团结,增强少数民族文化自信,这是新时代发展的产物。

(4)促进经济增长,助力脱贫攻坚。

2020年是国家脱贫攻坚的最后关键一年,南宁市上林县作为全国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自治区、南宁市政府高度重视这里的经济建设状况,且强力打造民族文化特色品牌。猴鼓舞体育文化的发展作为具有特色的民族文化项目,密切的与当地民俗文化旅游、服饰制作相结合,猴鼓的制作,瑶族服饰的展示,猴鼓舞的表演等,让游客们亲身参与其中,充分地让他们感受瑶族文化的魅力,同时,由猴鼓舞衍生出的文化小饰品、伴手礼等也得到很好地开发。这为瑶乡的文化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也为瑶乡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目前产业规模还不够大,销售渠道受限,日后还需继续创新。日后要充分利用线上销售平台,增加民族性、历史性和现代性的融合[7],争取把民族文化做大做强,把瑶族猴鼓舞打造成上林最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品牌,这是通过民族文化融合发展实现脱贫攻坚的新亮点。

3 结语

“瑶族猴鼓舞”是根植于该族群生产、劳作、和节庆娱乐之中,有丰富多彩的历史及多元化特点,是瑶族文化缩影与精神诉求。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8年6月,“瑶族猴鼓舞” 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近年来,地方政府通过绿色发展理念多方的有效保护与传承,建立健全民族文化保护机制,打造地方文化平台,消除民族文化隔阂,积极将地方的瑶族与各少数民族的民众和谐相处,融合共存,有效将地方原生态民族文化、体育、艺术与可持续发展理念相结合,突显瑶族人民团结合作、和谐相处、勇敢拼搏、自强不息、追求幸福和爱国爱人民的文化价值,这些价值观念促进民族地方政治、经济、文化、旅游、体育、艺术和教育等领域的进步,推动“瑶族猴鼓舞”的多元化发展。

猜你喜欢
瑶族民族体育
我们的民族
瑶族织锦
《瑶族婚俗古歌都才都寅译注》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东南亚瑶族研究回顾
瑶族舞曲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多元民族
2016体育年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