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丽丽,常玲,鞠颖
(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山东济南 250103)
文化育人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目标的长效机制之一。《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明确提出,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艺术体育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于启蒙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各领域”以及“在哲学社会科学及相关学科专业和课程中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等,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课堂教学的融合指明了方向[1]。
大学生是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人。进入新世纪,在经济全球化、价值多元化、生存网络化、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大学生面临诸多机遇和挑战。因此引导大学生学习、继承并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对于提高大学生的道德修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2]。
语言与文化是相辅相成的,语言承载着文化,而文化以语言为媒介传播。传统的英语教学中,语言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重于文化学习,除了讲授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外,大量介绍西方文化[3]。西方文化和意识形态通过英语语言对大学生的思想和价值观进行“强势但隐蔽的意识形态渗透”,导致学生青睐西方文化,崇尚西方节日,而对中国的传统文化知之甚少,很多学生无法用英语讲述我国的传统文化,讲中国故事,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着“传统文化失语”现象(李梦,2019)。
关于传统文化融入英语教学的研究相对较少,2004年以后才陆续有传统文化与英语教学相联系的研究[4]。以“传统文化”和“英语”为篇名在中国知网检索到文献799 篇,研究范围包括小学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等各层面,及相应的学科、专业或课程等;就研究内容而言,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
一是在教学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研究,如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学的现状、意义或价值、影响因素等。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英语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方面能够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促进英语学习,提高英语技能水平;另一方面对于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传播中国文化,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石若琳,2019)。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很少讲授传统文化,大学英语教材中基本没有涉及传统文化相关内容(王旭华,2019;杨晰微等,2019);究其原因可以追溯到政策、教材、学校、教师和学生等各方面因素(王旭华,2019),需要自上而下的政策引导以及由下及上的改革实践[5]。
二是如何在英语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括挖掘传统文化与英语教学的融合点、教学策略与教学实践等。现有研究大多从教师、教材、教法3 个方面探索将传统文化融入英语教学。教材是教学的依据,应编纂教材,优化教学内容 (刘琦红,2019),发掘教材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有机渗透到课堂教学中; 在教学中教师的作用也不可忽视,应树立与时俱进的文化关,注重技巧,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理解并熟知中国传统文化”(李梦,2019);教学实践中应“积极研究探索、努力创新适合在大学英语课堂中教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刘琦红,2019)。传统文化的传播不应该仅局限于课堂之上,需要延伸到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运用社团活动等,助力传统文化的内化与传播(徐静芳,2020)。
综合分析现有研究后发现,当前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英语教学的研究范围广泛,但以高职学生为研究对象的偏少;且研究的深度不够,大多从理论层面论证其必要性、可行性和策略等,没有切实可行的理论依据和指导[7];欠缺课堂实践研究,在公共英语课堂中融入传统文化的实践研究更是凤毛麟角。该文从实证角度调查高职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统计目前传统文化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现状,在此基础上探索适合高职学生的路径与方法。
为了解当前高职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针对高职学生发放了一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英语课堂教学》调查问卷,共收到有效问卷622份。
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普遍存在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识不足的问题。在“您对中国传统文化了解多少”中,58.2%的学生选择了“大概了解”,33.76%的学生表示“了解一点”。虽然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不足,但他们普遍认识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性,认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对大学生而言很有必要(90.03%),表示出了很大的兴趣(92.93%的学生有主动学习的意愿),也对未来的发展表示出乐观的倾向(87.14%)。54.6%的调查者认为教育的缺乏是导致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感兴趣的原因之一; 对于如何传承和保护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受访者认为要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呼吁大家自觉形成保护传统文化的意识(90.49%)、学校开设相关课程,加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熏陶(79.91%)。随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视程度的提升,目前高职院校纷纷开设传统文化相关课程(76.38%),如作者所在院校开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学美育、鲁班文化等,且学生普遍愿意选修传统文化类课程(87.50%)。
但目前英语教学中传统文化元素偏少。当前英语教材中也普遍缺乏相关内容(77.61%的学生认为很少或者没有)且课堂教学中只是偶尔讲解,或者很少甚至没有涉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66.10%)。88.34%的调查者认为外语课程应该包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说明当前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存在缺失,但学生又有极大的学习意愿。
在大学生价值观培养的关键期,如何利用他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偏好,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思政教育、知识学习、社会实践等各环节,实现教育的“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当前高职院校面临的重要任务[8]。
高职英语教材内容丰富,包含的主题涉及文化文明、学习生活、科技发展等各方面,有丰富的文化素材,但教材开发的滞后性导致目前现有教材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和素材较少。因此要在深入研究教材和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素材的基础上制定符合高职学生现状的教学目标,优化教学设计,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实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在教学设计和准备环节,以教材中的内容为切入点,找准教学主题与传统文化的结合点,补充挖掘、相关的传统文化素材和元素,其中关键和核心在于“找准契合点,以无缝对接和有机融合的方式,建立生成性的内在契合关系“(陆道坤,2018)。以《高职国际进阶英语》第一册第一单元为例,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根据教学主题,将教学内容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融合,深入发掘中国的“礼”文化。在教学目标中,除了传统的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之外,设置文化目标,即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深刻领悟中国礼仪文化,理解“文化包容”,激发“文化自信”[9]。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传统美德、人文精神、和谐思想等理念,至今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对于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10]。如何创新性地将英语学习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融合,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进课堂,走进学生头脑,是教师面临的重要任务[11]。
课前环节,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布置任务,引导学生查阅、学习、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堂教学过程中,采用项目化教学法、任务教学法等多种有效教学方法精心设计中西文化的对比与冲突,激发学生主动思考,潜移默化引导学生认同、思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辩证思维能力,加深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与认同[12]。
课前环节,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向学生提供相关素材的英语翻译,引导学生了解中国的“礼”文化,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自主学习能力;课中环节,通过学习课文中的西方礼节,讲述中国“礼仪之邦”传统的由来,进而引申到中国的“文化包容”以及“文化包容就是一种文化自信”。课后环节,通过听说训练巩固语言应用能力,通过中西文化的赏析领悟、 对比冲突,潜移默化中输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刻领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3]。
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在教学过程中渗透相关知识,而是要采用多种丰富的形式和手段,实现“多主体参与、多形式呈现、多场域运作、多层面影响”(刘兴平,2018)。
课外活动是学习传统文化的良好平台,针对高职学生现状,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利用各种社团活动、竞赛等,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以英语为工具,开展与传统文化有关的活动,鼓励学生用英语讲述中国故事,讲中国的发展,调动学生学习和宣传传统文化的积极性[14]。
高职公共英语课程作为一门通识教育课程,文化性贯穿始终。实践证明,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是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良好平台,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开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可行的,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同时,在教学中开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也是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改革下一步面临的重要任务,仅仅依靠教师个人的力量没有办法完成这一重要使命,需要多方共同努力。在教育管理层面,应出台相关指导意见鼓励、 引导教师参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和教学工作;教师层面应加强自身修养,认真深入学习、研究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因素,与教材内容有机结合,做好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中运用各种现代教学手段,采用多种教学方法,通过知识学习引导学生认识、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隐性渗透,寓文化教育于英语课程中,通过润物细无声、滴水穿石的方式,实现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有机结合,让学生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与精髓,激发和培养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