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博物馆文物管理中文物保护工作的创新

2021-03-07 19:44:40王新夏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1年26期
关键词:保护措施文物保护文物

王新夏

(青岛市即墨区博物馆,山东青岛 266200)

在文化自信建设的视域下,全面提升传统文化的基础建设是必要的,而该项工作的开展,包含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两个层面,为提升我国国民的文化自信力,文物管理工作人员应当从这两个层面入手,全面提升文化自信建设的水平。博物馆文物保护工作作为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工作中的重要组成成分,对我国文化自信的建设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为此,博物馆工作人员应当将文物管理工作的改革和优化重视起来,借助文物管理工作的改革和优化,促进文物保护措施的革新,让博物馆工作在文化自信建设的视域下体现出应有的作用和价值。

1 博物馆文物管理工作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伴随着国家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人民群众的文化意识逐渐提升,国家也相应的提升了对国家文化建设的重视,加大了在博物馆文物管理工作中的投入,不仅通过相应的政策,将更多先进的技术方法等引入到博物馆日常工作中,更是为博物馆工作培养了更多的优质人才,让我国博物馆的整体建设水平有所提升[1]。但就文物保护工作本身而言,其中尚存很多有待完善和优化的工作内容,这些问题的存在制约了博物馆建设水平的提升。具体分析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层面。

1.1 管理制度有待完善

随着博物馆建设水平的逐渐提升,博物馆文物管理工作所涉及的内容逐渐呈现出丰富化、多样化、多元化的特点。传统的博物馆工作管理制度虽然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但本身的管理内容已经与博物馆的实际建设情况有所出入,无法有效地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和价值[2]。比如,在博物馆的日常管理工作中,博物馆的管理制度只能引导工作人员按时地进入到工作岗位,并按时开展相应的工作。未能对工作人员的工作内容以及工作行为、方式等进行规定,这样既导致部分文物管理工作开展的不科学、不规范,还有部分工作人员产生了懈怠的工作心理,进一步影响了博物馆的建设和发展,无法充分地体现出管理制度在博物馆文物管理工作中的作用与价值,要想切实有效地提升文物保护工作的工作质量,还存在着较大的困难。

1.2 工作人员的基本素养有待提升

工作人员是文物保护工作的主体,只有先提升工作人员的工作素养,才能从根本上改善文物保护的现状。但是就目前部分博物馆人才招聘的现状分析,部分博物馆依然坚持“唯学历论”,将各种人才的学历作为人才选聘的主要参考指标[3]。在这种人才建设措施的影响下,博物馆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和基本工作素养等有待商榷。同时因为部分博物馆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开展中缺乏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导致其本身的职业素养逐渐下降,难以满足实际工作的需求[4]。如在当前博物馆文物管理工作中,信息化建设依然是博物馆文物保护工作的必然趋势,但因为部分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并未将信息素养的建设重视起来,导致各种先进信息技术在博物馆工作中的运用存在引入难、引用难以及创新难等问题,要想切实有效的提升文物保护工作的质量,还需要博物馆工作人员将自身工作素养的建设重视起来。

1.3 文物保护措施有待创新

在现代科学技术的助力下,各种先进的科学技术已然融入文物保护工作中,能够给博物馆文物管理工作中的文物保护工作注入新的活力,从而让文物保护工作的质量得到质的提升。就传统的文物保护工作而言,其不仅需要防止文物被破坏,还要对已破坏的文物进行修复,使得文物能够以更加完整的形式展现在人们的眼前,从而体现出网络保护工作的作用与价值[5]。但受限于传统的文物保护工作,其选取的工作方法和修复材料等存在一定的滞后性,虽然可以起到文物修复的作用,但整个工作的周期较长,工作效率较低,无法满足文物保护工作的实际需求。就当前文物保护工作相关的科学技术而言,3D 打印技术在文物保护工作中具有较为明显的工作优势,但因为缺乏相关的研究,导致3D 打印技术在文物保护工作中的应用有限,难以充分有效地发挥出3D 打印技术的价值,更是无法从根本上提升文物保护工作的质量。

1.4 文物保护工作模式需要创新

无论是现代科学技术还是现代信息技术,其都能够为博物馆文物保护工作带来新的发展,但要想让现在科学技术和现代信息技术在博物馆文物保护工作中体现出价值的前提是,博物馆工作人员必须对文物保护工作的模式进行创新,这样才能为各种先进技术的引入创造空间[6]。但就当前部分博物馆文物保护工作的建设现状分析,其文物管理依然运用传统的工作模式,仅负责在博物馆开馆时对各种文物进行展示,而文物的保护和修复工作则一直处于两极化的状态,要么邀请专业工作人员进行专项修复,使之呈现出更加完美的状态,要么是制造出仿制品,使文物的保护工作处于长期的搁置中,削弱工作人员在文物保护工作中的作用与价值。

1.5 群众的文物管理认识有待提升

就目前文物保护工作的现状分析,导致文物保护措施始终落实不到位或作用效果不明显的原因,不仅仅在于博物馆方面。在很大程度上,博物馆的文物保护工作更依赖于群众自身的服务保护意识,只有先让群众能够在博物馆文物欣赏的过程中,主动的约束自身的行为,避免直接去触碰或者破坏文物,才能给文物提供高质量的保护。虽然目前我国人民群众的文化意识依然得到显著提升,但仍有部分群众未能充分地理解文物本身所代表的意义和蕴含的价值。在博物馆文物的欣赏中,主要以自身的感觉为主导,伸手触碰及肆意破坏成为文物保护工作中的重要障碍。尤其是当部分群众带着孩子进行文物欣赏时,孩子行为的不确定性更是提升了文物保护工作的难度。因此要想实现文物保护工作水平的提升,加强群众教育,提升群众的文物保护意识是必要的。

2 博物馆文物管理中文物保护的创新策略

2.1 管理制度创新

管理制度是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要前提和基础保障,一方面,工作人员需要借助管理制度,实现文物保护工作的规范化建设,降低人为因素对文物保护工作造成的影响。另一方面,工作人员也需要借助管理制度,提升文物保护工作的建设水平,利用自身的工作行为去引导社会群众,尽可能地降低文物破坏的可能。为此,在管理制度建设中,工作人员可以从以下两个层面进行思考。第一,加强对工作人员行为规范制度的建设,要清楚明确的规定工作人员的工作内容、工作标准以及工作的流程,必要时还要针对特殊的文物进行特殊性的规定,尽可能地让文物保护工作变得更具专业性[7]。第二,加强对监督评价管理制度的建设,要引导博物馆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加强对各项工作的审视,要求工作人员定期的开展博物馆管理工作的自评和互评工作。在自评和互评的工作中,找到博物馆管理工作中有待提升的内容,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如针对部分工作人员工作态度消极的情况,博物馆领导层可以通过监督评价管理制度的建设,让博物馆基层工作人员主动提出问题,并引导其主动地进行相关对策的思考,再将这些对策科学、合理地运用到博物馆管理工作中,从而改善博物馆文物管理工作中文物保护工作的现状。

2.2 提升管理人员职业素养

基层工作人员的职业素养对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这不仅在于基层工作人员是文物保护工作的主体,更是因为基层工作人员是各种文物保护措施的实施者。只有先提升博物馆基层工作人员的职业素养,才能切实地让各种文物保护措施,有效地发挥出应有的价值。为此博物馆领导层在日常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应当从以下几个层面入手。第一,在人才招聘方面,降低对人才的学历要求,借助科学、统一的招聘办法或者招聘模式进行人才选拔,要充分地考虑到文物保护工作中各种文物保护措施实施的需求,以专业人才的职业素养为基准,让更加专业的人从事专业的工作[8]。第二,在人才培训方面,博物馆领导层不仅要为基层工作人员提供提升自身职业素养的路径,还要以基层工作人员自主学习意识为切入点,通过精神和物质两个方面的奖励机制,激励基层工作人员自主学习,逐渐提升自身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如在实际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博物馆领导层可以按照基层工作人员的工作研究进行工作奖励,对取得重大工作研究成果的人员,适当地给予物质和精神上的奖励。必要时还要加强对该部分工作人员的宣传,通过对该部分工作人员的宣传,进一步激发各层级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和工作动力,使其能够积极有效的参与到博物馆文物保护的各项工作中。

2.3 创新保护方式

文物保护工作中本身具有多种不同的保护措施,这些保护措施的目的就是在尽可能发挥文物实际价值的情况下,避免或降低文物所受到的损伤。就像兵马俑,在刚出土时,色彩靓丽,人物栩栩如生,但因为缺乏有效的文物保护措施,让兵马俑在短时间之内变得暗淡无光,本身的魅力也随之降低,虽然人们目前依然能够看到兵马俑,但这却不是兵马俑原本的样子。而兵马俑变成如今这副模样,是文物保护工作者的重大失职。现代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为文物保护措施的更新创造了条件,因此在博物馆文物管理中,文化保护措施的改革和更新上,工作人员应当适当地提升对现代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应用的重视[9]。以3D 打印技术为例,对于部分需要修复的文物,博物馆工作人员可以先对该文物进行扫描,然后建立需要修复部分的三维模型,再利用新型的材料进行打印,再将其运用到文物修复工作中。这样不仅在较大程度上降低了文物修复工作的困难性,更实现了文物修复工作品质的提升。此外,在3D 打印技术的支持下,工作人员也可以尝试将各种文物进行缩小打印,再以纪念品的方式推送给社会群众,这样不仅可以为博物馆创造新的收入,也能从一定程度上满足不同社会群众的心理需求,让先进技术的运用表现出较高的价值。

2.4 创新工作模式

工作模式的改革可以为各种先进技术、方法以及设备的引入创造条件,因此为了有效提升博物馆文物保护工作的工作质量和效果,加强对工作模式的业绩和改革是必要的。为此,在博物馆工作模式的改革工作中,博物馆领导层应当尝试从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工作模式角度入手,进行思考,充分地发挥出现代信息技术和科学技术在文物保护工作中的优势。以科学技术的运用为例,为了实现文物保护工作和文物价值挖掘工作的综合与平衡,工作人员可以借助三维投影技术,将博物馆中的重要文物进行投影,让人们通过重要文物的投影去了解文物。在这种工作模式下,工作人员不仅可以尽可能地提升人们在博物馆中的体验,还可以降低各种人为因素对文物的损害。同时借助这种工作模式,不同层级博物馆之间的文物也可以实现交互和共享,最大限度地体现出文物本身所具备的文化价值,审美价值以及教育价值,助力我国文化自信建设的目标。

2.5 加强文物保护工作的基础建设

群众是文物保护工作中不可控的因素,没有人能够完全预料到社会群众会在文物欣赏的过程中做出何等的行为,尤其是在小孩子较多的情况下,工作人员所要面对的突发情况更具复杂性,因此要想从根本上提升文物保护工作的水平,博物馆工作人员应当将群众教育重视起来,借助群众文物保护意识的提升,构建文物保护工作的工作基础。为此,博物馆工作人员应当从以下角度进行思考。第一,强调相关法律的宣传,让社会群众意识到破坏文物带来的影响,要求其在文物欣赏的过程中,能够做到文明欣赏,保持距离。第二,强调文物保护工作氛围的建设,博物馆工作人员应当将文物保护工作融入博物馆的环境建设和文化建设工作中,通过博物馆的环境建设和文化建设让社会群众意识到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如在实际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工作成员可以将文物保护的宣传标语贴在博物馆中较为醒目的位置,让人们在欣赏文物的过程中能够看到,并实现自身行为的约束。

3 结语

文物保护工作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具有较高的价值,不仅能够让国内更多的人通过文物了解我国的历史和传统文化,更能够让更多国外的人通过文物认可并尊重我国的传统文化。因此,在文化自信建设的视域下,博物馆工作人员应当加强对文物保护工作的研究,借助更多现代化的技术和手段,突破传统工作模式的限制,并尝试从制度建设、职业素养、保护措施、工作模式、群众教育等多个层面入手,构建起全方面、多层次、多角度的立体化工作模式,全面提升文物保护工作的水平和品质,以满足博物馆文物管理工作中文物保护工作的实际需求。

猜你喜欢
保护措施文物保护文物
丹江口库区加强文物保护(之一)
城市道路施工中地下管线保护措施
沅江怀化段渔业资源增殖保护措施
当代水产(2022年7期)2022-09-20 06:22:42
文物的栖息之地
金桥(2022年6期)2022-06-20 01:35:46
文物保护工作的方法创新初探
地面气象观测场防雷保护措施分析
河北农机(2020年10期)2020-12-14 03:14:04
博物馆与近现代中国文物保护
中国博物馆(2019年1期)2019-12-09 08:42:02
文物的逝去
东方考古(2019年0期)2019-11-16 00:46:08
文物超有料
骨角质文物保护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