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视野下提升农村儿童音乐素养的策略研究

2021-03-07 19:37白艳杨丹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1年18期
关键词:精准素养音乐

白艳,杨丹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陕西西安 710061)

音乐是一门艺术水平高、具有陶冶情操作用的课程,其不仅是一门艺术课程,更是承担着提升学生审美水平的作用。农村小学生已经初具一定的赏析能力,然而由于教师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的局限,导致音乐教学效率不佳,无法成为学生今后成长的有效助力,因而在精准扶贫视野下,音乐教师需要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及时转变教学理念,将培育农村儿童音乐素养作为第一要素,全面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水平和审美水平,为其今后的成长奠定基础。

1 精准扶贫视野下提升农村儿童音乐素养的必要性

精准扶贫背景下学校的教育资源大幅度提升,教育工具更加多元化,在此形势下,音乐教育将从表面的形式上脱离出来,将从浅显的音乐教学延伸到内涵式音乐教育,进而培养出学生的音乐素养,促进学生综合品质的全面提升。音乐教育不同于传统的数理化教育,它能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思想情感,通过听觉来达到审美享受,其中所蕴含的情感元素可以很好地实现陶冶个人情操的作用,对于促进学生身心的多重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一首音乐中的不同音色、不同节奏、不同旋律和不同组织表现都能体现出不同的音乐风格,在传递听觉美感的同时还传递不同的情感内容。比如,常常会感受到的愤怒、喜悦、忧郁等情感都可以通过音乐的曲风、节奏体现出来[1]。一首充满爱国情操的音乐可以让人充分感受到那个风云激荡的革命年代的激情昂扬,给人们传递一种奋发图强、积极向上的情深情感。爱国歌曲教学能够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时代的悲壮,让他们铭记历史,引发他们的爱国热情,最终很好地达到爱国教育的目的。而一些抒情歌曲,就可以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抒情歌曲包括亲情、友情以及爱情,通过播放抒情教学,让学生深刻体会到音乐所带来的多重感染力,用心灵感受音乐。而音乐教学不仅是在课堂上进行音乐教育,教师还可以适当的讲解一些关于音乐背后的故事,让学生明白世态冷暖,感悟到现实和理想交织出的火花,并在此基础上开发学生的智慧,提升他们的思维广度和思想境界,让学生在情感上有一个质的飞跃,从表面的音乐形式上脱离出来,提升音乐素养,为今后的成长奠定基础。

2 精准扶贫视野下农村儿童音乐教学的现状

随着精准扶贫改革政策的不断深入,新村扶贫、产业扶贫、劳务扶贫等项目广泛落实,农村地区的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信息化水平大幅度提升,对传统的教学体系、教学内容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革,农村儿童音乐学习方式更加多元化,其音乐素养的提升路径大幅度提升。然而,就当下的情况来看,多数农村小学音乐课堂仍是采用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在实践教学当中,许多教师并未深刻领会到音乐教学的内涵,课程模式倾向于模式化和程序化,忽略了学生的审美需求和个性需求,学生的学习兴致低迷,音乐素养提升遭到限制,其存在的主要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

2.1 缺乏现代化教学工具,学生积极性不高

精准扶贫背景下部分地区的经济水平显著提升,学校教育水平得到提高,然而仍有部分农村音乐学校的现代化水平不足,再加上农村学生的心理特点原因,音乐课堂趋于沉默,学生在心理上的封闭性较强,但是内心却丰富多样,只是学生受到沉闷的课堂气氛所感染,不会将内心的想法表露出来,这也是当下各大课堂的普遍现象之一。

2.2 音乐教师对音乐素养培养的重视度不足

就当下农村音乐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音乐教师对音乐教学的重视度普遍不足,片面地认为音乐只是一门副课,完全不能等同于语文、数学的地位,由于教学态度上的轻视,音乐教学更多的是流于形式,这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以及学习的方式都十分不利,长期推行这种模式,很容易丧失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最终难以实现学生审美能力、感知能力的提升,音乐素养培养遭到限制[3]。另外,在我国大多数农村音乐教学中,教学教师对于学生的态度不够严谨,学生对于学习的渴望不是很浓,特别是音乐这样一个“副课”,在很大程度上让学生和教师忽略音乐教学的重要性,整体教学效果处于无效和低效状态,因此,农村音乐教师亟待采取有效措施,拓展教学内容、转变教学模式,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技术营造出情感氛围,让学生浮躁的心灵得以治愈,开阔其思维,提升其音乐素养。

2.3 教师教学方式单一,音乐教学效率低下

音乐是一门艺术类课程,并非从一开始就接触,要想真正学好音乐就需要大量聆听和练习,如果一味地注重听和唱,忽略音乐教学的深刻内涵,则很难感受到音乐中的情感表达,进而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虽然精准扶贫背景下农村教育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现代化教学工具得到广泛应用,然而仍有部分教师停留在浅显的音乐教育中,教师利用课件进行音乐播放,简单地完成一些歌唱技巧的传授后,组织学生共同练习,这种教学模式忽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会让学生产生很大的反感,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4]。此外,教师的教学思维僵化也是一大问题,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仍然活跃在各个教学环节中,对于一些思维较为守旧的教师而言,传统的教学模式属于自己的领域,能够对其更好的驾驭,自己的教学以教经验作为基础,倾向于墨守成规,这部分教师群体要想在短时间内转变教学模式是不太现实,需要长时间的实践和思维转变。最后,农村地区的教育发展进程较为缓慢,而随着精准扶贫政策的不断落实,其教学工具和教学手段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然而仍有部分教师的教学观念还停留在传统阶段,传统的教学理念可以直观的总结为两句话,“学生是附属,教师为中心”,农村儿童长期这种模式下,极易丧失其学习积极性及主动性,创造性思维和空间思维也将受到极大的限制,最终导致音乐教育效果不佳[5]。

2.4 农村教师自身素质限制

在精准扶贫形势下,农村也基本具备了现代化教学能力,多媒体、投影仪、电脑等信息技术进入各级农村课堂,然而在利用现代化技术进行教学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例如,课件制作很考验教师的综合水平,不仅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电脑操作知识,还做到课件内容和教材教案的完美融合,这对于农村教师而言,存在一定的限制,农村教师中还有一些年龄较大学历不高的教师,他们多年来已经适应了传统教学模式,在接触新媒体上适应性较低。这种现象在农村偏远地区尤为明显,由于农村地区的教师的教学观念较为守旧,且不善于接受一些先进的类似于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导致整体音乐教学效果不佳,学生音乐素养培养遭到限制。

2.5 教育资源匮乏,学生基数较少

首先,农村儿童音乐教学质量遭到限制的很大原因是教学物质条件、教学资源的匮乏,尽管精准扶贫政策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有部分地区的教育资源堪忧,农村孩子获取音乐教育资源的路径较少,基础相对较弱,再加上师资力量不足,其音乐学习方式和内容都会遭到极大限制。其次,农村留守儿童人数较少,农村学校规模较小,大量劳动力进城务工,部分学生跟随父母进城,而另一部分则留在农村,孩子成了留守儿童,这部分学生对音乐学习的积极性和重视度普遍不高,其音乐素养自然难以提升。

3 精准扶贫视野下提升农村儿童音乐素养的策略

3.1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选择优秀的音乐作品

在农村儿童音乐教育中,音乐教师是教育的把关人,要想培养学生音乐素养,首先要做的就是筛选出优质的音乐作品,以此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而音乐的选择优劣将对学生的审美趣味带来最直接的影响。随着精准扶贫政策的不断落实,农村院校也逐渐应用了计算机、多媒体等技术,音乐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在课程中播放一些大师级别的、 富有感染力的音乐作品,让学生对于世界级的名篇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体会不同音乐大师不同的音乐风格,深刻领会到音乐的内涵,然后在了解的基础上获得升华,将学生带入到作者的个人情感世界当中去。优秀的音乐作品会给学生带来不一样的直观感受,所以在培养学生音乐素养时,首先就是要从音乐的品质入手,培养出学生对于审美的嗅觉,让他们学会欣赏优质的音乐作品,为提升儿童的音乐素养打下基础。

3.2 多媒体和音乐器材相结合,营造课堂氛围

音乐的教学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接受效果,而不光是音乐,每一门课程的教学方式都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农村教师只有找到适合农村学生和课堂的教学方式,才能更好地打造出高效的音乐课堂。在农村音乐教学过程中,给学生创建出一个合适的音乐尤为重要,通过多媒体教学的方式,就能够轻易地创建出这样一个环境。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播放现场震撼的音乐视频,和音响相结合,构建出气氛适宜的音乐氛围,并通过多媒体在课堂上播放音乐视频和音乐节目等方式,巧妙地将学生全身心的带入到课堂中来,让音乐内容更加丰富多彩。精准扶贫下农村地区的教育工具更加多元化,部分农村地区如果有条件,还可以将一些音乐器材带入到课堂中来,通过现场演奏的形式,让课堂更具感染力,全方位的提升学生的审美感知,如果部分学校资源更加丰富,硬件和软件都比较全面,可以通过多媒体和音乐器材相互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更加直观的感受音乐的魅力,让学生通过看、听、触觉全面提升他们对于音乐的感知能力,有效实现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

3.3 注重音乐赏析,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审美能力是音乐教学的重心所在,是音乐素养的重要组成,只有具备较高的审美水平和音乐鉴赏能力,才能实现学生的综合发展[6]。首先,传统的农村音乐教学模式单一,音乐教学内容局限于教材,学生的积极性较低,随着精准扶贫政策的落实,农村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得以拓展,现代农村学生更多的喜欢一些流行音乐,而不是别有韵味的年代音乐,所以,音乐教师要充分意识到这一点,选择学生热爱的音乐作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然而又不能局限于学生的主观感受,而是要选择既流行又符合学生个性化需求的音乐,让学生不会对音乐产生反感心理,为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打下基础。其次,教师在让学生产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后,需要让学生意识到音乐是一件感受美、接触美的课程,所以,教师要传授学生正确的音乐赏析技巧和唱歌技巧,如咬字清晰、深刻掌握呼吸方法和发音方法,借助于歌声练习让学生在优美的歌唱氛围中感受音乐带来的魅力,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唱歌能力,教师在音乐教学中,要让学生领会歌词中蕴含的内涵和歌曲的韵律,并深刻感受歌曲语调缓急、语气轻重,让学生在优美的歌唱声中获得极佳的审美体验,最终掌握唱歌要领,深深爱上音乐。最后,教材是音乐教师教学的主要依据,教师在根据教材备课时需要参照相关的资料,但是由于音乐教学更倾向于“听”,如果按部就班的按照教材教学就会显得十分枯燥,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地对教学内容进行创新。具体而言,教师可以在音乐课程中用声情并茂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让音乐成为学生的一部分,进而为培养学生音乐素养打下基础。

4 结语

音乐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担负着放松心情、 缓解学习压力的作用,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鉴赏能力同样有着重大意义。但是就当下农村音乐课堂教学情况来看,还存在教学工具匮乏、教学模式单一、学生积极性不高等问题,这就意味着在精准扶贫视野下,音乐教师要及时转变教学方式、理念和教学模式,在课堂中借助于多媒体、 乐器演奏等现代化工具,全面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和修养情操,最终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音乐教学效果考验着音乐教师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水平,在精准扶贫政策取得一定成果、教育资源大幅度提升的同时,教师也需要在教学的同时丰富自己的知识厚度,并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采用有吸引力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全面提升学生的审美判断能力、 创新意识和音乐表现力,进而有效提升农村儿童的音乐素养。

猜你喜欢
精准素养音乐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精准防返贫,才能稳脱贫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精准的打铁
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
精准扶贫二首
音乐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