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学经典濡养文化自信的实践研究

2021-03-07 16:51:20李春赫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1年9期
关键词:文学民族大学生

李春赫

(长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吉林长春130031)

文化自信对于一个人而言具有重要的作用,是一个人在社会中发展的重要因素,可以树立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同时公民的文化自信也直接影响到了民族的发展,影响着一个民族精神独立性的构建,关系到了国家的兴衰。所以我们必须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而培养学生文化自信的方式是多样的。我们教师可以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优势,也可以利用目前发达的互联网借助学校的一些社团和讲座来进行文学经典渗透,借助文学经典儒养学生的文化自信。该文就此课题进行分析研究,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启示。

1 培育学生文化自信的意义

1.1 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有助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文化领导权

目前随着全球化的加剧,我们的文化也受到了多元文化的冲击,社会的变化也造成了认同危机,随着网络等新媒体的出现和应用,使得传统认同教育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这些危机最终所导致的就是文化领导权的问题。一个民族或者国家它的文化领导权掌握在谁的手里,那么往往谁就拥有一定的决策权、指挥权还有引导权。目前面对着网络、信息和全球化的冲击,使得社会主义文化领导权如果想要获得长久的发展,就需要青年的传承和培育。那么培育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就是让学生可以了解我国的历史文化,能够了解我国目前所面临的文化困境和复杂的形势,可以做出理性的判断,在如此复杂的文化格局中感受中国文化和成就的来之不易,这样才能形成社会主义认同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文化认知和理念[1]。如果缺少了文化自信,国家和民族也就失去了维系的纽带,国家也就失去了认同的基础。大学生是否具备文化自信直接影响到了执政党文化领导权的建设,也关系到了对意识形态的控制能力。因此,大学生文化自信教育是中国共产党实现文化领导权的必然选择。

1.2 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可以帮助提升学生历史认同感

历史认同感是个人对于自己的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的充分认识,在这个基础上形成的自己的价值观。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文明特别是思想文化应该说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无论是哪个国家或者民族如果不珍惜自己的思想文化就会丢掉灵魂,那么这个国家或者民族也是无法在世界上立足的。必须要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从民族文化中进行拓展延伸,这样才能进一步开阔视野[2]。历史本身就不是孤立的,和其他的因素彼此交融。那么要想培育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就一定要置身于我国的传统民族文化中,从世界去分析中国的国情,只有深入地了解了我国各个阶段的矛盾,才能针对性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进一步帮助学生建立起民族文化的认同感,构建文化自信。所以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能够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历史认同感。

1.3 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培养大学生的文化自信不仅要站在历史的角度,帮助学生构建对中华文化的历史认同感,同时也需要从现代的视角出发,面向社会主义改革,面对目前社会主义的发展。随着当今社会各个新媒体的出现,网络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大学生几乎无时无刻不在上网,这也成为目前大学生生活的真实写照。信息技术的发展给我们带来了多元价值,多元文化。那么大学生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构建文化自信具有重要的意义。大学生基本都具备积极向上的态度,但是因为受到了全球化的影响,还有一定的信息轰炸,所以就会出现个人主义等不良的倾向。这些倾向会导致学生对我国的历史文化产生认识上面的波动,同时会弱化学生的文化自信。所以我们必须要加强对学生进行文化自信的培养,让学生可以充分地理解文化的差异性,在对比中能够进一步感知中国的民族文化,找到存在的矛盾,在这个基础上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3]。

1.4 培养大学生文化自信有助于激发学生责任担当意识

大学生是国家的栋梁,培养大学生的责任担当意识是落实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重要的目标。培养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其实就是让学生在感知历史画卷的过程中,在对时代的事件进行对比分析的过程中,刺激学生的文化神经,传统文化脉络,让学生对中华民族归于国家和集体还有个人不懈的追求,把中华民族文化的内涵和中国力量等深入到大学生的内心,进而激发学生对于国家和民族的爱国主义热情。不断地帮助学生建立起对人民群众的奉献精神和对于社会革命事业的创新精神[4]。通过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文化渗透能够让学生学会勇敢的担当,达到知行合一,可以积极地去完成正能量的传播,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不懈的奋斗。同时理想信念本身就是我们前进的动力和源泉。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也关系到了一个国家或者民族的发展。目前大部分的学生存在着文化缺失的情况,理想信念也不够坚定。而且在面对很多事情的时候缺乏一定的理性和是非观念。培养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可以树立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稳固学生的文化根基,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追求,当然我们也必须要认识到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也不是一件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长期的坚持。这本身就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我们必须要发挥出榜样的力量,借助案例带动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树立坚定的信念。

2 以文学经典濡养文化自信的实践策略

2.1 在对中国文学经典的鉴赏中濡养大学生文化自信

大学基本都会开展语文课程。也会选择专门的语文教材进行授课。为了能够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我们在开展大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还是应该注重落实文学鉴赏方面的教学指导。教师需要针对性选择一些古今中外比较优秀的文学经典作品,其中以我国的文学经典作品为主,然后按照文学发展的历史进行呈现,其中还需要涉及各种的类别,比如散文、戏剧还有小说诗歌等,进行好合理的编排和划分。对于每一个作品都需要做好作者的介绍和内容注释,完成关于对作品鉴赏方面一定的引导,激发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的欲望。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去了解作品本身,要能理解作品,对于作品所蕴含的思想和主题需要完成重点剖析和研究,分析其中涉及的各种情感因素,可以使用这些优秀的文化和文学经典作品中的精神内涵对学生进行濡养,帮助学生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建立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从而帮助学生建立起文化自信。所以为了能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教师需要有意识的挖掘文学经典中的价值元素,要善于带领学生对文学经典进行赏析研究,可以从文学经典的文字中找出存在的历史价值和思想精神,这样可以对学生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让学生能进一步了解这些文学经典,在理解文学经典作品的基础上逐渐地建立起文学自信。

2.2 用中国文学完整的文学史儒养大学生文化自信

我们常说的四大文明古国包含了古埃及、古印度、古中国还有古巴比伦。除了中国剩下的3个国家的文化其中都出现过断层。中国五千年的文化是在世界上唯一没有出现中断过的文化,这些文化不但没有出现过中断,随着时代的发展还变换出了不同的时代风采。比如,我国文学史的发展就是我国文化发展一个非常重要的见证。其中涉及的秦文汉赋还有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都是我国文学史上面辉煌的一笔。这些内容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我国历史文化的悠久,了解我国文学发展的一个进程,从而帮助学生建立起民族的自豪感和自信心。为此在教学中教师需要把握好文学史的内容,对学生进行渗透,首先教师要把文学史发展的历程按照时间顺序做好一定的梳理,然后引导学生针对这些历史完成学习,充分去了解各个阶段文学史的发展情况,了解各个时代我国文学对于世界做出的贡献和留下的辉煌成就,通过让学生对文学史进行了解和学习能够进一步帮助丰富学生的文学知识,提升学生文学修养,同时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民族的西好感和自信心,让学生认识到我国灿烂的文学文化,进一步帮助学生树立起文化自信。

2.3 中外文学经典作品比较中儒养学生文化自信

在培养学生文化自信的过程中我们除了单纯地对我国的一些文学作品进行介绍,让学生了解我国文学的丰富之外,可以通过和外国文学发展进行对比,来进一步帮助学生建立文化自信。教师可以将中国经典诗歌还有戏剧和小说等与国外的文学创作进行比较,分析在不同文化背景下文学作品创作的内容和创作手法还有角度和风格上面的差异,通过比较可以进一步突出我国文化的独特魅力,这样可以进一步帮助学生建立起文化自信。比如,我们可以从这几部作品入手完成比较。首先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完成《诗经》和《荷马史诗》的比较。《诗经》是中国文学的滥觞,《荷马史诗》是西方文学的发源,因此这两部作品分别代表了东西方的诗歌文化,但是它们在很多地方也存在着差异性,教师通过对这两部作品的比较,能够进一步帮助学生认识到我国文学作品的独特和优秀之处,从而培养学生文化自信。其次可以将《史记》和《希腊罗马名人传》进行比较。首先《史记》是我国西汉时期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也可以说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步纪传体通史,被作为了二十四史之首,可以说是一部非常优秀的作品,具备了很高的文学价值。在人物的刻画方面相当精彩,而且具有悲壮的风格。而《希腊罗马名人传》是古罗马著名历史学家普鲁塔克的代表作,其中主要记载的是希腊和古罗马的五十位传奇人物,也具有深远的影响。第三个方面可以完成中西方戏剧之间的比较对比。西方戏剧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写实,也就是戏剧在设计的时候从布景到表演都希望能够让观众感觉到是一种真实的生活状态,就比如,经典的话剧作品《罗密欧与朱丽叶》,它的布景就非常接近实际生活场景。但是我国戏剧的一个特点强调的就是写意,忽视形式的逼真,重在表现出具体的意境。比如,我们拿着一根马鞭在戏剧的舞台上面其实就代表了要策马奔腾。其中具有一定的夸张和美化效果,会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观众无尽的想象,获得艺术享受。最后一个方面就是可以对学生进行《红楼梦》作品深刻的解读。它应该说是我国古典小说的高峰之作,它的创作不仅受到了中国读者的喜爱,就是很多外国人和媒体也对《红楼梦》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在1981年的时候,《红楼梦》就有了法文版,并且和法国观众正式见面。那么在进行文学经典介绍和讲解的时候,教师也完全可以借助这部作品进行详细的介绍,让学生充分理解这部作品内部所蕴含的丰厚的情感元素,体会其内在的文学价值,让学生充分了解它在世界上的地位,这样也可以进一步濡养学生的文化自信[5]。

2.4 对中国文学基因的现实意义的萃取中培养学生文化自信

在结束了语文课程的时候,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一个作业,就是让学生探究中国文化经典中一些优良的基因,比如,其中蕴含的关于崇尚大自然,还有天下大同、尊重技能、创新求变等这些方面的内容,让学生自己思考分析这些优良基因所具备的现实价值,然后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文学作品进行阐述。比如,有一位学生完成了这样的陈述。他认为在这些优良基因中尊重技能和赞美劳动者是非常重要的基因。并且以《核舟记》进行了阐述。这部作品出自清代涨潮编写的《虞初新志》,这部作品对于雕刻艺人王叔远精湛的技艺进行了描写和赞美,整篇文本充分的体现出了我国传统文化中对于技能尊重和对技术工人尊重的传统。而这样的一种思想和现如今我们提倡的工匠精神具有一致的内涵,可以说是一脉相承的,通过这种传统的延续和文化思想的传承能够点燃当代技能劳动者创作的热情,而这对于推动我国实业兴邦具有重要的意义。所以在对学生进行文化自信的儒养中,我们要善于挖掘文学基因,引导学生可以借助具体的文学作品对这些文学基因进行分析研究,在学生自己的探索和研究中不断地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6]。

2.5 在课上课下、线上线下等多重体验中濡养大学生文化自信

对于大学生而言,他们接触各种文学经典除了可以借助课堂学习之外,可以利用线下的学校社团或者讲座也可以利用线上的网络课程等来进一步了解文学经典。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和推进变得更加的丰富起来,为此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新媒体和新平台拓展学生学习和了解文学经典的空间范围。比如,可以为学生分享一些文学经典类公众号,推送一些优秀的文学经典美文,也可以分享学生一些网络链接,让学生自己就可以借助网络了解更多文学经典作品,或者学校也可以定期的组织开展一些文学经典方面的讲座活动。比如,开展人文素质大讲堂或者齐鲁文化名人系列讲座等,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文化自信。

3 结语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是一种必然趋势。具有多方面的意义,它能帮助学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能够让学生人文素养得到提升,更好地完成学习,为社会主义建设做出贡献。而要想培养学生文化自信可以通过文学经典进行渗透和濡养,这也就需要学校要针对文化经典教育渗透引起高度的重视,要能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了解更多的文学经典作品,在自我探究和分析比较中体会我国文学经典的魅力,进而建立起文化自信。

猜你喜欢
文学民族大学生
我们的民族
我们需要文学
西江月(2021年2期)2021-11-24 01:16:06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人民交通(2019年16期)2019-12-20 07:03:44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红楼梦学刊(2019年4期)2019-04-13 00:15:56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多元民族
乡村地理(2018年4期)2018-03-23 01:54:08
大学生之歌
黄河之声(2017年14期)2017-10-11 09:03:59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文史春秋(2016年2期)2016-12-01 05:41:54
我与文学三十年
小说林(2014年5期)2014-02-28 19:51:51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中国火炬(2013年7期)2013-07-24 14:1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