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德娜
(辽宁现代服务职业技术学院,辽宁沈阳110164)
现如今我国高等院校的招生规模逐年剧增,越来越多的学生可以通过教育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对于促进我国社会的发展,提高综合国力来说至关重要,但是因为招生规模的逐渐扩大,导致目前我国高校学生的就业竞争压力非常大。因为学校和社会的接触频率越来越高,无可避免地在毕业生就业中产生了很多不良社会风气。为了适应目前就业压力越来越大的趋势,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因此加强课程教育十分重要,所以应将思政教育融入创新创业教育中,避免学生出现道德素质低下的情况,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学生能够适应社会发展趋势。将创新创业教育和思政教育结合时,课堂教学过程的融合是关键环节。
2015年李克强总理提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口号,近些年来,我国高校对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视度越来越高。在社会发展趋势和好奇心的双重驱动下,创新创业从口号、热词变成了一种思维模式和生活模式,对人们形成了深远的影响。同时越来越多的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例如,创客空间、众创空间等。创新创业战略的发展不仅依赖于各个平台,更依赖于其文化氛围和正向引导,尤其是教育方面的引导和宣传,因此只要将创新创业平台建设和文化发展融合,才能全面推动创新创业的稳定发展[1]。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主体是大学生,是为了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保证创新创业活动顺利展开的教育实践活动。随着创客运动及创客空间的出现,国外出现了创新创业教育,并且目前已具备完善的教育体系和丰富的经验[2]。我国创新创业教育是为了满足我国经济发展现状而诞生的一种教育实践活动,并且也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环节之一。随着创新创业浪潮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高校都开设了创新创业课程,建立了专门的课程体系。
高校思想政治是高校通过相应的思想理念、政治观点、道德准则对全体师生产生有目的、组织及计划的影响,使其能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的一种教育实践活动[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教育的最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并且立德树人也是广大高校培养人才的主要目标,因此基于对全面培养人才原则的坚持,高校需要认识到如何育人,为谁育人以及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等关键性政治问题,培养出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高素质人才。
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将理论和实践紧密联合,在发展进程中,具备丰富的教育经验,并对其内在发展规律有全面的了解,全面化的育人模式愈发完善。
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是深化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其创新创业能力。有理想、有素质、有道德、有文化的青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人才基础。因此在创新创业的潮流中高校应培养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则需要在人才培养模式中增加创新创业教育,进而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的有序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除了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之外,还需要加强对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社会经济环境适应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商业信息发掘能力、市场风险预测能力等培养,塑造学生无所畏惧、坚持不懈的品质,以及用于突破、敢于创新的精神。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高素质、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和发展不仅需要高校大学生拥护党的方针、领导,落实党的政策、思想,具备高尚的理想信念及品德,还需要大学生具备正确的三观,深入学习知识,通过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将知识转化为推动社会发展的能源,激发其创新创业的兴趣,引导大学生怀揣理想信念通过自身的努力和才智将理想变为现实,实现个人理想和服务社会的有机结合,为社会贡献自己的才智,成为有作为的大学生[4]。
高校创业创新教育内容繁多,主要包括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实践技能的锻炼以及文化精神的发展和弘扬等诸个方面。创新创业教育的首要目标便是使广大学生具备创新和创业的意识,激发其热情,因为动机和兴趣是教育的最主要能源和动力。创新创业课程以及相关实践活动的是大学生学习理论知识,提高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所以需要将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作为教育的主要导向,使大学生能够将其美好的创意目标转化为现实。同时创新创业精神也是创新创业发展的动力,关于创新创业精神文化部分内容是滋养学生精神的养分,有助于在高校内形成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进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现如今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为马克思主义教育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教育等,有助于帮助广大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除此之外,还包括挫折教育、心理教育及感恩教育等内容,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应对困难和挫折的能力,帮助学生树立坚持不懈的精神,铸造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人生品质[5]。并且,这些教育内容也是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断更新和完善的表现。除了宏高的理想信念之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多给予学生关心和关爱,在生活和学习方面多帮助学生,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服度。
对两种教育的内容进行分析,其内容具有相似性,都包括理想信念、价值观树立、人生追求及相关规范等教育。并且这些教育内容并没有界限,二者相互交融和渗透,均对大学生的发展、学习及未来工作有重要的影响。并且这部分教育并不是空洞乏力的理论说教,还是在实践的过程中形成的,对大学生的成长发展具有重要引导意义的教育内容。
首先,高校需要根据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开设创新创业理论课程,创新创业教育也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综合性较强的专业学科,具备其发展的规律和机理,高校需要坚持立德树人的育人原则,根据本校的办学理念和情况,将社会发展需求作为发展导向,根据学生的特点开设内容丰富、紧跟时代发展步伐、极具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理论课程,力争创设精品课程[6]。并且课程的开设需要根据思政理论课内容,将两者重合的内容进行全面整合,建立双重理论教学模式,保证教学内容的有效融合及互相作用,建立创新创业教育联合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型教育体系。如关于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创业兴趣以及品德、道德等方面内容,则需要两者结合学科特点及人才培养方向,展开针对性教学。将课堂教学作为重要基础的创新创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两者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既有相似性,也存在明显的差异,互为前提和动因,均为培养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的重要方法[7]。
如果创新创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的专业课程脱离,那么教育业务必会空洞和乏味,因为不具备依据的教育,其教学效果务必不理想。高校理论课的平台是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隐性方法,进行专业课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对潜在的创业项目及创业资源进行深入挖掘,使学生能够将自身的想法和创意与社会展现的痛点结合,通过创新创业时间活动将理想转化为现实,实现商业价值的同时实现了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同时将专业课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和思想正字教育有机集合,可以使专业课的领域、视野得到扩展,通过多元化的教学内容及方法培养具备高尚思想品德及强硬创新创业能力的人才,充分发挥课堂教育机制,实现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的结合,保证三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达到互利共赢的效果[8]。
课堂理论教学指的是将创新创业教育及思想政治的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同时也是两种教育的主要传播途径,潜移默化地将两者的精神信念、思想引领以及价值评判等要求转化为大学生自身的信念,进而对其日常生活和开展创新实践活动进行有效指导,并且可需要建立专门的创新实践平台,进一步夯实学生的理论知识基础,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深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价值诉求以及行为规范的信服力。
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的广泛实施,高校众创空间在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是一个为高校服务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平台,具有综合性、专业性、开放式的优势,其主要内容包括创意人才培养、创意项目挖掘、创业平台构建以及创新创业文化的传播等活动。同时众创空间也是在高校党组织领导下成立的服务平台,需要党组织对其加以引导,也离不开高校党员师生在创新创业方面发挥带头模范作用。除了空间内的项目孵化及培育外,其中的办公室、通信设备、计算机等硬件设施都是大学生通过理论知识进行创新创业的第二课堂,并且众创空间为广大学生提供了实践的机会和空间,大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创意自由发挥,即使失败也能够从中积累宝贵的经验财富。并且高校众创空间会开展具有针对性的培训活动,如定期举办创业大赛、人力资源培训、市场规定及税务知识解读和指导等,这些基础设施服务包括了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转化的诸个环节,为项目顺利进入市场创设了良好的环境。
高校需要建立健康向上、积极发展,符合时代发展趋势的校园文化,同时也是高校开展文化创新,履行服务社会职责的重要方法,并且是实施创新创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载体。高校校园文化的建设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展开多项相关活动,例如社团活动、志愿服务活动、文娱体育活动、相关讲座交流活动等,通过这些活动不断传播校园文化,实现校园文化和创新创业教育及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融合,充分体现校园先进文化的机制观念,发挥其行为规范的作用,同时要彰显本校的特色,将一些校史中具有较高文化价值和教育价值的信息进行深入挖掘,尤其是一些不惧艰险、勇于创新、艰苦奋斗、坚韧不拔的模范,同时还可以发挥校友典型示范作用,邀请一些在创业道路取得成就,为社会做出突出贡献的校友回学校讲述自身的经历、奋斗故事及相关经验,同时这些也是建设和丰富先进校园文化的重要题材内容,是不断优化和完善创新创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具有现实价值的课本资源。
现如今互联网信息机技术发展迅速,我们正身处“互联网+”的时代,因此高校在融合创新创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也需要借助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优势,通过新媒体平台展开创新创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例如,高校可以开设专门的微信公众号、微博账号以及校园网,通过这些平台以及软件不断创新和发展创新创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同时强化对网络平台的建设和管理,加强对大数据技术和人工智能等新型先进技术的医用,了解社会发展动态,发掘学生的创意兴趣点,构建具有灵活性、思想性、教育性、体验性的互联网线上教育平台,注重平台的舆论引导,营造正能量的网络思想环境。
实现创新创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课堂的有效综合,对学生的发展来说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构建完善的科学教育体系。虽然当下两者理论研究和教学融合的过程仍不完善,融合方式及融合内容仍需要加以指导,但是在实践活动开展方面已取得了良好的进展,效果理想。高校应不断深化两者的融合,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社会输送更多的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