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时代图书馆听书服务的创新策略

2021-03-07 15:45云凤丽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1年16期
关键词:音频图书馆资源

云凤丽

(湖南省郴州市图书馆,湖南郴州 423000)

听书,顾名思义即是用耳朵来获取信息资料,通过听觉系统来欣赏语言文字,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的听书不仅包括将纸本图书资料录制成有声读物,还包括广播、电视、综艺栏目等各种音频资源;狭义上的听书是将纸本图书通过设备转换成音频格式并用各种载体播放,供用户使用、收听有声读物的行为。我国的听书从古时的酒肆茶楼说书发展到收音机、广播,再到现在的各种移动听书平台,走过了漫长的历程。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里,由于受到载体形态限制,听书的受众群体范围被局限在特定的教育领域、视力障碍及阅读障碍人群中。随着中国国民教育水平提高,人们阅读需求增高,同时智能数码设备的普及,推动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推广,有声音频阅读方式能在更多应用场景中满足用户阅读需求[1],听书开始走向大众化。

根据第十七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发现,2019年,我国有三成以上(31.2%)的国民有听书习惯,其中成年国民的听书率为30.3%,0~17 周岁未成年人的听书率为34.7%[2],听书已经成为人们接收信息的新常态,渗入日常生活中。面对新兴阅读方式的兴起,图书馆一直营造着静谧的文化氛围,随着阅读载体、用户群体、行为习惯的改变,面对声音力量的复兴,如何进行方式创新,是图书馆需要迫切思考的问题。

1 听书形态的发展演变

1.1 在西方,听书的发展伴随着科技的发展

1977年,托马斯·爱迪生发明的留声机,让留存声音成为可能。真正的听书的出现始于特殊需求,属于特定人群。20 世纪有声读物开始走进人们的视野,从20 世纪30年代英国的“有声读物图书馆”到1948年纽约公共图书馆成立专门为视障人士录制有声读物的录音室,再到20 世纪70年代录音卡带的出现为有声书的普及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听书人群不再局限于视障及阅读障碍人士,从小众开始普及到普通大众,尤其是与汽车文化的结合,让有声书焕发出一种新的生命力。数字播放器的出现一度风靡全球,而智能手机的发展改变了听书的媒介,打破了时间、空间限制,听书行业发展迅速,听书平台更是呈现爆发式增长。

1.2 在中国,听书文化古今传承,延续千年,几经盛衰但始终在曲折向前发展

我国的听书历史可追溯到古来有之的评书、评弹、评话,盛时人们上茶馆有“无书不喝茶”一说,神话传说、人物传奇、历史故事、民间轶事等在说书人声情并茂的演绎下有了具象,有了活力,这在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娱乐匮乏的时代,成为普通大众休闲娱乐的一大乐趣,听书文化也得到了广泛长久的传播。

20 世纪后期,西方的先进技术传入中国后,听书随之发生了巨大变革,留声机、收音机、广播、磁带、MP3 等的先后出现渐渐代替了现场听书。随着娱乐多样化,听书也不再占据娱乐主流地位,多被局限在视障人士、开车一族、有听书习惯的中老年群体中。进入21 世纪,飞速发展的数字化音频识别技术、计算技术、存储技术和传播技术,分别解决了声音在判读、转换、记录、存取和传递方面的问题[3]。互联网的普及及智能手机的广泛使用,引发了声音革命,听书又有了跨越式的发展,下至咿呀学语的幼儿,上至耄耋老人,不论文化水平高低,人人都可以随时随地的听书,听书内容也扩大到教育、培训、天文地理、古今传说、时事评论等,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教育学习和娱乐方面,丰富度和可选择性都在不断扩大。

1.3 互联网环境下听书格局不断细分

我国的有声书发展得益于美、英等西方国家,但又有所不同,以美国为例,美国有声书市场品种和数量连年递增,实体有声书和数字有声书都有增长,数字版增长更快,有声书阅读量被计入国民人均年阅读量统计中。我国有声书的发展主要是依赖移动智能终端。截至2020年3月,我国网民规模达到9.04亿,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8.97 亿[4],庞大的智能手机用户群给听书产业发展带来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伴随着听书人群的扩大化,有声书的商业价值凸显,巨大的市场需求助推音频产业迅猛发展。

目前,我国互联网原声音频内容平台增长迅速,国内线上听书网络平台和听书类APP 已超过500家,各家音频资源多数集中在有声小说、新闻、广播、相声等领域。根据用户需求,听书类APP 侧重点又有所不同,随着产品定位明显,细分市场已是必然趋势。音频行业的长足可持续发展要求在细分市场里寻求突破,要争夺用户注意力,必须提供优质内容,创新特色品牌,树立差异化品牌优势,满足细分市场里受众的需求。

2 听书服务对图书馆发展的现实意义

2.1 促进图书馆服务转型

随着信息网络化、网络普及化、手机智能化、文献数字化,人们可以即时地从移动终端获取到信息,使用量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最新数据显示,我国成年国民人均每天手机接触时常连年增长,与之相对的是纸本图书、报刊阅读率有所下降,而图书馆的服务还是以传统服务为主,远远不能满足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读者群正在逐渐流失。现有的有声图书馆发展及传播的有限性,使得受众群体始终局限于小众群体中。面对新的局势,要求图书馆不仅要开展好传统服务,同时拓展新的服务项目,提供个性化服务,开展听书服务专项项目。

2.2 便于优秀文化的传播

听书使文化传播的覆盖面更广、受众更多,提升了国民综合阅读率。听书不同于看书,看书受限于视觉系统,不能一心二用,而听书则不同,属性呈现多样化,可以全神贯注地去听,也可以边做其他事边听书,带有伴随性和移动性。

2.3 引领阅读新风尚

互联网的开放性,决定了音频资源的获取更为方便快捷,人们的需求更易得到满足。古人云开卷有益,随着时代变迁,听书也是益处颇多,打开耳朵就可以聆听世界的声音,视觉系统和听觉系统一同影响着人的行为。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让听书内容丰富、翔实,听书不仅可以学到知识,声音的演绎带来丰富的情感表达,引发听者共鸣和思考。听书平台更是努力让听书受众群体扩大化,如喜马拉雅FM 在2018年4月23日发起中国首个“听书节”,旨在覆盖更多有声阅读用户,推动阅读新风尚,带动更多人养成听书习惯,形成全民阅读新模式。

近年来文化类综艺节目悄然兴起,如由著名主持人董卿主持的《中国诗词大会》《见字如面》《朗读者》等节目引发收视热潮,其中影响力巨大的《朗读者》栏目,将个人经历、体验与经典佳作相结合,文字融入情感,直击听众内心,广受社会好评。随后视频被制作成音频资源在听书平台上广泛传播,吸引大量听众收听,以一种独特新颖的方式向社会传递健康文化。之后喜马拉雅FM 在平台开辟“全民朗读”栏目为广大朗读爱好者练习朗读,共同分享声音提供平台。“全民朗读”里可以听他人的声音,也可以诵读各类文章并可以将个人声音成果上传到平台供大家分享交流,这为图书馆建设自己的有声图书馆提供了良好的范例。

3 图书馆听书服务创新策略

3.1 重视图书馆数字馆藏建设,将有声阅读纳入阅读推广服务体系

图书馆作为社会信息中心,承担着保存文献信息资源、传播人类文化的职责。长久以来,各类型图书馆都是以收藏图书、期刊、报纸等纸本文献为主。随着互联网的兴起、传播介质的改变及职能设备的普及,纸本文献利用率逐年下降,传统阅读习惯已经在悄然改变,图书馆信息中心地位也受到严峻挑战,这要求图书馆必须做出改变,适应时代发展。(1)图书馆在规划资源配置时,重视数字资源建设,条件允许情况下设立有声图书馆,不仅收藏传统有声资源,包括CD/VCD、光碟等音频资源,更要扩展到建设具有朗读听书功能的新型图书馆,既可以自制各类音频资源,也可以搜集目前流行并被广泛使用的听书网站、听书APP、微信语音读书等开放的教育资源,运用互联网技术将可读性强的音频资源线上线下联通,读者即时收听、下载各类读物。(2)将有声阅读纳入阅读推广服务体系中。全民阅读已连续七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有声阅读作为一项重要的阅读形式,应加入全民阅读推广服务中,在每年的阅读宣传周、阅读宣传月、世界读书日及日常阅读活动中设立专项展台,在图书馆内设立优秀有声书目荐读展板,提供听书服务。

3.2 做好人员保障工作,致力于培养品质化服务团队

图书馆听书馆员是管理者,也是协调者,作为听书服务工作中的导航员,听书馆员是听书工作开展的有力保障。第一,听书馆员要有职业认同感,听书服务是图书馆阅读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普及知识、传播文化方面听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第二,扩大听书的推广范围,完善听书服务体系,让更多的人获得听书价值认知,进而加入听书这种新兴阅读方式中。第三,听书馆员要有较强的业务素养,互联网中有数量庞大的音频资源,需要馆员搜集、筛选、组织各类资源,摒弃低质量资源,将有较高价值、可读性强的资源推荐给听者,方便听书者获取,同时提高优质资源利用率,优化组合传统声音资源和新型声音资源,为已有资源增值。第四,具备主动学习能力。听书产业版图不断扩大,结合互联网技术、通信技术及数字存储技术,发展态势迅猛,听书馆员只有不断学习相关各类知识,培养敏锐的知识获取能力及对新技术的感知和使用能力,才能提供更好的服务。

3.3 提供优质的音频资源,便捷的获取渠道及较强的阅读体验

(1)音频资源获取方式和渠道。一是通过从出版商处购买正规出版的有声读物; 二是通过听书馆员从互联网上搜集、整理、下载免费有声资源;三是与具有影响力的音频资源平台达成协议,链接使用优秀音频资源;四是图书馆建设音频资源数据库,制作各类音频资源,完善信息检索平台。

(2)音频资源平台建设。有声图书馆建设硬件方面要有专门的实体空间场地建成集朗读、听书、娱乐、上网一体化的多功能室,一方面实体听书环境不仅为视障、有阅读障碍读者提供必要的空间,更是为普通听众提供悦听去处,对于提高听书率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同时组织建设本馆音频资源,并促进音频资源的制作规范化,通过互联网搜集、整理高质量的免费音频资源,链接各个听书平台上的优质音频资源,做好资源组织和揭示工作,方便读者获取资源。图书馆也应把有声图书馆建设成为开放平台,为听众提供资源上传空间,有播音经验的听众可以成为有声图书馆的兼职或全职主播,有写作专长的用户可以提交申请联合录制有声读物,高校专业教师可以提交讲课音频等,从而为有声图书馆创造大量音频资源[5]。

(3)注重服务过程。图书馆建立有声图书馆关键在资源,本质在服务。听书服务,线下听书环境体验和线上便捷获取及下载是重要一环。①有声图书馆的建设要方便用户使用,界面简洁易操作,查询方便,收听人性化设计,对线下到馆的听众耐心指导,协助完成听书过程,对线上操作的听众提供操作流程示意图,设立资源反馈空间,及时解决问题跟进服务。②图书馆的性质决定了大多数图书馆不能向企业那样做大做强听书平台,但是可以充分利用各类听书平台为听众服务,针对高质量的音频资源与平台达成协议,实现平台连接,低费用下载[6]。

4 结语

据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人类从视觉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25.0%,从听觉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15.0%,而把听觉和视觉结合起来,能够记住的知识可达65.0%,听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将听书服务纳入图书馆的常规服务体系中是必然趋势。

听书的广泛传播对图书馆的发展提出了挑战,也提供了发展机会。新的阅读载体、阅读平台及阅读方式,阅读触角已经延伸到每个人的手中,改变了长久以来的阅读习惯,进入到大众的生活场景中。听书补充了人们在碎片化时间里的阅读空白,开创了新的教育和学习方式,是对纸本阅读的有益补充。对听众而言,多了一种信息获取渠道;对图书馆而言,为图书馆的发展注入新的血液;对社会而言,文明更进一步。

猜你喜欢
音频图书馆资源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必须了解的音频基础知识 家庭影院入门攻略:音频认证与推荐标准篇
资源回收
基于Daubechies(dbN)的飞行器音频特征提取
图书馆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音频分析仪中低失真音频信号的发生方法
Pro Tools音频剪辑及修正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