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师范院校英语本科专业建设的思考

2021-03-07 15:38谢世坚
外国语文 2021年6期
关键词:师范英语专业外语

谢世坚

(广西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4)

0 引言

201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国广大教师致慰问信,信中指出:“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承担着让每个孩子健康成长、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任。” 2021年3月“两会”期间习近平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时强调,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同时指出,教师是教育工作的中坚力量。有高质量的教师,才会有高质量的教育。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教师教育/师范教育担负着光荣的历史使命。进入新时期,在“四新”建设和教育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教师教育被赋予了新的内涵。

师范院校的英语专业[又称“英语(师范)专业”]长期以来为我国英语教育培养了大批人才,是外语类专业历史最悠久的专业。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初期,对外交流尚未充分发展,英语专业毕业生大多走上教育战线,因此,一段时期内师范院校和非师范院校的英语专业都承担了培养英语教师的任务。英语(师范)专业是外语类专业的一个独特的专业——培养未来英语教师的专业,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新形势下,有必要进一步明确英语(师范)专业的专业定位,包括内涵定位、培养定位和办学定位,以及建设一流英语(师范)专业的基本条件。

1 英语(师范)专业的定位

1.1 内涵定位:鲜明的跨学科属性

《国标》对外语类专业的内涵定位有明确描述,即“外语类专业是全国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科基础包括外国语言学、外国文学、翻译学、国别与区域研究、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具有跨学科特点。外语类专业可与其他相关专业结合,形成复合型专业”(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2018:90)。据此,学界已经注意到外语专业的“内在跨学科特性”和“外在跨学科特性”,认为外语专业的内在知识体系是以语言、文学、文化等交融交叉建构起来的,其本身就具有学科交叉性。外语专业的外在知识体系架构在人文学科和自然科学之中,外语学科和外语专业具有鲜明的外在跨学科性(王卓,2018:66)。英语(师范)专业的内外“双重”跨学科属性尤其显著:一,它具有外语专业自身的跨学科属性(语言、文学、文化),亦即其专业的内在跨学科属性;二,由于其专业的特点,英语(师范)专业的学科基础还包括教育学、心理学等,这点显著地体现在其课程体系中,这是其外在跨学科性的独特之处。

同时,由于其外在跨学科特性,英语(师范)专业符合《国标》对外语类专业定位所说的“外语类专业可与其他相关专业结合,形成复合型专业”,因此可称得上复合型专业的一种,即“英语+教育”,这也是该专业被称为“英语教育”的缘故,英语(师范)专业堪称最早的复合型专业。可见,就外在跨学科性而言,虽然英语(师范)专业是英语专业的一个种类,但与其他英语类专业(翻译、商务英语)或其他专业特色高校的英语专业(理工类、政法类、财经类、外语类等)有着明显差别,其课程体系体现出“英语+教育”跨学科内涵,具体而言,在课程设置方面,除了学校通设的教育学、心理学类的课程外,还需要设置英语教育教学类的课程;在专业课程教学方面,教师需要在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方式、考核要求等方面突出体现师范专业的特色和要求。

1.2 培养定位:体现师范特色

《国标》对培养定位的描述包括“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概括而言即通常所说的构成人才的三要素:素质、知识和能力。英语(师范)专业人才与通常意义下的外语人才(包括外语专业人才和复合型外语人才)在内涵上既有交叉、有共性,也有其自身的特性。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英语专业教学指南》(以下简称《教学指南》)把“培养目标”明确为:“英语专业旨在培养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扎实的英语语言基本功、较强的跨文化能力、厚实的英语专业知识和必要的相关专业知识,能适应国家与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熟练使用英语从事涉外行业、英语教育教学、学术研究等相关工作的英语专业人才和复合型英语人才。”(教育部高等学校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2020:1)英语(师范)专业人才既是英语专业人才也是复合型(英语+教育)人才,因此,这一目标完全符合英语(师范)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因而在对素质、知识和能力等培养规格的具体要求上,英语(师范)专业应体现其独特性,即师范性。

《普通高等学校师范专业认证工作指南(试行)》的《中学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第二级)》(以下简称《认证标准》)在“毕业要求”中提出了“践行师德、学会教学、学会育人、学会发展”四个维度的要求,对应师德规范、教育情怀、学科素养、教学能力、班级指导、综合育人、学会反思和沟通合作八个二级指标(教育部等,2018),这八个方面实际上是《教学指南》提出的“素质、知识和能力”在师范专业的具体落实和体现。

在素质要求方面,《教学指南》指出:“本专业学生应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良好的道德品质,中国情怀与国际视野,社会责任感,人文与科学素养,合作精神,创新精神,以及学科基本素养。”(教育部高等学校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2020:1)这无疑是新时代担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英语专业人才所需的基本素养,是英语专业师范生——未来的英语教师——素质的底色,同时需要在此基础上浸染浓厚的师范色彩,体现英语师范的特色。其中,最核心、最重要的无疑是要培养师范生具备优良的师德素养和深厚的教育情怀,使他们真正把从教看作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光荣使命和人生追求,尤其要树立立志献身教育事业的精神,培育关心呵护学生健康成长的仁爱之心。要使学生具备上述素养,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师德养成则尤为关键。

要落实师德教育的要求,推进具有英语(师范)专业特色的课程思政建设。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教师的殷切希望和要求作为教师师德教育的首要任务和重点内容。加强师德养成教育,用“四有好老师”(1)即: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标准、“四个引路人”(2)即:做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四个相统一”(3)即: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言传和身教相统一、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和“四个服务”(4)即: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等要求,细化落实教师教育课程,培养师范生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教育部等,2018)。要在落实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三全育人”的系统工程中有机融入师德养成的内涵。课堂教学无疑是“三全育人”的主阵地,专任教师是培育学生师德素养的主力军,要落实课程育人的义务和责任,在实施课程思政过程中,每一位任课教师都要进行精心的设计和安排,把握英语专业的文科知识性和价值性的双重属性,筑牢“五爱”(5)即: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主线,围绕坚定学生理想信念这个核心,以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法治意识、道德素养为重点,坚持“双融合、双提升、双促进”(吴岩,2021),全面推进有英语师范特色的课程思政建设。

在知识要求方面,《教学指南》明确规定:“本专业学生应掌握英语语言、文学和文化等基础知识,了解主要英语国家的历史、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基本情况;熟悉中国语言文化知识,了解我国国情和国际发展动态;掌握本专业基础理论、基本方法和学术规范;掌握相关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基础知识。”(教育部高等学校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2020:1-2)具体到英语(师范)专业,学生除了掌握、熟悉、了解上述知识外,还须掌握与英语教育教学相关的知识,或者说将来胜任英语教育教学并开展相关研究所需的知识。概言之,要掌握教育学、心理学基本理论,熟悉英语教育基础理论和教学方法,了解世界英语教育史和中国英语教育发展史,初步掌握英语教育教学研究的方法。作为未来英语教育工作者,还需要掌握教育管理、班级管理(尤其是班主任工作)等方面的知识。

在能力要求方面,《教学指南》明确指出:“本专业学生应具有良好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英语文学赏析能力、英汉口笔译能力和跨文化能力;具有良好的思辨能力、终身学习能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和一定的研究能力;具有良好的汉语表达能力和一定的第二外语运用能力。”(教育部高等学校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2020:2)对于英语(师范)专业学生来说,除了具备上述能力外,更关键的是他们需要具备较强的教育教学与组织管理能力,亦即育人能力、教学能力(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课堂组织与管理能力、教育技术和教学手段的应用能力)、班级管理能力等。学会育人、学会教学是英语(师范)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就学会育人而言,学生要树立德育为先的理念,掌握德育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班级组织与建设的工作规律和基本方法,具备参与心理健康教育与指导的能力。就学会教学来说,能根据中小学英语课程标准,针对中小学生身心发展和英语学科认知特点,制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活动,并进行自我反思,开展教学评价和教学研究。

1.3 办学定位:分层分类卓越

办学定位就是确定人才培养类型、人才培养面向和人才培养层次(冯光武,2020)。英语(师范)专业人才培养的类型很明确,就是培养大中小学各层次英语教育人才。根据各师范院校的不同办学实际(包括办学历史、传统、资源等),人才培养面向和人才培养层次会相应地有所不同。一些历史悠久的师范院校,尤其是拥有一级博士点或硕士点的师范大学主要培养高中层次的英语教师,多数师范院校主要培养基础教育(初中、小学)英语教师。就培养的面向来说,大部分地方师范院校主要面向各地,为地方英语教育服务。无论属于哪种情况,办好英语(师范)专业的关键是树立“标准为王、质量第一”的理念,按照分层、分类卓越的发展路径,努力促进专业的高质量发展。在此基础上,不断创造条件,逐步扩大人才培养的面向,提高人才培养的层次。

2 一流英语(师范)专业的建设

要实现专业的高质量发展,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建设一流英语专业,需要具备一定的内在和外在条件,就内在条件而言,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雄厚的学科实力、高素质教师队伍是一流专业建设和发展必备条件。

2.1与时俱进的教育教学理念

教育教学理念决定一个专业的发展方向与兴衰成败。下面着重从立德树人、人文教育、学生中心等三个方面来谈英语(师范)专业的教育教学理论。首先,要坚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办好英语教育,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新形势下,英语专业建设如何发挥价值引领作用,真正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这是摆在外语教育工作者面前的头等大事,作为培养未来教师的师范院校,责任更加重大。外语教育的全体同仁首先需要提高政治站位,统一思想认识,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把握理论精髓,其次是身体力行,勇于探索“三进”的有效途径。

需要指出的是,建设一流英语专业,培养一流英语专业人才,一定要把贯穿于《国标》《教学指南》的“中国元素”落到实处:英语专业学生既要有宽广的国际视野,更要有深厚的中国情怀;既要掌握英语语言、文学和文化等基础知识,也要熟悉中国语言文化知识,了解我国国情和国际发展动态;既要具备良好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也要具备良好的汉语表达能力。唯有如此,方能办好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英语师范教育。

其次,坚持英语人文教育的价值指向。《国标》对外语(英语)专业的人文学科属性和跨学科特性有明确表述:“外语类专业是全国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跨学科特点。”(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2018: 90)英语教育在本质上是人文教育,英语(师范)专业更要强化人文学科属性和人文教育内涵,学生在知识学习过程中,能力获得培养,人格得到塑造,同时重视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与思辨能力,最终达到全人教育的目的。需要强调的是,外语人文教育要融入文化自信和师德教育的内涵:培养学生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显现中国形象;引导和教育学生用中国观点、自己观点讲好外国故事。与此同时,要强化对学生的教育情怀的培养,加强师德养成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再次,突出学生中心的教育理念。“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是师范类专业认证的理念,是新时代本科教育新理念。英语(师范)专业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建构“产出导向”的人才培养体系,通过评价和反馈,实现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改进”的理念(教育部教师工作司等,2018)。英语(师范)专业尤其要在一流课程建设过程中以“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的标准创新课程教学模式,改变教师“一言堂”“满堂灌”的陈旧教法,增强课堂教学的互动性,积极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以提高他们的语言能力、思辨能力、研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英语(师范)专业要以坚决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为指导方针,坚持人文教育价值导向,突出学生中心的教育理念,努力培养具备沟通能力、人文素养、中国情怀、国际视野的英语教育人才。

2.2雄厚的学科实力

学科与专业紧密相连,两者是相互依存和促进的关系。学科是知识体系的单元,专业则是社会职业的单元;学科知识体系是专业建设和发展的基础,没有学科的支撑,就没有专业的可持续发展(曾艳钰,2019)。一个专业的学科实力主要体现为本专业全体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和学术创新能力,学科实力还包括本专业在学院、学校乃至学校以外获得的学术资源和支撑。

雄厚的外语学科实力能够有力地促进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根据《教学指南》确定的才培养目标,英语专业人才要具备熟练运用英语的能力(语言技能要求)、较强的跨文化能力(跨学科能力要求)、厚实的英语专业知识( 英语学科素养要求)、必要的相关专业知识(跨学科素养要求),能够适应传统意义上的涉外行业及英语教育教学工作,并且能够从事学术研究。

雄厚的外语学科实力是英语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的重要保障。首先,根据《教学指南》专业方向的设置,语言学、文学、翻译、国别与区域、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等五个方向需要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强有力的支撑。其次,《教学指南》强调英语专业的跨学科、跨文化知识建构,在保留核心课程和传统方向课程的基础上,增加了国别与区域、比较文学与跨文化方向的课程,英语(范院)专业还需开设教育教学相关的课程,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跨文化能力、教育教学能力,使学生形成英语学科和教育领域相关的知识体系。要达到这些目的,没有雄厚的学科实力是不可想象的。

要以新文科建设的理念开展外语学科建设,不断增强学科实力,为专业发展提供坚强保障。外语专业是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外语学科与专业建设自然是新文科建设的组成部分。新文科是文科教育的创新发展。守正创新、融合创新是新文科建设的必由之路。由于外语专业独特的人文学科属性和跨学科性质,外语学科的新文科建设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外语类专业要实现高质量发展,为新文科建设贡献力量和智慧。

2.3高素质教师队伍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习总书记指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人才培养,关键在教师;教师队伍素质直接决定着大学办学能力和水平”,“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师范院校的教师承担着培养未来教师的历史使命,他们的素质、能力和水平决定着整个国家人才培养的质量,关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事业。

随着教育部一系列政策文件颁布施行,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的目标、方向和路径均已明确。“正确的路线确定以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高素质师资队伍是新文科建设背景下一流专业、一流课程建设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建设高素质队伍必然要求教师做“四有好教师”,成为研究型/学者型的教师。学者型教师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出色的教学能力、较强的研究能力和渊博的学科知识等优秀的综合素质(孙有中 等,2018)。英语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要特别强调对培养目标的支撑度(石琳霏 等,2020),教师尤其需在理念、意识和能力等方面与《国标》《教学指南》和《认证标准》的要求同频共振。

高素质教师队伍要求教师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首先是教育教学实践与研究能力。教师首先要坚守教书育人本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彻“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教育理念,落实“两性一度”课程标准,把自己担任的课程打造成为“金课”,达成培养学生“素质、知识、能力”目标;要能够根据新形势新要求,结合本校实际和个人实践,设计、申报相应教育教学改革课题,开展教育教学研究,进而推动自身的教育教学和所在的学科专业向更高目标发展。

其次是学术研究能力。专业老师要善于“分析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求,在现有知识体系的基础上创造新知识,发现和设计新的选题,选择新的研究范式和方法”(王守仁,2018)。不断夯实学科专业理论知识基础,形成明确、稳定的研究方向,不断拓展研究领域;要善于寻找国家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同个人学术兴趣的契合点,设计、申报学术课题,开展学术研究。“外语教师要把兴趣点从知识的传授转移到知识的创造上”(王守仁,2018)。同时,教师要发挥科研反哺教学、科研育人功能。将研究成果应用于教学;培养学生探究意识,指导学生开展学术研究。

3 结语

英语(师范)专业和其他外语类专业在内涵定位、培养定位等方面有许多共性,其独特个性则集中体现在其“师范性”上。因此,英语(师范)专业的建设和发展要在“师范性”上做足文章,尤其要在人才培养定位上充分体现师范特色,培养学生具备优良的师德素养和深厚的教育情怀,在英语人文教育中融入师德教育的内涵。具有师范特色的与时俱进的教育教学理念、高素质教师队伍和雄厚的学科实力是建设一流英语(师范)专业的必备条件。

随着教育部“双万计划”的进一步实施,建设一流专业、一流课程,打造“金专”“金课”在全国高校已经深入人心。和各兄弟院校一样,笔者所在的广西师范大学也在如火如荼地开展专业建设。作为有近90年办学历史、广西教师教育的“领头羊”,广西师大的学科和专业建设与发展有着坚实基础;英语(师范)专业有近80年历史,是“双万计划”首批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近年来,学院的学科和专业建设和发展取得长足进步,广大教师在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方面尤其是课程思政建设进行了有益探索,取得了一些成效。在“十四五”开局之年,学校确定了“立德树人”“师范为本”“质量为先”“创新为要”战略发展目标。按照学校的总体规划,学院把学科和专业建设作为学院的首要工作,我们将应对挑战,把握机遇,夯实基础,提升质量,努力实现学科、专业的高质量发展,和全国各兄弟院校一道为高质量服务我国基础外语教育可持续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猜你喜欢
师范英语专业外语
郑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交互式教学在英语专业阅读课改中的应用研究
哈尔滨新区师范附属小学校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作品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美术作品
论英语专业语法教学中三种思辨能力的培养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大山教你学外语
西方修辞教育传统及其对我国英语专业教育的启示
大山教你学外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