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韩大学生跨文化交流现状与对策研究

2021-03-07 13:57朴正实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1年19期
关键词:跨文化留学生韩国

朴正实

(江苏海洋大学,江苏连云港 222005)

江苏省作为我国的教育大省,有丰富的高等教育资源。连云港地处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与韩国隔海相望,连云港地区与韩国的经贸、人文交流有着良好基础。20世纪80年代,连云港地区的高校就与韩国学校开展了交换生、教师研修等方面的合作。随着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连云港的区位优势更加显现,应当充分发挥连云港的区位优势和高等教育优势,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加强中韩高等教育的交流与合作,提升合作水平,优化合作项目,培养出更多更好的双语人才,助力“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为中韩合作交流和区域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1 跨文化交流概述

跨文化交流(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指本族语者和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流,从更加广泛的视域分析,也可以指任意语言及文化背景存在差异的群体之间的交际[1]。跨文化交流是一种文化现象,是两种乃至多种文化在一定时间及空间内的接触、碰撞和融合,有着多样化的交流形式。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可以将跨文化交流分成种族之间的交流、民族之间的交流以及国际交流3 种形式,而不管哪一种形式,都可以归纳为3 个不同的交流层次,分别是跨文化人际交流、跨文化组织构建以及国家之间的跨文化交流。

如果从对外汉语专业的角度来对跨文化交流进行分析,可以将其归结为“特定交际情景中,文化背景不同的交流双方使用同一种语言(母语或者目的语)进行口语交际”,其包含了几个要点:首先,文化背景不同。文化差异是影响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人群交流的主要原因,指不同文化圈之间的差异,从跨文化交流的实际情况分析,因为文化背景差异的存在,中国与欧美国家的人际交往很容易引发冲突[2]。相比较而言,同属于亚洲地区的国家虽然也存在文化差异,不过因为共同处于东方文化圈,彼此之间的文化取向及交际规范存在共通之处,跨文化交流的难度要小很多;其次,同一语言交际。想要实现双方的正常交流,使用同一种语言是基本前提,而这种情况下,用于交际的语言对于其中一方是母语,对于另一方则是目的语;然后,实时口语交流。跨文化交流的途径多种多样,可以是语言符号或者非语言符号,可以是现场双向交流或者基于媒介的单向交流,也可以是口语交流或者书面交流。如果从高校对外汉语专业的角度分析,强调的核心是实时口语交流。

2 中韩大学生交流现状

中国与韩国同属于东亚文化圈,自1992年两国建交至今,在经济文化等领域开展了大量的交流合作。尤其是最近几年,两国在教育方面的交流项目数量持续增长,如职教论坛、大学生交流、教师交流以及政府互换奖学金生项目等,在推动中韩人文交流方面发挥出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相关统计数据显示,现阶段,中方200 多所院校和韩方的300 多所院校签订了相应的合作协议及校际交流协议,而伴随着中韩双方在教育领域合作的不断深化,中国和韩国应分别成为对方外国留学生最大的生源国[3]。截至2018年底,中国在韩留学生的数量约为67 252 人,占据了韩国留学生总数的2/3 左右;而从1993年至今,参加汉语水平考试的韩国学生的数量超过了100万,韩国学生在中国毕业的人数也达到了20 万以上。

中韩两国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合作内容十分丰富,形式也多种多样,新时期,两国高校越发重视大学生的跨文化交流项目,在学生联合培养、科研合作以及人员交流等领域开展了更深层次的交流与合作,也为高水平专业化人才的培养及科研活动提供了良好保障,将两国的高等教育推向了更宽的领域和更深的层次。新时期,伴随着中韩两国在高等教育领域交流与合作的深化,双方高校在诸如交换生、研修、互派留学生等项目上获得了长远发展,也使得中韩大学生的交流进入了健康发展的阶段。

3 中韩大学生跨文化交流存在的问题

3.1 适应难度较大

在跨文化交流中,存在着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难度较大的问题,这个问题体现在3 个方面:一是生活方面的问题。中韩两国在气候条件、饮食习惯、作息制度及日常生活事务方面存在差异性,不管是中国留学生还是韩国留学生,在进入到陌生环境后,通常会产生一定的不适感,以江苏地区为例,本地饮食习惯更加偏好甜食,而韩国的饮食习惯则更加喜欢酸辣,这也导致很多留学生在刚刚来到中国后,会产生不适感;二是语言方面的问题。语言交流方面的障碍会对留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很大不便,其在阻碍留学生文化适应的同时,也会影响中韩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三是认识方面的问题。在跨文化交流中,很多时候教师都会忽视对韩国留学生观念认识的引导。在陌生环境下,留学生群体往往会产生极其强烈的群体意识,存在着“抱团取暖”的行为,希望能够通过寻找文化认同感的方式,消除自身的孤寂心理,在这种情况下,留学生可能会出现为了谋求群体利益,或者帮助某个群体成员,做出违规违纪行为,甚至在维护同胞利益时不择手段。

3.2 交流经验不足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跨文化交流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但是对于很多在校大学生而言,能够接触的留学生毕竟有限,接触的机会也不多,加上相对狭窄的知识面,想要真正提高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4]。另外,在外语教学中,很多时候高校教师只是将目光放在理论知识学习方面,一味强调语法和句式的学习,忽视了文化因素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作用,也没有对学生的实际交流能力进行培养,导致学生缺乏相应的跨文化交流经验。

3.3 交流意识不强

相关调查显示,在所有有跨文化交流经历的大学生群体中,约60%的学生并非主动,而是在教师组织的交流活动中不得已而为之,有19%的大学生认为没有必要进行跨文化交流活动。这也表明当前我国部分大学生存在跨文化交流意识薄弱的问题,需要高校在实施教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加强中韩大学生跨文化交流力度,激发大学生群体的跨文化交流意识。

4 中韩大学生跨文化交流问题的解决对策

4.1 提供人性化交流服务

从高校的角度,在推动中韩大学生跨文化交流的过程中,应该关注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能力问题,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为留学生提供人性化服务,推动自身硬件设施以及生活服务的完善。校方应该高度关注韩国留学生生活问题,以饮食为例,应该充分考虑中韩两国不同的饮食习惯,在学校食堂中设置专门的韩国料理窗口,满足留学生的日常饮食需求,使得其能够尽快适应新的校园生活,投入到学习交流活动中。同时,高校应该设置相应的心理健康咨询室,时刻关注韩国留学生的心理状态,为其提供心理健康咨询服务,帮助留学生解决心理层面的问题,提升其跨文化适应能力。在刚刚进入中国的情况下,韩国留学生需要尽快适应生活事务等各方面的问题,也需要承受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如失落、孤独、自闭等,这种情况下,高校有必要设置专门的心理辅导机构,聘请专业的心理医师,为留学生群体提供跨文化心理辅导,可以采用面向群体留学生的班级辅导,也可以采用一对一服务,以解决个别情况严重的留学生的心理问题[5]。

4.2 培养跨文化交流能力

高校应该重视大学生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培养,将跨文化交流能力作为考查学生综合成绩的关键指标。从目前的发展情况分析,不少高校对于学生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仅仅在外语课上提到了跨文化相关的知识,专业课和选修课都没有体现,这种情况下,学生跨文化交流能力的提高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事实上,不仅是外语系及国际经济贸易等与跨文化存在密切相关的专业,其他所有的专业都应该开设跨文化交流基础课程以及世界主要文化入门课程,将这些课程的内容纳入专业成绩考核中,以此来促进学生跨文化交流能力的提高。在江苏不少高校,都存在部分带有多种文化背景的人员,如客座教授、导师及外国留学生,其会主动或者被动地将不同文化交融后产生的新理念带入到校园中。对于高校而言,应该对这些新理念进行积极的引导和利用,使得大学生能够了解不同国家的民族文化,促进其跨文化交流能力的提高,带动中韩大学生跨文化交流的良性发展。

4.3 强化跨文化沟通意识

在对大学生的跨文化沟通意识进行培养的过程中,一般可以将跨文化意识分为几个层次,如可以通过旅游、杂志等方式,了解不同文化的显著差异性,由教师向学生提供大量的文化知识输入,提升学生对于文化学习的兴趣,然后选择一些能够凸显文化矛盾的事件,对文化冲突进行理性分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来进一步提高自身的跨文化沟通意识,例如,在下课后,学生可以与韩国留学生进行交流,组织相应的文化交流活动,也可以借助相应的社交工具如论坛、Skype、Facebook 等,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员进行在线交流,以此来提升自身的跨文化意识及文化敏感性。

4.4 丰富跨文化教学形式

教师应该对课堂教学形式进行丰富,调动学生对于跨文化交流的积极性和能动性,激发其学习兴趣的提高。在这个过程中,高校应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学习环境,教师则应该多利用情境教学等方式,使得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体验真实的学习氛围。可以利用网络教学的方式来提升课堂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对于学习的动力。中韩文化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学生在沟通交流的过程中,容易遇到困难,这要求教师在教学环节应该重视大学生主动性的培养,从原本的以教师为中心、以考试为导向的教学方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跨文化交流能力教学方式,真正意义上提升大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4.5 构建跨文化支持系统

应该构建起相应的跨文化社会支持系统,推动中韩大学生跨文化交流活动的顺利实施[6]。韩国留学生在来到中国后,原本的社会支持系统不复存在,而在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下,想要重新对社会支持系统进行构建是非常困难的。韩国留学生多数缺乏社会支持,在跨文化交流方面也暴露出很多问题,高校在面对这些问题时,应该想方设法来为韩国留学生提供社会支持。具体来讲,一是可以以班级为单元,做好辅导员及班主任的心理危机干预技能培训,确保其能够对思想问题和心理问题进行合理区分,将引导和辅助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定期约访韩国留学生,咨询其学习和生活情况,帮助其对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解决,克服孤独、自闭等思想问题。同时应该在班级中设置专门的学生联络员,在传达信息的同时,要求其能够时刻关注韩国留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与辅导员进行沟通;二是高校应该对人力物力资源进行整合,帮助韩国留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心理障碍,使其能够敞开心扉,主动与中国学生进行交流;三是应该引入榜样制度,要求一些适应良好的韩国留学生举办讲座或者交流活动,传授经验、解答困惑,帮助后来的留学生消除内心的不安。

4.6 鼓励主动性人际交往

一是应该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流动机,避免交流的功利化;二是应该提高学生自身素质,消除中韩学生的认知偏差,通过良好的精神状态、乐观开朗的情绪及文明的言谈举止等纠正对方原有的偏见看法,形成对于他人和社会的正确认识;三是应该对交往经验进行总结,提高跨文化交流能力。受不同文化背景的影响,大学生跨文化交流存在一定的阻碍,要求学生能够迎难而上、克服困难、积累经验,不断提升自身的抗打击能力,以此来保证跨文化交流活动的顺利推进。

5 结语

综上所述,新的发展环境下,中国与韩国之间的交流日渐密切,中韩大学生跨文化交流的发展也因此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为了能够进一步推动中韩大学生的跨文化交流,高校应该从多个方面着手,做到互相协作、共同努力,对跨文化交流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同时也应该时刻关注中韩大学生跨文化交流的发展趋势,将跨文化交流活动推向正确的发展方向。

猜你喜欢
跨文化留学生韩国
韩国“第一步”
聚焦韩国大选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在韩国走马观花
留学生的“捡”生活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