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楠江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浙江杭州 310053)
首先,需要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传承的概念进行详细的探究,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传承与保护的主要的工作内容是通过数字化的方式,以及利用数字化所具有的便利特性对非遗保护工作内容予以开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容进行有效的采集,并且进行有效的管理,通过新媒体的传播方式以及相应的展览模式,对某一区域所具有的特定文化内容进行收集分析并予以发扬。在我国几千年的发展历史当中,所具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较为丰富的,相应的文化遗产能够充分的对我国历史文化发展进行有效的呈现,并且能够使区域文化所具有的个性化特征在人民群众面前予以充分的展现,目前,我国的数字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在构建过程中所具有的创新性以及完善性得到逐步的提升,然而在整体数字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诸多现实性问题有待进一步的优化。
目前我国数字媒体专业教育在发展过程中,虽然其自身的学科门类相对齐全,但在整体学科布局上仍然存在一定程度的问题。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媒介的形式也被改变,数字媒体内容的创作方式也越发的多样化,在传统教学模式与新型教育模式的博弈之下,需要使学科发展所具有的规范性得到提升,并且对教学内容进行一定的更新,通过对学科专业有效的调整,使学科教学资源得到科学配置,使学科在发展中所具有的特性得到彰显。在当前的高职教育过程中,更要注重结合当前发展形势,教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创作观,除了积累专业技能还要结合社会经济文化实际发展的需求进行教学,从而让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有效地与社会需求相链接并在社会生产中产生实际的价值。
目前国家提倡挖掘优秀的传统文化,所以在数字媒体专业的发展过程中,需要与当地文化进行有效的结合。可以将产学研结合的教学模式与当地的非遗文化保护工作进行结合,从而使整体数字媒体专业所具有的实务性能够得到大幅度的提升。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各个地区所存在的有效资源以及其自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具有的不均衡性相对突出,因此,学科建设需要充分的与当地的实际环境相结合,对当地的非遗文化发展方向进行综合把握,着力非遗文化项目数字化保护为教学实践主要内容,使学生的学习方式能够得到创新,由此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将课堂知识进行有效的转化,并进一步深化学习数字媒体整体内容的生产方式,通过大量的实践活动,用数字化多样性的方式记录非遗影像,并进一步转化成新媒体平台相适应的内容模式,从而进行有效的传播,监看平台数据用于考核与优化内容,从而完成教学的闭环,使数字媒体专业在高职教育中的产学研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能够得到优化与拓展,并进一步体现了当前数字媒体在互联网领域高效传播方式与交互的特性。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传承的项目构建过程中,需要投入较多的人力、物力及财力,以及多方的合力,目前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工作的现状是不同文化机构在发展中,会构建不同性质的数字宣传网站,而不合理的宣传方式,将使得整体资源造成严重的浪费,并且受众在对数据进行查阅时,会存在较为突出的复杂性与困难性。如今互联网平台内容生产方式也产生相应的变化,在一个网站平台中PGC和UGC多有交集,,如微博大V、媒体记者、编辑,这些具有媒体专业背景并以此为职业取得报酬的专业内容生产者,也有凭借爱好兴趣,造成现象热点的用户自行创作的内容。作为数字媒体专业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汲取有效的营养,积极探索可行有效的内容生产模式,并进一步寻求加大与新媒体平台,行业Kol以及MCN机构,地方媒体,文化行政机构等产生多方协同合作,从而使数字媒体专业教育得到有效的提升。
当前文化科技创新企业和新型网络文化企业不断涌现,同时也越来越多地与其他实体经济融为一体,形成线上线下合理发展的趋势,“互联网+”发展的核心在于“跨界”。当前保存完整的非遗项目,正运用着新的数字媒体手段,使得越来越多的文物“活”了起来甚至“火”了起来,这在故宫博物院体现的尤为明显,通过许多新颖的方式将优秀传统文化与日常生活进行有效结合后,其接待的游客甚至超过了法国卢浮宫成为世界第一。我们对故宫博物院的数字化建设进行了分析,提取了对于传统文化的在数字媒体专业教学中可借鉴的点。
《我在故宫修文物》《故宫100》以及《上新了故宫》等多部有关故宫的纪录片在网络平台上盛行,这一系列影视化作品摆脱说教与表现的刻板印象,通过运用故事片的方法、以平常人的视角来讲述有关故宫的历史故事。
提炼历史文化价值,融入生活重新开发,权力形成品牌效益。
截至目前,故宫博物院已开发出了9 170种文化创意产品,年销售额超过10亿元。产品研发成果丰硕,不同风格的文创产品受到了不同年龄段人士的喜爱和追捧。
整合IP资源通过互联网手段传播,引起社会效应。
表情包、短视频、VR/AR等新媒体内容,通过“两微一端”以及各类APP、视频网站进行传播,形成了良好的口碑和超强的热度。
(1)根据腾讯发布的《中国互联网趋势报告》来看,我们发现中老年网民对手机的依赖度增强,社交、新闻、视频时中老年网民在手机上消费的主要内容,其中老年网民对轻娱乐类内容需求不容忽略。并且我们意识到现在进入了速娱时代,从15秒的娱乐类短视频,到1~3分钟的资讯类短视频,整个信息流市场,都在快速的视频化。各个热门端视屏应用,网民的渗透率达到74.1%,中老年受众群体是非遗文化的忠实粉丝但受限于地方剧团数字媒体从业人员缺失与相关传承人年龄老龄化的问题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难以传播形成固定的网络交流场景。
(2)短视频行业以抖音APP为例,在2018年抖音与传统文化碰撞出新火花,多种新奇玩法让戏曲等传统文化成为新流行。18万用户参与了#笑出国粹范的挑战,相关视频的播放量达12亿,相关视频获得557万赞。但在地方传统文化栏目中,我们可以发现很多传统经典的戏剧例如黄梅戏等会更容易被大众所熟知,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所聚焦的地方濒危戏剧则依旧是很少能关注到。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影视技术系现今拥有声像工程技术教研室、音像技术教研室、影视多媒体技术教研室、摄影摄像技术教研室、影视编导教研室等教研室的专业建设,系部专兼职教师30余名,其中高级职称教师5余名,中级职称教师20余名。配备先进专业教学设备实训室近20个,另有实验艺术剧院、影城、录音棚、演播厅等现代化、多功能的校内实习场所,还有20余家校外实训基地,为“双创”教学提供良好的基础保障。
在内容制作方面:寻找濒临失传的非遗文化——前期非遗数字化记录——重新整理编辑——形成系列IP——传播平台宣发——合力保护非遗传承。
我们聚焦拍摄的濒临失传地方戏剧,围绕3个“原”字:原始、原生态、原汁原味。在古老的舞台上让非遗传承人原汁原味的将非遗戏剧表演出来。拍摄和制作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戏剧短片:《庆元菇民戏》《龙游徽戏》《常山喝彩师》《永康醒感戏》《丽水云和包山花鼓戏》《浦江乱弹系列》《闹花台》《巡营》《移山》《双阳公主追狄青》《追龙缸》《斩经堂》《满庭芳》等,相关的学生锻炼出扎实的专业技术与实践创作能力。部分作品参加亚洲国际大学生电影节、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浙江省多媒体大赛等以此促进专业交流,提炼实践经验进行实际项目的转化参加“互联网+”“挑战杯”等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通过各类交流比赛活动从中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经验,提升了学生的专业自信。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是全国非遗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基地,是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和传承基地、浙江省文化建设示范点。以学校现有资源和平台为基础,积极与浙江省各地文化馆合作,从而拓展相关的合作单位:浙江省非遗保护中心、诸暨文化馆、云和文化馆、衢州文化馆、仙居文化馆、丽水文化馆、永康文化馆、浦江文化馆等。将现代数字科技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结合,从而来保证非遗地方戏剧文化的制作专业性加强非遗文化的保护。适应5G时代潮流,使用数字电影机、无人机、GoPro、如影等新型专业的数字影像设备采用超高清分辨率(4K/8K)、HDR流程还原戏剧真实场景,数字化记录非物质文化遗产。进一步探索VR/AR等未来媒体技术的应用,力图将VR/AR科技手段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结合,打造多媒互联,全景式虚拟与现实结合的内容创新非遗传承。
以数字媒体技术为基础的学生在学院的创业孵化园中成立相关的文化产业公司,通过前期的专业创新理念的教育与实践,自身的思想与专业技能越发的成熟,以此参与市场竞争,最终以自己的诚挚和信誉赢得了众多客户的认可与信赖。在此期间我们在校企合作方面也不断地拓展,为学生的创业提供良好的支撑,网络平台方面与云犀网络直播平台直播合作,同时与杭州电视台、诸暨电视台、衢州电视台、仙居电视台、丽水电视台、永康电视台等区域市县融媒体机构合作。通过不断的交流深入学习,致力于打造优质内容与多渠道的分发。在相关学生毕业后保留公司雏形工作室模式并不断优化团队与运营方向,对新入学的学生引导他们时刻关注市场动态,强调专业性与服务性的完美结合,积极探索可持续的循环发展模式,目前通过创业孵化的公司形成拥有专业广播级高清摄像机讯道系统12讯,索尼Z280,X280小型摄像机8套,导播系统,电控摇臂,斯坦尼康,视晶无线图传系统,大疆航拍系统,提词器等专业设备。并按市场需求成立以下部门:(1)前期策划部(文案策划与执行):包含现场的氛围布置、舞美设计、建声设计、灯光设计、拍摄设备搭建。(2)媒体摄制与直播部:包含直播系统搭建、摄制组调配、现场导播切换。(3)后期制作部:包含后期制作的前期脚本撰写、设备搭建、拍摄录制、剪辑包装。
以数字媒体专业技术为基础、特点鲜明的影视传媒公司的运营模式从而让数字媒体双创建设成果具有了一定的商业价值。
基于5G的高传输速度,未来VR/AR等新型媒体的应用也将随之更加成熟。原先4K/8K视频流受限于网速问题,难以实施播放,随着通信速度的提升,将进一步解决4K/8K视频流实时播放的问题。由此可见5G网络将推动高清视频,虚拟现实VR/AR以及其他全景沉浸式影视娱乐的兴起。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也要结合专业发展的方向,让学生具有一定的探索精神,保持专业的进步性与先进性。
当前互联网的兴盛发展,使得媒体行业也产生着不断地改变。高职院校需要充分的对现有的数字媒体专业教育将与“双创”教育进行有效的融合,需要对学生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将自身的媒体技术应用能力以及媒体思维进行培养,数字媒体专业需要对当前社会先进的科学技术进行引用,并且需要充分的对各类区域文化资源进行结合,结合所在区域的特色文化产业,数字媒体专业的应用才能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加大与行业相关的各类生产实践活动,让学生对数字媒体知识进行充分再学习与应用。以此使高职数字媒体专业所具有的创新特征,应用特性能够得到凸显,并且能够进一步为我国的相关的媒体行业培育高质量的创新创业人才,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