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安宁, 洪志亮
(江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西南昌 330022)
随着当今社会的快速发展,道德问题层出不穷。就需要我们挖掘儒家义利观的现实价值,领悟儒家义利观的内涵和实质,并把它融入大学生的生活实践,提升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儒家学说是入世的哲学,先秦儒家是一种“义以为上”的道德理想[1],其关注的人生问题很多,义与利即是其中一个重大的伦理问题,而其中所在的关系能引发我们现如今社会的思考。
孔子说:“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这是孔子提出重义的主张,他认为“义”是一种社会的道德规范,“利” 是指人们对物质利益的追求。作为一个独立个体的人,追求利益是人的本性,但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不能够忽视人民大众的利益。
孔子在对待义利的态度上提倡重义轻利,当个体进行社会活动时,应该把义作为前提。孔子的义利思想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对中国的思想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也为儒家义利观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孟子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孔子义利思想的核心内容,在其基础上发展与创新。孟子认为道义和利益不能同时存在,应当在义的前提下,再开始对利的追求,先满足义的需求,再满足利的需求。
孟子的义利观对于统治阶级统治一个国家是具有很好的借鉴价值和参考意义的,除此之外,他提出“使民养生丧死无憾”的主张[2],统治者要始终站在人民的立场想问题,人民群众的人心向背在社会发展和国家稳定起着重要作用。
荀子“人生而有欲,欲而不理,则不能无义”,不管礼在它形成的哪一个阶段,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则要永远伴随的,那就是要时时刻刻关注自己内心的私欲,防止它过度膨胀,危及个人与社会的成长和发展。
荀子的义利观是重义但不轻利,他注重义气同时也重视人们的利益价值以及对基本的利益的追求。“义与利者,人之所两有也”[3],要以义制利,使义利相互协调,共同发展。“作为一条道德的基本准则,在处理“利”与“义”的关系上,应当使自己的私利服务于“义”,从而实现“以义制利”。
一方面,当代大学生对于义与利的要求,逐步出现现实化的趋势,这符合我国社会发展的要求,是值得借鉴的。另一方面,部分大学生在义与利的选择中,偏重物质利益,而轻视高尚品德。这种偏重物质利益的义利观,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1)在学习上,他们片面追求高分与成绩排名。
在学习上,部分大学生只是追求分数的提高与成绩排名的进步,而不注重自己是否有学进去知识以及自我的知识积累,只着眼于眼前的利益,没有看到长期的和长远的效益。这样的做法反而会事倍功半,费力不讨好,达不到预期的理想效果。
(2)在工作上,他们只追求工作效益与自身的利益。
在工作上,部分大学生只追求工作效益与自身的利益,而不注重自己是否适合这个行业,将自己之前的人生理想、事业理想全都抛在脑后。往往只看重眼前利益,而忽视了自己心中原有的道义以及在工作中本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3)在人际关系上,他们注重利益,不重视友谊。
在人际关系上,部分大学生去追随一些有着金钱和地位的人,而不注重自己真正需要什么类型的朋友,可能会导致大学生的价值观的扭曲,嫌贫爱富等。在面临义利冲突的条件下,毫不犹豫的选择“见利忘义”,这会对整个社会的道德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1)从人际关系方面来看,他们偏重个人利益与得失。
从人际关系方面来看,部分大学生只注重自己个人的利益与得失,从自我出发,忽视他人,眼中只存在个人自身的利益,另外,在处理人际关系方面也处理得不够好,在面临困难与困境的时候并没有真正知心的朋友相助。
(2)在面对权利和义务的选择时,他们重利轻义。
在面对权利和义务的选择时,部分大学生往往关注的只是属于自己的权利,而忽视自身应当承担的义务。其实,权利与义务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在享受权利的时候同时也应承担相应的义务,但在利己主义者的世界观中,对于集体利益漠不关心,在开展或参与活动时,往往是要先看到自己会获得哪些利益。
(3)从个人的价值观层面来看,他们偏重个人利益。
从个人的价值观层面来看,部分大学生忽视或无视集体主义的利益、他人的利益与社会的利益,认为任何其他的利益都没有自身的利益重要。甚至有些利己主义的大学生还认为,实现自我的利益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1)存在贪图享乐和金钱至上的倾向。
部分大学生把金钱和物质利益作为人生的唯一追求,完全忘掉了艰苦奋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在金钱面前可以不顾一切,这种观点显而易见是错误的,若继续以这种价值观和人生观为指导,他们的生活状况将会受到严重的影响。
(2)在拜金主义的影响下,存在投机取巧心理。部分大学生自己毕业后找工作不是自己一步一个脚印去寻找、去奋斗,而是靠关系、走后门,采取不恰当的手段措施,试着“打擦边球”,这种现象的存在对于那些寒窗苦读的学子来说是不公正的,严重地降低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他们也可能会被这种拜金主义所同化。
(3)过分追求金钱和财富,使得人际关系金钱化拜金主义者以金钱交友为中心,盲目地相信金钱就是一切,是一切关系的总和。这样很容易会为了金钱而折腰,为了得到金钱利益而不择手段。这种风气严重地影响了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关系。如若让这种风气滋养增生,会导致之后社会的腐败现象,我们需要直面这样的现象,用正确的义利观作为指导。
当代大学生正确的义利观应是积极向上的,能够遵守道德规范的约束,需要坚持和认同社会主义义利观成为当代大学生义利观的主流。针对上述所提到的问题,我们就需要把儒家义利观融入当代大学生义利观的构建中,这个过程是任重道远的。
3.1.1 引导大学生坚持以社会主义文化为导向
西方社会的“文化霸权主义”,正在渗透到我国的文化市场与当代大学生的思维。他们采取多种文化输出、文化传播等形式来干扰、破坏大学生的观念体系,导致部分大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产生歪曲的观点,出现自卑感。文化在综合国力位置中的地位日益重要,文化越来越成为评判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我们国家,特别是在党的十九大以来,特别重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3.1.2 坚持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向
“思想政治教育与人的需要是相始终的。”思想政治教育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最主要的途径,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中心环节。它是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4]。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作用就在于它通过特殊的教育方式,主要是以课堂教育为主,也结合一定的课外实践,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儒家义利观的内容十分丰富,其内容覆盖的范围很广,它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教育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义利观,树立中华文化自信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具有儒家文化底蕴的思想政治教育,包括了许多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不仅在文化建设方面发挥积极作用,还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中有着重要影响,它能更好地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树人”的任务。思想政治教育应能动地通过科学的途径,不断营造一个宽松、民主、自由、开放、和谐的氛围,为受教育者创新能力的发展与提升创造舒适的外部环境。
3.1.3 思政教育蕴含儒家教育文化
思想政治教育必然要站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角度下看“义”与“利”的关系。儒家义利观中的主要思想是重义轻利的思想,成为由古至今很重要的一股精神力量,对大学生的思想的培养具有重要的影响力。马克思主义在传入中国、不断中国化的历程中,吸收儒家义利的优秀文化部分,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主流文化。可以看出,思想政治教育中蕴含着儒家教育文化的因素,特别是在儒家义利思想的指导下,能够更好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增加当代大学生的思政文化底蕴。
3.2.1 坚持正确的道德教育引导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认为,人的道德品质的善恶不是生下来就有的,而是在后天慢慢地培育与养成的。道德修养需要有正确的道德教育作为引导,它对大学生的学习、 工作和生活等各方面都产生深刻的影响。道德是内心的法律,是个人进行自我约束的品格,在儒家大致都推崇的以义为先的观点中,批判地继承儒家义利观,强调公利至上的原则,突出了责任意识和集体意识[5],引领我们当代大学生培养自己的道德品质和主动践行道德的能力,树立正确的道德修养。
3.2.2 培养大学生自我主观努力的能力
人的道德品质的一个主要特点,就是它的社会性和变化性,一个人道德品质地向善向恶的能力也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形成的,与个人的自我道德修养有着密切的联系; 它也是可变的,若是没有自己的主观努力,想要形成崇高的道德修养是不可能的。集体主义、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都是道德修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品质的形成与自我主观努力和外在客观条件是分不开的。
人无德不立,官无德不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一直重视领导干部的思想道德修养,下到高校、学校也开始重视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同师生的代表座谈时,对广大青年树立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提到了“八字真经”,其中有一条就是对广大青年的要求,“修德”即加强道德修养,注重道德实践。
3.2.3 采取有效措施加强个人道德修养
作为当代大学生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个人道德修养。第一,学思并重,以儒家义利观为指导,学习和思考儒家义利观中的理论知识。第二,省察克治,在日常生活中,出现“利在义上”的观点在所难免,我们要及时调整。第三,慎独自律,严于律己,以身作则。第四,积善成德,一代一代人积累儒家义利观中核心的有价值部分,坚持不懈地加强个人的道德修养,树立道德意识。
在这个经济效益至上的社会,我们应该建设完备的道德规范,树立知荣知耻的社会荣辱观,在“义”“利”之间做出正确的选择,促进个人精神面貌的转变,培养高尚的人格,最终促进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
3.3.1 引导大学生把握好义利之间的平衡度
一个社会的政治制度在根本上影响和制约着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有人可能对儒家义利思想有一定的误解,如孔子倡导的“重义轻利”的义利观中,会觉得对义有着过度的理解,易误入歧途;孟子倡导的“去利怀义”的义利观中,当代大学生在做决定的时候,就会有所矛盾和分歧,不知道如何做出取舍与决定;荀子倡导的“以义制利”的义利观中,它可能对大学生导致的负面影响;由于自身发展还尚未成熟,对义利之间的平衡度不好掌握,就很容易造成不良的影响。因此,要以马克思主义的利益观来引导人们正确认识和处理各种利益关系[6]。
3.3.2 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名利观
错误的名利观会对大学生的品性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儒家义利思想不提倡人们对物质利益的追求,认为一切对利益的追寻只是在自然状态的顺其自然。这种观念的影响下,容易造成学生不愿承担责任、缺乏竞争力。在现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极为发达的时代,正面直视各种生活层面的竞争力必不可少,应该拥有自身较硬的素质。因此,应该用正确的价值取向去对待这个事情,辩证地合理地继承和发展儒家义利思想,做勇担当、敢作为的当代大学生。
3.3.3 教育大学生自觉抵制不良伦理道德的影响
儒家思想流传下来的“重男轻女”“男主外女主内” 等一些封建保守的思想对于我们当代大学生的伦理方面都产生负面的作用,抹杀了人们许多方面的积极性,现在社会倡导的是人人平等,在人与人、人与社会相处时要遵循一定的道德和准则,不能被过去某些错误的观念所迷惑。在当下,我们应该做一个符合新时代新要求的,拥有正确价值取向的当代大学生。
儒家义利观的许多观点一直流传至今,对我们后世产生深远的影响,随着经济的发展、 社会的进步,西方思潮与西方文化的渗透,使我们的价值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当代大学生,容易受西方不良思潮所冲击,这影响到我们自己的价值取向。面临这些问题,我们就应该更加重视对儒家义利观的剖析与解读,用正确的义利思想来指引我们的发展。从抽象的意义上来说,儒家“重义轻利”思想并没有过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当下,只是需要我们给“义”注入新的内容以及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