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 静 ,郭 红,徐桂娜 *
(1.益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护理系,湖南 益阳 413002;2.益阳市赫山区桃花仑小学,湖南 益阳 413000)
教育部《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指出要把课程思政建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环节,坚持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统一、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统一,充分发掘各类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护理岗位胜任力要求护士不仅具备扎实的理论和高水平的技能,还要具有较高的职业素养和良好的职业态度,因此护理教育中实施课程思政是实现三全育人的重要举措。本文将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基于课程思政的背景积极探索基础护理学教学改革策略,充分挖掘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1],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政治觉悟、思想水平和道德品质[2]。
基础护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是护理专业核心基础课程。课程内容以护理岗位工作流程为主线,主要包括医院与门诊、急诊护理工作,医院内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患者入院护理,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病情观察及危重患者的抢救及护理,临终护理,出院护理等基础护理内容,旨在引导学生系统地、全面地领悟护理专业特点和专业理念,掌握护理岗位所需的基本理论知识以及基本操作技能,并通过对知识、技能的学习和实践经验的积累,培养学生照顾患者的专业护理能力和关爱患者的人文关怀能力。该课程既具专业性,又突出人文关怀的精神,将立德树人、课程思政的教育理念和元素充分融入理论讲授和实训操作的各环节,可实现“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3]的育人效应,以满足社会发展需求。
现代护理强调以人的健康为中心,就是要将患者的安全与健康放在首位[4]实施整体护理,护理工作凸显人文关怀,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应具备较高的思想道德和人文关怀能力。同时南丁格尔精神就像灯塔,引领护理人员应该具备救死扶伤、爱与奉献的高尚情操。由此可见,护理隐性教育与课程思政的立德树人理念产生协同育人效应。目前护理学界一直重视人文课程建设和人文教育,但因学时和效果的有限性[5],导致仍存在重专业轻人文的现象。高职院校的思政教育也往往依托课程体系中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但收效甚微[6]。而课程思政正好弥补了目前护理人文教育和思政教育的不足,可以将专业课、人文教育课和思政课融为一体,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协同育人。基础护理学课程着重从护理的本质——关怀入手,将爱与奉献的思政理念充分融入本课程的全程教学和评价中。
高职院校护理专业由于有10个月需要顶岗实习,仅两年全日制学习需要修满繁重的护理专业课。教师会更注重专业知识的传授和强化,普遍认为学时太紧,专业的内容都来不及讲,更没有时间去讲人文、讲思政从而忽略专业课的价值引领。分析原因主要为:(1)因课程体系中人文课程、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分开设置,其思维取向和精神气质不同,专业教师往往认为思政教育与自己无关,应该以完成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为主,甚至认为完成教学任务就是完成育人任务[7]。(2)课程思政成为学界研究的重点问题,它不是专业课和思政课的简单叠加。结合院校特点,如何更好地在专业课程中挖掘和表达“思政”因素,推动课程思政的全面实施,使所学知识内化为德,这是大多数护理专业教师开展课程思政的难题。(3)社会多元化价值观背景下部分教师的思想价值亦呈现多元化趋势。
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有部分思政内容的融入,但是没有经过系统的培训和组织、没有有效地挖掘思政元素、没有健全的教学管理和评价机制,导致课程思政无法建立长效机制。大部分护理院校主要还是以教学工作量、各种教学奖项等量化指标进行考核评价,没有评估课程思政效果的评价指标和考核标准,导致专业教师导向性地完成工作任务而忽略和弱化“立德树人、课程育人”的中心任务[5]。
通过开拓一批德育基地、夯实两个阵地,实施三大文化工程,推进四个融合,构筑“1234”育人新模式,凝聚铸魂育人的强大力量。
近年来,我校拓展大思政工作格局,坚持开门办思政课,以当地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为基础,实行“主阵地”与“主渠道”结合,校内与校外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先后拓展了金家堤村党支部、曾士峨烈士纪念碑、益阳市博物馆等多个红色革命教育基地;周立波故居、胡林翼故居、张子清烈士馆等多个名人故居教育基地;重阳敬老院、赫山区金岭茶业残疾人托养服务中心等多个感恩教育基地。依托这些德育基地,学校不断深化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以弘扬先进文化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全方位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
我校加强专业课教师立德树人能力培养工作,充分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构建全覆盖、同向同行、协同育人的课程体系。如今,在传染病学课程中,教师会详细阐述屠呦呦研发青蒿素的案例,教育学生要严谨治学,潜心问道;就麻风病的教学,教师会分享优秀校友、“湖南好人”刘大飞驻守麻风村三十载的事迹,培养学生的奉献精神;在解剖学课堂上,教师会发起向遗体捐献志愿者致敬等活动,激发学生爱国情怀,培育感恩之心……课程与思政教学交融,教书和育人互促,课程思政改革让专业教师学会讲述更多“中国故事”,自然也得到了更多学生的青睐。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校思政教育,构建丰富的文化育人体系,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课题之一。近年来,我校逐步构建以“天使湖畔文化、志愿服务文化、3+X文化”三大工程为主体的文化育人体系,让向上向善的力量在校园里蓬勃生长。“传燕帽圣洁,承提灯精神”授帽宣誓仪式、“呈技能亮点,展职业风采”职业技能大赛、“展青春魅力,亮自我风采”礼仪风采大赛是“3+X”育人文化工程中的三项“规定活动”,“X”则是指各系部创新完成的经典诵读大赛、对联创作比赛、中药标本制作大赛、寝室文化节等“自选活动”。
聚焦身边人、身边事,以身边事影响身边人,实现引领与激励融合,是我校开展思政教育的有效手段之一。除此之外,推进教育与管理融合、课内与课外融合、线上和线下融合,也是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路径。
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既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任务,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课程思政不是可有可无的形式,专业教师身肩德育重任,应增强立德树人的自觉意识,牢固树立课程思政建设主体意识,增强课程思政建设执行能力,从“专业课程的承担者”转变为“课程育人的实施者”,从而做到教师人人育人。此外,专业教师必须明确育人目标,才能在教学实践中更好地开展课程思政。通过总结以往教学经验,密切结合目前护理岗位需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使学生具备爱国情怀、博爱仁术、社会责任感、敬业奉献的精神。
俗话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从学习方面来看,大部分学生对专业课的学习比较重视并且有较高兴趣,学生与专业教师之间关系更为亲密。专业教师如何增强课程思政的建设能力呢?笔者认为首先要进行体制改革,从学校顶层设计和制定考核标准时应考虑课程思政建设,评价教学时应凸显课程思政的分量,对于优秀的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应有相应的奖励制度。其次加强专业师资建设,在强调提高专业水平的同时应提升专业价值和专业认同,通过与思政教师建立相互交流的教学团队、参加思政教育讲座、培训学习等多种形式以增强自身的文化素养和文化自信,增强立德树人的自觉意识。同时,鼓励教师参加专业课程思政的教学竞赛,开放式地现场讨论、交流和探索专业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
教师应充分发挥课堂主导作用,做好充分课前准备,有效挖掘教学内容所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理论课着重将职业情感、职业道德等思政元素融入护理专业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基本知识中。例如教师讲解绪论这一章节时可通过讲述南丁格尔一生对护理的追求与贡献及获得南丁格尔奖的护理人员的优秀事迹来激励学生真正认识护理的艺术性,以此提升学生对专业的认同感和价值感。实训课是课程思政元素承载量最大、项目最多、频度最大的承载体,因此要将操作规范意识、评判性思维和职业伦理道德等融入实训操作中来。专业教师在理论和实训全过程专业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做到全程、全方位育人,使学生成为有温度、有情怀的高水平专业护士。
只有在实践教学中不断探索、革新、钻研、反思,持续改进,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水平才能不断提高。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探索:第一,重新修订课程标准,突出课程教学的育人导向,注重专业知识、技能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相结合,注重“术”与“道”相结合[8]。第二,编写课程方案与教学指南,在现有的教材上进行集体备课,积极探索课程思政内涵,对鲜明的立德树人案例进行共享和推广。第三,改革教学方法,积极运用信息化手段教学,多采用情境模拟教学,并开展护理实践工作坊,采用线上线下结合教学,使课堂教学引人入胜,使思政教育“春风化雨,润物无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