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与MRI诊断股骨头坏死的临床诊断效果比较观察

2021-03-07 14:05新乡市中心医院磁共振室河南新乡453000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1年3期
关键词:横断面敏感度股骨头

新乡市中心医院磁共振室(河南 新乡 453000)

刘 斌* 王 娟 马 园

股骨头坏死又称股骨头“骨软骨炎”、“股骨头无菌性坏死”,在临床骨科比较多见且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好发于中老年人群(30~60岁)。该病是在诸多病因共同作用下,使得股骨头血循环障碍,骨骼组织血供缺失,导致骨小梁断裂、死骨吸收、骨髓细胞失活、股骨头塌陷后被新骨修复、肉芽组织替代,病理过程十分复杂,治愈难度极大、致残风险极高[1]。该病的发生与过量饮酒、激素应用不合理、骨骼组织受创等因素具有密切的关系,特别是激素应用较为广泛的当下,使得股骨头坏死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再加上交通事业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导致股骨头坏死的发病群体越来越年轻化[2]。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肢体无法正常活动,髋关节难以完全伸展,走路跛行,髋部阵发性或者是持续疼痛,特别运动之后,疼痛感更为明显、剧烈,不仅加重了患者的痛苦,而且还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存质量,故尽早发现、尽早诊治的临床意义十分重大[3]。鉴于此,本研究以150例股骨头坏死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重点探讨了CT及MRI对股骨头坏死的诊断的效果,以供临床有效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观察对象为150例股骨头坏死患者,接收的时间均为2018年04月至2019年4月,其中男性84例,女性66例,年龄31~80岁,平均年龄(46.8±6.9)岁;病程2~15个月,平均病程(4.8±1.1)个月;74例单侧发病,76例双侧发病。ARCO分期:83例Ⅰ期、38例Ⅱ期、18例Ⅲ期、11例Ⅳ期。病因分析:80创伤性坏死,33例酒精性坏死,31例激素性坏死,3例骨结核坏死,3例其他。患者跛行,髋部放射性、持续性疼痛,难以正常内旋、外旋,活动受限。所有患者均知晓本研究意义与目的,已经签署过同意书,且本研究内容已通过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查。排除肝肾功能严重障碍或不全的患者。

1.2 方法入院后均接受MRI以及CT诊断,具体方法为:(1)CT诊断:采用美国GE公司生产的16排螺旋CT扫描仪(Bright Speed)。患者保持仰卧,参数设置:电流250mAs、管电压120kV、层厚3mm,层距3mm,窗宽1800~2000HU,窗位300HU,矩阵520×520,从髋臼上缘持续扫描到股骨颈基底部,获得横断面图像。(2)MRI诊断:检查所用设备为西门子Skyra MR 3.0T MRI诊断仪器,患者保持髋关节体位,采用体线圈。参数设置:层厚4mm,层间距0.4 mm,横断面层厚5mm,层间距0.5mm,矩阵256×256。常规序列: PD-FS-TRA、T1TRA TSE、T2Cor STIR、Cor T1TSE,进行冠状位观察。

患者影像图片由2名经验丰富的影像学医师采用双盲法共同阅片,做出诊断。

1.3 观察指标以Froberg于1996年提出的股骨头坏死分期标准[4],予以综合判断,对比两种不同诊断方法的准确率。早期股骨头坏死分为0期~Ⅱ期。即0期:无临床症状,MRI与CT并未发现异常,但是病理检查结果提示股骨头存在坏死征兆;Ⅰ期:股骨头坏死临床症状比较轻微,髋部轻微疼痛,在负重情况下保持站立,疼痛感比较明显,MRI与CT结果并未无任何异常,股骨头未发生塌陷;Ⅱ期:股骨头坏死的症状比较明显,MRI与CT提示股骨头塌陷情况并不十分明显;Ⅲ期:股骨头坏死症状比较严重,MRI及CT提示股骨头塌陷比较明显,软骨下存在骨折现象,呈“新月征”;Ⅳ期:股骨关节炎症比较严重,关节活动幅度显著缩小,MRI以及CT提示关节间隙狭窄程度较为严重。

Kappa一致性判定标准[5]:0.8~1.0为完全一致,0.6~0.8为基本一致,0.4~0.6为一般一致,0.0~0.2为轻度一致。安排影像学经验十分丰富的医师,与骨科医师共同阅片,分析每位患者的MRI和CT诊断结果,以提高临床诊断准确率,降低Kappa误差。

1.4 统计学分析使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分析两组研究数据,采用[n(%)]描述计数资料,予以χ2检验;使用(±s)描述计量资料,予以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MRI与CT诊断准确率对比由表1可知,MRI诊断准确率达到了96.67%,明显高于CT诊断(72.00%,P<0.05)

表1 MRI与CT诊断准确率对比

2.2 MRI与CT早期阳性征象检出率对比由表2可知,MRI早期阳性征象检出率明显高于CT(P<0.05)。典型病例MRI与CT影像学分析结果见图1和图2。

表2 MRI与CT早期阳性征象检出率对比

图1 患者,女,59岁,MR、CT图像对比。1A:横断面T2-STIR像,白色箭头处显示双侧股骨头地图征,Ⅱ期;1B:CT横断面显示双股骨头未见异常。

图2 患者,男,29岁,MR、CT图像对比。2A:横断面T2 STIR像,双侧股骨头塌陷,左侧稍著,Ⅲ期;2B:CT横断面,双侧股骨头塌陷并局部囊变,白色箭头处显示股骨头囊变。

2.3 MRI与CT诊断特异度与敏感度对比由表3可知,MRI诊断敏感度为99.32%、特异度为75.00%;CT诊断敏感度为73.97%、特异度为75.00%。两种不同检查方法比较,MRI诊断敏感度高于CT(P<0.05),但MRI诊断特异度与CT无显著差别(P>0.05)。

表3 MRI和CT诊断股骨头坏死的特异度、敏感度分析

2.4 MRI与CT诊断一致性MRI与CT的Kappa一致性为0.7~0.8,提示MRI与CT诊断的一致性较高(表4)。

表4 MRI与CT诊断一致性分析

3 讨 论

股骨头坏死在临床中比较常见,好发于髋关节、大腿近侧,少部分患者可累及膝盖,多数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疼痛感,股骨头坏死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6]。就临床治疗而言,尽早发现、尽早诊治是改善股骨头坏死患者预后的关键,同时还能够有效延缓病情进展,提高患者生存质量[7]。

MRI、CT是临床中比较常用的影像学技术,均可用于股骨头坏死的诊断[8]。结合临床多年实践而言,CT诊断股骨头坏死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螺旋CT分辨率较高,可连续、多层扫描,股骨坏死后,可导致骨小梁增粗,这是CT的特异性表现;临床实践表明,通过骨小梁增粗特征的观察,可进一步明确股骨头有无增生或者破坏情况[9],且能够进一步明确关节有无脱位[10]。MRI诊断股骨头坏死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其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MRI诊断不会产生辐射,不会对患者造成严重损伤;MRI可以连用多种技术,进一步获得更加准确、有效的信息,准确定位病变、显示病变;MRI诊断结果有利于临床医师掌握患者生化以及病理实际情况。相比于X线以及CT,MRI具有更强的早期监测能力[11]。这是因为MRI通过多样信号变化,良好地反映出病变组织的实际代谢情况,侧面证实了MRI诊断股骨头坏死的有效性、可靠性[12]。此外,随着现代影像学技术的快速发展,MRI应用价值得到了高度认可,MRI图像技术也不断被完善,分辨率也得到了进一步提高,这在一定程度上了提高了股骨头坏死分期准确率[13]。但相较于CT而言,MRI诊断费用更高,且检查难度更大,特别是在一些经济落后以及医疗条件欠佳的基层机构,MRI难以被普及。

吴一东等[14]分析了早期股骨头坏死患者实施螺旋CT以及MRI诊断的价值,发现MRI的阳性检出率达到了95.90%,明显高于CT(77.00%)。认为MRI对股骨头坏死的诊断敏感度更高,更值得临床推荐。研究学者田盛东等[15]回顾性分析了68例股骨头坏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显示,MRI符合率为95.35%,显著高于CT(81.40%),误诊/漏诊率为4.65%,显著低于CT(18.60%),认为股骨头坏死实施MRI核磁共振诊断的价值更高、更好。而本研究以150例股骨头坏死患者作为观察对象,经过比较发现,MRI诊断准确率为96.67%,明显高于CT(72.00%,P<0.05)MRI对股骨头坏死诊断的敏感度达到99.32%,明显高于CT(73.97%,P<0.05),但是两者诊断特异度一致,无显著差别(P>0.05),说明MRI敏感度更高,所以对股骨头坏死的诊断的效果更佳,证实了MRI诊断股骨头坏死可行、有效。此外,本研究结果显示,在MRI与CT诊断一致性方面,Kappa值均大于0.5;在股骨头坏死分期为0~Ⅳ期时,MRI与CT联合的Kappa值分别为0.79、0.81,而单独应用时的Kappa值分别为0.75、0.78,两种不同检查方法的差异不明显,提示MRI与CT对股骨头坏死的诊断,一致性较高,同时也从侧面证实了MRI与CT对股骨头坏死均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综上,尽早发现、尽早诊治是改善股骨头坏死患者预后的关键,在临床诊断中,MRI和CT诊断方法都有着各自的优势,但是从整体诊断结果而言,MRI的敏感度、诊断准确率更高。临床可将其作为股骨头坏死的首选诊断方法,而考虑到MRI操作不易、价格高等因素,可将CT作为基层医疗机构诊断股骨头坏死的首选方法。

猜你喜欢
横断面敏感度股骨头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潜在失调基因的鉴定
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应用MRI、CT诊断的价值差异研究
一种基于属性的两级敏感度计算模型
股骨头坏死可不手术治疗吗
跨文化敏感度综述
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青中年血透患者低社会支持度横断面分析
城市道路的横断面设计论述
绿色生态型城市道路横断面设计分析
城市道路设计中的人性化因素分析